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內容簡介: |
清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一书是从形音义三方面综合研究汉字使用的著作。它虽然也以研究《说文解字》作为起点,但编排体例和研究方法都有创新。《说文通训定声》不但依据声音编排字头,而且总结出了假借的“三原”、“四例”、“八用”。尤其是为每个同声通写的假借字找到了所谓“本字”,并援引了大量文献用例作为佐证,成为查考古书假借字的一部最早、最有名的工具书。
《〈说文通训定声〉“叚借”研究》选取《说文通训定声》乾部作为封闭的字料库,以假借“八用”、特别是其中有“本字”可求的“同声通写字”作为研究对象;整体采用文字学角度和训诂学角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语义作为判断假借的基础;从“本字”下具体例文的分析中探讨所用表述格式中的规律性;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具体的假借字料进行梳理,离析出朱氏假借中所包含的各种性质不同的现象;总结和描述出朱骏声关于假借的若干原则。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假借研究综述;第三章:朱骏声其人及《说文通训定声》;第四章:朱骏声〔叚借〕实践概述;第五章:乾部同声通写字;第六章:结语。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标
1.3 理论依据
1.4 工作程序
第二章 假借研究综述
2.1 假借的缘起
2.2 假借是“本无其字”还是“本有其字”
2.3 对假借“造字”的不同理解
2.4 “假借字”所记录的意义范围
2.5 假借是音借、义借还是形借
2.6 其他
第三章 朱骏声其人及《说文通训定声》
3.1 朱骏声与《说文通训定声》简介
3.2 《说文通训定声》对假借的研究
第四章 朱骏声[段借]实践概述
4.1 同声通写字
4.2 连语
4.3 托名标识字
4.4 形况字
4.5 发声之词、助语之词
4.6 其他标注
第五章 乾部同声通写字
5.1 考察方法和步骤
5.2 《定声》乾部对同声通写字材料的具体处理
5.3 同声通写字单向一对一例考察
5.4 《定声》乾部[叚借]中几种特殊表述格式
5.5 《定声》的“本字”和“正字”
第六章 结语
6.1 朱骏声的假借原则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从廖登廷的论述可以看出,当时学者对假借的范围有不同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凡字之非本义者即为假借”,另一种意见则在“非本义”之外更限定“有声无义者”为假借。前一种意见假借包含引申,后一种意见假借与引申并列。朱骏声持后一种观点。在朱骏声看来,“县令”、“县长”之义可由“发号”、“久远”之义引申而出,有意义联系,所以“令”、“长”不适合作为假借例字。“朋”、“来(來)”二字,许慎特意作了解释。《说文》:“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说文》)“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说文》)朱氏以为许说过于迂曲、二字其实正是无义之假借。《定声》“朋(凰)”下:“愚按:据许书实假借为‘佣’字。佣者,傭也,故为朋友、为朋擋”“来”下:“骏案:往来之来,正字是‘麦’,菽麦之麦,正字是‘来’。三代以还,承用互易。”
从立场来看,许慎的定义“本无其字,依声讫事”以词为本位,意思是语言当中的词本来没有给它造字,根据声音关系把这个词的意义寄托到已经有的字上。朱骏声的定义“本无其意,依声话字”以字为本位,意思是某字本来没有某意,根据声音关系把这个意义寄托到这个字上。所谓“託事”、“话字”其实并无本质区别,只是从不同角度加以阐释罢了。而朱骏声把“本无其字”改为“本无其意”,却是为了照应他“必有本字”的假借理论,为他在《定声》〔睱借〕栏目下收入“别有正字”的“同声通写字”等假借实践铺平道路。
与段玉裁“古文初作而文不备”的假借缘起观不同,朱氏认为“睱借滥于秦火,传写杂而失真”,近于王念孙“字之声同音近者,经传往往睱借。”
朱氏在拿“睱借”和“转注”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假借观:“凡一意之贯注,因其可通而通之为转注,一声之近似,非其所有而有之为睱借;就本字本训而因以辗转引申为他训者曰转注,无辗转引申而别有本字本训可指名者曰睱借;依形作字、睹其体而申其意者,转注也,连缀成文、读其音而知其意者,睱借也;睱借不易声而役异形之字,可以悟古人之音语,转注不易字而有无形之字,可以省后世之俗书;睱借数字共一字之用而必有本字,转注一字具数字之用而不烦造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