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NT$
653.0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NT$
505.0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NT$
388.0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NT$
510.0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NT$
1948.0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NT$
2540.0
|
關於作者: |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这幅标语无论是在生产车间还是建筑工地都随处可见。这幅标语,体现了一种意识,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浪潮下,以人为本成了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的核心,衡量一个企业是不是科学发展,只要看它的发展是不是符合以人为本。而安全生产、安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重要方面,安全是对生命的责任,是对生命的关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然而,现实往往与理想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在个别企业中安全事故频发,让这句标语几乎成了空喊的口号。
这些血的教训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生命高于一切,安全生产第一。没有安全意识的企业,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企业。只有“关爱生命,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科学发展,基业常青。
我们不需要血的代价换来血的教训,那是对生命的漠视与亵渎。安全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千里长堤,溃之蚁穴”,要未雨绸缪。这就需要每一名员工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对自己负责任,对别人负责任,对企业负责任。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无所谓,多少年了,都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没发生,并不代表不会发生,也不代表安全都做到位了。只要存在安全隐患,它就有可能发生,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因此,每个人都要把安全牢记于心,处处留心、处处关心、处处用心,让安全的弦始终绷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百分之百的放心。
无论何地,安全第一。安全不是挂在嘴边,而是要放在心里。对于安全生产,企业能做到就是从制度上下功夫,加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以及在生产中的执行力度。要让安全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要让安全知识普及到生产的方方面面,具体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安全没有及格,只有满分。当然,安全生产百分百,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因为不容易,我们才要加倍努力,毕竟生命不是儿戏。我们知道,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是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何谈生产,何谈发展和效益,何谈幸福的生活?对于个人来说,安全就是生命;对于企业来说,安全就是发展。
为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为了你,为了我,为了大家,让我们携手前行,牢记“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的使命与责任。
|
目錄:
|
第一章 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安全意识常驻我心
加强责任意识,牢记安全第一
生产再忙,安全不忘
让安全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
员工是安全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章 安全生产是员工的基本职业道德——满怀责任助我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责任大于天
让岗位负起责任
推卸责任等于放弃安全
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
安全是职工的生命线,职工是安全的负责人
第三章 严格按制度和流程办事——安全靠纪律来约束
没人检查也应遵守规章制度
服从上级命令不打折扣
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做事
操作规程是标尺,安全刻在分毫里
把安全检查当做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把查找漏洞当做一种习惯
第四章 管理好情绪,不为事故埋隐患——自我管理保安全
丢掉人情面子,消除安全隐患
只要上岗就集中注意力
压力太大别上岗
不带疲劳到生产第一线
做一个能掌控自己情绪的人
第五章 安全来源于企业的安全文化——抓安全,靠文化
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
安全文化就是最有效的保护伞
“平安”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企业领导应该具有更高的安全责任素养
第六章 事前预防,掌控风险——注重细节保安全
预见危机,才能更好地避免危机
安全无“小事”,操作别大意
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小题大做”才能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工作之中无小事,千万不能忽视细节
丢掉侥幸心理,紧绷安全这根弦
第七章 安全技能培训必不可少——用教育为安全保驾护航
预防事故发生,用学习保平安
做好安全防范,别拿生命冒险
要安全,防范措施要经得起考验
向先进学习,“师夷长技”保安全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首抓安全技能培训
第八章 最大的浪费是事故——安全是最大的节约
零事故,零损失,安全是企业最大的节约
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消除事故隐患,做好安全业绩
先有工作安全,后有工作业绩
第九章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身边的安全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7?23动车追尾责任事故
塑化剂流毒两岸,成非法添加物
“11?15”上海胶州教师公寓大火
平顶山“6?21”特大爆炸事故
三鹿毒奶粉事件
“4?28”胶济铁路出轨惨案
附录:安全生产知识集萃
附录一:通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附录二: 触电的避险与自救
附录三:发生火灾时自救和灭火的小常识
附录四:煤矿安全生产小常识50条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安全意识常驻我心
员工应该将“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铭刻于心。我们要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麻痹大意只会给人带来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工作中,我们都要提高警惕,无论是在操作的时候,还是想休息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加强责任意识,牢记安全第一
何为“安”?
在中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中是这样解释的:“安,定也。”那么我们可以理解“安”就是定下来的意思了。又有《左传》中耳熟能详的成语“居安思危”,这里虽然没有具体说“安”的意思,但从字面不难理解它是与“危”相对的。“危”就是危险,那么“安”就是不危险。
那么“全”呢?
“全”的含义相对比较少,只有完备、不缺少这类的意思。
再来看“安全”,它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平安,无危险;二是保护,保全。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映射出许多不同的含义。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因为不知道谁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在很多企业里充满了乱象:发现他人存在安全隐患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使隐患变成现实;发现单位存在事故苗头时,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无动于衷,无所作为,终使苗头变成祸患。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首先,弱在他们“安全第一”的意识没有建立。“安全第一”是世界通行的定理,理应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
其次,弱在“预防为主”的意识没有落实。“安全第一”意识的体现,就是“预防为主”,不能等到大难临头再去考虑“安全第一”。
最后,弱在主动性不够,也就是安全意愿不够。如果人人都把安全当做是别人的事,不把自己作为安全的主体,没有了主动性,员工安全意识的普遍薄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无论是西方跨国企业,还是中国的本土企业,自我管理都是一个崭新的内容。
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迪俄蒙纤维制品公司的做法却非常的有效。这是一家规模只有300名员工左右的小型工厂,其主要业务是生产蛋糕的包装盒。公司安全主管给员工算了一笔账,使大家认识到,如果不齐心努力,公司随时都可能垮台,而自己也要沦为失业者。公司在员工中成立了“百人俱乐部”,实行自我管理。百人俱乐部代表全体员工行使职权,协调劳资关系,记录每个员工的表现,并对出勤率高、安全生产和业绩好的员工予以表彰并给予部分物质奖励。百人俱乐部成立1年,生产率提高4.5%,人际冲突减少85%,工厂实现了安全生产。
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为什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都制定了,还落实不到行动上呢?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多数员工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是公司强加于他们的,甚至有极个别员工有逆反心理。他们只是被动地去执行安全规定和接受安全生产知识,就是我们安全管理采取的“强制原理”,强加给他们的“要我安全”。
企业中的每个员工心里都应该清楚,安全是为了“我”,“我”要保证安全,“我”是安全工作的主体。企业是由每一个“我”组成的,“我”的安全观念、安全习惯、安全行为构成企业的安全环境,决定企业的安全水平,影响企业的安全发展。任何一个“我”,只要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都会变成单位的安全隐患。只有突出“我”的安全主体地位,发挥“我”的安全主体作用,强化员工的安全主体意识,才是安全管理的精髓。
那么,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就成了问题的核心。
企业管理者应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思考和规划安全工作,改变仅仅从财产是否有损失的角度抓安全的思维方式,把员工的生命利益放在心上,辨识劳动场所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场所进行整改,按照法律规定,保证对员工的劳动保护投入,为员工创造风险尽可能低的劳动场所。
此外,企业管理者还应该注重与员工的感情培养,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多教育、多鼓励、立即指出、及时提醒,让员工时时刻刻感受到管理者的关怀。
一旦员工明白了“安全有什么好处”,就能理解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良苦用心,才会清楚安全生产管理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个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对员工起到有效保护;一次次的安全培训教育才能成为安全管理人员的善意提醒,进而入脑入心。
一旦员工能自觉、自发地主动刺激自己的安全意愿,用安全意愿来支配“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这样就能达到用意愿强化安全意识、用安全意识来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目的。
我们常常说,让员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实质就是安全教育问题。要实现这一转化,就必须改变安全教育方式,把现在单纯的安全知识灌输变为安全意识养成教育,树立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的安全习惯。
安全生产,关键在人。人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最终决定本质安全的是人而不是物。无论生产形态怎样变化,安全设施怎样发展,都改变不了人在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