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心灵鸡汤式的阅读,如沐甘露的佛法教诲。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内容与现代人的普通生活息息相关。作者以朴实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开示,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如何珍惜生活、感悟生活、把握生活,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慈悲与智慧,帮助我们解开困惑与迷茫,追寻心灵的美好与归宿。
|
關於作者: |
太桥旦曾堪布,1969年出生于四川康定贡嘎山,幼年在贡嘎寺出家,十五岁便成为贡嘎寺的维那师,负责法会仪轨的指导。现任贡嘎山贡嘎寺住持。贡嘎五明佛学院院长,贡嘎仁波切经师。
|
目錄:
|
第一章 寻获 此生最珍贵的际遇
这般遇见 心应纯净而欢喜012
追寻心灵圆满 从当下开始018
恶因恶果 我们应该这样解脱022
相依相容才是同途之法026
第二章 开启 心灵最纯美的旅途
离苦,寻这条正确的路032
尊重生命是最大的虔诚心038
三宝是导师是明路是友伴042
因缘起时自有功德相随050
明真知,让我们走的更稳052
第三章 领悟 身心最强大的力量
直面自我,训练真实无伪之心064
慈悲:不仅是愿望还需要行动070
菩提心:心灵永恒的快乐与宁静076
学会放下与感恩,心就能自由082
强大身心正确的训练方法086
第四章 学习完善心灵的方法
给初学者的建议098
依止上师0106
虔敬心最重要0114
修行的成就0118
佛教三乘如何同步修行0132
显密实修的要点0133
吃素与修行0140
以智慧认知自己,用慈悲接纳他人0156
第五章 运用智慧去生活
佛法六度融于生活0156
道德融入修行0180
此生如何更有意义0183
女众弟子如何修行0192
给老年人在生活中修持之建议0200
如何面对财产纠纷0214
如水之德行0226
第六章 浅析生活里的困惑
日常生活中怎样运用佛法0232
什么叫“任运”?0238
精神病是什么业力使然0242
佛法中的任运0244
佛菩萨的大能是指无所不能吗?0245
关于念经持咒0247
佛法中的神通0252
依靠书本的修行0254
第七章 天堂之歌
浊世怪相0260
猛烈祈请历代上师0263
礼赞雪山之王贡嘎圣山0268
呼唤普陀啦0272
六度祈愿文0275
天堂之歌0277
想做心的主人0278
一个行者的心愿0284
|
內容試閱:
|
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我们不应将佛法当作世间的知识来学习。掌握世间的知识其目的多是如何获得更好的工作、增强竞争力、得到更多的名利等等。如果我们以佛法的立场来看待世间的这些知识除了充实物质的生活以外,对于获得内在的解脱没有任何帮助。相反,佛法是以慈悲为怀、智慧为本的菩提大道。佛法是圆满的智慧,它超越了一切宗教、哲学、科学等世间的知识。世界上很多伟人、科学家、名人全都异口同声地赞叹它。譬如:印度总统拉克斯坦曾说:
释迦牟尼佛是把智慧之光投射人类心灵的第一人。
物理学家、邮电学院教授黄念祖老居士曾说:
佛教是宗教而超越宗教,
是哲学而超越哲学,
是科学而超越科学。
爱因斯坦说:
“单靠知识和技巧,不能使人类走上幸福和高尚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的传播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对我来说,人类应该感谢释迦牟尼佛和耶稣那样的人物,远比应该感谢所有创造性的好奇的头脑的成就要多得多。”
世界著名学者巴格尔说:
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实地以系统理性的分析来考察生活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家在听闻佛法时不要像听神话故事一样,以神奇或迷信的心态来看待。因为佛法是宇宙与人生的真理。不能因为我们是佛弟子就赞叹佛法,而要以寻找、追随究竟真理的心态来看待,就像印度著名学者迦罗在《胜天赞》中所讲的那样:
我不偏向于佛陀,亦不歧视外道宗,
何派具有胜道理,我即依此为导师。
本师释迦如来所说的浩如烟海的教法,没有一句欺惑语和虚诳语,全部都能得到实践的验证。如《金刚经》所言: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释迦牟尼佛的另一个名称叫如来,为什么被称为如来呢,因为佛陀的教法当中没有一句欺惑语和虚诳语,全都是究竟真理。正如《瑜伽师地论》说:
言无虚妄,故名如来。
龙树阿阇黎也曾说:
佛法是胜妙的道理,佛法能令世间快乐,
能令世间欢喜,此世他世都不欺诳。
所以从古至今数不胜数的大成就者们按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而真正地去实践,最后都证得了佛陀所说的许多不可思议的境界,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
因此佛陀所说法的功德非常不可思议,初、中、后三个阶段皆是善。譬如:最初听闻时感到生起欢喜心、法喜充满。中期修行时不需要经过艰难苦修,远离二边,依止中道。最
终证悟时究竟涅槃,远离一切垢染,成就无上悉地。正如《随念三宝经》所云:
正法者,谓:善说梵行。
初善、中善、后善、妙义、文巧。
纯一、圆满、清净、鲜白。
所以说佛法是我们实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珍贵之物、无价之宝、宝中之宝。无论我们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佛法。我们不能过于贪执钱财,因为钱财只是一时的友伴;也不能过于依赖、留恋亲人,因为亲人只是半辈子的友伴,就连自己的生命也只是此生的友伴。而佛法则不仅仅是今生今世的救星,更是生生世世、多生多劫、乃至证得佛果为止永恒长久的救星,是精神寄托,也是心灵妙药,比什么都可靠,比什么都值得信赖,比什么都珍贵。佛法像是渡过苦海的唯一船桥,是砍断我执的利刃宝剑,是治疗心灵的甘露妙药,是轮回暗夜中的唯一明灯。所以在我们沧桑的人生里,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佑护才会使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才会解决我们内心中的烦恼,才会减轻我们身心上的压力、操劳、忧愁、痛苦等等,更会唤醒我们沉睡中的佛性,逐渐导引我们走向解脱的大道,最终令我们证得佛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