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回归本然(太桥旦曾堪布告诉你生命幸福的秘密,一部深入浅出的大手印前行了义炬概论,香港著名影星吴镇宇推荐!)

書城自編碼: 250839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太桥旦增堪布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2127457
出版社: 甘肃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2-01
版次: 2014- 印次: 2014-
頁數/字數: 324/150千字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君主、道学与宋王朝
《 君主、道学与宋王朝 》

售價:NT$ 411.0
对话的力量,风靡全球的教练式沟通
《 对话的力量,风靡全球的教练式沟通 》

售價:NT$ 307.0
人的行为
《 人的行为 》

售價:NT$ 499.0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售價:NT$ 411.0
牛津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 牛津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

售價:NT$ 978.0
人间珍贵:澎湃夜读集3
《 人间珍贵:澎湃夜读集3 》

售價:NT$ 354.0
孩子一生的底气
《 孩子一生的底气 》

售價:NT$ 307.0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售價:NT$ 41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1
《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余华十年首部杂文集) 》
+

NT$ 232
《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 》
+

NT$ 324
《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 》
+

NT$ 358
《 手印——健康握在指尖(全印度最受尊重的医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家健康杰出奖”、“印度闪亮人物国家奖”、“英迪拉?甘地服务人类国家宝石奖”得主首度分享来自古印度的养生智慧!) 》
+

NT$ 268
《 最美的遇见 》
編輯推薦:
1. 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我们要充满信心和勇气;珍惜人身,努力修行,培养稳固的无常心。
2. 《回归本然》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心灵幸福指引书,它像灯一样驱散黑暗,给人带来光明,指引前路。
3. 《回归本然》本书是太桥旦曾堪布根据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泰耶的《了义炬》所写的大手印前行了义炬概论。
4. 《回归本然》本书指引读者找到心的方向,回到生命本然;了悟心的空性,达到幸福美满。
內容簡介:
回归生命本然状态获得人生幸福圆满

《回归本然》本书是太桥旦曾堪布根据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泰耶的《了义炬》所写的一部释论。《了义炬》是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撰写的又一部完整无缺的、正确无误的佛法教义,可以让我们解脱轮回之苦,获得圆满佛果,书中可谓字字珠玑,价值无量。

太桥旦曾堪布以朴实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如何珍惜生活、感悟生活、把握生活;如何找到心的方向,回归生命的本然,达到幸福圆满。

太桥旦曾堪布以通俗流畅的语言,讲解了在修行的起步阶段,如何建立对佛法的信心,如何对轮回生起出离,如何将心转向法。本书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智慧,帮助我们追寻心灵的美好与归宿,它像灯一样,驱散黑暗,指引方向,给我们带来光明。
關於作者:
太桥旦曾,1969年出生于四川康定贡嘎山,幼年在贡嘎寺出家。1988年到四川德格藏文学校学习藏文学,并研读艺术与科学。二十岁时进入四川藏传高级佛学研究,学习五部大论等。后进入噶玛噶举寺学习多年,受持戒律,精研显密教典,承受完整的噶举传承教法。

太桥旦曾后来被贡嘎仁波切晋升为堪布,并在噶玛噶举寺举行堪布升座典礼。现担任贡嘎山贡嘎寺住持,贡嘎仁波切的亲教师。堪布非常重视实修实证,在以贡嘎雪山为主的各大圣地进行实修闭关。

堪布学识渊博、智慧深邃、内心慈悲,深受弟子的尊敬与爱戴,以各种形式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广度众生,而奉献心力。堪布整理、翻译、校印了大量珍贵的汉、藏文噶举教义经典,并出版《妙语微言》《最美的遇见》等作品。
目錄
目 录
序 言
为什么要学佛
如何发心
如何听闻佛法
绪 论
教法与证法
转心向法
《了义炬》的作者
《了义炬》题目含义
《了义炬》之珍贵
《了义炬》的礼赞和祈愿文注释
第一章 人身难得
八无暇
十圆满
暇满人身是无价之宝
十六违缘
人身难得易坏
确立善用人身的誓愿
渐顿两种人身
小结:珍惜人身,努力修行
第二章 死亡无常
观修死亡无常最殊胜
情器无常
无常难以觉察
无常的四种主要形式
死亡无常的三根本
时刻忆念死亡无常
死亡后的中阴阶段
人生的四种前途
小结:培养稳固的无常心
第三章 因果业力
深信业及因果是佛法的根本
轮回的因果链
怎样从轮回解脱
因果是自然的规律
佛法是内道
八种天人之功德
小结:我们要充满信心和勇气
第四章 轮回过患
了解轮回的重大意义
地狱道
饿鬼道
畜生道
天 道
阿修罗道
人 道
八 苦
三 苦
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
小结:轮回就像屠宰场
结 语
《了义炬》的四共加行源于两大殊胜传承
四共加行是一切佛法的基础
战胜世间八法
修行的六种错误
保持清净观
內容試閱
序 言
为什么要学佛
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学佛也是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每一个人踏上学佛
之路的原因和动机都不相同,这也决定了他们日后修行的结果将有所不同。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学佛的真正动机应该是:让一切如母众生觉醒,远离轮回之苦,
获得佛陀的果位。
可能有人会困惑,获得自我安宁已实属不易,为什么还要帮助众生?
理由之一:众生如母
首先,要相信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
在无始以来的漫长轮回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无数的生与死,地球上每一寸土地皆是我们曾经出生之地,而每一次的出生几乎都是依赖于父母。佛教伟大的成就
者龙树菩萨说过:若是将尘土做成一粒粒松子大小的泥丸,每一粒代表一位前世的母亲,那么,就算把整个地球的土都用完,也抵不过前世母亲的数量。
其次,要相信每位众生在做我们母亲的时候,施予我们的恩德定然与我们现世的母亲一样。
母亲,不论曾经抑或现在,皆慈悲有加,对我们体贴爱护,照顾周全,悉心培育,总是把最好的食物给我们吃,把最好的衣衫给我们穿,把最温暖的怀抱留给我们,
伴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艰辛无数……无始以来,无论是人、动物,或是小小昆虫,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位父母的恩德皆是如此这般。然而到了如今,这些对我们恩
重如山的父母众生,因为业力、烦恼和愚痴的缘故,都在痛苦的境地中挣扎,无有究竟的快乐,无有解脱之道。
虽然每位众生都追求着快乐,都不希望自己被一丝一毫的痛苦所侵袭,但追求快乐的愿景却与所作所为完全相驳。正如寂天菩萨所说:“众生都希望脱离痛苦,所做
的却都是痛苦的因。”本想离苦得乐、修成正果,却渐行渐远、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第一,没有智慧。众生迷惑,无法辨别何种行为会造成痛苦,
何种行为会带来快乐。第二,没有福报。虽然佛法能够引导众生从痛苦中解脱,但多数人尚没有机会接触佛法,或是稍有接触却生不出信念,这都是没有福报的体
现。
理由之二:众生可度
事实上,如母众生在轮回中受苦实属冤枉。因为众生与佛、菩萨在本质上并无两样。
若是用睡眠来作比喻,佛是觉醒之态,已完全清醒,精神饱满,毫无睡意;菩萨是方才苏醒,刚睁开眼,睡意尚存,正用凉水洁面;而众生则还在沉睡之中,甚至有
些众生陷入噩梦,在梦中遭受着轮回的各种苦痛:有时会被老虎吃、被蛇咬、被魔鬼追赶,还会口渴、饥饿,有时有机会获得人身,却承受着生老病死之苦;有时要
做畜生,遭受着被人利用或愚痴之苦;有时要下地狱,遭受着热寒之苦;自始至终都在苦海生死轮回中漂泊、流转、无法自拔……
无始以来,众生便是如此,一直在沉睡中浑噩度过。现在有机会接触到佛法,便有了醒来的契机然而,无论是要清醒过来还是继续沉睡,都要靠我们自己。只不过若是继续沉睡,恐怕又会是一段长久炼狱,注定将承受更多的痛苦。
事实上,很多世人所迫切追求的物质享乐,也只是梦境一场。梦醒成空,什么都没有真正发生过。清醒之前的我们,一直在迷惑中执著,在迷惑中患得患失。显然,
在像梦境般的轮回中我们的心是无法为自己做主的。我们的心无法为自己做主。你看,我们的眼睛做不了明暗的主——明亮之时能见、黑暗之时不能见,而佛陀,则
无论在黑暗或光明中皆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的耳朵做不了动静的主——安静之处能听、嘈杂之处不能听,而佛陀,则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之音声皆能听得清清楚
楚。我们的鼻、舌、身、意都是如此不能自主。
因此,我们要尽快清醒,摆脱轮回噩梦,恢复真正自我,成为自己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推己及人,唤醒一切如母众生。因为众生做我们母亲之时,对我们恩
重如山,纵然我们现世已将此忘得一干二净,但这终究是曾经存在的事实。她们正在噩梦中煎熬,企盼有人救度其脱离苦海。我们修习佛法,便能具备帮助她们的能
力,成为她们所企盼之人。我们要以急切的心态发愿——此时此刻,我要把如母众生统统唤醒,再也不让她们在噩梦中继续备受折磨,遭受无穷尽的痛苦。只要她们
从梦中清醒过来,一切痛苦便不复存在。
如何发心
很多人皈依成为佛弟子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学佛,甚至会走很多弯路。其实,学佛的次第归纳起来可以用“见、修、行、果”四字概括:
“见”居首位,意为动机;其次才是“修”;第三乃“行”,最后是“果”。
从四个字的顺序上不难看出,学佛的动机是重中之重。动机不清楚正确,便得不到传承的加持,所“修”所“行”皆为徒劳无功,“果”亦不可能达成。若是动机正
确,即便只听闻一句佛法也会在我们心中种下一粒解除一切痛苦的种子。可以说,修行的动机比修行本身更重要,闻法的方法比闻法本身更重要。
学佛要有正确的发心
从小到大,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已经上过很多年学,学习过许多知识,然而这种世间的学习,与学习佛法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世间的学校里,不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出特别的要求,而普遍的学习的目的,也只不过是为了日后谋生而已。
那么何为正确的发心呢?从方式上来看,发心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教的发心,一种是密教的发心。
显教的发心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是为了积累知识和技能,以此来满足今生物质上的需求。然而,对物质的追求并无法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安宁。显教的发心就是为了获得心灵上
暂时的安乐以及究竟的解脱,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要获得安乐和解脱,还要帮助一切众生都到达如此之境地。而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便要发誓成佛。这个发心就叫做
愿菩提心,也就是显教的发心。
密教的发心
密教的发心相较于显教的发心,起点和终点都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中间修行的过程、方式和速度。就如同我们想到一栋楼的天台上去,起点为底层,终点是顶层,而上楼的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走楼梯或是坐电梯,显然,这两种方式差别很大。
密教的发心方式非常特别,称为“五种圆满”。
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今天要修习观音菩萨的法,就要做到:一、要将听法的环境观想成观音菩萨的净土,此为环境圆满。
二、要把传法的上师观想成观音菩萨,此为上师圆满。
三、要把所有听法的法友们观想成观音菩萨的眷属,皆是勇父勇母等等,此为眷属圆满。
四、所听闻的法乃是最殊胜的即身成就之法,此为法圆满。
五、一切时间都是传法的时间,此为时间圆满。
实际上,我们所处的环境原本是清净圆满的,只因为我们有太多烦恼和障垢,所以无法明了。其他四种圆满的道理也是如此,这样的发心是密教的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显教与密教的发心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发显教的菩提心,感受众生的痛苦,尔后以密教的发心,观想五种圆满。
对学习佛法的人来说,发心至关重要。佛法重视心之善恶,善恶不以外在行为来判断,而是以内在发心作为判断标准。譬如放生,若其动机是为了解除这些众生的痛
苦,让它们获得自由、种下解脱的种子,以这样的心念放生便是善业;反之,若放生时内心动机是为了竞争,或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名利等,那么看似“善”的放生
行为也自然不属于“行善”。为什么不属于善呢?由于发心不正确,所以无法获得解脱。
我们修习佛法之时,如果发心不正确,即使从各种渠道获得了很多佛教知识,在觉悟上也无法提高,而且还增加了所知障。这种状况的学佛者被称为“法油子”。若
是成为了“法油子”,不论用什么样的佛法都很难对治。非常可惜的是,现实中很多人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这个也学,那个也学,看了很多书,求了很多法,积累
的知识越来越多,修行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常言道:“知道越多,我慢越大;离家越远,诚实越差。”这种状况时修行已经很难趋入正轨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异
常谨慎,时刻深入观察自己的发心。我们要知道,在没有证悟之前,如果发心不正确,见地错误的话,是很容易变成“法油子”的。
学佛,要有正确的心态
我们在学校中学习的心态往往是功利的,希望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或者将来找个好工作、出人头地等。学佛则对学佛者的态度有严格要求——必须具有虔敬心。虔敬心对以实修实证为主的修行者而言尤为重要。我们能否真正理解所学之法,也取决于对佛法与对讲法者是否具备虔敬心。
学佛之时,无论是三五分钟还是一二时辰,都必须保持纯正的动机和虔诚的心态,这便是我们所说的三殊胜:一曰发心正确;
二曰专心听法;
三曰功德回向。
如何听闻佛法
前文我们讲述了学佛应该具有的动机,以及显教、密教两种方式的发心。
冈波巴大师说:闻思修同时进行。
听闻佛法,先要观察发心,而后在听闻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实修,这是冈波巴大师对我们的教诲。
每个教派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特别,一般来说,所有法门都是讲究次第的:先闻法,再思考,最后修行。而噶举派特别强调实修实证,也就是在听闻一句佛法的同时便开始了实修,并尽量做到,这样效率高。
佛陀的法教共有八万四千法门。现在是末法时代,也是佛教的表相时代,众生智慧浅、福报薄、寿命短,深入了解所有法门的可能性很小,在八万四千法门中,每一
种法都可以让我们成佛,因而不必学习完所有的法门。末法时代的众生只要精进修习最适合自己的法门,并且闻思修同时进行,就必定可以成就。
当然,我们在学习佛法时有一些基本要求务必谨记。
首先,听法时须断除三种过失:
其一,耳不住如覆器之过。听闻佛法时耳朵要专注,若不然,就像往一个倒扣着的容器中倒水,操作永远也倒不进去。其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虽然耳朵听见了,
却没有铭记在心,就像往一个有漏洞的容器里注水,永远也不会满。其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听法时心中生出各种杂念,比如:上师的智慧没我高吧;我的佛法知
识比其他师兄们高;听闻佛法之后我的名声会更大,运气会更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我的生意可能会好起来吧赚到更多的钱财;我不喜欢身边这位师兄,为了赢过
他我要听闻佛法……诸如此类的烦恼。这样,就像把水倒进了有毒的容器中,水虽满溢,却成为了毒药。
当年佛陀传法之时,即使听法的弟子大都是具有神通智慧的阿罗汉,佛陀也是以上述三条要求来约束他们的。所以,我们在每次听闻佛法前,更是要以此来要求自己。
其次,听法时须有四种观想:
一、把自己观想成病人。
二、把上师观想成医生。
三、把佛法观想成良药。
四、把听闻佛法的过程观想为接受治疗的过程。
再次,听法时还须避免四种错误:
一、把自己观想成猎人。
二、把上师观想成麝鹿。
三、把佛法观想成麝香。
四、把听闻佛法观想成摄取麝香。
世事或许可以如此对待,但绝不可以如此来听闻佛法。以这样错误心态听法,是对上师毫无感恩之心,对佛法毫无恭敬之心,对解脱或成就必然毫无帮助。
绪 论
教法与证法
世亲菩萨说:“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分为两大类——教法与证法。”
从广义上讲,对佛法进行闻思、研究、以及辩论等,都主要是以闻思的方式来流传佛法、弘扬佛法,是属于教法;而闭关修行,或是从具德上师那里获得传承,并按
照上师指导念佛、礼拜、打坐等,则属于证法。证法注重的是实践修持,以修持的方式传播和弘扬佛法。简单地说,听到一句佛法就是教法,做到一句佛法即是证
法。
就我们学佛而言,没有教法就得不到证法,没有证法也无法获得成就。所以,我们学习任何一个殊胜法门,都一定要把教法与证法融合在一起——先听闻佛法、深入思考,再去实修。学习《了义炬》当然也是如此——想要遵循《了义炬》去实修,就必须先从教法的角度了解它的内容。
单从字面意思去看,《了义炬》的内容似乎并不艰深,因为文中并没有涉及“空性”、“中观”等相对比较逻辑和复杂的内容。但它真实的含义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
的那么简单,我们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佛法亦是如此,同样的内容由于每个人的智慧程度不同,所理解的程度也会迥然不同。蒋贡康楚仁波切
(1813-1899年)的这部《了义炬》、以及巴珠仁波切(1808-1887年)所著的《普贤上师言教》等书,初学者看来,会认为内容基础浅显,颇为
容易理解;然而在成就者看来,却会觉得其中诸多深奥义理还无法完全理解。面对如大海般深奥,如天空般无边无际的佛法,我们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教法与证
法互相配合,不断深入,才能真正学有所得。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了义炬》的同时,务必要遵循它进行实修,这样才有可能脱离轮回的苦海,获得究竟的佛
果。
转心向法
噶举派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诀窍——冈波巴四法,愿心向法、愿法向道、愿道断恶、愿惑显智。
冈波巴四法虽然只有四句话,但却不可小觑,小乘、大乘、金刚乘,乃至佛陀所有的法教都包含其中。这四法是有次第的,最后一句“惑转成智”最难的,也是最究
竟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修习最后一法?当然不行!这四法是有次第的,如果第一法没有做到,后面三法是不可能达成的。《了义炬》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解第一
句——转心向法。
很多佛弟子在皈依之后,学习了很多法门,接受到高僧大德口传,也经常磕头、念咒、打坐、诵经、绕塔等等,这样当然是非常好的,但却都不能算进入了修行的核心。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修行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转心向法。
也就是说,学佛的初始,我们不用急着去诵经、念咒、打坐……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发心是否正确,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真正转向了佛法。我们自己
的心只有自己才了解,无论是家人,还是最亲近的朋友,都不可能完全知道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无始以来,只有我们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心,只有我们最了
解自己的心。
如果我们学佛的目的是希望获得佛菩萨的保佑、事业顺利、生活轻松、身体健康、一生平安,或者是通过学习佛法知识让自己的谈吐出类拔萃,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心
还没有转向佛法。学佛对于我们来说,就和普通人上班、赚钱一样,是出于对此生的执着,目标完全一致,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如此执着此生的学佛人谈不上是修
行者。
如果学佛的目的是想让佛菩萨保佑、事业顺利、生活轻松、身体健康、一生平安,或者是通过学佛让自己的谈吐显得高明,以这样的动机学佛就是心没有完全转向佛
法,就和我们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此生的利益,也不是为了享受来世的福报。佛法是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痛苦中流转,虽然
备受折磨,却始终在轮回的噩梦中沉睡;佛法是让我们觉醒,让我们解脱,获得究竟的安乐;佛法是让我们成佛,并且具有能力去救度一切众生解脱轮回之苦。如果
我们以这样的誓愿和发心来修学佛法,我们的心就转向了佛法。
如今能够遇到佛法,是因为自己过去世累积了无量的福德,再加上诸佛菩萨不可思议愿力的加持。我们现在拥有健康的身体、正常的思维能力,可以说成佛的条件已
经具足,一定要倍加珍惜。如果我们将心转向佛法,学佛的基础扎实牢固,前进的方向无疑也是正确的。反之,如果心没有转向佛法,任何殊胜高深的大法,对于解
脱和证悟都不会有任何助益。因此,学佛的过程中前行比正行更加重要。前行是基础,没有牢固稳定的基础,由此之上建立起来的任何东西都是徒劳无益,甚至是危
险的。
那么,转心向法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要建立对三宝的胜解信。
很多人都听过皈依三宝,“三宝”就是佛、法、僧。佛指圆满的佛陀,法指佛陀所传的成佛之道,僧指跟随佛陀的修行者。那么,三宝到底有什么样功德值得我们皈依、追随?
1佛的功德
先从佛的功德谈起。从最圆满的方面讲,佛具有三身五智。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五智是指佛陀所具有的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
智五种智慧。佛陀有断证圆满的功德,还有身语意的功德——身的功德如三十二相八十种相好等。语的功德是佛陀具有六十种妙语:佛陀讲出一句话,不同国家或民
族的人都会听到自己的语言,不止我们小小的地球,整个宇宙所有的众生,听者不同,听到的语言也不同,获得的领悟也不同;喜欢洪亮声音的人就会听到洪亮的声
音,喜欢细微声音的人就会听到细微的声音,等等,这叫做六十种妙语。佛陀意的功德是无量的,简单地说,佛陀圆满具备了大智慧、大悲心、大愿力。
2法的功德
法最大的功德是道谛和灭谛的功德。道谛有五种: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佛陀的境界是无学道,法身如如不同,色身任运圆满。灭谛的功德是修资
粮道时获得资粮道的证悟;修加行道时获得加行道的证悟;同时断除粗大的烦恼;然后是见道、修道,最后在无学道,彻底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并获得佛陀圆
满的觉悟。
“道”和“灭”是不一样的,透过修“道”所获得的境界叫做“灭”。比如,有一间黑屋子,你打开灯让屋子明亮,点灯的方法是“道”,光明显现、黑暗同时消除
的结果叫做“灭”。“道”是方法,“灭”是结果。“灭”有不同的层次,不一定都是佛陀的境界,声闻、缘觉、菩萨都有各自的境界。
3僧的功德
僧是指小乘佛教的僧众和大乘佛教的菩萨众,他们内心所具备的慈悲、智慧、大愿力等都属于僧的功德。
三宝虽然具有如此浩瀚的功德,但如果不相信三宝,不愿意追随,根本是无法体会到这些功德的。
对三宝的信心分为三种,分别是: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
1清净信
清净信是指人们虽然不了解三宝的功德,也不知道行善的好处、造业的过患,但当他们看到佛陀的法相时觉得很亲切,看到寺庙觉得很庄严,看到高僧大德和修行者
后,心里自然生起一种信心,或者是因为身边的亲人信佛,自己虽然不了解,也就跟着信了,产生的这种信心叫做清净信。清净信就好像小孩的信心——虽然不了解
佛法,但在见到三宝后自然而然生起地欢喜感觉。
2欲乐信
顾名思义,“欲”的意思就是很想、很愿意,“乐”就是高兴。很愿意、很高兴地想去做好事,想去断恶、磕头、持咒、修持六度等等,这叫欲乐信。比如一个普通
人看到某个修行者修得非常好,心里非常高兴,自己也产生修行的想法;或者这个人看到一些断恶的行为和道理会特别高兴,产生出想要断恶的念头。欲乐信虽然比
清净信有所提升,但也还不是坚定不移的信心。
3胜解信
经由自己的智慧判断所引发的信心叫做胜解信。胜解信是最坚定的信心。比如,对三宝具有清晰明确的认知、深入理解四圣谛、坚信因果,因为这样的智慧所产生的
信心,叫胜解信。胜解信是学佛者必须具备的一种信心。清净信和欲乐信容易动摇,只有生起了胜解信,不管遇到什么状况和困难,对三宝的信心才永远不会退失。
有些人跟上师在一起时信心较强,一旦离开上师信心便会消失;有些人遇到一些因缘时有信心,因缘一消失信心也随之消失;有些人看到庄严的佛像时心中会生起信
心,看不到时信心全无;有些人遇到逆缘和痛苦,比如遭遇地震时就赶紧念佛念咒,一旦逆缘消失,在吃喝玩乐时又把信心抛之脑后……诸如此类,这样的信心是很
不稳固的。
有些人特别虔诚地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