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靳书君编著的《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深入到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当中透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探索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通过社会整合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力,在国家重建中把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重新对市场、社会和国家进行结构功能定位,推动负面的、自在的、单向的全球化转向正面的、自为的、双向的全球化,
促使片面的、外生的、被动的现代化变成全面的、内生的、主动的现代化。
|
內容簡介: |
全球化、现代化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视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应战全球化挑战的结果便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所谓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的实际需要,从最深层的理论逻辑来说,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国别化的思想径路符合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现代化发展重构市场、社会和国家结构关系的需要。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探索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通过社会整合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力,在国家重建中把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科学解答了各种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主张无法解答的依附性问题和后发展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主题、主力、主体的中国化,进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重新定位市场、社会、国家的结构关系;推动全球化参与方式从负面到正面、从自在到自为、从单向到双向,以及现代化发展方式从片面到全面、从外生到内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
關於作者: |
靳书君,男,山东曲阜人,1972年12月生,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负责人,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广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地区发展”人才小高地主要成员。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项。已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研究生教材1部。在《人民日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报刊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
|
目錄:
|
引言
一、国内研究现状和走势
二、西方研究概况及学术范式转换
三、现实、理论和学术意义
四、篇章结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一个科学命题
二、两项伟大实践
三、三条实现途径
四、四种发展形式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环节
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19—1948)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结合和探索(1948—1978)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97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全球化的历史性贡献
第一节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共生与形塑
一、全球化和民族化都是全球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产物
二、世界历史发展物质性和能动性的相反相成表现为全球化和民族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华民族融入全球化的理论建设工程
第二节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依附性问题
一、全球资源配置不均衡
二、全球劳资关系不对称
三、全球公共治理不公正
第三节 从全球化视野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
一、实现主题的中国化,促使负面的全球化转换成正面的全球化
二、实现主力的中国化,推动自在的全球化转换成自为的全球化
三、实现主体的中国化,引导单向的全球化转换成双向的全球化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第一节 现代化与中国化的交汇与提升
一、全球化、现代化、中国化的交叉与汇合
二、现代化对中国化的提高与升华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现代化的理论建设工程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展问题
一、缺乏现代市场经济基础,造成发展内涵的片面性
二、社会内部活力支撑不足,引起发展动力的外生性
三、传统国家政治权威衰落,导致发展战略的被动性
第三节 从现代化视野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
一、通过主题的中国化实现现代化由片面到全面的历史性超越
二、通过主力的中国化实现现代化由外生到内生的历史性超越
三、通过主体的中国化实现现代化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超越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启示
第一节 从理论品质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维度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解释学自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理的解释学透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的解释学分析
第二节 从现实基础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视阈
一、把探索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模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
二、通过社会整合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力
三、在国家重建中把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第三节 从主体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体化和主体化的统一
二、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
三、科学国情观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
四、科学方法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