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地区差异与聚集规模研究》内容介绍: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曾预言,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中国城市化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改革开放以来,两亿多农民转移到非农行业,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动力。林毅夫指出,只有减少乡村人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问题,并为整个经济体制转型创造条件和提供空间。中国的城镇化既包括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也包括向农村小城镇转移。多年来,大量农民工不断涌入东南沿海大城市,但小城镇对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发展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公共基础设施对于小城镇以及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现实中公共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经济功能的发挥。在此背景下,摸清我国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地区差异、测算最优聚集规模,促进小城镇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关文献较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国外对城市经济的研究大都基于发达国家发展模式,而对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模效应研究不足;国内对城市规模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规模方面,而对于基础设施规模的研究较少;对于城市经济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而对小城镇研究的较少;对于基础设施投资流量研究的较多,但对基础设施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从区域差异视角,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存量规模经济效应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仍未见到。基于此,本书沿着地区差异
—聚集—经济增长思路进行系统探索。
本研究首先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方法,对我国各地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存量进行测算和评价,揭示其地区间差异。其次,甚于城市经济聚集与规模经济理沦,利用收益与成本模型,测算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最优规模,并剖析影响小城镇最优规模的因素。再次,对影响各地间区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和需求的因素进行探讨,并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检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最后,利用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公共基础设施对小城镇经济增长和城镇化非农人口的贡献程度,为我国各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确定重点提供决策支持。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我国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指标地区差异大于公共基础设施地区差异,按地理维度的地区差异大于按人口测算的地区差异,地理维度基尼系数均超过国际警戒线。二是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规模净收益呈倒“u”形曲线,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政府支出成本较高,而东部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成本支出较高。三是小镇人口规模达5万人左右时规模净收益最大,而我国大部分小城镇规模过小。四是城镇最优规模除了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五是政府财政决定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而当地和域外需求决定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现实中公共基础设施供求经常处于失衡状态。六是东部地区公共基础没施对我国小城镇经济增长贡献较大,民生类基础设施经济贡献度高于道路类基础设施,人口密度对小城镇经济增长作用也较明显。七是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小城镇人口非农化之间存在正向曲线关系,中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小城镇人口非农化贡献效率较高,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小城镇人口非农化的贡献弹性有下降趋势。
由此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一是采取各种手段,平衡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地区差异,促进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与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扩大小城镇人口规模,有侧重增加东、中、西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进一步满足各地区基础设施总量和结构需求。三是完善基层民主,改善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状态。四是兼顾公平与效率,调整小城镇投资的优先次序,优先保障民生设施供给。五是从效率角度,增加中部地区小城镇公共基础投资,推进人口城市化化进程;从协调区域发展角度,加大
_两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六是控制小城镇数量,适当合并乡镇,扩大规模,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共享。
本书特色体现在:一是借鉴城市经济学中最优城镇规模分析方法,对我国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最优规模进行测算,发现小城镇也存在倒“U”形规模净收益曲线,为我国小城镇建设理论增加了新的实证材料。二是测算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小城镇非农人口增加的贡献弹性,进行三大经济带区域比较,得出中、西部地区弹性较大的结论,为区域公共投资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三是评价了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存量的地区差异,测算了公共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的区域公平性,为制定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量化决策支持。
《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地区差异与聚集规模研究》的作者是谢长青。
|
目錄:
|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结构
1.3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范围界定与数据来源
l.5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聚集与规模经济理论
2.2 农村城镇化及区域增长理论
2.3 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2.4 结论与评论
第三章 我国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现状与问题描述
3.1 我国小城镇发展情况
3.2 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
3.3 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存量地区差异评价
4.1 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总体存量评价
4.2 小城镇基础设施配置地区差异性测度——基于人口与地理视角
4.3 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我国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最优聚集规模实证研究
5.1 对城市镇最优规模的不同理解
5.2 小城镇基础设施规模经济效应研究——基于地区差异视角的实证
5.3 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小城镇合理人口规模实证研究
5.4 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规模选择的影响因素探讨
5.5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供求影响因素分析
6.1 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6.2 影响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因素
6.3 小城镇公共产品供求均衡讨论
6.4 政策建议
第七章 公共基础设施对小城镇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7.1 相关研究综述
7.2 模型选择与指标确定
7.3 各地区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存量评价
7.4 公共基础设施对小城镇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
7.5 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 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对城镇化水平的贡献实证分析
8.1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小城镇非农人口变化描述
8.2 模型确定、指标与数据选取
8.3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非农人口关系的实证研究
8.3 结论与建议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对策建议
9.3 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