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NT$
519.0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NT$
207.0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NT$
302.0
《
河流之齿
》
售價:NT$
270.0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NT$
406.0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9.0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NT$
302.0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67.0
|
編輯推薦: |
一场开拓眼界的文化之旅
谛听余式文化中的古往今来
摆脱平庸,走出重复,人生理应变得更加精彩
|
內容簡介: |
本书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有文明、历史、艺术、人性、文人、传承等类别。在每篇文章的开始,都会先援引余秋雨散文中的部分内容,以此作为出发点,解读本篇散文涉及到的文化点,并以旁征博引的形式,发散解读,不时加入当今的文化热点,使读者可以阅读到一本饱含余秋雨特色,且内容丰富的文化类作品。
|
關於作者: |
李铭,当代学者、专栏作家,曾为《读者》等杂志撰稿,并担任过《青年文摘》等杂志的编辑,他的作品散见于这些杂志和其他著名刊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历史、文化及艺术,尤其着重研究中国文化及热点文化现象。曾专门对余秋雨的散文进行过研究,是一位历史文化感、责任感厚重的作者。
|
目錄:
|
前 言
第一章 缔造文明时代
◎走出洞穴
◎飞天后人
◎先民文化
◎沪上风光
◎废墟之下
第二章 历史从不沉默
◎风骨关东
◎传奇三晋
◎古朴开封
◎风流苏州
◎壮阔三峡
第三章 华彩艺术篇章
◎笔走龙蛇
◎泼墨山水
◎余音绕梁
◎琉璃夺目
第四章 聆听人性之歌
◎最初的亲情
◎最后的知己
◎寂寞成就才情
◎走在人生的路上
◎小人与君子
第五章 寻觅文人风骨
◎文人与傲骨
◎文人与政治
◎文人与山水
◎文人与宗教
第六章 传递不朽瑰宝
◎藏书文化,源远流长
◎治学精神,世代相传
◎千年汉语,何去何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附 录 传记及著作概述
◎余秋雨小传
◎余秋雨学术著作概述
参考书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走出洞穴
别有天地非人间
别有洞天,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成语。中国人重义轻利,较少痴想洞中财宝,更想以洞穴为门径,走进一个栖息精神的天地。——《白莲洞》
“洞穴”是特征十分明显的一种自然现象。汉语中的“洞穴”一词包括“洞”与“穴”两部分的内容:“洞”的本义是指水疾流的状态,是某一非生命的物理现象;然而“穴”则是指生命生态系统中动物栖息的地方以及人类的住宅房屋。
早期的人类,比方说“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都是居住在洞穴里的。《易经》里记载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这说明,最初我们的祖先,居住的方式是穴居。人类居住的洞穴有着舒适、安全等优点,其空间特点以及结构特征都代表了某种生态文明,反映出了人类从动物本性到人类天性的发展过程。
在汉语词汇当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些有意义的词汇:“窑洞”、“山洞”、“洞房”、“别有洞天”、“洞天”、“龙穴”、“穴位”等。在《汉典》里,是这样解释“别有洞天”的:“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恰是由于空间的远隔,时间的邈远,很多美好的话题因此而产生。这也许是因“宇”、“宙”一直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余秋雨先生在白莲洞里用“温软的手指触摸着坚硬的化石,易逝的生命叩问着无穷的历史”。
揭开人类历史的神秘面纱,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人类最初的摇篮便是洞穴。早在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之前,在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特点的远古时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就保存有古人类生活的遗迹。这样算来,我们的祖先栖居于洞穴之中的历史至少有近百万年。那儿不但埋有我们祖先的白骨,还有我们初为人类的文化。
从类人猿历经演变、进化,发展为现代人,最初人类的安全感与温馨都得益于洞穴:当时的人类以狩猎为生,在洞穴中他们觉得十分安全,在洞口生火,这样不但可以取暖而且能让他们烤肉的同时防范野兽的攻击,这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是当时所有人类的基本生活。在这儿,生命得以孕育,种族得以延续。人类文明的探询之路也由此起步,要知道,这条路一点儿都不好走,时而波涛汹涌,起伏不定;时而万马齐喑,陷入困顿;时而一马平川,星光灿烂;时而暗流湍生,柳暗花明……不过不管怎样的情形,人类文明总是在洞穴的佑护下以及在人类的勤劳中孕育出惊喜。
在白莲洞前余秋雨先生曾经感叹过“白莲洞要么不进,进去便是半个诗人”。事实上,白莲洞看上去和其他普通的溶洞并没有多少区别,余秋雨先生只是将它当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驾驭着神奇的笔墨,先沿着时间的隧道考察过去,随之又升高盘旋,思索着人类当前面临的困惑以及未来的世界。
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一切都会变成人类寻求进步的动力。原本白莲洞仅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溶洞,只是三十多年前,古人类学家的一次意外野外考察,才发现了这个看似普通,实则却与远古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溶洞。1980年,柳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市西南约十二公里的白面山山腰处的白莲洞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