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这种生活态度尤其被当今的90后群体推崇,在路上磨练自己的心志,找到灵魂的皈依,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发现美,发现爱。“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成为了一句热词。
|
內容簡介: |
没有钱,没有丝毫户外经验和良好的户外装备,没有目的地,我就这样随意游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主要交通方式是徒步加搭车。
在间隔年的第八个月,我已经环游了大半个中国。我到过夏日最美的呼伦贝尔草原,在大兴安岭森林里搭帐篷睡觉,守候过沙漠的金黄日出,穿越过新疆的茫茫戈壁,吃过吐鲁番最为甜腻的葡萄,在蓝天下的大海中游泳,徒步穿越几十座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也体验过皇城帝都的威严,大理的悠闲和丽江的柔软时光........有两次差点掉下悬崖粉身碎骨,一次车祸,翻越五千米高山冻得要死,原始森林里遭遇四只野藏獒的穷追猛赶……
我不是为了旅行而上路,不是为了逃开现实而离开,不是为了美景和传奇去冒险,在我的年龄里,我一无所有,仅剩下一颗还算纯净的心灵,我只想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我只想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于是——
在路上,我将旅行和公益结合起来,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爱与被爱。在路上,我获取了人生的正能量——
在路上,我顺利完成了成长与蜕变,找到了那个最好的自己。
我的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
關於作者: |
樊畅,男,《新青年》《马来西亚联合日报》旅行专栏作者。2012年6月大学毕业后,开始为期14个月的间隔年之旅,用各种不同的旅行方式走过中国26个省市和5个国家,总行程三万六千公里。搭顺风车251辆,纯徒步2000公里,摩托车环东南亚5000公里.。行走在旅途中,生之脆弱,生之美好,在眼前徐徐展开,间隔年之旅让我完成蜕变与成长。漫漫长路在眼前焚燃,而我将更加奋然而前行。不祈求,不盲从,不违背内心,像一株爬山虎,在每个黑夜或白天,安然而缓慢地成长。
|
目錄:
|
01
梦的开始,是一场莽撞的意外
徒步徽杭古道
凤凰的黑夜与白天
西双版纳南糯山:做一回采茶人
翁丁古寨,寻找逝去的原始与纯真
02
鹭岛之夏,打工换宿的日子
误闯传销组织
内蒙古,不花钱的旅行
从新疆搭车去深圳,为母亲过生日
03
梅里雪山:放下一切,方能获得
重走“洛克线”:最美的风景,最难抵达
亚丁之秋:自由和梦想的代价
拉萨:旅行的意义
尼泊尔:旅行也是另外一种生活
04
泸沽湖:爱的第一站
只要你想要,那么你就会得到
老挝:爱到最后是宽容
泰国,玫瑰和精灵的笑靥
柬埔寨:沉痛的历史无关风月
跳出原有的圈子看世界,生活大不同
董里:在国外过一回泼水节
05
加尔各答: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泰姬陵:我要回家
06
重返尼泊尔,物是人非
回归,坎坷高原路
后记
|
內容試閱:
|
梦的开始,是一场莽撞的意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骨子里潜藏着一股戾气,总有种“世界很小,唯我独尊”的豪情。但这种情绪积淀在心底被压抑了很久,就像是穿行在长长黑暗隧道里,找不到明亮的出口。直到十八岁高中毕业那年夏天,分数没有达到理想的期望值,只能读二本,父母和老师都旁敲侧击地让我回去复读一年,我硬是不肯,还背地里暗自修改了被他们安排好的高考志愿,等到父母知道我连一所省内学校都没有报的时候便大发雷霆,不过那已经是报名截止以后的事情了,为时已晚,要挽回也没有机会,我还很不满地和他们大吵一架,末尾不知天高地厚地对他们说,我都这么大了,是时候让我自己来做一次选择了。十八年来我都在你们的看护下成长,我已经受够了,从今往后,我的人生是我自己在过,不需要由你们来决定。说完我就怨气横生地摔门而出。
现在回头看那个年纪的自己,竟觉得说出那番话深深伤害了双亲,虽勇气可嘉,却很傻很天真,不谙世事,真是幼稚可笑得很。唯一值得肯定的是,那个年纪的我开始替自己的人生做决定,并努力去承担去实现。不论对错,因为是自己选定的方向,就没有理由不用力前行。
后来就一个人拎着两大包行李转好几趟车去往遥远的地方上大学。从中部的江汉平原到东部的杭嘉湖平原,一路颠簸。那是第一次坐火车,痴痴地坐着,也不敢同陌生人说话,瞪大眼睛看着座位上方的行李架,生怕行李被人顺走,紧张得整夜睡不着。到学校排队报名,看见别人都有家人陪同,声势浩大,而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瞬间心生悲凉,但很快这种负面情绪又被驱散,最起码我是自由的,虽然自由的代价确实很大。
大学四年,得了天高皇帝远的好处,课余时间充裕,频繁的假期总是让人兴奋至极,这是曾经梦寐以求的,却又不敢怠慢丝毫,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想证明二流大学生其实并不差。大一尝试了很多新鲜事情,什么都想去试一试,却又做得不够好钻研不够深,还处在找兴趣的阶段。参加社团加入外联部,为学校每一次大型活动拉赞助,写策划书,没完没了的小组讨论,跑遍市中心每一个繁华商圈,再到后期的挂横幅发传单,一切都快速紧张而有序,像个打了鸡血的小卒冲在最前线,但每次团队聚餐庆祝的时刻,那种酣畅淋漓的成就感顿时让人兴奋异常。为补贴生活费等日常开支,每星期去两次肯德基兼职,每小时8块;还在学校对面的小区找了份家教,每小时30块,虽然很低,但有胜于无。偶尔逃课,但逃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看闲书,从哲学生物学历史诗歌散文小说到经济贸易与金融再到旅游摄影等等,无一不涉猎,虽然都钻研不深,但要说开阔眼界那是真的。参加校篮球队的选拔,最终落选,却因此耿耿于怀,变得更加生猛,下午有空就去球场打球,每晚十一点开始围着跑道没完没了地跑上十几圈,因为喜欢科比,湖人队的每一场比赛直播都不曾错过,几个月后进入经济学院篮球队,训练时更不敢怠慢。总的来说,大一是在迷惘中追逐,闲散却也充实。
等到大二,慢慢找到方向,学习和生活也渐入正轨。集中精力每日学点英文,从最初徘徊在及格线到一年内勉强过四级再到六级高分位居前列,进步是缓慢而沉稳的。有时抽空独自去短途旅行。大部分课余时间仍旧分配给图书馆和篮球场,偶尔会在寝室熄灯之后默默坐在电脑前敲打文字,我看书很杂,写东西也很杂,几乎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刚开始是写诗歌,因为我十六岁读高一时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就是一首短诗,后来迫于高考的压力便没再投稿,到大二终于重拾这个兴趣。有时也写散文和小说,很多个夜晚,一瓶啤酒一包烟一台电脑,写着写着天就亮了,困顿的时候就靠着阳台栏杆看楼下灯光映照的湖水和远处的黑树林,再远一点就是城市彻夜不眠的街灯,直到远方天际微微呈现出藏青色,天快要亮了,我就要睡了。写多了就开始投稿,刚开始几个月杳无音讯,坚持半年后才陆续有所起色,再后来开始给固定的杂志写专栏,也陆续在全国性的文学比赛中得些小奖,于是明白,将兴趣坚持下去,总会有不算太差的结局。经过一年多的不懈训练以及与队友的磨合,我们的篮球队在大二新生杯篮球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匹黑马,一支在大一时都没有打入八强的球队在大二时却像头猛狮一般所向披靡,高歌猛进,一路大比分领先血洗每一个对手,以不败战绩打入总决赛,却在比赛最后半分钟被劲敌反超,最终以两分惜败从而屈居亚军,虽心有不甘,却也了无遗憾。大二最让人值得骄傲的事情便是参加了浙江省第十四届省运会,那是第一次见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经过三个多月的魔鬼训练,十二个人的队伍从最初的散漫到最后拧成一股绳,互相监督与鼓励,比赛时站在场边的教练和队友使劲指挥和呐喊,替换队员时两人用力击掌鼓励,全队配合默契,但这次省运会集结了全省的运动精英,原以为我们不会太差,但无奈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最终我们只得了第四名,不过省运会前六名都有奖杯奖状和奖金,领到奖金的那天晚上,一群人拉上教练去喝酒,烂醉之后在KTV脱了衣服大跳大叫地嘶吼最炫民族风,那一次才算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团队精神。
等到大三,开始琢磨着考研。于是推掉所有的兼职、班级活动和杂七杂八的小团体聚会,放弃了心爱的篮球运动,也封笔一年不再写文字,把电脑锁在柜子里,每日六点起床十二点睡觉,晨起背一百个英语单词,晚上睡觉前再温习一遍,图书馆三楼某个角落和自习室第九排都是我固定的复习场所。学习困顿的间隙,就在自习室走廊站着听一首歌抽一支烟,然后跟打了鸡血似的,原地打转满血复活之后继续回到座位埋头看书做习题。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父母的催促和监督,没有任何约束,由于是自己的选择,便显得更加迫切和努力,因为想要,且一定要得到,便有着意想不到的动力。就在考研大战行将结束快要奔赴战场的前几天,某个清晨在自习室做模拟试卷时收到一条短信,噩耗传来,我们经济系主任突发心脏病死亡,他是厦大博士高材生,调到我们学校从最初的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再到系主任,只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才三十五岁的年纪,却头发花白,但他每次讲课都神采飞扬精神矍铄,很少点名,却很少有人逃他的课,课上看见后排睡觉的同学就跑到面前指着鼻子大骂:像你这样吃了就睡睡了又吃的猪,你父母真是白养你了,如果我课讲得不好你从今后可以不用来了,而且,期末考试你也不必来,就算来了也不会给你及格。他不光是严厉,也有和善的一面,给考研生开会的时候,无论是经济专业知识还是人生道理都是娓娓道来,解答我们的问题都是面面俱到耐心至极,替我们修改论文的时候一针见血。只要有他在,我们总会有压迫感和存在感,无论优等生和差生,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忽略和放弃掉他的每一个学生。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还在校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考的试卷,后来没几天正逢考试,打开试卷,都是很简单的基础题,而且他特意叮嘱是开卷考,他教的那一门课最终无一人挂科。葬礼是在第二天早上,人满为患,就连上一届已经毕业的学生都从全国各地飞奔赶来,除了一位患重病躺在手术室的学长之外无一人缺席。几届学生还私下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每年拨给他的妻子和不到十岁的儿子一定款项,直到他儿子大学毕业。他的英年早逝让我颇为阵痛,于是更加坚定了要为自己的选择而坚持到底的信念。
大四下学期,春意阑珊,正值好年纪好光景,考研放榜,我的成绩超过国家线14分,位居班级第三学院第十五,却还是与理想的学校差了几分而失之交臂。心痛和遗憾不是没有,而除此之外又能怎样呢?大学四年从未曾谋面的学工办老师找到我,建议我调剂到其他院校,我想都没想就一口否决。于我而言,得不到想要的那个,其他的就算再好,送给我我也不要。
这样的桀骜和自负,倔强到近乎愚蠢的地步,在那位老师看来应该是可笑至极的吧。可是,我又能怎样呢?在每个岔路口,唯有思索良久,然后做出选择,便不顾一切向前走,即使撞南墙撞得头破血流也绝不回头。我就是要飞蛾扑火,偏不留余地。哼。
现实再残酷,也总有路可以走的。就算无路可走,那就开辟道路继续前进。
大学行将结束,大部分同学都分散在各地实习,昔日热闹的宿舍顿时一片萧条,只剩下几个过了初试的研友在全力备战复试,我无所事事,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人。那时“间隔年”的概念已在国内悄然兴起,并以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渐渐弥漫开来。我的未来应该何去何从?是继续考研,还是去工作?貌似除了这之外就没有其他选择了。近乎颓废地窝在宿舍思考了一个月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既然做不到最好,至少要做最独特的那一个。大学期间的爱好和梦想都去努力过,失败过成功过,尝试过,起码我做到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而今,我又有了新的开始,新的梦想。
和那些快要奔三且辞职进行间隔年的人们相比,22岁的我在毕业之后花一年的时间去远足,机会成本是很小的,我还年轻,我正年轻着,即便是在外游荡一年后归来,我也才23岁,我本一无所有,所以也谈不上负担和失去,现在开始间隔年,要放弃的东西很少,而这一年得到的东西确是大到无法衡量的。此时不出发,更待何时?
说走就走。箭已在弦,不得不发。立刻上淘宝买了最便宜简易的装备,一顶帐篷一个背包。三天后收到货,帐篷都不会搭,于是在寝室边看视频边捣鼓,三个人花了半个小时才勉强把帐篷支起来。第二日清晨七点起床,装了几件简单的衣服和几块压缩饼干就背包上路了。不知将往何处去,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没有丝毫的搭车与户外行走经验,口袋里揣着从室友那里借来的五百块,屌丝就这样唐突上路了。
明天会怎样?谁也不知道。
梦的开始,是一场莽撞的意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