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理解德育论》由陈志兴著,本书借鉴解释学、交往行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论等相关理论,研究相互理解范式基础对中国德育发展所具有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然后深入分析其在德育实践应用中可能会碰到的障碍,并试图提出和建构“理解德育”这一新型的德育范式。
|
內容簡介: |
《理解德育论》由陈志兴著,主要内容:当传统同质社会逐渐被现代异质社会所取代后,传统共同体的纽带正日益变得松散、瓦解直至消失,以往“自然而然”的共同理解也变成人们必须去有意寻求的“稀有之物”。在一个全球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流动性世界中,人类的相互理解遭遇到哪些困境,人际相互理解何以可能,这些都是现时代人生存所共同面临且须认真应对的一大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关注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境遇的当代道德教育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将是一个需要不断加以探讨的重要课题。《理解德育论》作者借鉴和运用解释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尝试提出道德教育范式转换的理解德育进路,并围绕着“什么是理解德育,为什么要建构理解德育,以及如何建构理解德育”等维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阐述。
|
關於作者: |
陈志兴
1979年生,江西东乡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委托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多项。副主编《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研究》,参编《人本德育论》一书,并在《比较教育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教育导刊》、《教育学术月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錄:
|
导论 道德教育向何处去
第一章 道德教育的范式嬗变与理解德育的提出
第一节 道德教育范式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困境分析
第二节 个人主体性德育的现代性哲学范式基础批判及其转换
第三节 理解德育的提出及其内涵界定
第二章 理解德育建构的时代境遇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呼唤理解德育的建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呼唤理解德育的建构
第三节 电子媒介时代呼唤理解德育的建构
第三章 理解德育建构的规训化瓶颈审视
第一节 现代德育规训化的主要表征
第二节 现代德育规训化的主要根源及其后果
第四章 理解德育建构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对“德育系统复杂性”的理解是理解德育建构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德育理解的生成机制
第三节 理解德育建构的基本要件
第五章 理解德育建构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道德对话是理解德育建构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 构建道德学习共同体:理解德育的情境创设
结语 理解德育,尚未完成的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