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从1984年开始,李镇西每带一届毕业班,他都会不辞辛苦地为学生编辑一本班级史册。以这样的方式,记录他和学生一起度过的校园时光,他认为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对我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座童心和青春的纪念碑;对我而言,则是我教育和人生的里程碑。”这正是李镇西“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的教育观的体现。倾听这些来自学生心灵的最美乐章,你能更清晰地了解现代中学生的心路历程,也能更深刻地体会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观。
|
內容簡介: |
《李镇西的班级史册之二:花开的声音》是李镇西老师送给成都市石室中学初中1997级3班每一位学生的礼物。它是李镇西将学生们三年来的日记、周记、随笔、作文和班级手抄报《石室晨报》按时间和专题进行编选而成的一本“班级史册”,记录了师生共同走过的1000多个平凡而幸福的日子,可以说是一本班级风采录,是一段青春的心灵史。
走进这本书,就走进了一个充满快乐和温暖、朝气蓬勃、富有个性的班集体,走进了60位少年敏感而细腻的精神世界,走进了一段童心璀璨、友谊纯真、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
本书适合全国的初中在校生和初中班主任阅读。对如何做好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李镇西,男,1958年生,语文特级教师。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曾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从教30余年,李镇西以深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获广大师生好评和专家学者赞誉。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其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
他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堂,出版30多部著作。他的书成为十多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类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著作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他30年如一日,满怀激情地对教育进行思考与探索。2007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题词说:“他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他和同事们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使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
目錄:
|
简要目录
序言 倾听“花开的声音”李镇西…………
第一辑 透明初一
主编导语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镇西…………3
集体之光…………5
李老师的“见面礼” 黄璐莎…………5
新同桌印象 向启…………7
胸中涌起感动 黄璐莎…………9
崔涛的风采 潘琴…………
奇迹 蔡峰………… 2
石室晨报………… 4
新年寄语《石室晨报》 黄璐莎………… 4
[班级新闻]
大扫除有进步 彭莹………… 5
[同窗印象]
“前园”“西泽”“本山” 钱程………… 6
话说侯伯俊 黄璐莎………… 7
李之面面观 黄璐莎………… 8
一对活宝 林媛………… 9
两位天才 潘琴…………20
[亮色点点]
谢谢你们! 黄璐莎…………2
[警钟声声]
批评侯伯俊 黄璐莎…………2
清风扑面…………23
一次艰苦的步行 郭晓珺…………23
拉歌大赛 向楠…………24
我当“间谍” 林媛…………25
摔跤比赛 解晓斌…………26
笑洒青城山 吕方继…………27
班级幽默…………30
病号大集合 周晓竺…………30
住院前后 周晓竺…………3
我们的足球队 周晓竺…………32
笑不笑由你 黄璐莎…………34
班会实录…………38“要爱你的妈妈!”——主题班会实录…………38
文力日记…………54
语文是什么…………54
《班规》的诞生…………55
竹林深处的笑声…………56
永远是朋友…………56
真是一本好书…………57
我是汪熠的帮助人…………58
李镇西的班级史册之二:花开的声音
谁是最可爱的人…………58
提醒《石室晨报》…………60
有感于清洁卫生没达标…………60
我班学风浓…………6
战胜自己…………62
迎接新年…………63
张杨记忆…………66
一个小组长的忧愁和喜悦…………66
邹冰的故事…………69
初一(3)班是不可战胜的…………7
别样的作文课…………74
有个女孩叫刘星岑…………77
第二辑 缤纷初二
主编导语
从爱心走向民主李镇西…………83
石室晨报…………86
[班级新闻]
欢送实习老师 崔涛…………86
广播体操比赛终于开始了 胡崇锴…………87
李老师来信了 李翱…………87
最后一个儿童节 周玥…………88
[同窗印象]
“崔二娃” 陈墨…………88
我眼中的陈墨和蔡峰 崔涛…………89
张琦耘档案 李翱…………90
各有千秋的笑声 郭晓珺…………90
猜猜看 郭晓珺…………9
喜爱足球的女孩 潘琴…………92
李文力的笑 黄璐莎…………93
致同窗 骆娜…………94
俏皮话 骆娜…………95
三言两语话同窗 周玥…………96
[亮色点点]
新班委真不错 于若玲…………97
为郭锐感动 彭莹…………98
运动会花絮 向楠…………98
为自律叫好 林媛…………99
[警钟声声]
向同学们道歉 钱程…………99
仍然有同学迟到 王墨兰………… 00
[微型调查]
话说口头禅 潘琴………… 00
爱好中的故事 潘琴………… 0
名字的由来 彭莹………… 02
青春物语 王墨兰………… 03
[妙趣横生]
我们班的热门运动 黄芪………… 05
毽球俱乐部纪事 黄璐莎………… 06
运动会趣闻 向楠………… 07
李镇西的班级史册之二:花开的声音
班级小笑话 周玥………… 07
抄手 黄璐莎………… 08
足球讲座第一讲 黄璐莎………… 08
诗的妙用………… 08
温馨时刻………… 0
转学又转回来了 安超………… 0
雨中温情 李翱…………
一个电话 李贝………… 2
想念 周玥………… 3
少年沉思………… 4
灿烂星空 潘琴………… 4
由“小燕子”现象想到“追星热” 胡崇锴………… 5
那天,我哭了 张琦耘………… 6
这是谁的错 骆娜………… 6
不忘耻辱 蔡峰………… 7
少年强则中国强 胡昕………… 8
永远的话题 无限的思考 李翱………… 9
初生牛犊………… 2
我当班长了 蔡峰………… 2
讲课后记 解晓斌………… 22
我罚李老师 向楠………… 23
鲁智深果真“智深”吗? 卢星月………… 24
人为什么一定要与猛兽搏斗 汪熠………… 25
“钓”,果真胜于“鱼”吗? 于若玲………… 26
教科书应严密而准确 周晓竺………… 27
驳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侯伯俊………… 27
夏融心灵………… 29
我是男子汉………… 29
在雨中………… 30
拿起手中的笔——致郭锐………… 3
第一次上课有感………… 33
冬天………… 34
歌声………… 36
可爱的同学………… 37
李之的故事(一)——同学之间………… 38
李之的故事(二)——师生之间………… 39
李之的故事(三)——父女之间………… 39
在笑声中走向胜利——写给李老师………… 40
我们共创伟业………… 4
这不是“最后的晚餐”………… 42
尹萍随笔………… 44
来自班级的温暖………… 44
安超,祝你一路顺风………… 46
应该为他们喝彩………… 47
感谢………… 48
胆战心惊的
40分钟
…………
49
在草地上………… 50
尖叫与哭声………… 52
献出你的爱………… 54
新老师印象………… 55
李镇西的班级史册之二:花开的声音
珍惜每一天………… 57
第三辑 激情初三
主编导语
永远记住这风雨同舟的日子李镇西………… 6
挑战青春………… 64
初三是青春的摇篮 崔涛………… 64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潘琴………… 65
初三的生活就是这样 骆娜………… 66
天降大任 杨璐………… 67
怦然心动………… 69
上学路上 郭丽娜………… 69
我的“同事” 黄璐莎………… 70
运动会上的惊喜 陈婧玥………… 7
我想说声“谢谢!” 成梅………… 72
来自同桌的帮助 胡昕………… 73
三人行 周晓竺………… 74
窗外阳光灿烂 向启………… 75
特殊的关怀 邹冰
………… 76
诗心灿烂………… 78
大海………… 78
银杏………… 79
细雨………… 8
星空………… 84
阳光………… 86
李之抒情………… 88
我的欢乐………… 88
风中我不冷………… 89
三角板之痛………… 90
坚持到天亮
…………
9
无奈………… 9
没有雨的天地………… 92
慧眼识“浪漫”………… 93“剿匪”的疯狂………… 94
老师,你的爱付之东流………… 96
钟的变迁………… 97
第一次办板报………… 97
掌声献给你们………… 99
不能一无所有…………200“死党”之约…………20
高山流水水长流…………202
叶诚思绪…………203
成长的烦恼…………203
那个夜晚…………205
知足与不知足…………206
用心去写,以情作文…………207
一封短信的背后…………208
不犯法
=道德?…………
209
小议“事后诸葛亮”…………2 0
坚信真理,打破权威…………2 0
李镇西的班级史册之二:花开的声音
孔子岂能定是非之真…………2
同幻想家之间的对话…………2 2
红灯为谁而亮…………2 3
智慧的力量…………2 4
真话与谎话…………2 5
雨夜,我一个人在家…………2 6
我的财富…………2 7
这就是我的未来…………2 8
依依不舍…………2 9
元旦联欢会 胡崇锴…………2 9
笑着离别 周晓竺…………22
朋友,祝你一路平安! 张潇文…………222
给郭锐同学的一封信 卢星月…………223
恩师难忘…………226
初三老师速写 侯伯俊…………226
一张纸条 向启…………228
不仅仅是漂亮 张宜宜…………229
赖老师别传 崔涛…………23
真正的朋友 钱程…………232
老师寄语…………233
畅想未来…………235
后记 让每一个孩子感到快乐李镇西…………245
|
內容試閱:
|
序言
倾听“花开的声音”
李镇西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是教育论著?不是——虽然它的确蕴含着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
是优秀作文集?不是——虽然它的确汇集了学生的许多文章。
是校园小说?不是——虽然它有着小说一般的可读性。
是报告文学?不是——虽然它有着报告文学一般的真实性。
…………
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该怎样向读者介绍这本书的特点。
1984年7月,一个酷热难耐的盛夏夜晚,我一个人在学校油印室里挥汗如雨地推动滚筒。夜深人静时分,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滚筒转动和纸张翻飞的声音。一张张散发着油墨芬芳的书页渐渐在我的脚下堆积起来,那是我为我的第一个毕业班编辑的“班级史册”——《未来》。
当时,很少有人看得出我那样做有什么“实用价值”:这样所谓的书显然不能作为我申报职称的专著;同样是油印品,它的作用甚至还赶不上发给学生的各类应试模拟训练题。其实,就连当时的我对此也没有什么高远而深刻的认识。我只有一种朴素的冲动:我应该把我和学生一起相处的1000个日子以这种方式存留下来。
从那以后,每带完一个毕业班,我都为学生也为自己编这样一本书。这样便有了后来的《未来》(二)《花季》《恰同学少年》《童心》《少年》……18年过去了,每当学生来看我时,总会自豪地说起“班级史册”为他们点亮最初的人生灯塔。而我,也从这些“班级史册”中提炼出了《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风中芦苇在思索》等正式出版的著作。现在,我的又一个班即将毕业,我开始编辑《花开的声音》……
有了前几本“班级史册”的编辑经历,编辑这本《花开的声音》似乎应该驾轻就熟,何况比起当初刻钢板的原始劳动,现在在电脑上编辑更应该是轻松而得心应手的事。但我的天性不允许我做任何简单重复的工作,我希望在这本《花开的声音》中体现出某种新意。
首先,在书的思想内容上。原来从《未来》到《少年》,更多的是考虑对学生们三年初中或高中生活的纪念意义。而现在,我希望这本书还能体现出我关于班级建设的某些思想。其次,在书的体例上。原来的“班级史册”主要是按学生生活的内容分专题编排的。而现在,我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一方面大体上按时间顺序分为“透明初一”、“缤纷初二”和“激情初三”三个部分,以展示集体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我又在每一个部分保持按专题分类,比如“集体之光”、“少年沉思”、“初生牛犊”、“挑战青春”等,以展示班级五彩缤纷的集体生活和精神世界。
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编辑过程中,我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将我们班的《石室晨报》植入书中。因为在初一初二两年时间里,《石室晨报》成了我班集体生活的橱窗,它对推动我班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学生自己办的手抄报,它记录了许多生动活泼的班级趣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所以,在本书的“透明初一”、“缤纷初二”部分,我不但给了《石室晨报》以突出的位置,选编了一些来自该报的文章;而且,保留了“班级新闻”、“同窗印象”、“亮色点点”、“警钟声声”等小专题,这些专题都是《石室晨报》上的常设栏目。
另外,在本书中我为六位学生设立了个人栏目,比如“透明初一”中有“文力日记”、“张杨记忆”;“缤纷初二”有“夏融心灵”、“尹萍随笔”;“激情初三”中有“李之抒情”和“叶诚思绪”。这六位个性不同的学生以他们同样青春但风格迥异的文字给本书以“点”的支撑,以使读者更加深入而细腻地感受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时我也希望以此增强本书的可读性。
现在,读者可能有点明白了——您手中的《花开的声音》是一本班级的风采录,是一段青春的心灵史。
像以往编任何一本班级史册一样,我总会听到一些朋友好心地劝我:“何必这么亡命地操这份心呢,你太理想主义了!如果你的毕业班升学考试没考好,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朋友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坦率地说,从教18年来,虽然多数时候我教的毕业班中考或高考成绩还算过得去甚至有时还算“辉煌”吧,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过不那么“辉煌”的时候。我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我当然得面对中国教育的现实。为了学生的升学竞争(它是学生将来就业竞争的序幕),我也不得不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地为学生抓分数(尽管我这样做内心十分痛苦)。
但同时,我又固执地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考试分数。它应该有现实的一面,更应该有理想的一面;它应该面对学生今天的需要,更应想到学生明天和后天的发展;它应该给学生以知识,更应该着眼于学生丰富而健全的人格的培养。5年前,我在为高1995届(1)班的班级史册《恰同学少年》一书作序时,就曾讨伐过只注重升学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
从这个意义看,无论“最后的分数”如何,我为历届学生所编写的“班级史册”都会有其独特的价值:对我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座童心和青春的纪念碑;对我而言,则是我教育和人生的里程碑——这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页历史的缩影,一种精神的凝固,一份情感的珍藏,一簇创新的火花,一道理想的光芒,一串记忆的珠宝,一束青春的花朵……
编纂工作实际上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便开始了。通过日记(注意:是一种作文训练方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日记)、周记、随笔和作文,同学们记录了他们1000个平凡日子里所走过的足迹。我平时有意识地收集、筛选、保存这些“史料”,到了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学生们全力以赴冲刺中考,我则一方面承受着比非毕业年级繁重得多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铺天盖地的应试教育:设计模拟题、考试、改卷、评讲,等等)和忙于班主任的各种常规琐事,一方面挤出时间紧张地进行编辑工作。这样的劳作,的确是十分艰辛的。最近一个多月,我每天都熬到深夜,而第二天都是5点刚过就起来工作了——难怪有老师说我呕心沥血。是的,我无愧于呕心沥血四个字;但我愿意呀,因为这是为爱我的学生所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
更何况,这同时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呢!
你想想,在深夜或凌晨,周围没有一丁点儿声音,只有我的键盘在“嗒嗒”地敲着——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乐声。我觉得自己不是在敲键盘,而是在弹钢琴,是在演奏来自教育来自学生心灵的最美的乐章。眼前的电脑屏幕上是一页页很纯洁很动情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又很自然地幻化为一幅幅很美丽很鲜活的画面,于是,我的整个身心就沉浸在和学生一起度过的被青春染绿的日子里……
听着这样的音乐,看着这样的画面,我不能不为学生的纯真和我们这个集体的纯正而激动万分,我为有这么好的学生而自豪!——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
这份幸福同样是属于学生的。虽然我没有让整天忙于操练应试技巧的学生亲自参与这本书的编辑,可他们对这本记载自己成长历程的书同样寄予了极大的期望。然而我认为,再过10年、20年、30年,这本书对他们的意义才会真正显示出来。今天,他们带着这本《花开的声音》离开了初中的班集体,也就带着一颗童心踏上了人生;将来,他们的思想会更加成熟,感情会更加深沉,知识会更加丰富,但“初1997级(3)班情结”会伴随他们一生;甚至我们不妨这样大胆地想象:再过50年,他们中的某一位同学,会突然收到另一位天各一方分别多年的同学寄来的生日贺卡,那薄薄的贺卡会让时光倒流——回到那曾洒下他们艰辛汗水和回荡着他们欢快笑声的小小教室,顿时,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会挂满青春的泪花……
我由此再次感悟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不仅仅是有意义的,它还是——美的!
此刻,是2000年3月26日上午9点10分。金色的阳光正透过窗玻璃洒在我的身上,也洒进我的心里。这是成都地区难得的一个艳阳天。窗台上,花盆里的蟹爪兰在阳光的亲吻下舒展开了美丽的花瓣;再望远处,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迎着阳光向着蓝天灿烂地笑着……
是的,我的确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2000年3月26日
主编导语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镇西
我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和我的第八届学生——成都石室中学初1997级(3)班的学生见面的。那是1997年8月28日。
是的,是第八届学生。我从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起,先后教了乐山一中的初84届、初87届、高90届、高93届学生和成都玉林中学的初92届、高95届、初98届的学生(其中,高93届、初98届由于工作调动而没有教到毕业,而初92届学生是中途接手的)。每送走一届学生,我都怀着依依不舍之情;而每迎接一届新生,我都有着一种深情的憧憬——毫不夸张地说,那心情如同一位年轻的母亲对即将诞生的孩子的急切而幸福的期盼。
毫无疑问,我将在对他们的教育中倾注我的社会理想,我将尽我所能给他们青春的花朵播撒更多民主、科学、个性的阳光;但是,当学生们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用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望着我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教育的理念而是教育的情感——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们之间的感情。
于是,我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在思考、规划未来三年班级建设的时候,我当然想过这样教育或那样教育,但我首先想到的是,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真诚感情,任何教育都是空中楼阁。所以,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让每个学生一走进我们的教室就感到温馨,是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而且,我让学生也对这个愿望产生迫切的期待。
记得我当时对学生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李老师和你们第一次见面,绝大多数同学的名字我都还叫不出来,但是我坚信,三年之后我们分别时,一定会成为难舍难分的好朋友。那时,你们会因为在初中遇到了李老师而感到幸运,我也会因为在这三年认识了你们而感到幸福!我希望将来你们回忆起初中三年时,会由衷地说,那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让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因为遇上我而有一种幸运感,这是我朴素而真诚的教育理想。
现在当然不敢说,这个理想已经实现了,但我将为此不懈努力,直至教育生涯的终点。
而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的幸运感首先来源于对所生活的班集体而产生的幸运感。所以,在初一年级,我想方设法地和学生们一起创建一个富有个性的集体。比如,我喜欢带着学生一起玩,我们的歌声在春风和阳光之中飞扬,我们的笑声在蓝天和白云之间飘荡,我和学生的青春激情在无边的原野上无拘无束地流淌;又比如,我指导学生创办了一份班级日报《石室晨报》,全班学生轮流担任主编,这份发行量只有一份但阅读率却达100%的报纸是心灵交流的通道,是思想碰撞的阵地,是班级建设的镜子,是集体前进的足印,当然,也是展示学生们璀璨童心和缤纷童趣的橱窗;再比如,我们班有充满民主精神的《班规》,通过这个《班规》,我们实现了一种师生平等、互相监督的民主机制:班主任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义务,学生和班主任拥有同等的权利。在我们的集体中,谁都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谁都没有《班规》以外的特权;另外,我给学生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世界名著《爱的教育》,举行主题为“要爱你的妈妈”的班会……
这一切无不围绕一个目的:让我们的班充满更多爱心,更多乐趣,更多平等与民主的气息。
用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让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情、人道和人性,是我始终追求的教育境界。
在这本书中,我让我的学生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亲爱的读者,现在,请你走进我的学生的故事中,分享他们童心的欢乐……
集体之光
李老师的“见面礼”
黄璐莎
远远的,远远的,校园里那棵粗大茂盛的银杏树便扑进了我的视线。红墙绿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是1997年8月28日上午,太阳惬意地把自己的光芒挥洒在大地上。12岁的我迈进了石室中学的大门。
离报到时间还有一会儿,我漫步在操场边的银杏树下。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绿叶斜射在我身上,片片金黄,片片翠绿。我不禁陷入了遐想:这古老的银杏树,这古老的红墙,伴随着文翁石室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
哦,石室,哦,银杏!我将在你的怀抱里度过三年啊,未来的三年将会是怎样的呢?我会遇到怎样的老师和同学,我会生活在怎样一个班集体呢?
想到这里,我恨不得马上奔到教室。我一看表,还差15分就到9点钟了。我急忙走进了旧教学楼四楼初一(3)班的大门。
刚一进教室,十几双眼睛一齐射向了我,我脸上顿时火辣辣地一阵热,头一缩,赶忙找了个座位坐下。
突然,虚掩着的门被轻轻推开了。一位三十多岁的老师走了进来。虽然他满脸笑容,一点也不吓人,但我一见他就条件反射地浑身冒汗。
“同学们,大家好。先作个自我介绍,我姓李,名镇西,叫李镇西。很高兴你们这十几位同学很准时。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倒计时。凡迟到的同学咱们就叫他在门口站一会儿好不好?”李老师推了推眼镜,抬起手看着手表:“10,9,8……”我们也跟着念了起来。
嘿,这个老师可真是怪,自我介绍这么简单,刚才我还准备对李老师的“就职演说”洗耳恭听呢。还念什么倒计时,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这个老师还真有意思,我一边跟着念倒计时,一边暗自想着。
“好了,到9点了,还没来的同学咱们不等了。好,请一位同学去当一下‘守门神’。这个门神一定不能放迟到的同学进来。”大家一下子哄笑开了。
“下面,我们开始点名。安超来了没有?嗯,看来他是在安然入睡了。”李老师风趣的话就像在人群中投放了一颗“定时笑弹”,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没想到,报到这么轻松,我原以为老师会绷着一张“黄瓜脸”撑到结束呢。
“同学们,今天算是给你们上的第一课,请记住要守时,要有时间观念。还有,我带了一件礼物给大家,你们猜猜是什么?”
不知是谁在台下冒了一句:“钱。”
“钱,若是给你们,一人一块钱,你们肯定嫌少,至少也要给十块吧,这样我一个月工资就报销了。”
我想是送我们精神上的一句格言警句吧。
“好了,我来揭晓谜底,答案是一句格言:‘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老师一字一顿地说道。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跟着念了一遍。
李老师接着解释道:“其实,这并不是我的话。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位名叫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说过的一句名言。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幸福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物质的生活,更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而且,这种愉悦的精神体验有时仅仅是来自一声普通的问候或一个细小的行为。比如,刚才我进教室时,有几位我还叫不出名字的同学向我问好,我从这几位新同学的问候声中,感到了一种温暖,也可以说感到了一种幸福。对于同学们来说,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更多的时候往往只需举手之劳:公共汽车上,你为一位老人让座,这位老人就会因为你而感到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中是一种幸福;在街头,你热情耐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的问路,他就会因你而感到能够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真诚帮助是一种幸福;在教室楼道,你主动上前帮老师抱作业本,老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幸福;有同学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他也会感到有你这样的同学是一种幸福;在楼道里,你为正在吃力上楼的大妈提一提菜篮子,她会为有你这样一位好邻居而幸福;骑车过马路,你宁肯停在烈日下等候绿灯,也不愿擅自闯红灯,那警察叔叔和交通协管大娘会因为有你这样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市民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又把话题引向了新班级:“这个班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单位,而且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同学都应尽量做到使其他同学、使整个集体因为有了自己而感到温暖。比如,当集体获得荣誉后大家都能激动地说:‘这都是因为我班有×××!’”
最后李老师笑眯眯地说:“今天没有迟到的同学,我就因为你们的存在而感到了幸福;而今天迟到的同学,我则因你们的迟到而感到了——痛苦。希望大家牢记这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好,下面请同学们一齐把这句话读一遍!”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响亮的声音: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新同桌印象
向?启
1997年9月,是我初中生涯的起点。而9月的第一周,又是一个学期的起点。在这一周里,我认识了不少新的同学,如同桌的高飞,中队长本文,热心的崔涛,同路的解晓斌,等等。与此同时,很多同学的名字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随着班会课的一声下课铃响,我们在中学度过的第一周结束了。李老师调整了座位(每人向左下方移一位),并宣布以后每周均按此方法换座位一次。我的新同桌是一个很高很瘦的男生。看来他比较内向,没有主动和我搭话。我望了一眼他桌上的“姓名牌”,上面赫然写着“卢星月”。
说实话,刚见到卢星月时,我有些担心:看他的样子,说不定是和郭锐一伙的;看他的个子,拿不准是和邹冰一类的。如果真是那样,我岂不可怜?
过了不久,我便证明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卢星月不仅品德好,而且成绩好,与郭锐、邹冰截然不同。另外,我还很惊讶:卢星月居然是电脑游戏迷。这样,我们之间就有了更多的话题。但可能是性格不同的缘故吧,我和他谈电脑总是话不投机,他喜欢角色扮演,我偏爱即时战略。所幸他玩过的游戏不少,我说什么,他还听得懂,这就令我很满足了。
总之,做卢星月的同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刚组成的初一(3)班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运动会。
其实,这对我班来说,并非挑战,说成机遇更恰当些。看看我班的同学,半数都是人高马大,“四肢发达”者不乏其人,因此,我们都很重视这届运动会,把它看成是我班在全校“露脸”的天赐良机。
卢星月和胡夏融——我班个子最高的两名男生——被选中代表我班参加400米跑。相比之下,大多数同学更看好胡夏融夺冠。不过,我却认为,卢星月具有比胡夏融更强的实力。
卢星月刻苦的训练使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推测。比赛前几天下午,我都陪他到华西医科大学的体育场,在这里,他不顾炎热的天气,一圈又一圈地跑,不知疲倦地跑。每天练完后,他的衣服都湿得能拧出水来。比赛一天天逼近了。
初秋的九月,空气中还弥漫着盛夏的酷热。华西医科大学的运动场上,早已失去了“秋高气爽”的那份惬意,平添了一种“各自为政”的紧张。石室中学第二十一届田径运动会正激烈地进行着。初一的比赛,我班可谓独领风骚,包揽了已经进行的所有项目的冠军。接着是男子百米跑,邹冰以较大优势取得了冠军。至此,我班已在积分榜上遥遥领先,同学们已不再像刚才那样沉闷,笑声不时从我班的啦啦队中传出。大家都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男子400米跑的决赛当中。
“啪!”猛的一声枪响,我抬头往赛道一望,只见胡夏融一马当先,卢星月紧跟其后,我才反应过来:400米跑已经开始。顿时,我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却意外地发现,跑在最前面的竟是二班的同学!而卢星月也试图超过他,但一直没有成功。离终点不远了,卢星月做着最后的努力,我在心里默默为他祝福。可是依然徒劳无功。最终,他获得了第二名。对于这个成绩,我们也很满意,因为这是他真实实力的体现,是他忘我锻炼的成果。
得了第二名的卢星月显然很沮丧,但他沮丧的神态却让我看到了他身上极为可贵的品质。我为我刚进初中交的这第一个朋友而自豪。
胸中涌起感动
黄璐莎
时针指向了7点半。
逸夫楼大阶梯礼堂里,学校艺术节的器乐比赛正在进行。而我们,正在后台陪着我班的选手李之,她的节目是琵琶独奏。
“糟了,糟了,黄璐莎,要到8点了,还不回家,回去后肯定要挨家长骂的。”张琦耘指着手表对我说。她已经坐不住了,东动西动,连做作业也没心思了,看她那样子,真是恨不得立刻冲出大厅,飞奔回家。
老天!快要8点了,我一直以为还早呢,顿时,我紧张起来了。而坐在我旁边的李之又因为紧张过度造成肚子疼。我稳了稳情绪,故作若无其事,拍着张琦耘的肩膀笑着说:“怕啥子,我们两个小时都等过了,再坚持20多分钟李之就要演出了。”一旁的潘琴、张宜宜也附和道:“就是就是,再等一会儿吧。”张琦耘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留了下来。
过了不久,李之出去做准备了。我、潘琴、张宜宜立刻原形毕露。刚才大家的轻松自如全是装的!其实我们每一个都很紧张,想想回家后的“惨状”,都巴不得马上回家。再说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这时间是相当宝贵的,也许此时别的同学已经在努力复习了呢!哎,反正甭提了,这回是“死”得惨啊!大家纷纷感叹“前途”一片茫然。“惨了,今天晚上要吃‘笋子烧肉’了”。“何止啊,那么多作业,明天早上肯定成熊猫。”“好怕啊,我爸肯定要打我的!”“我也是。”“彼此彼此。”……
大家互相打趣,想活跃气氛,哪知内心的恐惧却日益加深。我熬不住了,眼前的表演已经模糊,老想着回家后挨骂。最后,我索性想收拾好东西开路。可是,如果我一走,潘琴她们也一定会走的。那时李之怎么办?没有同学的支持和鼓励,台下除了评委就没有自己人了,她一定会很难过的!关键时刻走了,那还叫什么好朋友!
我强耐住性子,又坐了下来,打开书包想做作业,可我又把作业放进书包,我实在没那心情做作业。干脆,我背起书包来到前排,一会儿跺跺脚,一会儿拍拍手,一会儿又看看表,早结束一分钟我们也许就会尽量少挨骂。潘琴她们也急得走来走去。门就在一旁,虽然说每个人都想走,恨不得马上冲出去,可我们还是强忍着等待李之出场。大家互相紧紧握着手,都怕克制不住跑了,我感到自己手上全是汗。
终于,李之出场了,我们都拼命鼓掌,等待她精彩的表演。但很快我们就发现我们的掌声太渺小了,毕竟四个人又有多少能耐呢!望着李之陶醉在乐曲中,不断摇晃的身影,我感到一阵酸楚:她那样专注,可看台上只有我们几个人,宽敞的礼堂就只有这么十几个人,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呀!好凄凉!若是连我们几个都不在她身边的话,那又会怎样?
表演结束了,台下的评委们都使劲鼓掌。我们也拥上去围住李之,一边帮她装琵琶,一边称赞道:“李之,好棒!”“OK极了!”……
看着潘琴、张琦耘、张宜宜还有李之,我胸中涌起感动:在这个大厅里,虽然仅有寥寥十几人,也许在表演中没有喝彩和热烈的掌声,但是有我们在,朋友之间的那份纯洁、真挚的感情已经能够代表一切了!
冲出暮色中的逸夫楼,好凉爽!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朋友,想和你一起去吹吹风!
时针指向了8点。
崔涛的风采
潘?琴
文艺委员宣布:学校要举办“艺术节”。这是我们进中学以来第一次参加艺术节,所以大家下了决心,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命令一下,大家就开始准备了。
李老师选好了参加比赛的同学,可卡拉OK比赛的人选却不好确定,因为有两个实力相当的候选人:崔涛和胡夏融。
胡夏融被李老师称为我们班的“当红歌星”。他的流行歌曲唱得很好,而且经常在班上表演。他唱歌时特有歌星风度。记得有一次他给我们唱《我心永恒》,竟然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动作,李老师说他是沉浸在了《泰坦尼克号》之中。胡夏融唱歌的水平之高是同学们公认的。
比起胡夏融,崔涛就更有歌唱家的风采了。我和他从小学一年级就是同班同学,所以我对他的情况十分了解。崔涛的声音很好,在小学时,是音乐老师的宠儿,只要代表学校参加歌唱比赛,老师都叫他去。
这两个人只有一个能参加比赛,最后大家确定由崔涛去唱。崔涛也十分兴奋,他打算唱《长江之歌》。
眼看着艺术节就要到了,可偏偏这时出了意外。
星期一早晨,全班都到操场参加升旗仪式,当体育委员点名的时候才发现崔涛没来。大家都不清楚他为什么没来。
下午,第一节课已经开始了,忽然响起“咚咚”的敲门声。门开了,只见崔涛由他爸爸扶着一瘸一拐带着一只拐杖进来了,大家都用一种吃惊的目光看着他。
下课以后,许多人围着他,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是他昨天踢毽球时把脚摔骨折了。“这下完了,卡拉OK比赛参加不了了。”有人叫了起来。可崔涛说他一定要参加。语文课时李老师也问:“崔涛,卡拉OK比赛是不是要换一个人?”
“没关系,我能唱,请大家放心!”
有了他这一句话,我们也放心多了。但我们担心的是他唱歌时不太方便。
一个炎热的夏日下午,卡拉OK比赛在“逸夫艺术楼”开始了。这是艺术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礼堂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坐满了人,在里面连转个身都很困难。
我们班的节目是第三个,这是对崔涛的一个严峻考验。他上场前,我们都给他“打气”,希望他千万别紧张,能正常发挥就是万幸。
终于轮到崔涛了,我和黄璐莎坐在一起,我们俩用尽力气鼓掌,我们班的同学都大声喝彩。
“下一个节目由初一(3)班表演,请听《长江之歌》。”
“耶、耶——崔涛雄起!崔涛雄起!”
只见崔涛被向启扶着摇摇晃晃地走上了舞台,站在台中央,他只能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脚站着。就在他上台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音乐响了起来,他开始唱了——
“你从天上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他的声音是那样高亢,赢得了满堂喝彩。
“你说,他能得第几?至少也应该给个第二吧!”黄璐莎问我。
“什么第二呀,至少第一。”邹冰很着急地说。
此时我想,崔涛能得第几名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为了集体荣誉而拖着伤腿登台演出的风采,就已经征服了所有人。
奇??迹
蔡?峰
说到一个班,你会马上想到班主任,因为班主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个班的好坏。如果一个班没有班主任呢?你一定会说:“那一定是一团糟。”而我们班,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在没有班主任的日子里,各方面仍然照常运转,而且还有进步。
那是上周五的事。班会课上,李老师说:“我想试一试,让你们下周自己管理自己,没有班主任!”这个大胆的“试一试”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大家一致赞成。最后,李老师说:“如果你们自治情况很好,那到了下星期五,我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星期一,也就是自治周的第一天的早晨,紧张的早自习开始了。教室里十分安静,仿佛能听见空气的流动。十分钟后,班长一声令下,全班同学迅速来到操场,排好队,准备参加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我们班的方队里,无一人说话,和其他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连最调皮、最不服管的邹冰等人,也在用行动证明——我是一名爱国者。
升旗仪式后,学校开始了一天的上课。当你走近初一(3)班的教室时,你会觉得里面好像除了老师再没有其他人;而当你置身其中时,你就会感觉到教室里那种浓厚的学习气氛。
第三节课后,开始做操,你会看见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学生从初一(3)班的教室跑到操场,迅速站到位置上。做操时,你会看见他们挥动着手脚,动作整齐。他们是那样认真,那样高兴,那样朝气蓬勃。
中午,随着57只手表的时针正指1时,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都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中。这时,当你再走近初一(3)班的教室时,你的耳朵里只有“沙沙沙”的写字声。如果你这时有事要进去,你会不由自主地收回脚,因为你一定不愿意破坏他们认真学习的气氛。
就这样,五天后的班会课上,李老师在听取了各方信息后,最终说:“你们胜利了!你们成功地管理好了自己,创造了一个奇迹!”接着,把手一挥,说:“我给你们的惊喜是:明天我们去公园!”
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石室晨报
新年寄语《石室晨报》
黄璐莎
各位读者:
大家好!
今天是12月31日,1997年的最后一天,今天由我办这期《石室晨报》真是不胜荣幸。
回顾本年度的《石室晨报》,虽只有73期,但阅报率可有百分之百,这一点是《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所不及的,这也正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点。
我们的《石室晨报》在别班是没有的。他们也想不到这样的点子。正因如此,我们就更应该非常认真、努力地办好每一期《石室晨报》,让它集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成为我们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一次,《石室晨报》进行了评选,向启等同学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争取每次评比拿十分,把《石室晨报》越办越好。当你的报纸被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欣赏时,心中一定会十分快乐,这是一种幸福。
好了,不多说了,最后希望1998年的《石室晨报》在1997年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提高,能够多出精品。
祝:新年快乐!
1997年《石室晨报》收尾编辑
1997年12月31日
(选自《石室晨报》1997年12月31日,第73期)
【班级新闻】
大扫除有进步
彭?莹
星期三的大扫除,我班成绩从85分升至100分。这是同学们吸取第一次大扫除的教训后,认真劳动的结果。
就拿陈晋科来说吧,第一次大扫除极不认真,用一张二指大的抹布,在那儿敷衍。我去检查,一点儿也不合格。可他总以“我没看见”、“不知道这儿该擦”或“我太矮了”为由狡辩。最后学校检查我班因此被扣5分。
第二次,他不仅换上了大白毛巾,且干劲十足,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不用说,这次的100分也有他的功劳。
其实同陈晋科一样认真劳动的同学还有很多。这无疑是我班的一大进步。每一个同学都应为此而感到高兴!
(选自《石室晨报》1998年2月23日,第88期)
【同窗印象】
“前园”“西泽”“本山”
钱?程
三个星期前,我调了一下座位:坐在了林媛的左边,向楠和骆娜的前面。有些同学可能会问:明明写她们,怎么会起一个这么奇怪的题目呢?别急,听我慢慢说来。
挨着林媛坐了几天,我发现她有个奇怪的习惯:喜欢把袖子卷起来,而且天天如此。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她:“你为什么老是把袖子弄起来呢?你不冷吗?”“不冷。”她回答得很干脆。于是,我也尝试着像她那样将袖子卷起来,可刚一卷上去,手臂上就感到一阵凉,顿时许许多多鸡皮疙瘩便浮现在我眼前,我只得马上又把袖子放下去。一连几天,我都不断努力着,可每次等待我的总是失败。林媛每次看到这种情形,总会咯咯地小声笑。过了几天她对我说:“你要是能保持把袖子卷起来10分钟,我就跟你姓。”于是那天中午我吃了许多增加热量的东西,午自习前还做了大量的运动,恰好那天也不冷,还有些阳光,真是天助我也。下午第一节课,我真的像她那样卷起袖子,坚持了十几分钟,她也没办法了,只得改叫“钱媛”。我一听“钱媛”,不就是那个日本球星“前园”吗?于是,我又给她加了个名儿:真圣。后面的向楠、骆娜听说林媛改了名,都十分好奇,于是,我也给她们改了名:骆娜叫“西泽明训”,向楠叫“本山雅志”。这样,她们三个人都多了一个名字。
“前园”是个正直的人,她从来不做不好的事;她也是个大方的人,有天我的笔坏了,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最好的笔借给了我;她更是个积极向上的人,每节课都争取发言,她把这当作一种锻炼。
“西泽”是班委,管清洁的。她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棒,因为她是一个责任心很强、很有正义感的女孩。
我是第二次坐在“本山”的前面了,她是个关心集体的热心同学,别人有困难她会尽力去帮助。不仅如此,“本山”还是篮球队的一员,每次运动会时她都积极报名参赛,为班级争得荣誉。上届运动会上,就是她带着伤跑步,为班级取得了一个宝贵的第一名。
我现在和这三位同学坐在一起,我会学习她们的优点;在和她们的交往中,我想我会改掉自己一些不好的毛病。同时,也请你们几位认真监督帮助我;在你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但愿我们现在是好朋友,永远都是好朋友。
(选自《石室晨报》1998年12月1日,第205期)
话说侯伯俊
黄璐莎
侯伯俊,曾“荣登”我的《石室晨报》,此度再次登报缘于他又令我有了新的想法。
(一)绰号大师
也许是侯伯俊被人称为“猴头菌”的缘故,他很会起绰号。常在一两秒钟之内迸发出起绰号的灵感与激情。什么“锅盖”啦、“搪瓷盆”啦都是他的“杰作”。不过我希望这样的“杰作”还是不要为好。
(二)处处是冤家
侯伯俊,自从管早自习讲话以来,没少挨李老师的批评。也许是想证明自己并非无能吧,他总以独特的大嗓门叫同学的名字。于是侯伯俊的“冤家”便“起串串”,尤其是星期五总结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侯伯俊,早自习我没讲那么多次话,给我改一下嘛。”这时,他就会准确地讲出那人哪一天和谁说话,说的是什么话。这样一来,别人无话可说,侯伯俊的“冤家”便也多了起来。但他仍然坚持原则,绝不“口软”。
(三)爱发杂音
可能是精力旺盛,侯伯俊在课堂上常爱发点杂音。“假打李伯清!”(四川方言,始见于李伯清散打评书,形容装腔作势,死要面子活受罪等,但不含贬义)这是他很爱说的话。那天历史课上,侯伯俊又因一枝独秀般冒了句“假打!”而引起了全班的哄笑。我还是希望侯伯俊以后少发点类似的杂音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