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无鸟的夏天

書城自編碼: 195883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文学家
作者: [英]韩素音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0746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70/292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了不起的中国冠军:讲给孩子的奥运故事
《 了不起的中国冠军:讲给孩子的奥运故事 》

售價:NT$ 354.0
海外中国研究·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
《 海外中国研究·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 》

售價:NT$ 354.0
霍比特人(插图典藏版,150余幅精美全彩插图,原作地图首度汉化为简体中文,2024年全新译本)
《 霍比特人(插图典藏版,150余幅精美全彩插图,原作地图首度汉化为简体中文,2024年全新译本) 》

售價:NT$ 562.0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

售價:NT$ 718.0
穿透估值:读懂估值中的共识与博弈
《 穿透估值:读懂估值中的共识与博弈 》

售價:NT$ 411.0
人设、流量与成交
《 人设、流量与成交 》

售價:NT$ 311.0
复利:全球顶尖投资者的31节认知与决策思维课
《 复利:全球顶尖投资者的31节认知与决策思维课 》

售價:NT$ 468.0
最后的都铎:中世纪余晖下的宫廷爱欲与权力密码(女性写给女性的女性历史)
《 最后的都铎:中世纪余晖下的宫廷爱欲与权力密码(女性写给女性的女性历史) 》

售價:NT$ 45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98
《 写我的书 》
+

NT$ 360
《 一个女人的自传 》
+

NT$ 414
《 杂记赵家 》
+

NT$ 266
《 最后的闺秀 》
+

NT$ 456
《 凋谢的花朵 》
+

NT$ 473
《 伤残的树 》
編輯推薦:
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毛泽东和周恩来传记作者韩素音自传第三部 全译本新推出
“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以个人传奇一生见证20世纪中国历史无法逃脱的宿命
內容簡介:
《无鸟的夏天》是韩素音自传的第三部,记述了1938-1948年作者的个人生活、交往史,其间穿插着广阔的社会历史风云。作为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之女,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四川美丰银行总经理的侄女,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燕京大学的学生,获得庚款留学资格的中国学生,韩素音及其家族有机会与冯玉祥、蒋介石、戴笠、刘湘、李颉人、龚澎、周恩来、毛泽东、冯亦代、叶君健、季羡林等各级各类人士交往,其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使其自传完全超越了一般人自我表现的范畴,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广阔的文化视阈和深厚的民族内蕴。跨越欧亚两种文化的写作背景使她的叙述语言既具备一种试图同时融入两种文化之中的焦虑和冲动,
也具备一种游离于所叙述对象之外的冷静。她那种富于激情的直白和坦诚的自我反省,令她的自传能以丰富生动的笔触,通过“个人”或许多“个人”,使历史更容易被人接受,并且努力传达着作品中人物的感受与激情。该自传无论从写作笔法还是故事本身,都是可以当作小说来读的,兼具历史感与文学性。
關於作者:
韩素音1916—
,本名周光瑚,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先后在燕京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就读。一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沟通与理解。作品有自传《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小说《瑰宝》《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自传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1956年,据此改编的电影Love
is a Many-Splendoured Thing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
现居瑞士。
目錄
序(2009年)
原序一(1981年)
原序二(1991年)
上卷 烽火苍生(1938-1942)
 第一章
我不能沉默
赫斯留下的卷宗
漂浮的船上小世界
我和保黄开始交往
 第二章
逗留香港
乱象丛生的武汉
危城中的婚礼及离散
 第三章
流亡路上
我与保黄的冲突
两条战线,两种路线
 第四章
从南岳到桂林
从桂林到重庆
保黄继续对我的折磨
戴笠、蓝衣社、侍从室
 第五章
父亲的来信
又见三叔
回老家过年
三叔的一桩韵事
其他几位亲戚
郫县寻根
军阀与四川的鸦片种植业
 第六章
保黄晋见蒋介石
康家的曼君
我的梦游症
遭遇空袭
保黄的野心
游览都江堰和青城山
当上了助产士
波谲云诡的时局
我的第一本书
 第七章
助产士的甘苦
春波的故事
一位乡村产妇的死
一心要生男孩的产妇
女人受奴役的命运
助产士许小姐的故事
传教士与“读经班”
四川俗语与川剧
 第八章
大轰炸期间的重庆生活
在张家花园的日子
“假左派”与张国焘
给俄国人上课
算命与去痣
特立独行的卡罗琳
 第九章
保黄出访
举国震惊的皖南事变
龚澎没说出口的建议
周恩来的演讲
潘氏夫妇
艰苦的战时生活
与戴笠见了一面
 第十章
领养了一个小女孩
乌烟瘴气的大后方
保黄当上了驻英武官
启程赴英
下卷 英伦萍踪(1942-1948)
 第十一章
对印度的印象
船上生活
逗留美国的日子
抵达伦敦
武官夫人的生活
终于找到了称心的女佣
一次失败的家宴
在伦敦结识的几位朋友
受到英王的接见
保黄旧习不改
 第十二章
几位令我一见如故的英国友人
我的恐惧与苦闷
与保黄最严重的一次争吵
变幻莫测的战局
重新求学
怀孕风波
 第十三章
从武官夫人到普通学生
情感障碍
保黄回国
保黄之死
共产党的成功之路
 第十四章
在医院实习
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
比利时之旅
 第十五章
我的动力和我的痛苦
在都柏林当助产士
约翰?科斯特
一个医学误区
巨变前夕的中国
飞向故园
译后记 进入当下的韩素音自传:一个作家和一个世纪
附记 孤舟一系故园心:我眼中的韩素音女士
內容試閱
无鸟的夏天 原序一

1961年,我有意根据我父亲周炜(映彤)的家庭经历,写一部“家史”或不断展开的故事。1903年,四川省派遣一批青年学生到欧洲留学,我父亲是其中的一个,他是去学铁路工程和采矿工程的。

开始,我的想法不很明确。对国外读者来说,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浑然无知,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也无从了解。要使这部书引人入胜,我必须把书中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而且使西方读者感到与他们是如此“贴近”——那么我怎样把这样一个故事,写得能使国外千百万读者发生兴趣呢?

美国的出版人要我在这本书里集中写我的外国母亲和她在中国的生活。但我不能同意这样的写法。因为我认为,如果以我母亲作为主角来写,并不能使千百万国外读者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这也是一种个人的问题。我正在寻找我自己的根——我的感受和心绪的根源——而这一切,无疑都是在中国。

我从1964年动笔写这部家史,一直到1979年才得以完成。全书共分四部。每一部里包含历史、传记和自传,里面记录了几十年间的社会情况和历史事件,以及这些情况和史实对我父亲、我的家庭和我自己的影响。

全书里的每一部,都可以分开阅读,无需相互参考。有些内容纯属个人私事,其他则不尽如此。各部涉及的岁月也长短不一,并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与繁简。一本书只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这样的作品才是值得一读的。

一位作者是他所描写的那个时代、人物及社会的见证人。他是一个历史学家、艺术家,又是努力传达他作品中人物感受与激情的人。但作者却不是一个审判官。他必须让读者从他的作品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所以他的作品必须是真诚的。而要做到这样,他只能申述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如果他申述有误,那么他也必须认错。

一位作者又是一个研究者,探索他一己的内心和灵魂。他受到许多事物的影响。有时,他了解是什么在影响他,有时则毫无所知。

如今我知道,给予我勇气来写这部书的最重要的影响,来自1956年我回国,以及以后几年和周恩来总理及邓颖超大姐见面时的谈话。周总理和邓大姐给我一些如此宝贵、如此有价值的启示,是我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新中国的远景,这种远景使我理解中国伟大的意义所在。他们对我的关怀和挚情激发了我的创作力,于是我感到自己必须把中国革命的情况,以及使这一革命成为可能的中国人民,告诉给全世界。我在写这几部书时,也显示了我一己的斗争、怀疑以及对中国的热爱。

我对敬爱的周总理和邓大姐致以感谢之忱和崇高的敬礼。

我对英雄的、坚韧的、高贵的中国人民表示感激和挚爱。他们的历史是光荣的,他们的未来目标充满了希望和保证。我经常以自己至少是半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我还要向国内的许多朋友致谢。若干年来他们一直在帮助我完成写作。我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他们的热情鼓励了我。还有我的朋友冯亦代,是他第一个“发掘”了我的这几部作品,而且推动把这些原来用英文写的书译成中文的工作。我向几位辛勤劳动的译者致意。他们的工作和我的写作,是同样重要的。

在写作原书时,我有意改换了若干人物的姓名,为的是要保护这些人物,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或麻烦。但无论如何,本书中的人物没有一个是作者“杜撰”的。所有的人物都实有其人。

我切盼国内读者给我宝贵的意见。

韩素音1981年11月

(注: 此序为韩素音为三联书店1981年版《韩素音自传》所作序言。)

原序二
西哲有言,人而无知一己民族的历史,终将在劫难逃。民族文化的幸存有赖于民族自觉及热爱这一文化的过去,有赖于有意识地确认其不断做出的努力与成就。这些努力与成就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孕育了文化。

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至今还如此强劲有力,能够适应其生存于历史长河中的迭次变革,因为它能坚守历史的延续性。虽然这种对于过去时代的依恋,有时遭到批评和指责,因为它对新形势的适应过于迟缓;可是从时间递嬗的眼光看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中国较其他国家(除了日本),其变化是远为迅速的。

整个人类历史既是重大事件的见证,又造就了我们社会的行动和我们的意识。作为一个欧亚人,介乎两种文化之间,我在数十年生活中比多数人更深切地感受到其相互的交融与促进。这两种文化,对我个人性格的形成显示了巨大的历史性力量。

因此,我写这些书,不但是部自传,仅仅记录我个人的生活轨迹以及形成我性格的具体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关联到当时的中国社会以及世界各国的情况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我想通过个人或许多“个人”,使历史更易于被人接受;或者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个体,我在历史和受其左右的人们之间,发挥了一线相牵的作用。

所以这样的书,写来并不容易。我的目的是要使读者注意到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浮沉于历史的宏伟长河之中,随巨浪时起时伏的人,既是历史的组成部分,又是主体和活跃其间的主要力量。

我的这些书,在某些西方大学里被作为值得研究的历史著作,但它们又可被当作消闲的读物。这些书里并不尽是死者、枯骨,或是流转过的生活的痕迹与岁月的积聚,而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历史和意识的一部分,它们构成了我们的灵魂与决心。

“只有了解过去,才可能把握与塑造未来。”今天,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民族可以被孤立起来,或者孤绝于其他国家与民族之外。我的这些书,我想是可以供给年轻人知识、趣味与思考的读物,因为这些青年正在探寻他们生活的意义。

韩素音 1991年
(注:此序为韩素音为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版《韩素音自传》所作序言。序译者:冯亦代)


我不能沉默
1967年,我伫立在马赛卡奈比耶街头,重新回味着1938年站在此处的那个淡漠、自私而且极端无知的二十多岁少女罗萨莉?周的心情。当时,夹带着砂粒的干燥的西北风扑击着我的脸,我脸上挂着道道泪痕。那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爆发之际,为此更加迫切需要做出抉择。今天,西北风又呼号着,在卡奈比耶街的拐角上,有一个新的开端正在兴起。岁月已把1938年我那古怪的泪水化成了可笑的细雨,成了对个人苦恼的嘲讽,而曾被泪水长久浸润过的脸,已变成一面朦胧的玻璃窗。
然而,当昔日的罗萨莉?周和今天的韩素音——在绵绵不尽的时光间隙中,伫立在马赛街头茫然不知所从时,一个魔影却在熙攘纷扰的大街上露了头。他是个身材高大,尖额钩鼻的中国人。他叫吴雷蒙,1935到1938年间是我在布鲁塞尔大学的同学。从他谄媚的眼色中,我又一次看到了那内藏的凶险。他曾经连续七年在考试中没有及格过一次,却一直占着那份奖学金。我清楚地记得,他为了摆脱不学无术的困境,曾趋奉于另一方向的激进主义,把矛头针对我这个欧亚混血儿,把我当作他的天然靶子。
当他挤出前簇后拥的人群来到我跟前时,我并不感到意外。现在,凡是碰到我在这本自传中提及的那些人物,我都如此。两个月前我在美国讲学时,不也曾走进一家中国餐馆,迎面就碰上了餐馆老板——
1933年我在燕京大学的老同学罗勃特?庞吗?当年他也曾百般鼓吹爱国的大道理,现在却在蒙特雷这个小城,笑容可掬地向离开加利福尼亚兵营开赴越南的美国大兵,端上中国饭菜。
吴雷蒙先开口:“一点儿不错,你就是罗萨莉?周,为什么又叫韩素音呢?”
“那是个笔名。”
“你真的回到中国去了吗?”
“是的,我已经去过好几次了。”
“他们没把你怎么样吗?”
“没有。”
他不说话了,满腹狐疑。这回轮到我来问他了。
“可是你,你没有回过中国吗?”
“我曾经考虑过好多次。”
“你讲过不少关于爱国主义啊,救国啊……”
“那时看起来是该等待一下……情况很混乱……德国人侵入了比利时,德国在比利时的军事总督冯?法肯豪森把我们中国学生全撵走了……那是1940年的事……有些人坐船回国了,我就来到了马赛……”
“这么说你近三十年来就待在马赛了?”
“我现在是商人……我打算到中国去看看……就在今年去……要是你保证我能回到马赛,我就去。”
我眨了一下眼睛。“你真莫名其妙。这事得由中国政府来决定,谁也没法找什么门路。”
“要是你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在那边没有什么影响,你干吗要作有关中国的演讲?要是一点好处也没有,你为什么要……”
我发火了,掉头而去。很多人竟不懂得,人们的行为是出自个人的信念,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或博取报酬,甚至连想获得同情和谅解的愿望都没有。一再碰到别人的这种误解使我很沮丧。吴雷蒙还在跟着我走,他似乎发现我有虚可乘,径直奚落我。
“真是有胆量啊……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别人发表有关中国的演讲,这并不受欢迎……你要不是他们的人,你干吗把脖子伸得那么长?……”
他一直跟着我,鞋跟磕碰在鹅卵石铺的路面上,在我身后发出笃笃的声响。“把你的住址告诉我……我要给你写信……”我没有理他,他这才走开去了。这时,昔日的忧伤重新激起新的苦楚,它们一起涌上心头,随着我脚步的移动,迸发出阵阵强烈的创痛。
第二天,全城阳光普照,沐浴着一栋栋房屋的尖顶,也倾泻入一家家住宅的门庭。凛冽的北风在鹅卵石街道上回旋起来,把街旁的一些阳篷吹得上下扑动。树枝被海风吹弯了腰,倒向陆地一侧。革命,革命,整个世界在起自未来的风暴中偃伏……
“那些主宰着你所梦想的未来的人,他们并不要你……那个未来不是你的,你是剥削阶级,这一点你无法改变……”“前进,前进……”风呼啸着。
我想到了那些曾经踟蹰的人,那些已经决裂的人。报纸上斯韦特兰娜?斯大林那张苦笑的脸犹如清辉四溢的满月。有人出价一百万美元要她写一本关于她那伟大而可怕的父亲斯大林的书。
另一位过去的幽灵也出现了。这次是在布鲁塞尔,是我到母校去作关于中国的演讲的时候。她叫蕾拉,原来是我的同学,一位共产党员,现在却是个高雅的资产阶级。蕾拉曾经嘲笑我政治上无知,责备我不参加政治活动,怪怨我不投身于政治:“你是个胆小鬼!”今天,她却生活在蜗牛的软壳中。她直言不讳地批评我:“你在政治上太天真。”她责备我在越南问题、中国问题、亚洲问题上都表了态。“必须要和平,这是最最重要的——我们不要战争……”我了解她所说的“我们”,并不是我指的含义。她指的是那些生活富裕的人,我谈的却是另外一些人。对蕾拉来说,只要她个人不被卷入,战争就不存在,哪怕全世界都在流血。
蕾拉说:“我再也不上当了。”她曾在比利时被纳粹逮捕过,并在雷文斯布鲁克的集中营里待过两年。她再也不愿提起那可怕的两年。很少人愿意谈自己在集中营的情况,他们不想重温当年的恐怖。今天蕾拉又谴责了过去,她新的领悟力真使我吃惊,现在她断言不卷入是对的,坚决的程度不亚于她在三十年前作相反的主张。
“你得明白,我在这个社会中生活,我依赖这个社会……政治上太活跃是不行的……何况现在的世界已经跟过去大不相同了……有了核武器,每个人最最重要的事就是少说话……”
也许有朝一日,我也会为自己找到少说话的理由。我毕竟天生就不是革命家。我胆小,信心不足,容易惊慌,不大愿意采取明确的立场,直到今天还没有加入什么党派。我简直不能设想自己会参加什么政党……但是我能辨别风向,听得见明天的风奏出的宏伟旋律。它告诉我——昨天的罗萨莉?周,今天的韩素音,必须重新做出抉择,走上旅途。
然而,我罗萨莉曾经期望,总有一天在旅程最后的终点(啊!旅行者,那是哪一段行程,目的地又在何方?),她会在一所房屋中得到安全,获得保障,找到满足。这所房屋,正是她童年画过的那个有两扇大门的家。
今天我已经打开了这两扇大门,我知道它们是通往一个浩瀚的新天地的出口。在这两扇大门背后,既无栖身之所,又无藏身之地,没有围墙,没有门窗,连屋顶也没有,无法休息;只有海风,呼啸着它的旋律:
前进,前进!谁也躲避不了。
虽然我知道,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错误累累,在多舛命运的征途中,我走得气喘吁吁步履沉重;许多许多天赋比我高得多的人泄了气,陷入歧途。但是蕾拉,对你我只有一个回答:
你精心设想的康庄大道虽然很好,然而你我将各自在长夜中到达自己的终点。你说我是在海洋中播种耕耘,你列举了那些死去的,被岁月销蚀而腐化的,或者像你这样聪明而深思熟虑地以为可以功成身退的人,但我却将一往如前!因为我听到了时代潮流奔腾的轰鸣。夏天的鸟儿不再四处躲藏,不再沉默,不再懒散了!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