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废奴
》
售價:NT$
350.0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官治与自治: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编著,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主编的《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近日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65 年起,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上海在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山区开始了为期24年的小三线建设。在这24年中,上海小三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小三线中门类最全,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以军工生产为主的综合性后方工业基地。
本书精心选择了上海小三线从中央到最基层的方方面面中有代表性的43位受访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上海小三线建设的情况作了回忆和介绍,内容涉及当时的决策、选址、设计、厂矿基础建设、生产管理、职工生活、企业与安徽和浙江地方关系、企业转型及最后的交接调整等,前面动态地勾画出了上海小三线建设起步、发展和调整的演变历程,更全面地呈现共和国的发展变迁。
阅读本书,历史的细节在当事人的缓缓絮语中扑面而来,不加雕琢的真实最能打动人心。上海小三线建设者们都是上海各条战线上的佼佼者,所谓的“好人,好马,好刀枪”。为了党和国家利益,他们义无反顾地从生活便利的大上海奔赴皖南和浙西的深山老林,一去24年。在几乎封闭的环境里,七万多的干部员工及其家属遇到了在大上海不可想象的困难:生活用品短缺、无电无路、山洪暴发、蛇虫出没、精神生活匮乏、恋爱婚姻困难、无法照顾家中长幼。对此他们也曾苦闷迷茫。但是为了国家利益,坚定的爱国信念和乐观进取的革命精神与困难作斗争, 在各级各地组织的支援下、在安徽和浙江人民的全力帮助下,他们从零开始,在这里开山铺路,引水通电,造学校,造医院,建厂投产, 在艰苦的环境下制造出一流的军工产品,为国家打造了坚实的后方基地,创造了深山里的奇迹。
本书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新民晚报》连载了本书。相关书评有:
由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有威主编的《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正是以口述史研究方法书写的上海小三线建设史。“我们对每一位受访的亲历者都特别重视”,徐有威告诉记者,无论是当时的省部级领导还是基层干部群众,他们的谈话、故事以及相关资料,都成为小三线建设研究的信息源。当事人对当时的场地、语境和景况的描述,不仅帮助研究者对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解读,而且可以补充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没有能力记录的鲜活场景。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一边是深山, 一边是外滩,将二者联为一体的不是美国的U2飞机, 也不是国家领袖的睡眠问题,而是上海小三线人大悲大喜的人生阅历。
《中华读书报》
|
目錄:
|
和汪道涵市长协商接收上海小三线
安徽省原省长王郁昭访谈录
我拉开了上海小三线调整的序幕
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国防科工办主任李晓航访谈录
我所目睹的朱宗葆副市长主持上海小三线调整前后
上海市原副市长朱宗葆秘书王真智访谈录 36
悄悄地去,圆满地归
原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黄彪访谈录
艰苦创业的小三线人
原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郑金茂访谈录
科技成果喜人的小三线
原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综合处副处长朱国勇访谈录
严把军品生产关
原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管理处副处长朱伟东访谈录
“100米不打,50米开花”
原上海机电一局支内办公室负责人、军工处处长王权顺访谈录
“我要嫁人了,和你说一声……”
原安徽省绩溪县小三线交接办公室副主任汪福琪访谈录
把电送到小三线的千家万户
原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电力处党委书记兼主任董根法访谈录
给小三线安装千里耳
原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通信站生产组副组长赵嘉龄访谈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