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管道的力量(畅销美国30年的财富经典,销量超100万册)
》
售價:NT$
254.0
《
长安曾有少年郎
》
售價:NT$
203.0
《
何以为园: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经济解释
》
售價:NT$
347.0
《
漫画图解博弈论:段位经商谋略之道 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
售價:NT$
203.0
《
斯坦福高中校长给父母的6堂课
》
售價:NT$
408.0
《
人间来过:百岁医师的人生处方
》
售價:NT$
250.0
《
湿胖2
》
售價:NT$
286.0
《
日本名厨高汤研究全书
》
售價:NT$
449.0
內容簡介:
《传奇卡帕》是第一本,也是最真切的一本回顾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大师的经典之作。影集呈现了几百张从未面世的弥足珍贵的影像,在这些影像的背后,是拿着相机的卡帕,更是伟大的诗人卡帕。这些照片,让我们从一位人道主义先锋,同时也是一位拥有****才华的纪录片导演的视角,重新打量世界。之前有关卡帕的影集往往聚焦于其战地摄影师的身份,本部影集则呈现了其作品的多面性,有战地的困苦,也有人性的温柔,有幽默,也有主题架构的奇思妙想。
罗伯特·卡帕不只身体力行地实践了其为改善人类生存而献身的人道主义激情,更以独到的眼光预见了影像的无限影响。虽然他的照片是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马德里保卫战、汉口大爆炸、诺曼底登陆等)的权威视觉记录,但其大多数作品以不受时空所限的艺术性超越了历史的具象维度:西班牙战士被子弹击倒的瞬间;雪花从天飘落,一群中国孩子仰望天空无尽欢笑的瞬间;四个农场工人在硝烟与废墟中拖着仅剩的行囊蹒跚离开被战争摧毁的家园的瞬间……
这本书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展现卡帕。《传奇卡帕》通过书中搜集来的非凡的图片,不仅带我们亲历发生在法国、意大利、日本、中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更让我们有机会贴近卡帕丰厚的人道主义的内心。
關於作者:
罗伯特·卡帕(1913-1954),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家。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有着艺术家眼光的摄影记者。他一生拍摄的7万多张底片,构成了对1932-1954年,22年战地摄影生涯无与伦比的影像记录,见证了上个世纪一些最具灾难性和戏剧性的事件。
1936年,卡帕因拍摄西班牙内战中中弹即将倒下的战士而蜚声摄影界,终其一生战地摄影一直是他镜头所聚焦的核心。1938年卡帕与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来到中国,拍摄了台儿庄战役以及遭受轰炸的临时首都汉口,这都构成了卡帕职业生涯中最富有力量的一部分作品。此后他的足迹又遍及墨西哥、意大利等。1944年,他随联合国部队开辟第二战场,参加了在法国北部诺曼第的登陆战,拍摄了他一生极为精彩的报道照片。1948年以色列战争以及1954年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争等。
作为战地记者,卡帕冒着隆隆的炮火在硝烟弥漫中报道了亚、非、欧等国家的许多重大战役以及灾难性的事件。为战地摄影树立了标杆和榜样。1947年卡帕与布列松等人成立了“玛格南”图片社,成立后的三十年中西方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大事,都有他们的摄影记者在场。他们以忘我的热情,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深入到第一线去拍摄,这种精神与卡帕一脉相承的。
卡帕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这正是他吹起的战地摄影的冲锋号,也奠定并成就了他“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的地位。透过书中年、月、日与国家、城市、街区等具详的图片,我相信您会感受到卡帕离炮火那足够、足够近的距离,要不然他怎么能于1954年5月25日在南定至泰宾途中的田地中踩雷而亡。要不是如此零距离的拍摄,我们怎么看到卡帕那些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焦点不够准确,裁切不够精当,色调不够丰富……但所有这些“缺点”都无法掩盖的伟大作品。
目錄 :
序言:(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追忆:(美)康奈尔 卡帕
前言:(美)理查德 惠兰
法国 FRANCE 1936-1939
西班牙 SPAIN 1936-1939
中国 CHINA 1938
墨西哥 MEXICO 1940
意大利 ITALY 1943-1944
法国 FRANCE 1944
德国 GERMANY 1945
东欧 EASTERN EUROPE 1947-1949
以色列 ISRAEL 1948-1950
友人 FRIENDS
西欧 WESTERN EUROPE 1946-1954
日本 JAPAN 1954
印度支那(中南半岛)INDOCHINA 1954
罗伯特 卡帕 年表
参考书目
致谢
內容試閱 :
卡帕于1934年秋天来到巴黎,盼望着能以摄影记者的身份取得成功。然而,他在这里最早结识的却是“饥饿”,只有来自蒙帕纳斯的难民联盟的友情支援才能略微减轻饥饿的痛苦。之后不久,他遇到了年轻的德国姑娘格尔达.塔罗Gerdaxaro。与卡帕坠入爱河的塔罗实际上还扮演了卡帕经纪人的角色,她建议卡帕要更为严肃地对待工作。深入体会到巴黎独特的城市魅力之后,卡帕爱上了这个城市和法国人民。作家克里斯托夫·伊斯伍德ChristopherIsherwood在、938年写到卡帕时甚至说他“比法国人更法国”。
1936年的春夏之间,卡帕报道了纷繁复杂的巴黎人的大游行、集会和静坐罢工,这些活动均围绕着由自由党、社会党和共产党等组成的知名政党联盟——人民阵线PopularFront的选举而展开,各个政党联合起来正是为了共同对抗日益增长的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卡帕拍摄的这些重大事件的照片逐渐让他崭露头角。除了记录这些社会剧变,卡帕还把镜头对准了非政治性的主题——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伤的退伍老兵协会GueulesCassees,意为“破相的脸”或“被殴打的脸”到发明专利博览会不一而足,而其中大多注定会被人们遗忘。这些图片生动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巴黎人的古怪生活。
前言
1938 年12 月,享有盛名的英国Picture Post 杂志用整整8
页的图片报道了西班牙内战,并宣称图片的拍摄者——当时年仅25岁的罗伯特·卡帕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卡帕逝世40
年后,人们再次被卡帕拍摄的五大战争的图片中透露出的非凡力度和动人描绘所震撼,认定卡帕确实无愧于这个称号,当年的荣誉实至名归。但是卡帕并非单纯被归类为一位战争摄影师,正如这本书中所展示的那样,他捕捉到的图片,都饱含着温暖、智慧以及宁静的欢愉。他的某些照片表达出的抒情诗般的气质,如同他的朋友安德烈·柯特兹(Andre
Kertesz,著名摄影师,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作品一般柔美,而某些瞬间却又像他的另一位朋友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所捕捉到的一样,透出一种强烈的果敢。我们对卡帕错综复杂的摄影报道经历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清楚地意识到相比其他艺术摄影师,卡帕在敏锐性、充沛的感情力度以及视觉冲击力方面要远远地超越他们。
然而,战争摄影仍然是卡帕作品中的绝对核心。除了报道西班牙内战(1936 年~1939
年),1938 年卡帕还曾经在中国度过了六个月,记录下了中国对侵华日军的抵抗。其后,卡帕奔赴欧洲战区,拍摄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
年~ 1945 年),以色列独立战争(1948 年)以及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争(1954 年)。1954 年5 月25
日,在跟随法军前哨部队在红河三角洲拍摄时,卡帕踩中杀伤性地雷遇难牺牲,年仅40 岁。
卡帕痛恨战争,因为它给卷入其中的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正如他自身所遭受的那样。卡帕非常勇敢,很适合野外残酷的军事生活,但他本质上仍是个和平主义者,经常说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战争摄影师这一职业会不再被需要。因此为卡帕举行贵格会派(基督教教派,
反对暴力, 宗教仪式简单且无神职人员)的葬礼是恰如其分的。
和卡帕深深的憎恶冲突一样,卡帕同样充满激情的意识到,如果战争已成为无法逃避的现实,那么对于正义的一方来说最关键的是赢得胜利。因此,为了帮助西班牙政府获得政治支持,卡帕拍摄的照片不仅展示了在困难重重的形势下,战士们的勇气和决心,更反映了他们在悲惨境况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向世人展示战士们在战壕里冻得瑟瑟发抖,在雨中喝汤的景象,卡帕让人们都看到这些英雄也都是些普通的男人和女人,从而引发观者的同情与支持。卡帕焦距对在被拍摄者的脸庞和姿态上,让观者体验到了一种被席卷其中的微妙感受,似乎突然之间自己也置身于战争当中。或许正是这种对于当下处境的直接反映唤醒了那些本来对意识形态冲突并不在意的人们,促使他们纷纷发起募捐或是投身到政治性的示威行动中去。
卡帕最著名的照片之一拍摄了西班牙共和军士兵被击中的一瞬间。这张照片于1936 年9
月首次公开发表,此前从未有人看到过这样的照片。早前的战争摄影几乎总是静态的和远距离的,一成不变。即使是在距西班牙内战发生前不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标准相机仍然是中画幅的,皮腔可延伸的格拉菲相机,使用4×5
英寸的底片。这样的相机太醒目,用它来迅速完成偷拍几乎不可能,对拍摄者而言也是个沉重的负担,在艰苦的环境下不便于携带转移。对比之下,卡帕的35
毫米的徕卡相机隐蔽性高,给了他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带着他的相机,卡帕彻底投身到战争的动乱中,这是以前从未有人能做到的。
卡帕的图片如此贴近战争,震撼力之强仿佛能够感受到大地在颤抖,这可能也是他最为人所熟知的原因所在。但在另一方面,他的拍摄记录了战争中的无辜平民尤其是儿童遭受到的巨大苦难。当炸弹呼啸着降落在马德里、汉口、伦敦的居民住宅区时,卡帕都在现场。但是他却极少拍摄死亡和重伤的人;相反的,他更多的聚焦在幸存者身上。即使失去一切的痛苦令人麻木,毁灭可怕得难以置信,这些人仍然挣扎着求生。
无论拍摄的是士兵还是平民,卡帕的照片都呈现出一种独有的亲切和简洁,也令观者感受到他的悲悯和设身处地的同情。他轻而易举地就把这些品质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因为他拍摄的那些场景与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十分相似。卡帕曾被迫离开故乡匈牙利,度过了一段政治流亡生涯,后来又为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而逃亡,在柏林和巴黎饱受饥饿之苦。卡帕一直支持着自己深爱的女友格尔达·塔罗,帮助她凭借独有的天赋成为了新闻记者。塔罗却在1937
年报道西班牙内战时不幸死于坦克履带下。卡帕一直坚持冒着生命危险拍摄前线的战争。拍摄以色列独立战争时,他却得到了很多亲人已在奥斯威辛遇害的消息。毫无疑问,卡帕对于自己的拍摄主题总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获得切身体会。
现代战争的恐怖之处在于人性的沦丧。士兵们随时可以拿起手中的杀伤性武器制造可怕的毁灭,仅仅因为他们早已被洗脑:他们手下的受害者并非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种类——敌人。卡帕的策略就是试图恢复战争中的人性,强调正在承受战争磨难的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令无助于现实的观者感同身受。面对一场战争,或是大批难民流离失所,一个人可能会感觉到绝望和麻木。但是当人们看到照片里那些挣扎在痛苦和危急关头的个体,最自然的反应往往是伸出援手。
卡帕一直都理解,正如他所说的,“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靠得不够近”
。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捕捉记录下个人的姿势和面部表情,才能传达出真实的战争的感觉。正如他的朋友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著名美国作家)所言,卡帕“知道人们拍不到战争,因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绪。他选择将镜头对准战争之外的东西,并由此成功地拍摄出了战争的情绪。他能够通过一个孩子的面孔展现整个人类的恐惧。”矛盾的是,尽管卡帕拍摄战争是为了帮助他深深信仰的那一方——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中国人、“二战”中的同盟国、以色列独立战争中的犹太人——但他的同情却超越了信仰,延伸到卷入战争的每个人。卡帕本身就是一位无国籍人士,因此可以说是中立派,这与现实的复杂性十分相似。
卡帕从不隐藏自己的同情心,例如,卡帕曾以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为题材拍摄过一些照片,这名士兵他在意大利被美国军队俘虏;照片和标题都以这些无辜和不关心政治的男孩子们为中心——他们来自学校或是农场,只经过简单培训,装备不齐全就投入战场。他们的战友很多都已经死于战争杀戮。尽管这些年轻的士兵属于“敌人”,他们仍然是——对独立的个体来说——恐怖的战争暴力的受害者。
同样因其悲悯之心而著名的还有卡帕1944
年以一个法国沙特尔(Chartres)的年轻女人拍摄的照片。这个女人生下了德国士兵的孩子,被视为受恶魔折磨的圣母玛利亚。作为惩罚,人们剃光了她的头发。这张照片看上去和传统名画《无辜的大屠杀》(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颇为呼应,但这纯粹是一种巧合(卡帕对绘画并不感兴趣)。其中得相似之处尽管是无意识的偶得,却刚好与卡帕的意图相契合,因为他对受害者和她的小孩倾注了怜悯之心。
卡帕作品中的伟大力量,究其根本来源于其独特的个性。正如大家所说,卡帕是一个非凡的人——极其的慷慨、敏锐而又充满乐趣。他蔑视一切谎言和装腔作势,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艺术家,对卡帕来说,“艺术家”首先是个不实用,甚至会引起麻烦的标签。20
世纪30 年代,卡蒂埃-
布列松对超现实主义摄影发生兴趣,有意在图片社出版一些此类作品。卡帕曾就此事建议布列松:“如果你把自己当作艺术家,那你就得不到任何委派。把自己当作摄影记者,去为所欲为吧。”
卡帕有着真正的艺术家精神:他总是在工作中表现出过人的才智、激情、技巧、敏感度、天赋和优雅。从他对五次战争和其间穿插的和平时期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卡帕始终践行着自己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承诺,以及他对于图片强大的视觉影响力的不懈发掘。包括马德里的围困、侵华日军的汉口轰炸和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在内,卡帕拍摄的这些照片一直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视觉记录,同时也凭借着永恒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品质超越了历史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