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李镇西:我的教育心》(卷三)

書城自編碼: 205455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李镇西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240521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5/23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十一年夏至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心跳重置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云中记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2
《 《李镇西的班级史册之一:恰同学少年》(卷十一) 》
+

NT$ 249
《 《李镇西:教育可以这样表达》(卷九) 》
+

NT$ 277
《 《李镇西:写给我的学生》 (卷八) 》
+

NT$ 212
《 《李镇西:我的从教之路》 (卷四) 》
+

NT$ 240
《 《李镇西: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卷二) 》
+

NT$ 212
《 《李镇西:我的三位导师》(卷一) 》
編輯推薦:
李镇西娓娓讲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的不解情缘。多年来,他始终从童心出发,以爱心育人,用民主灌溉。30年教育实践的积淀,他深知: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对教育者的要求首先不是技艺,而是对每一位学生由衷的热爱和尊重。他立志: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其教育之树结出的累累硕果,更是其对教育执着的热情和沉痛的反思,看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如何在一颗朴素教育心的调适下相对完美地握手言和。
阅读链接:李镇西教育作品:《李镇西:我的三位导师》 《李镇西: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李镇西:我的从教之路》《李镇西:语文教育札记》 《李镇西:我的语文课堂》(上)《李镇西:我的语文课堂》(下)《李镇西:写给我的学生》《李镇西:教育可以这样表达》《李镇西:我的教育报告》《李镇西的班级史册之一:恰同学少年》《李镇西的班级史册之二:花开的声音》
內容簡介: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可谓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自传,书中他回溯从教30年的历程,聊往事,话师友,谈经验,陈弊病,他的教育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变更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对学生由衷的热爱和尊重。从初为人师的激动到成长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其间有过丰收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沉痛。作者以朴实自然的笔触描述自身成长的心路历程,以爱心沉思教育现状,深情诉说对教育的情怀。
历经岁月的锤炼,散发出谦逊的光芒。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现实主义”再到“教育理想主义”,李镇西的脚步面对荆棘但从未停却探索,思想的翅膀曾遭遇风暴但从未停止过飞翔,他的心中永远燃烧着教育信念的火焰。
这位真诚的教育者,将继续执着地在教育长河中跋涉。
關於作者:
李镇西,男,1958年生,语文特级教师。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曾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从教30余年,李镇西以深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获广大师生好评和专家学者赞誉。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其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
他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堂,出版30多部著作。他的书成为十多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类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著作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他30年如一日,满怀激情地对教育进行思考与探索。2007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题词说:“他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他和同事们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使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我的教育情怀
心灵写诗…………1
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12
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
——看影片《美丽人生》随想…………17
教育,不只是科学…………21
重建教育理想…………26
我的教育情怀…………32
我不是教育家…………35
追求为了“人”的教育目的…………38
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44
第二章
我的师友
寻找杨老师…………49
“怪人”杜老师…………51
我找到了马明老师…………56
钱梦龙:不仅仅是教育家…………58
聆听于漪老师的教诲…………62
我和魏书生…………66
我的挚友程红兵…………70
享受陈钟梁…………73
怀念孙维刚…………80
第三章
从爱心到民主
教师的童心与爱心…………82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87
从“教育爱心”到“教育民主”…………89
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93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99
培养学生平等意识的尝试…………102
第四章
从素质教育谈起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110
面对考试:“素质”与“应试”孰轻孰重?…………111
人只能靠人来建树!…………112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113
从“他律”到“自律”…………114
警惕“素质教育”变味…………115
不仅仅是“少布置作业”…………116
发现“美”才能产生“爱”…………119
中小学国情教育刍论…………121
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个统一”…………127
培养胸襟开阔的爱国者…………132
第五章
对德育的沉重思考
政治课=套话+假话?…………135
“我的入团经过”…………139
“导演”及其“演员们”…………142
绝不培养告密者!…………148
质疑“三好生”…………151
期待德育的纯洁与真诚…………153
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一位少女自杀引发的德育思考…………156
沉重的思考
——中学德育的危机及其原因初探…………173
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179
第六章
教育问题漫谈
把祝福献给普通的教师…………188
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窒息中艰难前行…………190
漫谈“有偿家教”…………192
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
——“伪教育科研”的十大表现…………195
万炮齐轰假教育…………203
不要什么都推给“体制”…………206
也说“教不好”与“不会教”…………208
校长为谁而存在?…………209
“儒学”能够“救中国”?…………211
表彰会的遗憾…………215
面对实践的理论最亲切…………217
商品经济下的教育思考:变“冲击波”为“推动力”…………219
再谈商品经济下的教育
——怎样在学校进行商品意识教育?…………222
內容試閱
第一章 我的教育情怀
心灵写诗
一、曾经是一个少年“诗人”
小时候的我应该算是一个“诗人”。
现在常常有朋友认为我搞教育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其实,虽然我父亲在教育局工作,母亲在小学教书,但我小时候从没有做过“教师梦”,而整天做的是“文学梦”。
刚读小学时,一本薄薄的《毛主席诗词》便足以成为我的文学启蒙读物。我不但能将所有已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倒背如流,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写出了一首首“革命诗词”。学校的板报上经常出现我“创作”的《菩萨蛮?看革命样板戏》《清平乐?芒果颂》《忆秦娥?欢迎工宣队进我校》……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欢庆党的九大“胜利召开”,我写了一首《卜算子?庆九大》:“红日出东方,战旗映彩霞。革命小将心向党,万众庆九大。斗私又批修,胸怀亚非拉。待到全球一片红,江山美如画。”这首“词”后来在全校大会上朗读,还受到了工宣队队长的高度评价,说什么“红小兵能写出这样好的词”是“教育革命的成果”。
当时除了背毛主席诗词和样板戏唱词之外,我还看了《欧阳海之歌》《红岩》《烈火金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草原烽火》《苦菜花》《红旗飘飘》等一些书,这些书曾经是那样地激励了我一颗少年的心!它们不仅点点滴滴地在我的心灵中铸进了忠诚、正直、善良、坚韧等品格,也为我打开了一扇文学的窗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后来的写作。
在那个年代,老师出的作文题目大多都是《不忘阶级苦》《“五七指示”永放光芒》之类,今天看来,毫无文学性可言;但我总能写得比同学们更有“文采”,因此我的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有意思的是,每次作文我都得写三四篇,因为班上有几个特别头疼作文的“哥儿们”求我帮忙,我当然乐意了,这不但能满足我的写作欲,而且“报酬”十分优厚:只要有谁欺负我,他们就帮我“教训”谁!个子矮小的我从此有了安全感。
我最喜欢写的还是“诗”。记得初二时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文是要求我们写诗,我写了一首长诗《在广阔的天地里前进》:“在明朗的海空上,矫健的雄鹰展翅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里,革命的青年茁壮成长……”老师居然不相信是我写的,发作文本时她把我叫到一边问道:“真是你自己写的吗?”看到我满脸诚恳地点点头,她才当着我的面在作文本上写了一个大红的“优”。老师哪里知道,我已经将贺敬之的诗集抄了好几大本了!《十年颂歌》《西去列车的窗口》《回答今日的世界》《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等诗篇我早已烂熟于心了。
读高中时,我又迷上了李瑛、徐刚的诗,并模仿他们的风格写了不少诗。那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学刊物,但上海的《朝霞》杂志,令我爱不释手。《人民日报》全文发表的那首北大“工农兵学员”创作的长诗《理想之歌》,更是读得我热血沸腾、荡气回肠。我的“笔杆子”有了“用武之地”:《新生事物赞》《写给共产主义的明天》……我的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频频出现在学校专栏上。
高中毕业,我到农村插队落户,我所在公社组织知识青年文艺会演,我连夜“创作”了一首贺敬之式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然后组织一群知青朋友排练。结果我们这个口口声声的“诗朗诵”,在公社演出引起轰动,后来代表公社参加区上会演还获得优秀节目奖,我和所有参加朗诵演出的“演员”们都得到了当时很让人眼红的奖品:刚刚出版发行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一年后,又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在填报志愿时,我想都没想就填上了中文系。我自认为我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理应进中文系“深造”。虽然填志愿时我在中文系前面填的是四川师范大学,但这仅仅是为了增加录取的保险系数以让我早日跳出“农门”而已。于是,1978年春天,我带着文学梦走进了四川师范大学。
坐在大学教室里,我才感到自己离文学其实还远得很。李白的诗歌,朱自清的散文,巴尔扎克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真正的文学经典,我居然闻所未闻!于是,大学四年,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而现在对我的教育工作十分有用的教育名著(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当时则不屑一顾。我间或也写一些诗歌或小说,并且漫天投稿。我曾经把我的“作品”寄给我很仰慕的作家萧殷同志斧正,还曾写信向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叶子铭老师请教文学创作。让我颇为失望的是,除了收到萧殷老师和叶子铭老师热情洋溢的鼓励信之外,所有投稿无不石沉大海。
大学实习期间,我来到一所县城中学教高一语文。也许是我性格比较活泼而且和学生的年龄也相近吧,很快我就和他们打成了一片。一个月后,当返校的汽车开动时,我回头看到学生们正流着泪在追赶着汽车……回到学校,我还久久沉浸在对实习生活的回忆和感动之中,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一首以实习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叙事诗《校园钟声》。虽然这首诗仍然没能发表,但这是我第一次带着真情用笔写教育;或者干脆说,《校园钟声》是我的文学与我的教育美好的初恋。
正是怀着这种对文学初恋般美好的憧憬,1982年春天,我告别了大学,走上了四川乐山一中的讲台。
二、开始把教育当成诗来写
从教之初,我并不安心工作。我老想着哪位文坛伯乐能发现我这颗“文学新星”,然后调我到更适合我的岗位(比如作协之类的单位)去,我总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是暂时的。
但是,初一年级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却把我当作他们永远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来爱戴。记得上课不到一个月,我嗓音便嘶哑了,有学生悄悄地将药塞进我的宿舍门。我拿着药在班上问是哪个同学送的,全班学生没一个承认,每一个孩子都对着我调皮地笑着。金色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洒进教室,洒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每一双眼睛都闪烁着太阳的光泽。这温馨时刻的一双双眼睛触发了我的灵感。当天,我写下一首短诗《眼睛》,我在诗中真诚地赞美孩子纯真的眼睛,进而赞美孩子们纯洁的童心。这首后来在报上发表的小诗,是我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字。
有一次,我生病住院的消息传到班上,教室里一片哭声。孩子们为了让我能随时听到他们的声音,放学后留在教室里面对着录音机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然后将录音磁带送到我的病房!当然,孩子们对我的爱更多的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或是早晨走进教室,一声亲切的问候;或是我外出开会离开学校时,那眷恋的眼神;或者仅仅是夹在作业本里的纸条:“希望李老师晚上早点睡!”我越来越感到,教育给我带来的心灵的愉悦决不在文学之下。
我开始把教育当成一首诗来写。为了让我的教育充满理想主义气息,也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班集体,我和学生为我们的班级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未来班”。我们设计了班徽,绘制了班旗,还创作了班歌。班歌歌词是我和学生共同写的一首诗《唱着歌儿向未来》,然后寄到北京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同志谱上曲子。后来“未来班”作为一个优秀班集体被全国多家报刊报道。“未来班”成为我教育诗篇的第一行美丽的文字。
我决定让文学成为我和孩子们共同的爱好。我不但把《青春万岁》《爱的教育》《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搬进了语文课堂,而且有时甚至把语文课搬到了大自然中:岷江之滨、峨眉山下、草地上、田埂旁……都曾经是我和学生的文学课堂。我还多次在寒暑假,与学生一起亲近大自然,作长途旅行。我曾与学生站在黄果树瀑布下面,让飞花溅玉的瀑水把我们浑身浇透;我曾与学生穿着铁钉鞋,冒着风雪手挽手登上冰雪世界峨眉之巅;我曾与学生在风雨中经过八个小时的攀登,饥寒交迫而又兴趣盎然地进入瓦屋山原始森林……每一次,我和学生都油然而生风雨同舟、相依为命之情,同时又感到无限幸福。这种幸福不是我赐予学生的,也不是学生奉献给我的,它是我们共同创造、平等分享的。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每年大年初一,我都是和学生一起在郊外度过的——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意境还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无论是朝阳初升时小草上的一颗露珠还是暮色降临时原野上的一缕炊烟,都能使我和我的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冰心诗句的妙处:“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而每次旅途归来,我和学生们都写出长长的游记互相交流。正是从那时起,每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我都写一篇同题作文。那时我没听说过“下水作文”之说,我也没有刻意想过要给学生“示范作文”,我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作文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并以我体验到的写作乐趣感染学生。但很多时候,有些学生的作文比我写得还好,因为少年的眸子往往比成人的目光更明澈,尚未蒙尘的童心往往对自然对生活有着比教师更独特更细腻也更真实的感受。每当作文讲评课上我和学生交流作文的时候,教室里总是洋溢着节日般热闹的气氛。学生很喜欢与我比赛作文,如果谁的文章被公认超过了李老师写的,孩子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而我也会比他们更兴奋。这时候,很难说是谁感染谁——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成了我们共同的乐趣。
我喜欢写诗,也指导孩子们学写诗:“其实,一个新颖的比喻或拟人,一个奇特的想象,写下来就是诗嘛!”于是,属于他们年龄的诗句便流出了他们的心灵:“星空像一盘棋,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稀。究竟谁输谁赢,永远是个谜。”“岷江滔滔东流,好像长长的五线谱;江面点点风帆,便是那美妙的音符。”“月亮哭了,泪水化作了星星。”“雨,是出走的孩子,它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诉说着天上的故事。”……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头脑中竟有那么多诗的萌芽。
我也用诗向学生表达我对他们的爱。每带一个新班,我都把全班同学的生日工整地抄贴在我书房的最醒目处,每个学生生日那天,我都会送上一本小书、笔记本或其他小礼物。在赠送小礼物时,我都附上一篇小诗。比如“18岁,是奋进的鼓点,18岁,是生命的呐喊;18岁,是男儿的热血,18岁,是青春的誓言!”(写给李成)“名字也许太普通,人格永远不会平凡;生活也许很清贫,事业永远不会黯淡;歌声也许会暂停,旋律永远不会中断;理想也许还遥远,追求永远不会遗憾!”(写给黄金涛),等等。
1986年暑假,我和妻子到云南、海南、贵州、桂林等地旅游。在旅途的每一天,我都以书信的形式写一篇游记,然后将这篇文字寄给我的一位学生。那个暑假,我在外旅游了50多天,就写了50多篇游记,刚好班上50多个学生每人一篇!我确实没想过想以此“教育”学生,可面对大理的白云、海南的碧波、桂林的奇峰、贵州的飞瀑,我在陶醉其中的同时,实在忍不住想让我的学生和我一起分享这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
在我的倡议下,学生们组织了一个文学社,他们自写自编自印了文学社社刊《凌云》。我在创刊号《序言》中写道:“……我终于没成为‘诗人’,而只是个‘教书的’。然而,当我赞叹于学生交上来的一篇篇稚嫩而清新的诗文时,当我兴奋于学生自编《作文选集》自办油印刊物时,当我欣慰于学生的习作在报刊上发表时……我感到了我的‘文学梦’正由我的学生一点一点地变为现实。”渐渐地,他们的诗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中国青年报》《读者》《中学生》《现代中学生》《中学生读写》《少年文史报》等全国各地的报刊上。每当这时,我都有一种丰收的喜悦,好像是我发表了作品似的。
这种喜悦使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兴趣和情感,想当诗人的欲望渐渐淡化,因为我已经发现,教育本身就是一首纯净的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