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生药学

書城自編碼: 255475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生物科學
作者: 王跃华,张浩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38034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3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8/4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7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8
《 常见花草树木识别图鉴 大图识别版 》
+

NT$ 612
《 中国国家地理-大迁徙: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命旅程 》
+

NT$ 358
《 物种起源(这本书所阐述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它的问世彻底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
+

NT$ 628
《 常见野鸟图鉴 北京地区 》
+

NT$ 1674
《 蛋白质纯化指南(原书第二版) 》
+

NT$ 735
《 生物实验室系列--实时荧光定量PCR 》
編輯推薦:
《生药学》适用于医药院校或其他高教院校药学类专业本科生,也可作为药学工作者及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內容簡介:
《生药学》共十八章,其中前八章概述了生药学的定义及任务、起源与发展、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生药的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定、生药的采收加工与储藏、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及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结合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适当补充了现代生药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增加了有害物质检查。从第九章至第十八章共收载生药118种,其中重点生药36种,常用生药82种。重点生药分别从来源、原动物或植物形态、采制、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和功效等方面较全面地进行了叙述,并附有原植物图、生药性状图和显微特征图,部分生药还附有薄层色谱图、高效液相色谱图和指纹图谱。常用生药简述了生药来源、产地、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药学的定义和任务 1
第二节 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3
一、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 3
二、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 5
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7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7
一、按生物类群亲缘关系分类 7
二、按药用部位分类 7
三、按化学成分分类 7
四、按药理作用或功效分类 8
五、其他分类法 8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 8
一、生药记载的主要内容 8
二、生药的拉丁名 9
第三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 11
第一节 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 11
第二节 生药的化学成分 12
一、糖类 12
二、苷类 15
三、醌类 17
四、黄酮类 19
五、皂苷类 21
六、强心苷类(cardiac glycosides) 22
七、生物碱类 23
八、香豆素类 28
九、萜类和挥发油 29
十、木脂素类 33
十一、其他类 34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37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37
一、规范和确定药用的品种 37
二、制订和完善生药的标准 38
三、寻找和利用新药用资源 38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39
一、生药的取样 39
二、杂质检查 39
三、水分测定 40
四、灰分测定 41
五、浸出物测定 41
六、挥发油测定 42
第三节 生药的来源鉴定 43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44
第五节 生药的显微鉴定 46
一、显微装片的制作 46
二、显微鉴定的观察要点 47
三、显微鉴定的方法 49
第六节 生药的理化鉴定 51
一、物理常数 51
二、荧光分析 52
三、光谱法 52
四、色谱法 55
第七节 生药的DNA分子标记鉴定 57
第五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储藏 62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 62
一、采收期的确定 62
二、一般采收原则 63
三、采收方法 64
四、采收中注意事项 65
第二节 生药的加工 65
一、加工的目的 65
二、加工的任务 65
三、加工的方法 65
第三节 生药的储藏 67
一、发霉 67
二、虫蛀 67
三、生药的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 68
四、储藏方法 68
第六章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70
第一节 概述 70
第二节 培养液的组成和配制 71
第三节 培养材料与方法 73
一、愈伤组织的培养 74
二、组织培养苗培养 74
三、细胞悬浮培养 75
四、多倍体诱导 77
五、毛状根的培养 78
第四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体外保存 79
第五节 培育药用植物人工种子 80
第六节 植物药用成分的生物转化 81
第七章 生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83
第一节 生药的有效性评价 83
一、生药中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83
二、生药药效的生物效应评价法 84
第二节 生药的安全性评价 92
一、生药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92
二、生药中有害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测定 93
三、生药的内源性毒性成分检查法 93
第八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96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96
第二节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97
一、生药资源的开发途径 97
二、生药资源多方向开发利用 99
第三节 生药资源的保护 99
一、生药资源保护的意义 99
二、生药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99
三、生药资源保护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100
四、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100
第九章 根和根茎类生药 102
第一节 根类生药 102
一、性状鉴定 102
二、显微鉴定 102
第二节 根茎类生药 137
一、性状鉴定 137
二、显微鉴定 137
第十章 茎木、皮类生药 169
第一节 茎木类生药 169
一、性状鉴定 169
二、显微鉴定 169
第二节 皮类生药 177
一、性状鉴定 177
二、显微鉴定 177
第十一章 叶、花类生药 190
第一节 叶类生药 190
一、性状鉴定 190
二、显微鉴定 190
第二节 花类生药 196
一、性状鉴定 196
二、显微鉴定 197
第十二章 果实种子类生药 205
第一节 果实类生药 205
一、性状鉴定 205
二、显微鉴定 205
第二节 种子类生药 213
一、性状鉴定 213
二、显微鉴定 213
第十三章 全草类生药 222
一、性状鉴定 222
二、显微鉴定 223
第十四章 藻类、菌类生药 237
第一节 藻类生药 237
第二节 菌类生药 238
第十五章 树脂类生药 243
一、树脂在植物界的分布 243
二、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243
三、树脂的通性 244
四、树脂的鉴定 244
第十六章 其他类生药 248
第十七章 动物类生药 250
第一节 动物类生药概述 250
一、动物体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 251
二、动物的分类 253
三、动物类生药的分类 255
四、动物药的活性成分 256
第二节 常见动物类生药 259
第十八章 矿物类生药 271
第一节 矿物类生药概述 271
一、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272
二、矿物类生药的分类 273
第二节 常见矿物类生药 273
重点植物图
重点药材照片
药材显微特征图
薄层图谱
药材化学成分图谱
內容試閱
第一章 绪论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药物的来源很广,在古时,几乎所有的药物均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或它们的加工品,其中植物尤其是草类植物占大多数,故称其为“本草”。随着化学工业、药物制剂、生物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和生化药物,因此,如今的药物来源更为广泛。其中,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crude drug)。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天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生药也称为天然药物。
中药(Chinese materia medica)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可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和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s,成方制剂)。中药材是指中医使用的药材,既可以是炮制后供调配中医处方并煎服的饮片,也可是供药厂生产中成药或提取有效成分(生产化学药物)的原料药。中药通常是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才能供中医使用或制成中成药,所以中成药不简单等同于天然药物。
草药一般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往往逐渐被中医所应用或作为药材被收购,于是又将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优质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传统的中医临床经验及近代研究均表明,产于不同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物种来源的生药,其质量差异很大。讲究道地药材是我国历代医家保证生药质量的成功经验。
我国是世界上药用植物和生药种类最多、应用历史最久的国家,生药资源种类达12 800种,其中植物11 100种,占总数的87%。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应用生药及学习相关学科的内容时,必须首先掌握生药学的知识。
第一节 生药学的定义和任务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由于药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工不同,目前生药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在生药的品质评价(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生药及其制剂的品质标准的建立与评价和资源开发等。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如下所述。
(一)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基源的种类
生药的种类繁多、来源十分复杂,加上各地用药历史、用药习惯的差异,生药的名称不统一,造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十分普遍而严重,如同名为“贯众”的药材原植物有9科17属50种蕨类植物。一些名贵的中药材,如冬虫夏草、天麻、西洋参、林下参、麝香、牛黄等,在市场上往往出现各种伪品。此外,同一生药,在不同地区人们称呼它们的名称往往不一,造成众多的同物异名现象,如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又名一见喜、榄核莲、苦草、四方莲、圆锥药须草等。因此,如果缺乏生药鉴定知识,往往会造成生药来源不一或鉴定错误,轻则造成资源浪费,重则出现毒性作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收载的生药中存在不少生药为多来源的情况,对它们进行鉴定需要有丰富的生药学知识。
(二)调查、考证药用植物和生药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虽然已开展了三次大规模中药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的中药资源的家底,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的,新的药用植物或同种植物新的用途不断被发现,如过去本草著作无记载或认为无药用价值的萝芙木、长春花、喜树、红豆杉等,至今已从中提取到有效的降血压或抗癌成分,如利血平、长春新碱、喜树碱和紫杉醇。为了合理地、可持续地利用和开发这些植物资源,必须首先能识别它们,并进行资源调查,摸清它们及其近缘种类的分布、生境、资源蕴藏量和濒危程度等,以便更好地保护野生资源或创造适宜条件引种栽培,保证药源供应。要做到这些,就要有广博的植物学、生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我国古代大量的本草著作是研究我国医药学历史和发掘新药的伟大宝库,是我国科技文化的重要遗产。本草文献的内容十分丰富,内含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生药学、农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内容,是由多学科组成的独特学术体系。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每种药物来源缺乏科学的拉丁名记载,插图也较粗糙,在考证古代文献时,也要有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和识别植物的能力,才会判断准确。本草著作在药用动植物的栽培、饲养及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储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运用生药学知识和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发掘这个祖国医宝库,并加以提高。
(三)制订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
利用植物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生药进行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并测定生药的浸出物、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对重金属、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等进行定量和限量检查,建立生药的品质评价方法。同时其为《中国药典》、卫生部部颁标准及申报新药研究资料等提供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依据。
(四)通过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和新资源
我国虽有丰富的植物物种,但有些国外发现有特效的药用物种我国不一定有。利用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快地找到国产资源代用品,因为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其体内所含的化学成分越近似。比如在50多年前,我国植物学和药学专家在云南、广西、海南等地,找到了完全能取代印度产降血压资源植物蛇根木(Rauwolfia serpentina)的国产同属植物萝芙木(R。 verticillata)等多种植物。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五)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高含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
应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特点,用植物体某一部分组织或细胞,经过培养,在试管内繁殖试管苗(微繁殖)和保存种质,或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脱病毒和育种。利用细胞工程使植物体培养物产生高含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如利用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培养细胞生产紫草素、利用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培养细胞生产利血平和利用毛花洋地黄(Digitalis lanata)培养细胞生产地高辛等。近年来,利用Ri质粒转化使植物受伤部位产生大量的“毛状根”(hairy root),能产生高含量的药用成分。此外,利用DNA重组技术(DNA recombinant technique)可以从生物体内分离出目的基因,将这些基因转化到药用植物体内,产生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植物。
(六)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根据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医药市场的需要,要求中药及其原料的质量标准化。中药标准化包括药材标准化、饮片标准化和中成药标准化,其中中药材的标准化是基础,它是中药产品开发、研制和应用一系列过程的源头。中药材要做到标准化,必须使药材生产过程规范化与规模化,即要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的要求生产药材。要做到这些,就要掌握丰富的植物生长和引种栽培等知识,学会记录或了解中药材产地生态环境、种质和繁殖材料、栽培与养殖管理、采收与初加工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和技能。学好生药学课程有关内容,将会为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第二节 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
药物知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同时,通过反复尝试,发现了许多有生理作用的物质,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因此有“药食同源”之说。我国古代记载药物来源及应用知识的书籍多称为本草,由于所载药物大多为植物,有以草为本之意。本草著作所记载的内容,是我国古人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世界医药学的宝贵遗产。现将我国历代主要本草列表简介如下。
二、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
生药学一词的拉丁文为(Pharmacognosia),英文为(Pharmacognosy),德文为(Pharmakognosic)。此字是由希腊字“Pharmakon”(药物)和“gnosis”(知识)连合而成,意即“药物的知识”。汉文“生药学”一词,初见于1880年日本学者大井玄洞译著《生药学》,书中称“凡宇宙直接采取之药物,具有其天然之形状或因机械的制法变换其形貌而贩卖者,皆谓之生药,而讲求此等科学者,谓之生药学”。1934年我国学者赵燏黄与徐伯鋆合编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册,谓:“利用自然界生产物,截取其生产物之有效部分,备用于治疗方面者曰药材。研究药材上个方面应用之学理,实验而成一种之独立科学,曰生药学。”1937年叶三多编写了《生药学》下册,这两本书的出版和被用作大学教材,标志着我国现代生药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生药学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各省市先后设立了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系)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并在各个药品检验所内成立了中药室,加强了中(生)药学的教学、研究和生药的质量检验工作。在各医(药)科大学药学专业普遍开设了生药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并先后出版和使用了全国统编和卫生部规划教材,其中使用较广的先后有李承祜(1952)、徐国钧和赵守训(1958)、徐国钧(1960)、楼之岑(1965)、任仁安(1984)、徐国钧(1987)、李家实(1996)、郑俊华(1999)和蔡少青(2003)等教授主编的《生药学》、《药材学》、《中草药学》和《中药鉴定学》,它们为我国的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生药工作者为我国的中药及天然药物的基础研究,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国生药工作者开展了三次(1958、1966、1983)全国中药资源调查及品种整理工作。通过1983~1987年的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摸清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天然药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民间应用情况。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丰富的新药源。例如,新疆的紫草、甘草、贝母、阿魏、蛔蒿,青海的枸杞、党参,西藏的胡黄连、大黄,青海和西藏的东莨菪属植物,云南的砂仁、诃子、马钱子、儿茶、芦荟,广西的安息香,广东和广西的降香、苏木、土沉香、萝芙木、羊角拗,东北地区的缬草属植物、野生麦角等,而以上不少品种在过去是依靠进口的。此外,对作为甾体激素类和避孕药物合成原料的薯蓣属植物,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制药工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料。
我国生药工作者先后出版了一大批生药鉴定的重要专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中国药用植物志》、《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本草图录》、《原色中国本草图鉴》、《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地图集》、《常用中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中华本草》等;此外,还出版了不少资源学专著和地区性药用植物志,如《中国药用真菌》、《中国药用地衣》、《中国药用孢子植物》、《中药资源学》、《浙江药用植物志》、《东北药用植物》、《新疆药用植物志》、《中国民族药志》等。
我国生药工作者创办了不少专门刊登生药学研究论文的期刊,如《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药材》、《中国天然药物》等。至今,我国学者每年发表的生药和天然药物研究的论文数量已为世界之最。
我国生药工作者在“七五”、“八五”期间(1986~1995),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在楼之岑教授和徐国钧教授领导下,组织国内众多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对220类(专题)中药进行了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本草考证和文献查考、药源调查、分类学鉴定、生药鉴定、理化分析、化学成分、采收加工、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