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NT$
1010.0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NT$
173.0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NT$
694.0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NT$
759.0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NT$
602.0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NT$
301.0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NT$
347.0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NT$
281.0
|
內容簡介: |
《性别平等与文化构建(上下)》收集了《妇女研究论丛》1992~2011年共20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性别平等与文化构建(上下)》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关注媒介和传播中对性别的不同呈现。第二部分关注文学和语言对性别的构建。第三部分关注身体和生育文化中的性别构建。第四部分关注仪礼和社会观念对性别的不同期待和规范。第五部分关注仪式和节俗文化对性别的不同规范和构建。第六部分关注在历史及有关事件中的性别呈现。通过上述不同视角的性别呈现,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两性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被文化之手所掌控,因此,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改变落后的性别文化必须依靠有识之士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信,依靠全社会共同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主动参与精神。
|
關於作者: |
谭琳,1990年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经济研究所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兼任南开大学人口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社会学、妇女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等。自1995年以来,先后承担二十几项有关人口、性别与发展方面的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表论著和论文百余部(篇)。
|
目錄:
|
前言
上册 媒介?传播?性别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传播新技术与女性
试析大众传播中性别歧视的成因
主导报纸如何呈现两性
碎片化的女性新闻:对《中国妇女报》的内容分析(1990~2002)
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社会性别分析
——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为例
——《新快报》2004年母亲节专题“软文”分析
社会性别偏见的传播
——以某晚报“建立和谐母子关系”系列报道为例
怎样报道家庭暴力
中国近代女性角色的重塑
——来自《北洋画报》的记录
从《东方时空》看主流媒介的性别平等意识
从一次谈话节目看电视传媒中的性别意识导向
电视剧女性形象中的性别意识
男权观念下的感情悲剧
——解读《中国式离婚》
影像中的女性身份再塑造及女性电影大众化
——论近期几部女性电影的两个转向
清末民国戏剧改良与妇女解放的互动关系考察
——以河南为例
试析中国电视广告中的男女角色定型
广告文化的性别建构问题分析
广告故事与性别——中外广告中的妇女形象
《申报》女性广告:女性形象、现代性想象以及消费本质
文学?话语?性别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
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语境差异
论女性文学与商品市场
“美丽”的可能与“纯洁”的必要
——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话语变迁及其文化意义
身体写作女性化探讨
“文革”叙事的女性主义书写
——论徐坤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论现代文学叙述中妓女形象谱系与话语模式
“落后妇女”——农业合作化叙事中的“症候”
“花瓶”:20世纪30年代职业女性的形象及其语境
言语交际中的性别文化观
语言实施的性别围困——权力话语下的“第三性”
言说娜拉与娜拉言说——论五四新女性的叙事与性别
晚清至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性别话语及其社会文化意蕴
本质还是建构?——一个乡村女人“破鞋”称谓的由来
从一个妇女主任的遭遇看村落性别规范
党和国家话语与农村女性的声音
——以白茆山歌为例的观察(1956~1966)
中国古代女性侮称与性别歧视
从社会的发展看“家属”的词义演化
女书:我们的终结,抑或我们的开始
下册 身体?生育?性别
整形美容手术的两难与焦虑的女性身体
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的文化评析
减肥广告与病态的苗条文化
——关于大众传播对女性身体的文化控制
身体之痛:《祝福》中的性别政治
超越身体的困境:从《体育皇后》、《女篮5号》和
《沙鸥》看中国体育故事片中的女性
摩登与反摩登
——民国报刊建构的女性身体及其现代意义
解放乳房的艰难:民国时期“天乳运动”探析
晚清女性服饰改革:女性身体与国家、细节和时尚
——从废缠足谈起
清末的媒体与女性的戒缠足
——以《大公报》白话文宣传为中心
儒家文化和性别偏好:一个分析框架
儿子偏好还是儿女双全?
——中国人生育性别偏好态度构成及其政策含义
母性话语与分娩医疗化
——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为中心
面对疼痛的自己:女性文学视域下的女性与生育
仪礼?观念?性别
守贞是妇女的文化宿命吗?
——关于近期有关事件引发的贞操文化与妇女性权利的讨论
新文化运动中关于贞操问题的讨论
贞节观念历史演进轨迹的重构
——汉唐间贞节观念的不断加强
从《礼记》看战国以后夫权的强化
从《仪礼》看性别的社会化
孝文化与传统中的妇女
“女子无才便是德”考述
妇女在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回家”还是“被回家”?
——市场化过程中“妇女回家”讨论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转型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关于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的若干思考
“照顾责任女性化”及其理论探讨
“反家庭暴力”立法应有男性气质视角
仪式?节俗?性别
革命、仪式与性别
——“国际妇女节”的传入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国际妇女节”
变化与稳定:非正式制度中的性别呈现
——以河北H村仪礼为例
神格与人格的交融
——中国古代汉族以女性为核心的传统节日的文化透视
女儿节的狂欢与日常
——对曹家庄村乞巧活动的社会性别观察
传统节日节物的性别修辞与符号指述关系研究
——以“端午索”为例
家族祭祀制度中的女性
——对桂东南客家家族某村落的考察
历史?事件?性别
妇女史研究:女性意识的“缺席”与“在场”
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近代中国妇女
戊戌妇女运动:中国批判性别本质主义的先驱
——兼驳中国妇女运动比西方落后的偏见
中国古代妇女家庭地位刍议
——从考察“三从”之道切入
男尊女卑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强化路径
五四时期新女性的悲剧命运评析
——以张嗣婧为例
性别视野中的女学生之死——以五四时期李超为中心
同乡、媒体和新女性——刘廉彬自杀案再审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