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NT$
296.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NT$
439.0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NT$
490.0
《
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
售價:NT$
436.0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NT$
551.0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NT$
281.0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NT$
449.0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NT$
356.0
編輯推薦:
《实用育儿全书》在英国持续畅销三十年,经久不衰,是国际育儿方面经典著作。
0~~5岁婴幼儿全身心科学成长国际权威养育方案
原著被译为29种语言,销量超过300万册
这本权威、实用的育儿指南将安慰和鼓励每位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的人。
这本书向你介绍了养育孩子的灵活、细心的方法,提供一些复杂却又有意思的育儿习惯。它帮助你了解你的孩子并照顾他、陪伴他成长。
《实用育儿全书》获英国医师协会图书奖流行医学类一等奖
DK孕产经典,全球畅销30年
已出版:
《受孕、怀孕和分娩》
《婴幼儿护理大全》
《如何养个棒小孩》
《实用孕产全书》
《实用育儿全书》
內容簡介:
英国畅销育儿经典,权威地位无可动摇!
《实用育儿全书》从婴儿在子宫中开始,包含五岁前的育儿和五岁以后的部分内容。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场比赛。世上的每一个婴儿都从同样的地方开始成长,遵循一个类似的轨迹,经历必然经历的阶段。但是每个孩子成长的速度都不同,所以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你都应该提前作好准备。
《实用育儿全书》是献给父母的,书中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讲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包括新生儿特征、喂养方式、日常护理、肌肉训练、听说能力锻炼以及情感、思想和沟通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疾病、意外伤害和急救等。你会在书中找到对父母相当有用的建议、帮助和常见问题,以及一些特别危险和安全警告方面的提示。
本书1977年出版,三十余年来持续热销,并一再修订更新,是国际育儿方面的口碑之作。
關於作者:
佩内洛普·里奇(Penelope
Leach),是一位致力于儿童发展的研究心理学家,一位不遗余力地给予儿童和父母以支持的人。她是全国居家保姆协会会长、家庭育儿支援机构(Home-Start)理事、全国防止虐待儿童协会前理事与现任研究顾问、婴儿心理卫生学会英国分部创建人,也是一位母亲和祖母。
佩内洛普·里奇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教育学荣誉博士学位。她是英国心理学会会员,是利奥波德·穆勒大学儿童与家庭心理卫生系在皇家自由医院和伦敦大学附属医学院的荣誉中级研究员。目前,她正在伦敦大学附属医学院合作指导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研究项目——儿童最初五年的抚育模式与其发展的关系。
佩内洛普·里奇著有《婴儿期: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婴儿发展》(Babyhood: Infant Development from
Birth to Two Years)、《父母经》(The Parents’A-Z)、《最初的六个月:逐渐接受婴儿》(The
First Six Months: Coming to Terms with Your
Baby)、《宝宝至上:社会该为今天的宝宝做但还没做的》(Children First: what society must do -
and is not doing - for children today)。经典著作《实用育儿全书》(Your Baby and
Child)位居世界畅销榜二十余载,并已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作数次修改。由于每一代父母亲依旧必须对工作与家庭、女人与男人、父母与保姆以及孩子们不同需求之间的平衡重新进行思考,所以,从实用角度看,一本育儿书应该反映出新的现实情况对育儿生活的实际影响。
目錄 :
第一章 新生儿
团聚
最初的日子
新生儿特性
哺乳与发育
日常护理
排泄
睡眠
啼哭与安慰
彼此学习
大脑袋与反射反应
感官感受
第二章 小婴儿
最初6个月
哺乳与发育
牙齿护理
日常护理
排泄
睡眠
啼哭与安慰
肌肉力量
观看与理解
倾听与发声
游戏与学习
爱与溺爱
第三章 大婴儿
6至12个月
饮食与发育
牙齿护理
日常护理
排泄
睡眠
啼哭与安慰
更有力量
观看与操作
倾听与交谈
游戏与学习
从婴儿到学步童的愉快过渡期
第四章 学步童
1岁至2岁半
进食与发育
牙齿与护齿
日常护理
如厕能力
睡眠
啼哭与安慰
增进力量
练习说话
游戏与思考
迈向儿童早期
第五章 儿童早期
2岁半至5岁
进食与发育
牙齿护理
日常护理
如厕自理能力
睡眠
啼哭与处理方式
体力、脑力与情感
交谈
游戏与思考力
行为举止
早期教育
索引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新生儿
团聚
婴儿呱呱坠地,为人父母的真切意义由此开启。回忆初次分娩的经历,妈妈们大多异口同声地感叹,那是一段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记忆,爸爸们对此也日趋感同身受。第一个孩子的诞生是父母人生经历中的一件大事,但是,这天最关键的人物,既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而是那位第三者——婴儿。
宝宝在胎期时,完全依赖妈妈提供的营养生长发育。即便是此时,妈妈也应该像照顾一个真实而独立的人那样看待他,这是育儿的基本原则。现代医疗科技高度发展,令分娩过程越来越安全而轻松,超声波技术的持续提高和临床应用,让我们能够观测到胎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这是我们祖先从未想象过的场景。他们必须等到婴儿出生才能看见他的模样,胎儿的发育过程显得神秘莫测。现代医学观测表明,胎儿具有与新生儿相等的活动能力。孕早期结束时,胎儿的双手已发育成熟,出现吞咽和呼吸动作;怀孕15周的胎儿会吮吸手指;再过一段时间,妈妈的腹部就能感觉到胎动了;孕晚期内,胎儿昼夜不停地吞咽、排尿、咳嗽、打嗝,看似是随意的自娱自乐动作,其实已经形成活动规律和固定时间。
怀孕期间,你在超声波上见过婴儿,甚至第一次还拍了超声波写真照。接着,你开始翘首企盼预产期,去医院产检确保妊娠顺利,津津乐道地观看超声波图像,惊叹于胎儿日新月异的变化,还可能碰巧看见胎儿“健身”的画面。这些画面确实让人感慨万千,却很有可能无法触发你的母性,油然而生母子情。原因有两点:一是遗传学的作用,二是你的思想作用。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腹部一天天隆起,妈妈的身心状态随之起伏波动。这些变化属于孕期常识,你应有所了解。你知道得越多,越有利于胎儿的健康生长与顺利分娩,也越有益于自身的健康妊娠与顺利哺乳。胎儿的睡眠状态与清醒状态循环交替,其模式与妈妈的作息规律有关,比如妈妈睡觉时,胎儿大约活动80分钟、休息40分钟。一般而言,妈妈身心疲劳、压力大的时候,胎儿比较安静;妈妈休息放松时,胎儿比较活跃些。到孕晚期时,胎儿的活动频率非常清晰、易捕捉,你不仅能分辨出胎儿“深睡”(毫无动静)、“浅睡”(规律的蹬腿动作,偶尔打嗝)、“清醒”(有冲击力和活力的动作)的不同状态,还可以在胎儿“警醒”时,用轻柔的动作和声音安抚胎儿,让他的动作变得更舒展、温和、安全。
在孕晚期内,胎儿会对各种声音、触摸、光线作出反应,“认识”它们。熟悉的声音、触摸、光线会刺激胎儿的条件反射动作,陌生刺激源则刺激胎儿的应激反射动作。当强光照射妈妈腹部,与胎儿正面相遇时,胎儿会表现出受惊反应,而柔和的暖光则吸引胎儿面向光源。必须使用浴霸的妈妈也不必对此有所顾虑,因为每天接触同样强度的光源,胎儿会渐渐习惯。突然的狗叫声会吓到胎儿,但自家驯养的狗除外。它的声音犹如家人的声音,令胎儿闻之亲切,新生儿也不会受此干扰。胎儿一般最常听见妈妈的声音,习惯了柔声轻语,因此,新生儿多“偏爱”女性的声音。如果父亲对胎儿说话较多或胎儿更常听见父亲的声音,出生后将“偏爱”男性的声音。
这是胎儿听觉发育的特点,但不意味着鼓励父母提前对胎儿进行早教,或培养欣赏经典音乐和名著配音的品味。依据目前对胎儿生长发育的研究成果可推论出,胎儿活动多属于本能的应激反应,不见得与智力相关。随着音乐节奏与曲调变化,胎儿动作时疾时徐、时强时弱,人们对着胎儿饱含深情的言语和抚触也会“感动”胎儿。由此可见,与胎儿的交流活动,是让亲子双方身心愉悦的单纯娱乐活动,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切勿认为可以借机“教育”或“促进”胎儿心智成熟。
我们无从得知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的确切感受,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猜测,那必定是剧烈而痛苦的,必须在压迫中顺势而行,好像一位在岩缝中的挣扎求生者,必须巧借地动山摇之势,见缝插针穿越出去。医学研究成果显示,在自然顺产过程中(引产或手术助产除外),胎儿是引发、驱动母亲分娩活动的最关键因素。不过,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的确切感受——在产道内是否惊慌、疼痛、呼吸窘迫,这些是否会影响情绪,仍是医学未解之谜。
但我们不能因为无所知而认为胎儿无所感,更不能忽略其存在的真实性。事实上,为了减轻母婴分娩的痛苦,分娩医学早已开始研究安全的人性化分娩方式。现代高科技分娩医疗技术和助产士娴熟的操作技能,可提供个性化生产辅助与最优化接生方式,让产妇安心生产,让婴儿安全出生。刹那间,婴儿不再依赖母体供给营养,开始独立生存。从依赖补给到独立生存的过程是否顺利,取决于父母的育儿方式是否理性,即把胎儿视为独立的个体,照顾他、孕育他。所以,从旁观者角度不难猜测,产钳助产哪怕只留下极微小的面部创伤,婴儿也会觉得疼;而产钳“激惹大脑”造成新生儿焦躁悸动时,还会伴随头痛症状;打针或注射产生的疼痛更是不言而喻。
妈妈的子宫温暖、安静又舒适,胎儿自这里出发,穿越狭窄的骨盆和产道,到达耀眼的聒噪世界,被裹上干燥的毛巾。这一连串活动让婴儿的神经系统经受一次全面的震撼性考验,激发本能的自主呼吸运动,随即胎盘停止输氧,一切浑然天成。此时,脐带余脉阵阵,不要着急剪断,应借助脐带余脉的缓冲时间,让婴儿逐渐适应环境,自然过渡到独立呼吸状态。这种做法可避免传统的拍打屁股刺激呼吸的冷酷蛮劲儿,让新生儿体验到人生第一次平稳呼吸的愉悦和安逸。
接着,新生儿会经常处于睡眠状态中,通过睡眠补充能量、调适状态、融入新世界。此刻,妈妈松软的肚皮是新生儿最舒服、最体贴的摇篮。妈妈稍事休息后,可以让新生儿趴在肚皮上。剖宫产手术室的无影灯有助于医生安全接生婴儿。婴儿出生后,应即刻调暗光线,避免灼伤新生儿的眼睛。同时保持产房肃静,以免新生儿受到陌生环境的刺激与惊扰。
现在,这里宁静温暖又祥和。婴儿依偎着妈妈,浸润在妈妈柔软的气息和声音之中,放松而安逸。他的呼吸均匀平稳,皱巴巴的小脸蛋渐渐幸福地舒展,双眼睁开,露出看起来满腹好奇的神情。他现在只能微微抬起头寻找妈妈的乳头。他也许会吮吸,或用小鼻子小嘴巴轻轻磨蹭几下,探寻与妈妈相处的新方式。这些行为和动作是婴儿的本能反应,是为了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进行的初次摸索与实践。让一切在祥和平静中自然发生吧。
婴儿出生后要称量体重,但何必急于一时呢?新生儿体重不会陡然增减。新生儿必须清洗身体,但何必急于一时呢?保护胎儿数月的皮脂已经完成了使命,婴儿皮肤上斑驳的残余物无伤大雅。新生儿要穿衣服、裹进襁褓,但何必急于一时呢?妈妈的体温是婴儿最轻柔的保暖衣,而且产房恒温,新生儿不会挨冷受冻。当然还有许多待处理的必行之事:脐带残端打结与包扎、健康检查、睡觉,妈妈也要沐浴更衣、回病房喝水、休息,但都不用争分夺秒地进行。此刻,婴儿已呱呱坠地,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鲜活小人儿。医院救死扶伤、刻不容缓的威力已然消失,此刻属于你们三人——甜蜜、温暖、祥和。
在爸爸妈妈确实能够与婴儿共处一室,端详他、抚慰他的第一时间,应当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亲迎自己的宝宝。而且,作为第一个用身体温暖新生儿的人,妈妈得以成为婴儿生活的核心。在生命独立之初,每个婴儿都各有其独特表现,不可能如出一辙地完美顺利。安全出生最最重要。从新生儿本身或你自己的健康角度考虑,如果婴儿必须接受剖宫产、产钳引产、抢救、交由专业人员和设备护育而父母不能哺育时,不要因为没有最完美的开始而感到绝望,也不要主观地认为你们错过了搭建母子亲情的摆渡。人生之初时非常重要,好的开始寄予未来美好的希望。但是,错过这些瞬间也不至于造成母子关系的永久隔阂或母子感情生疏。毕竟,在两代人以前,爸爸极少出现在分娩现场,而且麻醉分娩司空见惯,错过建立亲子感情时机的情况和现在相差无几。
建立亲子感情一事时常被父母亲看成亲情的瞬时强力胶。终于被你的身体一点点推出来的新生儿全身灰紫,缠黏着血丝,皮肤皱巴巴的,脑袋硕大而绵软,脐带粗重,有着缩微形的耳朵和手指甲,这模样极可能让你感到揪心、反胃。初次见面,除了一见钟情式的母爱,你还有满腹狐疑的惊讶。对许多(也许绝大多数)父母亲来说,“建立亲子感情”是一个学习和接受的过程。从时间界定上看,只有等到这份真爱各方似乎均有受益时才成立。在婴儿出生后的一周内,除了例行的探访时间之外,无法在婴儿分娩、生命初时以及一切相应活动时陪伴在侧的男人会错过与孩子建立亲子感情的关键时期。随后他们将会发现,父子感情特别容易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但是,如果一位母亲与自己的婴儿很难建立母子感情,其原因绝对不只是外界环境或时机这么简单,那是阻隔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情感纷扰,要有勇气识别、处理这些情感,进而化解情障。
经历了分娩的推压力、出生时的强烈反差刺激,呼吸初步平稳之后,新生儿需要安慰。但是,假如一切未能如你所愿顺利进行——也许你在生产方案中只计划了最低程度的干预措施,实际却使用了引产、胎心监护、镇痛药等——而感到失落时,由于一切没有按你的期待进行,你很难把这个漂亮宝宝的诞生归功于己。分娩准备不仅仅指准备婴儿安全出生,如果中途看似出现停止的迹象,准备计划就会落空。如果你决意自己生产,或是你的伴侣或助产士提议如此,也许你就无法全心全意地专注于婴儿。
经历了分娩的推压力以及出生时的强烈反差刺激,新生儿需要安慰。但是,如果在分娩过程中,你感到出人意料地有压力和恐慌,急须为自己寻找同情又体贴的爱护措施,就会无暇同情婴儿,无力分娩。除非同情、呵斥与安慰等各项措施迅即到来,不然,你很有可能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婴儿,视其为挑衅入侵者,而不是患难同胞。
经历了出生时的强烈反差刺激,新生儿需要安慰。但是,如果婴儿的健康状况与模样出人意料,比如有胎记或兔唇,确实会让你无法认同这就是日日夜夜待在你身体里、朝朝暮暮等待与你相见的那个婴儿。给予时间耐心等待,排斥感一般会被保护孩子的责任感所取代。但是,积极面对婴儿的先天状况更有利于减轻内心痛苦,缩短接纳过程。
新生儿需要安慰,但是,如果婴儿也需要急救护理,会让你不敢亲自安慰新生儿,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他出生后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育婴箱、被插管治疗,他的生命与各种机器相连,由专业医生操控,你会感到无能为力,认为那个婴儿属于医院,而不属于你。
这些感觉皆属人之常情,它们不会永远留在你和婴儿之间。但是,如果你惊慌失措地认为自己毫无母爱,黯然神伤,却在尽力遮掩愧疚,这些常情确实会超常期地萦绕在心头。实际上,几乎每位新妈妈都希望谈一谈自己的生产经历,也许会对医护人员说,会告诉她的伴侣或陪产伙伴,还希望和有孩子的朋友交流,可能还有她在产前课上结识的其他人。生产过程发生的故事越多,倾诉与交流的需求越强烈。如果你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说生产过程,请不要惊讶,直截了当、把握分寸地讲述,逐渐接纳所发生的一切。那些找不到倾诉对象或是被生产经历吓得寡言少语的女性,往往会表现得忧伤难耐。终有一天,分娩成了一团阴霾,你不愿回忆,它却挥之不散。只有你彻底从这段悲伤经历中恢复,才会安然自得地将它抛置身后,全心全意地养育自己亲生的婴儿。
交流婴儿出生的经验感受,对爸爸妈妈都有影响,因此对婴儿多少也有影响,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切说出影响了什么或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女性往往发现,有一位伙伴共同接受产前训练并坚定地参与辅助分娩最为理想。这位伙伴的美妙之处在于,他全情投入但全身自由。也就是说,他可以最有效地辅助你采用你所希望的分娩技术,给予身体支持。而且,当你在分娩过程中逐渐抛开常态自我时,他可以作为你的第二自我,保护你和婴儿的权益。随着生产推进,你的意识在分娩的漩涡中越陷越深,他会成为你与外界的唯一连接。助产士和医生来了又去,检查分娩进展,监听胎儿心率。但是,周围的世界渐渐模糊,他们奇怪的努力动作隐隐约约出现又消失在雾中,唯有伙伴的脸庞你还能清晰可见,唯有他的话语你还能明白理解。最终诞生的婴儿,真是你们彼此的婴儿。
尽管越来越多的夫妻认为,分娩陪伴是毋庸置疑的常规陪产方式,而且医院几乎都欢迎女性分娩时有伴侣在身边,无论他们是不是亲生父亲,但是总会有人不喜欢这种陪产方式。每对即将共有宝宝的伴侣都必须找到一种共同经历分娩的方式,假如双方觉得这种方式是互相支持的,那么着实不必限定于某一种方式,也不必拘泥于外人定义的相互扶持的方式。爸爸坐在候诊室等待难产的妻子生产结束,或是妈妈希望分娩室内全部是女性,都不一定会让他们的伴侣失望,情意相投比依偎厮守重要得多。
最初的日子
进入待产期的感觉好像数月的翘首企盼到达了巅峰时刻,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顶峰。你还没有开始分娩,还在等待婴儿降临。而且,成为父母的伟大时刻即是履行父母职责之时,中间没有换气休止符。尽量不要过多期待你们自己在最初那些特殊日子里的育儿表现。你们三人都有太多事情要适应,你们表现得越镇定,越接纳自己和彼此,婴儿就有可能越镇定,越早适应新生活。总之,此刻惊慌失措于事没有增益,因为今天的感受与行为只属于今天,对明天的影响微乎其微。等到宝宝满月时,一切将为之转变,因为,她将开始适应子宫外的生活,你们俩也将开始习惯育儿生活。
在大多数夫妻的回忆中,这是一个特别情绪化的困顿时期。无论他们多么频繁地听到人们说,因为分娩工作特别辛苦,所以生孩子被称为生产,但大多数女性仍对产后虚脱表示非常惊讶。至少在产后第一周或为孩子庆生后,你肯定会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却欢欣鼓舞、伤口疼痛却幸福如蜜、重担在肩却引以为傲、自我膨胀却无私奉献。如果你需要一些能够更从容地接纳当下感受的理由,一定要这样提醒自己:你的激素平衡被扰乱了,奶水还没有充盈,宫颈尚未闭合,而且,你正全力恢复产后的身心平衡。不要随便找搪塞的理由作借口,因为你根本用不着借口。感觉自己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一项使命是人之常情,大家都能接受。所有刚刚生完孩子的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大多数伴侣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即使是代孕者为你生的婴儿,你作为父母亲的使命感早已渗入骨髓。
至于这个婴儿,他必须学会应对前所未有的人类经验。他还在你肚子里时,由你的身体供养照顾着,为他提供食物和氧气,代谢废物,创造温暖、柔韧又安全的环境,杜绝一切外来隐患。现在既然与你的身体分开了,他的身体必须由他自己照顾。他必须吮吸、吞咽奶水,那是他的食物和水,必须消化奶水,排泄废物。他必须利用来自食物的能量让身体功能运转、保持体温、持续生长。他必须呼吸获氧,用几个咳嗽和喷嚏清理呼吸道。进行这一切活动的同时,他也接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不断更新经验感受。初来乍到的一刻,周身皮肤陡然接触到空气,温暖中透着丝丝凉意,接着被裹入毛巾,抱来掂去,束手束脚。这里的光线是从未见过的明亮,还有远远近近的东西,忽而靠近渐渐清晰,忽而离开渐渐模糊。这里有饥饿、吮吸、饱腹、打嗝、排泄。这里有各种气味。这里还有声音,它们听起来虽然耳熟,但干燥的环境改变了音质,一切全变了,一切茫然无措。
你的新生儿具有本能直觉、反射反应以及感觉官能,他在许多方面能力惊人。但是,他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没有在产后环境里的生存经验。他不知道他就是他自己,在他面前活动的物体就是他(更不用说那个被称为“手”的东西了),那些一直存在(更不用说他的身体部位了)但突然落入他视线的物体也是他。他不知道你是普遍意义上的人(更不用说“父母亲”的角色了)。他天生会关注你,凝视你的脸庞,聆听你的声音。他天生会吮吸你给他的乳头,认识你的奶水味道,不喜欢其他人的。他天生具有存活、生长、学习的能力,但他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他还是个新生儿,还没有适应子宫外的生活从而进入婴儿期。在此阶段,他的动作无规律可循,也无法预测。他会一连六小时地每半小时啼哭一次要吃奶,然后一连六小时地沉睡、不哭不闹。早晨醒来要吃奶,不代表午后醒来也要吃奶,因为他还没有形成饥饱模式或意识。他的消化能力还没调试稳定,饥饿信号不够清晰、无法识别。他只对即刻产生的感受有反应。他的睡眠也无规律可循。某天晚上每十分钟醒一次、白天连睡五小时说明不了什么,你无从得知他今晚睡眠怎样。他会毫无缘由地啼哭,而当你发现他开始啼哭时,他又无端地不哭了。他的啼哭几乎没有特定的指向性,因为,除了身体疼痛和要吃奶之外,他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喜怒情绪分辨力。
所有照顾新生儿的人——父母、代孕父母或专业人士——难免会失守育儿初级原则,或称底线。婴儿是一个全新的人。然而,无论你多么了解婴儿的普遍情况,你和其他人都无从预测这个新生儿的特征。你不知道他会长成什么样,健康快乐的时候会有什么行为表现,也难以知道他生病难受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你不知道他“通常”哭多少回。他初来乍到,对所有东西都那么陌生又好奇,他只有通过啼哭表达各种感受。对此,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你轻松判断各种啼哭声所代表的意义。你不知道他通常吃多少、睡多久,你无从判断今天的喂食量或睡眠量是否合适或充足。然而,他的舒适与健康却掌握在你手中。你在了解婴儿、婴儿在适应生活时,虽然没有常规标准可以参考评价,但你仍要频繁地衡量与调适。你们大家都有许多要学习的事情,也许产后仅一周时间,你就已安然享受育儿生活,婴儿也安然适应了他的世界,但也有可能需要一个月左右。一旦你和婴儿了解了彼此,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底线意识,你们将会感到一切忽然变得更轻松、更顺畅。你将要处理养育婴儿而不是新生儿会碰到的问题。
与此同时,即使你是婴儿的亲生母亲,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育儿工作毫无母爱含量,也不要在焦虑中苦苦煎熬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儿依偎着母亲、建立母子亲情时,令母亲顿生舐犊之情。这与母爱之情不同,母爱需要时间慢慢酝酿。为什么要酝酿呢?无论你如何定义“爱”这个词,它一定涉及两个人对彼此的影响:认识彼此,喜欢对方现在的样子,希望了解更多。此时,你和你的新生儿彼此只是初次见面。而且,只要他是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是一副不可爱、不讨喜的模样。他的确不可爱,因为他的健康状况还不明确可知,而且他还没有机会发展永久而明确的个性,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特的人。他是婴儿,你对他一见倾心,个中情感也许是因为个人或彼此的需求得到满足,也许是因为梦想或计划的完全实现。但你无法即刻爱上他,就像普通的人与人相爱一样。因为,只有适应环境后,他才算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他的确不讨喜,因为他还不知道你们俩是分开的独立个体,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自然也不会认识到你的意义。她会以无比坚定的热情爱你,但这需要时间。
所以,如果你对婴儿的感情五味杂陈,不要用它们来指导当下的生活或警示未来。前一刻听到他啼哭,你怒从中来,后一刻他毛茸茸的大脑袋躲在你怀里的模样令你顿感舐犊情深,将那怒气一扫而空。但是,当你想要自己一辈子尽心尽力地养育孩子、无法完全重获自由之身时,闭塞感、恐惧感会袭上心头,使为人父母的骄傲瞬间坍塌。所以,即便提前结束产假、到工作中寻找自由看起来很诱人,也一定要抵抗住诱惑,尽量给自己多点时间适应现实生活,不要过早从宝宝身边撤退到工作中,在职场佯装轻松、当宝宝不存在。在你确实要复职工作时,最好是以一个父母亲的身份回归,不要做一个育儿逃兵。
如果你是婴儿的亲生母亲,你的身体将会准备哺育他,自然的话,早在婴儿适应生活前就会有奶水产生。无论你的观念和从前的生活习惯多么根深蒂固,你的身体现已为他进入待命状态。一接触到他的皮肤,你的皮肤就会非常激动。他娇小的身体趴在你身上,十分舒服地贴着你的腹部、胸部和肩头。那热乎乎、硬邦邦的脑袋一直依偎在你肩头,任你用下巴温柔地摩挲。他学会含吮乳头的一刻,你就会开始分泌奶水,哺育的喜悦和油然而生的母子亲情都强烈得令人震惊。
不过,即使没有生母或生父的血缘关系,婴儿身体的柔软精巧也让人为之沉醉。轻轻揽他入怀的悸动,对他小手出奇细巧的感叹,一切都在确保他能尽享这份不可或缺的爱。婴儿不会乖乖躺着,负责育儿的成人需要尽力引导他们。如果你把宝宝贴身哺育,他也会逗你玩儿,给他机会,他将给予爱的回应。
在新生儿阶段,婴儿自发的身体反应就是最佳的育儿指导,育儿计划还不适合行为表现尚未形成预期规律的新生儿,父母制订婴儿哺育计划和原则基本上徒劳无功。只有当婴儿适应环境、形成比较规律的反射反应行为时,计划和原则才能有效实施。他反复需要父母即刻回应与满足的是几个简单却关键的需求。他需要食物和水——母乳;他需要温暖和抚慰——父母温柔的怀抱和舒适的婴儿床;他需要保持皮肤清洁舒爽——定期沐浴;他需要保护,这就是新生儿的全部需求。婴儿爽身粉、沐浴乳、滚动玩具、毛绒玩具、摇摇椅、漂亮衣服适合长大些使用。现在,他只能且必须待在襁褓里。育儿工作基本上就是这几件事情:把他安全地裹进襁褓,抱在怀里,轻柔地拍一拍,喂奶,看着他说话,隔天洗一次澡,让他在平静安稳的环境中适应新生活。婴儿可安静地接受此类日常护理,生病时才会大声啼哭。抚育婴儿时,如果你们感到放松而幸福,说明操作妥当;如果你们感到充满压力和犹豫,说明照顾方式欠妥。由此可见,依循新生儿的反应即哺育之道。
以这个思路抚育新生儿,等他适应这个世界的生活时,就会表现出比较稳定、可预期的情绪与行为模式。那时,不仅你能够理解他各种哭声所代表的需求,他也会知道你的育儿原则,成为一个讨喜的宝宝,和爸爸妈妈幸福地生活,这就是你能给予婴儿的最棒的人生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