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內容簡介: |
《点读古典名著系列:点读西游记(学生版 2014)》中的“旁批”主要是用来梳理小说的一些精彩或隐秘的细节;“人物图像”或“艺术鉴赏”,顾名思义,重点落在对书中人物的分析或作所者采用的艺术手法的鉴赏上。这些都是理解《西游记》的基础;“名著背后”环节,我们挖掘文本,揭示小说背后的历史与人文信息。这样一来,人们才会发现,原来《西游记》不光是“取经”和“打怪”的书,它与整个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
目錄:
|
【降妖释厄之一】美猴王出世拜师
【降妖释厄之二】孙悟空大闹东海龙宫阴曹地府
【降妖释厄之三】弼马温弃官离职
【降妖释厄之四】孙悟空未受邀毁蟠桃会
【降妖释厄之五】众神仙力战孙悟空
【降妖释厄之六】如来五指山压大圣
【降妖释厄之七】唐三藏一朝收徒弟
【降妖释厄之八】鹰愁涧龙子化坐骑
【降妖释厄之九】院僧谋袈裟起歹心
【降妖释厄之十】下界天蓬元帅皈依佛门
【降妖释厄之十一】下界卷帘大将皈依佛门
【降妖释厄之十二】四圣化女试凡心
【降妖释厄之十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降妖释厄之十四】唐三藏身困宝象国
【降妖释厄之十五】师徒误怀胎悟空解胎
【降妖释厄之十六】多情女王情衷东土圣僧
【降妖释厄之十七】真假美猴王
【降妖释厄之十八】孙悟空再借芭蕉扇
【降妖释厄之十九】唐三藏盘丝洞遇劫
【降妖释厄之二十】师徒难满入雷音
【降妖释厄之二十一】唐僧师徒荣归大唐
|
內容試閱:
|
名著背后|炫富、斗富,古已有之
选文中,正是由于老和尚炫富、悟空专与老和尚斗富而引起众僧火烧师徒二人和黑风洞妖精盗取袈裟之事。通俗小说中,关于斗法、斗智、斗武的描写很多,比方说《封神演义》里姜子牙、申公豹的斗法,《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与众人的斗智,《水浒传》里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在柴进府上与洪教头斗棍法等等,都是有名的段子。《西游记》中,斗武、斗法的场景也很不少,可是斗富的描写却仅此一回。就是在其他通俗小说中,也不多见。倒是在南北朝刘义庆编纂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有关于石崇、王恺斗富的描写,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也许受了它的影响,也未可知。
石崇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大富豪。据说,他们家的厕所不但有香水、香膏供客人洗濯之用,还有十多个女仆穿着锦绣站立在那儿负责侍奉来客。其富裕可想而知。他曾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比如,王恺用糖水来洗锅,石崇毫不示弱,干脆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四十里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王恺从未胜出。据说,晋武帝曾暗地里帮助王恺,赐他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枝条繁茂,树干四处延伸,几乎可以说是无与伦比。所以,王恺也十分自鸣得意,拿着这株珊瑚树到石崇面前炫耀。石崇看后,二话没说,拿出铁如意击打珊瑚树,使其立刻破碎。王恺当然很痛惜,认为石崇是出于嫉妒。石崇回答说:“这玩意儿不值得发怒,我现在就赔给你。”于是他命令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这些珊瑚树的高度有三尺四尺,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耀夺目,像王恺那样的珊瑚树更是不计其数。王恺看了,怅然不已。
《西游记》中金池长老洋洋得意,搬出十二柜的袈裟来,这些袈裟足足七八百件之多,其富可见一斑。但是,当孙悟空拿出唐三藏的那件袈裟之后,金池长老忽然傻了眼。从故事的戏剧性上来说,这段情节与《世说新语》中石崇、王恺斗富是一致的。名著背后_历史上对西天取经的记载
在《西游记》中,唐三藏一路前往西天取经,道经无数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许多十分有趣故事。这其中的许多地点和故事是作者的虚构,即如本回中的“观音禅院”。但更多的是来源于《大唐西域记》这本书中。因此,根据唐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我们可以简单勾勒出其取经历程。
通常,西天便是指的印度,这大概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误以为印度是天的最西边。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仅二十九岁的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长安,前往天竺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高昌等国。其中高昌国,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东土大唐而来的和尚,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玄奘弟子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本人则继续西行。据记载,玄奘后被高昌国士兵拦下来,由士兵亲自护送西去,同时受赠白马和文书。这只是玄奘西行的一个小小插曲。玄奘抵达印度以后,从学两年,载取经书而回。贞观二十年(646),玄奘四十七岁时才回到长安。
在中国老百姓印象中,《西游记》中的唐僧(玄奘)似乎是西天取经第一人。但早就有学者指出,其实东北和尚昙无竭因听说法显曾去西天佛国取经,心生向往,而在公元420年从幽州龙城(现辽宁省朝阳市)出发西行取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西去的25人中,有12人坠崖身亡,有8人饿死,最终只剩下昙无竭等5人返回中国,取得《观世音受记经)》一部。前面提到昙无竭所仰慕的“法显”,从时间上比较,要比昙无竭早二十来年,比玄奘则早了两个多世纪。历史上前往西天取经的僧侣当然远不止此数,尤其是南此朝到隋唐之间,佛教大兴,信徒往往极其虔诚,争相西去。不过,历史记载总是有限的。他们的名字能留存下来,已属不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