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山水赋的动态诞生携带了丰富的美学信息,其生成史为考察中国传统审美治思线索及其特征提供了合适的标本。由审美角度入手阐释山水赋体文学诞生的动态过程,是基于如下逻辑完成:一方面,山水赋是赋体文学诸种题材交互共生、合力作用导引的结果,诸种题材的赋体文学在此过程中启发了迥异的审美角度。另一方面,促进山水审美意识臻于成熟的路径正是考量诸种题材赋作贡献所依据的标准。
山水赋的诞生经由楚骚传统的中介,接收先秦沉淀的繁杂的山水内涵并加以转化。诸种赋类题材贡献于体物审美意识的生成之途,使之成为以文学演进为表象,以中古特殊哲学、美学之思为深层逻辑,记载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和审美意识多元品格生成印痕的别样历史,在缘情、言志的主流诗文传统之外,开出审美意识的自然品格。
|
目錄:
|
序
导论
第一节 山水赋义界之厘定及其审美质素之说明
第二节 山水赋研究况貌之回溯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四节 研究角度与方法之甄别
上编
第一章 先秦“山水”含义流变探源(一):对《周易》、《山海经》、
《诗经》的考察
第一节 “类”之运思与“观物取象”审美观照方式:
《周易》卦象山水内质分析
第二节 山川参悟与审美观照:《山海经》山水内质分析
第三节 言志缘情的触媒:《诗经》山水内质分析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先秦“山水”含义流变探源(二):楚辞传统的导引之功
第一节 楚辞传统的确立及其主题
第二节 楚辞传统审美意识变迁与赋体文学运动
第三节 《楚辞》文学地理中的山水审美质素
第四节 结语
下编
第三章 从静态体物到畅游舒怀的审美嬗变——中古咏物赋、宴游赋与纪行赋的考察
第一节 近身物什的静态展示
第二节 苑囿园林中的流连观物
第三节 山水行途的显志述怀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由外而内的隐逸进路中山水自然审美品格的提升之途
第一节 魏晋隐逸文化分期及其特征
第二节 隐逸赋对体物审美意识的开拓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玄理对体物审美质素的促发
第一节 玄言赋承载玄理的方式
第二节 玄言赋贡献的体物审美新质
第三节 结语
第六章 展望:中古语言文学观及审美经验发展的佛禅理路
第一节 中古佛经翻译中的语言观及审美意识线索
第二节 中古佛经受容中的语言文学观及审美意识线索
第三节 结语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