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发现孩子的潜能,就有了见证孩子奇迹的时刻!
|
內容簡介: |
因材施教的原则很伟大,但常常沦为口号和空谈,许多家长和教师虽有因材施教的愿望,却没有这个能力。他们无法诊断孩子到底是什么材料,结果教育方法就只能一般化,一刀切。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关键是找到一些合乎科学的、可操作的、普通家比较容易掌握的具体方法,来辨析孩子的个性和才能,如此才能把因材施教从伯乐的“绝活”变成一般的技术。本书的基本内容是如何辨才,如何在辨才的基础上个性化施教。
|
關於作者: |
王晓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观念更新,问题生教育,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已发表的教育专著有《家教难题会诊》、《走近孩子的心灵》、《家教参谋》、《孩子,让我们一路同行》、《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王晓春帮你走出教育误区——评说100个教师常用语》等20余部。
|
目錄:
|
绪言
第一部分 说不尽的“辨才”与“因材施教”
第一章 因材施教为什么迄今难以落实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
第二节 现代教育因材施教的困难
第二章 辨才:思路与理论
第一节 辨才的四种思路
第二节 霍兰德与加德纳的理论
第三节 孩子的人格特征和智力倾向的展现与变化
第四节 教育在人格和智力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 因材施教的三个“抓手”和四种境界
第一节 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第二节 人格指导
第三节 职业指导
第四节 因材施教的四种境界
第二部分 家庭如何因材施教
第四章 家庭因材施教的意义、优势和困难
第一节 因材施教的意义
第二节 家庭因材施教的优势和困难
第五章 行动检测的几个原则
第一节 提供全方位的平台
第二节 不设目标,不给任务,不评价,不干涉,不急于定性
第六章 孩子在智能强项中活动,会呈现哪些特点
第一节 专注,坚持时间长
第二节 主动,自愿,兴奋
第三节 轻松见成效
第七章 在游戏中发现孩子的智能倾向
第一节 运动性游戏 角色游戏
第二节 结构类游戏 语言类游戏
第三节 种植类和宠物类游戏 益智类游戏
第八章 通过其他方面观察孩子的人格特点、智能倾向
第一节 看电视
第二节 课外阅读 课外辅导班
第三节 日常人际交往 参观游览
第三部分 学校如何因材施教
第九章 因材施教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
第一节 跳出“三界”外,始可谈因材施教
第二节 学习成绩与学生智能的关系
第十章 学校如何辨才及因材施教
第一节 通过日常行为观察辨才
第二节 认知方式评估
第三节 通过创设情境辨才
第四节 通过专题作业(检测型作业)辨才
第五节 通过早期记忆分析辨才
第六节 通过词语联想辨才
第七节 职业倾向检测
第八节 群体性因材施教
第四部分 因材施教的案例分析
案例1 一个攻击性的男孩(小学三年级)
案例2 一个初三女生的职业倾向分析
案例3 一个初三男生的智能倾向分析
案例4 这个高一女孩的职业理想是否合理
案例5 对一个高三女孩个性的分析
尾声 婷婷的故事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
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孔子是这方 面的典范。比如,颜渊问“仁”,孔子的回答是: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礼
制,就是仁。仲弓问“仁”,孔子回答:出外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治理老 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的祀典。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于人。在工作岗位上
不对工作有怨恨,在家里也没有怨恨。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
司马牛问“仁”,孔子答道:仁人,他的言语迟钝。《论语·颜渊》孔子
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给予不同的教育;能针对 学生不同的优缺点,对症下药;能顺应学生的爱好,发展其特殊才能。孔子
对已经“深通六艺”的弟子,再进行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分科的教育 ,区别对待。《论语·先进》中有一段话:“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
、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意 思是:德行好的,有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用言语和人交涉的
,是宰我、子贡;能办政务的,是冉有、子路;熟悉礼仪文献的,是子游、 子夏。北宋初年著名教育家胡瑗首创分斋教学和主副科制度,其思想理论基
础正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创立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方 法,史称“苏湖教法”。胡门弟子中,“有好尚经术者,有好谈兵者,好文
艺者,好节义者”,他把这些学生按其才能兴趣分为“经义”、“治事”两
斋,“使各以类群居讲习”陈澧:《东塾读书记》。明代中叶的教育家王
守仁,认为教学不单在于使人学到知识,发展道德理性,更重要的在于成就 富有个性的独立人格。他说:“圣人教人不是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
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但是,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理论和实践,都有明
显的缺陷。
第一,比较侧重德育,人格教育,而在不同智力类型的不同教育方法方
面,理论和实践都很欠缺。一般人们说到因材施教,常笼统地包括德、才两 个方面;说到个性特点,往往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总体上
一般都向人品方面和非智力方面倾斜,这与我们传统文化的“道德挂帅”大 有关系。比如孔子虽然“有教无类”,但是他的培养方向比较单一,就是做
官,劳动者、工匠及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内。这就注定了 老先生的因材施教思想路子很窄,会压抑很多人才。后来的科举制度,正是
这种思路的发展,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很不利。我们今日的应试教育,不幸 恰好继承和发展了这个缺点。现在很多人都说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学生“做
人”,好像学生只要会“做人”了,教师树立了做人的榜样,教育问题就都 迎刃而解了,这是不对的。道理很简单,你是好人,你是个很好很好的人,
不等于你有工作能力,不等于你适合做教师,更不等于你能因材施教。因材 施教除了品德之外,还需要智慧,而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和很多家长最缺
乏的,往往是智慧,也就是“才”,好人是很多的,德才兼备的人却很少。
我见过大批人品很好的教师,但是我不愿把孩子交到他们的手里,因为他们
肯定会一片好心地压抑我的孩子。教育固然需要教育者有品德,但这是不够 的,在中国,还需要科学,而我们的老祖宗在科学方面,给我们留下的东西
不多。
第二,“辨才”方面的研究很薄弱。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辨才,也就是说,你只有先大致知道受教育者是个什
么“材料”,什么“坯子”,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没有这个技术, 一刀切就不可避免,因材施教就会成为空话。可是古人在这方面很缺乏系统
深人的研究,于是辨才就只好靠教育者个人的经验和悟性了。孔子就是这样 做的,可是这种东西没办法传授,所以孔子没有给我们留下有关辨才的系统
性的知识。古人还把辨才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这种人身上。谁是伯乐,谁 就能发现千里马,他火眼金睛;谁若不是伯乐,那对不起,万里马从他眼前
驰过,他也是瞪着眼睛看不见。可是谁又来发现“伯乐”呢?不知道。“伯 乐”有办法培养造就吗?更不知道。于是对于“伯乐”的现身,我们除了祈
祷上苍之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因材施教也就只好听天由命了。更糟糕的 是,伯乐乃是一个偏心眼儿的“专家”。他走精英主义路线,只管把千里马
挑走,剩下普通的马,有其他特长例如善于拉碾子的马怎样实现自我价值
,他不屑管。而今日一刀切的应试教育环境,比古代的私塾和书院更严酷和
死板,于是因材施教之路不但离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远,而且越走越狭窄了。
因材施教既是艺术,也是技术,而我们的传统思路只在艺术方向上发展
,在技术方面很少研究。大家都知道,艺术是个性化的,几乎全靠个人悟性 ,无法进行规范性操作,也就很难普及,只有把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技术
化,它才能为更多的教育者所掌握,造福更多孩子。愚以为辨才技术,就是
因材施教首要解决的技术,必须在这方面打开新的局面。P8-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