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6.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李四光一生勤奋好学,立志科技兴国,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一生。“李四光是一位天生的奉献者,为民造福的大地之子。”
中国的“贫油”帽子是可以摘除的,“地震不可之论”是不成立的,李四光以科学家、地质学家等享誉全球,同时,作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会员之一,他也是现代中国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
內容簡介: |
《李四光的故事》从李四光出生讲起,“曾经无悔的青春年少”讲述了少年时期聪明好学的李仲揆。本书还包括“军阀混战中的曲线报国”、“独裁统治下的赤子情怀”、“新时期的地质领路人”,以李四光一生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李四光目睹外强入侵、更名李四光、海外求学、立志科技兴国、勤勤恳恳地奉献自己在科技工作的经历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李四光勤奋好学的一生。“李四光是一位天生的奉献者,为民造福的大地之子。”作为老一辈科学家,李四光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爱国主义情怀对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
關於作者: |
林承谟 原名林学武,湖北孝感人
文学硕士,高级编辑,曾任京华出版社第六编辑室主任,出版图书有《名将与名战》《胡雪岩全传》《武则天全传》等。
|
目錄:
|
第一章曾经无悔的青春年华
思考是探索的钥匙,想象是智慧的翅膀,进取是创造的明灯,实践是成功的法宝。李四光自幼求知欲就很强,头脑里总是充满这样那样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他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求真,奠定了他成为科学大师的基础。
第一节大地之子的诞生
第二节见义勇为好少年
第三节爱读书,善思考
第四节动手构筑心中的梦
第五节年少志高望新生
第六节改名进学堂
第七节用无畏和实力争取机会
第八节立志报国
第九节攻克学业难关
第十节积极投身民主革命
第二章军阀混战中的曲线报国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这是孙中山先生对李四光的谆谆教诲,它使李四光更坚定地踏上了“科学救国”之路。不管这条道路有多么漫长,有多少坎坷,他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第一节归国教书育人
第二节投身革命浪潮
第三节与袁政权决裂
第四节继续科学救国之路
第五节一鸣惊人
第六节受邀回国任教77┃目录┃
第七节北京大学的“创业教授”
第八节与众不同的教学法
第九节科研论著问世
第十节赴苏联访问
第三章独裁统治下的赤子情怀
从1928年至1948年,整整20年,李四光一直与地质研究所同呼吸共命运。这困难当头与民族危亡的20年,是他生活最清苦、工作最劳累的20年,也是他科研成果最丰硕的20年。
第一节科学家的爱情
第二节淡泊名利的科研所所长
第三节与鲁迅的论战
第四节铁肩担道义
第五节《中国地质学》问世
第六节赤诚的中国心
第七节不懈攀登的寰球学者
第八节回到上海
第九节再赴英伦出席盛会
第四章新时期的地质领路人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从英国辗转回到祖国,出任地质部部长,统率全国地质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他争分夺秒,奉公尽职,经过多次勘探,为祖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结束了中国人只能使用“洋油”的屈辱史;同时,他以惊人的毅力著书立说,完成了地质力学巨著《地质力学概论》;他还提出了“地震可预测论”;等等。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
第一节响应新中国的召唤
第二节全心建设新中国
第三节石油勘探捷报频传
第四节不朽的丰碑
|
內容試閱:
|
看着忙碌的儿子,母亲十分心疼,关切地对儿子说:“仲揆,你这么小,身子骨还很嫩,下次上山砍柴要跟妈一道去,你自己少砍点,不要一个人带回这么多,听见了吗?”
“嗯,听见了,妈!”李仲揆答应着,又伸伸懒腰,故意做出很轻松的姿态安慰母亲道,“妈,你放心吧,我的身子骨可结实了!往后,咱家的烧柴我一个人包下啦,再也不让你上山受罪了。”
“好孩子……”母亲感动得一把将李仲揆搂在怀里,两眼含着泪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这时,从田里赶回家吃饭的哥哥见到这情景,心里一阵愧疚,走到母亲和弟弟面前激动地说:“仲揆,你说得对!是不能再让咱妈上山砍柴了,以后咱俩去。”
“不行!”李仲揆想到哥哥不仅要到学堂念书,还得到田里干活,太累了,急忙说,“哥哥,砍柴的事你就不用管了。”
乡亲们知道后,都羡慕地议论道:“你看看人家,你怜惜我,我心疼你,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关心,不分年龄大小都那么孝敬老人,真是好门风啊,这可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1905年7月,烈日炎炎,众人仰慕的孙中山先生再次来到日本。孙中山这次来日本,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直接关系到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的未来。此前,他与美国、比利时、德国、英国和法国的爱国华侨及旅欧的中国留学生都有着广泛联系,并在当地建立起相应的革命团体。基于国内外革命形势有所发展,他特地从法国千里迢迢赶到日本东京,目的在于联合国内外所有革命团体,包括在日本的革命团体,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组织,积聚强大力量,以推翻封建政权。因此,日本的爱国侨胞和留学生热烈拥护孙中山一行来到东京。
在近千人的欢迎大会上,孙中山发表了富有激情的演讲,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轰动。演讲时,孙中山首先义正辞严地批驳了所谓中国“只可为君主立宪,不能躐等而为共和”的保皇派谬论,启发民众觉悟;接着又从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潮流着眼,深刻阐明实行民主共和是引导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的根本道理。他以伟大革命家的胸怀,慷慨激昂地说:“中国土地人口为各国所不及,吾侪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欲得如中国之舞台者利用之而不可得。吾侪既据此大舞台,而反谓无所措手,蹉跎岁月,寸功不展,使此绝好山河仍为异族(指清朝统治者)所据,至今无有能光复之,而建一大共和国以表白于世界者,岂非可羞之报者乎?”
孙中山的演讲,使听众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李四光在台下默默地仰望着伟人雄姿英发的风采,聆听着伟人的谆谆教导,霎时觉得心明眼亮、茅塞顿开,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然而,还有一件事让他更加难以忘怀。8月20日下午,孙中山发起、组织和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中国同盟会举行成立大会,李四光有幸得以参加。那一天,他由一个普通的爱国留学生,成长为中国同盟会的首批会员。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也是直接领导辛亥革命的指挥者。孙中山亲笔书写了它的宗旨,这个宗旨就是十六字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宗旨改为“民族、民权、民生”,概括为“三民主义”。
在隆重、热烈的大会上,孙中山不止一次地向大家强调:“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造反,就是反对清政府。我们现在力量还不强大,需要大家同心协力……”他的话真实地反映了大家激动的心情,在场听众接连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在之后讨论孙中山的讲话精神时,在场的人各抒己见,争先发言。有人站起来提出了一个问题,说:“我们是反清革命,假如满族人要加入同盟会,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没等孙中山解答,在场的马君武突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是反对卖国亡国的清政府,如果满族人中有与我们志同道合的,我们自当欢迎。”孙中山带头对马君武的解答鼓掌表示赞同,全体与会者也随之给予马君武热烈的掌声。
入会仪式在庄严的气氛中进行。孙中山亲自与自愿加入中国同盟会者进行谈话,并且监督宣誓。轮到李四光时,他照例被引进了一间小屋,孙中山在里边坐着等他进行个别谈话。孙中山看过李四光的资料,发现他年龄很小,才16周岁,又是一名中学生,便慈祥地问他:“你年纪这么小,也来参加革命?”
“是的。先生,我也要参加革命!”面对自己崇拜的革命伟人,李四光鼓起勇气继续说,“甲午之战,我们败于日本;庚子之战,我国又饱受八国联军的蹂躏。中华民族的前途岌岌可危,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华,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孙中山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启发似的问道:“你能为革命做些什么工作呢?”
“只要我能力可以达到的,我一定尽力去做!”李四光有点信心不足,他担心自己尚不具备入会条件,回答时感到特别紧张。
“好吧!”孙中山用这两个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将一份《中国革命同盟会会员誓约》递给李四光,“看清楚上边写的每个字,你赞同的话就起身宣读,并且要在‘宣誓人’三个字的后边签上自己的姓名。”
李四光郑重地接过誓约,由于太过激动,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大声宣读道:
“岁次乙巳(1905年),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有逾此盟,任众处罚。”
他一口气把誓约读完,之后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宣誓完毕,孙中山亲切地抚摸着李四光的头,对他说:“从现在起,你就是中国革命同盟会的一员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之间的称呼将改为‘同志’。”
李四光的心猛然一震,心情更加激动了,这是多么亲切、多么崇高的称呼啊!他的眼中顿时噙满了泪水。
“是的,就是志同道合,齐心协力。”孙中山既似领袖又像慈父,亲切地嘱咐李四光,“同盟会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人回国准备举行武装起义,推翻君主专制政权;另一部分人在中华恢复后,准备建设我们的国家。现在,你年龄还小,不必急于投身锋镝之间。我希望你能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从此以后,李四光将孙中山的话字字句句都牢记在心里。这一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特别是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前相比判若两人。他从弘文学院毕业后,勇于报考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并且取得优异成绩,与这件事是分不开的。这次会面成了他日后努力的动力,从此自觉走上科学救国的漫漫长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