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400期合辑精选)

書城自編碼: 217021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新周刊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43137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75/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实用对联大全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数据驱动法律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9
《 中国女人书 》
+

NT$ 315
《 富得像个人样 《新周刊》2013年度佳作 》
+

NT$ 326
《 《新周刊》2013年度佳作 不明觉厉 》
+

NT$ 335
《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
+

NT$ 326
《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
+

NT$ 219
《 我们仨 》
編輯推薦:
1、 封面采用华裔摄影师刘香成的作品,天安门广场华灯下学习的中国青年。有人说,如果
只用一张照片向八十年代致敬,我选择刘香成的这幅作品。在湖南的灯光下,照片曝光了25秒。异味着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一动不动专注在书本的世界里。这些内心充满光亮的年轻人,代表着那个时代最朴素和最珍贵的一个信念:知识改变命运。
2、蜂窝煤,雪人雪糕,卡带,译制片,八十年代能勾起我们太多的回忆。然而八十年代不仅仅是一个怀旧的代名词,也是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原乡。采访400位中国各行各业的名人,向一个年代致敬。
3、 八十年代是个弱话题,他被谈论的太多,人们或许已经感到疲惫,同时他又是个强话题,其思想资源和话语资源未能得到系统的整理,其精神线索尚未充分展露,其人文传统不敌物质大潮,渐渐潜伏下来,等待又一次复盘。 3
4、 新世纪物质主义胜利后,彻夜狂欢迎来的不是天堂般的喜悦,而是对自我价值的鄙视。这是末日危机后失落的世纪的反思。 4
5、 重温一个时代的记忆,重提八十年代是否能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个时代与它的潜在影响,能够接续百年来历史流变的时代中,八十年代居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八十年代的清点工作远未结束,才刚
內容簡介:
这是新周刊400期特大号特刊的合辑,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魂在八十年代,头脑在九十年代,身体在新世纪。这是中国人的三段论。八十年代回不去了,正因为回不去,才越发地想家。灵魂,故乡,一代人的爱与怕,都纠结在一个绕不开的时空节点上,全面盘点系统整理八十年代的中国,一部属于中国人的断代史,全新的八十年代辞典,带您重回熟悉的八十年代,采访400位八十年代的启蒙者,艺术家,企业家,学者,八十年代与80后真诚对话,重新审视一个时代与它的潜在影响,八十年代是否会成为中国人面对现实困局的新动力?
關於作者: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8月18日,十多年猛进,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是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它始终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撞击与概念,引导读者关注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趋势。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目錄
序:我们不过是一帮假装自己有故乡的流浪汉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大盘点
八十年代断代史
口号里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新一辈
1980年的乡村高考
有一种速度叫深圳 有一种环境叫蛇口
在这里,中国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杨冠三:现在说的八十年代全说过
八十年代思想交锋史
李公明、徐友渔:八十年代思想对谈录
“ 举国体制”反思录:体育
聂卫平:本来很普通,但被宣传成什么什么了
官方有英模 民间有偶像
张海迪:我的少女时代,没有偶像只有榜样
知识分子下海
去美国留学
被计划生育改变的中国人
回到1985,让教育回到原点
刘道玉:1980-1987 年,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代

新启蒙
思想和理想共同畅销的十年.
卢跃刚:新闻媒体作为“公器”始于八十年代
钟叔河:出古人的书,为今人开路
八十年代知识青年最响亮的心跳
沈昌文:不是我们有能耐,而是当时的气氛太好
美学和八十年代,都叫“不靠谱”
李泽厚:我做了应当做的事而已
陈志武:今天,我们失去了什么
刘再复:我那时是潮流中人
文学和诗歌激情绽放的十年
北岛: 对我们这代人,只有今天
《诗刊》:一本诗歌杂志的甜蜜记忆
海子:他被简单化了
刘索拉:别无选择之后
柯云路:保持一种恒定的“落伍”
张贤亮:我什么时代都怀念
叶永烈:怎样从姓“科”转到姓“文”
程永新:那是文学杂志的黄金时代
刘硕良:助推中国人了解世界
李长声:复活《日本文学》还真不容易

像风一样自由
当代艺术狂飙突进的十年.
栗宪庭:大浪淘沙,我这一辈子都是在做沙子
高名潞:不能搬过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硬套在90后的脑袋上
黄专:历史本来就是记忆和想象的混合体
舒群:酷!这就是“理性绘画”
毛旭辉:我们这一代很特别,生活在自己的国家才会有所作为
徐冰:八十年代最奢侈,因为那时有时间
朱叶青:''85 美术新潮是虚构的
星星画会:那是破冰之旅,让后来者水到渠成
流行音乐风起云涌的十年
崔健:我们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晚上
黑豹乐队:很多人听着我们的歌开始练习摇滚乐
唐朝乐队:摇滚不误国
那是流行音乐的理想年代
民谣故事:生活是黑白的,色彩在音乐中找
郭文景:我从不屈从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期待
叶小纲:当年想要的,现在都要到了
张明敏:我比后来几代人都幸运
大众影视全面自我表达的十年
爱情啊,你姓什么?
王学圻:第五代拍的是不一样的电影
田壮壮:不拍电影的10 年,挺快乐
林书锦:八十年代珠影形势大好
林汝为:那时候拍戏,什么劲都使上了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中关村进化史
1984 :中国公司元年
冯仑:该把八十年代翻篇了
八十年代商业人物志
沿海民营经济:像野草一样肆意生长
企业家成长史:是企业家,也是殉道者
赵新先:从南方制药到三九集团
吴晓波:他们是强盗型的开拓者
王志纲:民营经济一直是野生动物
李罗力:八十年代是改革艰难闯关的阶段
徐景安:改革开放二三事
燕舞广告背后的故事
1980-1989中国商业纪事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都市里的村庄
每一个梦想都有一个存在的地方
当年我们吃什么?
一边自由,一边禁忌
上海货的美好时代
清纯年代一去不返
八十年代与80 后
80后对话八十年代
附录
八十年代消失辞典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刊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歌
1980-1989经典电视剧
1980-1989经典国产电影
1980-1989经典译制片
八十年代世界大事地图
八十年代世界文化引进中国地图
八十年代中国诗歌地图
八十年代中国新观念地图
內容試閱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胡赳赳
胡赳赳: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发布时间:2013-08-07 09:35 作者:胡赳赳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710次“魂”在八十年代,“头脑”在九十年代,“身体”在新世纪,这是中国人的“三段论”。八十年代回不去了,正因为回不去,才越发地想“家”。如果把八十年代比作故乡,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异乡人,又该向何处去?

三代中国人的命运,交叉于八十年代:一代是毛泽东的婴儿,他们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获得知识启蒙和复苏机会,从此改变命运走向;一代是邓小平的婴儿,他们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度过成长期,不再受饥饿的威胁,个性和内心开始表现,在城市中拼搏获得自己的位置;一代是全球化的婴儿,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及新世纪,被称为新新人类,受惠于八十年代的余温,然而,互联网才是他们的精神原乡,他们听八十年代的故事,感觉陌生,像个神话,也羡慕不已:父兄辈们,这样活过。
回首八十年代,是否能带给我们进一步迈向“新世界”的精神源动力?
八十年代是个弱话题,因为被谈论得太多,人们或许已感受到疲惫;但同时又是个强话题,其思想资源和话语资源未得到系统的整理,其精神线索尚未充分展露,其人文传统不敌物质大潮,渐渐潜伏下来,等待又一次“复盘”。尤其是,回首八十年代,是否能带给我们进一步迈向“新世界”的精神源动力?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众多人感受到自己活得很“苟且”、“前途渺茫”,物质主义胜利后,彻夜的狂欢后,迎来的不是天堂般的喜悦,而是对自我价值的“鄙视”。
八十年代的启蒙思潮尤其可贵,可以说,上接晚清“幼童”赴欧留美的思想资源,中接五四西学东渐的革新传统,下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拿来主义”精神。八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曾被斥为“全盘西化”,但也由此发端,知识分子阶层和工商实业阶层,风气为之一变。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在政体未有大动的局面下,竞然崛起。可以说,我们享受的一切,均来自八十年代的馈赠和遗产。
“稳定压倒一切”、“不折腾”,种种后来政治上的纲领,都来自一个古老民族对华夏一统的天真想象和热切盼望。“家天下”是五千来中华文明的最高文明,分权于民是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历史温情脉脉的面纱终将可耻地撕去。尽管“权力的下移”是一条矢志不渝的历史主线,最终将走向人人平等、性别平等、众生平等的信仰王国中去,但在历史实际的进化路线上,仍要经过多次的搏杀、博弈,圣人与暴徒的交替诞生,最终,权力体现在每一块面包和每一个微笑之中,体现在人与人的平等和尊重之中。在文明的演进途中,野蛮扮演的不可一世的角色,只是集体无意识的“痛苦之身”的凝结与发作。“道可道,非常道。”多年前,老子骑着青牛出关时,已微笑着洞悉周知了这一切。
许多人把八十年代归结为“理想主义”,相对应的,九十年代是“市场主义”,新世纪之后是“物质主义”。《新周刊》有一期专题叫“外心人”,将一心向外求的中国人的欲望和焦虑表述出来。于是,我们也离开了精神上的故乡,离开了八十年代这一作为出发点的原乡。
灵魂,故乡,一代人的爱与怕,都纠结在一个绕不开的时空结点上:八十年代,中国。
魂断八十年代,异化九十年代,失落于新世纪,反思于末日危机后的2013。
一代人灵魂的高度止步于八十年代,再也没有进化与发展。
这既有其外部环境、思潮的制约,也有其内在的主观因素在作祟。“悲观情绪”笼罩着当初的奋进者,而在九十年代的市场经济红利中,大多数当初的失意者又变成了“既得利益者”,成为中国巨舰“合谋”的一部分。痛苦的回忆在于:虽然灵魂仍停留在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之中,身体却已不可遏制地越漂越远。理想号变成了欲望号,欲望号变成了和谐号。
当年,萨特红极一时的理论“自我选择”,第一次将中国人从“集体主义”中解救出来,回归到“原子个体”,重新擎起“个人主义”的大旗。《存在与虚无》是八十年代的“红宝书”,它的引用在那个时代超过了《毛选》。此时,崔健也替中国人第一次喊出了“苦闷”和“宣泄”。整个八十年代的乐章,可以说序曲是《一无所有》,尾声是《最后一枪》。

八十年代戛然而止。
自此,泾渭分明。要前途还是要真理,成为摆在少数人面前痛苦的抉择。大多数人,正如刘索拉在中国当代小说的开山之作中所说的:“你别无选择。”精英群体星散,一部分由士而商,一部分赴海外寻求发展,一部分人在巨大的失意中徘徊,一部分人隐遁。
现在看来,当时的纪录片《河殇》所引起的震动是多么的可笑,稚子们的心声,缀连在中国文化母体的长河中,滚烫的词语和激情四溢的文气掩盖了学识上的粗糙,成为一代人寻求心灵突围的符号性作品。那时,鲜活灵动的魂未断,每个人都自觉地将自己归类于“中国”这个词根下,吸收东西方文化,希翼把自己贡献出来。
但八十年代的精气神,到九十年代散开了,一方面市场化,另一方面全球化,稀释得无影无踪。在新世纪后,一切围绕着现实考量,发财致富成功学,追求“牛逼、刺激”(郑也夫语)成为个人价值的最高实现。
八十年代的宏大命题,几乎是一代人的口头禅,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然后呢?个人的命运确乎得到改善,国家的命运依然在惯性中滑行。《中国合伙人》的电影重现了八十年代的学习热、九十年代的出国热、新千年后的崛起热。但是,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即他们本质是中国这个母体的散伙人而不是合伙人,他们赚到了钱,却可能只有一张暂住证或绿卡。他们与中国命运的关联仅仅是人民币,而不是人民。他们对“中国”这样一个词根的理解,仅仅是“中国”是个庞大的超级市场,而不是“中国”是原乡。原因和逻辑都很简单,他们笃信:自己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魂断八十年代,异化九十年代,失落于新世纪。现在,该进入反思的时间了。
我从八十年代走来,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我的身上有着八十年代的记忆和魂魄。我是“八十年代下的蛋”。
八十年代的短缺经济正在接近尾声,计划经济开始了某种形式的松动。生活方式在年轻人那里首先得到了召唤和响应。“一无所有”之后,是不断地解禁,诗歌、文学、音乐全面复苏,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82届毕业生踏入了社会,开始贡献心力、实现自我。读书无禁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得学术、文艺和实业纷纷繁荣。一个开明的、离民主最近的时代,就这样到来了。
有人总结说,八十年代是“大起大落、大红大紫、大开大阖”。大起大落:八十年代,思想文艺最盛,是一座高峰,九十年代迅速衰减;大红大紫: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的大红路线,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行交锋;大开大阖:改革开放,是为大开;体制收紧,是为大阖。
八十年代的“好”在于“每天都有好消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九十年代的“好”在于要机会有机会;新世纪的好在于要钱有钱。八十年代的好是“精神头”好,九十年代的好是“头脑”好,新世纪的好是“老人头”好。
对八十年代的追忆不仅仅是一个“情结”,而且是着力要寻找到的精神力量。没有一个词能截然概括这种力量,但是,它确实使一代人觉得自己被一个时代轰然打开了。在后来的时间里,这种效用再也没有发生过。
八十年代,也许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它存在着许多不足,遭受许多误读,也带给许多人很多痛苦和伤害,想逃离这个时代。但它的确是个“大时代”,价值观很多元、很有朝气,不像如今价值观单一,人人奔着钱去。现在的时代变化也很快,但都不及八十年代“只争朝夕”的劲儿。现在的变是物质的巨变,当时的变是思想的裂变。现在的变是有形的变,当时的变是无形的变。现在的变是每况愈下,当时的变是蒸蒸日上。
八十年代能否成为“上行社会”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源动力?重提八十年代是否能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个时代与它的潜在影响?最能够接续百年来历史流变的时代中,八十年代居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有一个学者说:“甚至可以开一门八十年代学,八十年代的清点工作远未结束,才刚刚开始。”
媒体人陈虻有句名言:“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我们为什么要出发。”也许某一天,有一个人会这样给八十年代写一封信:我从八十年代走来,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我的身上流着八十年代的血液,我的魂魄系于八十年代……离开八十年代的故乡,我们开始流浪,可是我们累了,知道哪里是方向,却总是隔着透明的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