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編輯推薦: |
盖叫天1988-1971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由于他数十年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勤学苦练,善于向生活学习,终于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形成了“盖派”。他的六十多年演剧生活是一部充满创造与追求的历史,同时在理论上具有许多独特而精辟的见解。《粉墨春秋》就是由他口述,何慢、龚义江记录整理。人生—教育—伦理—艺术,再没有结合得更完满的了。从头至尾都有实例,决不是枯燥的理论。
|
內容簡介: |
由盖叫天口述,由何慢、龚义江记录整理的《粉墨春秋》,可以说是解放以来谈艺术最好的书。人生—教育—伦理—艺术,再没有结合得更完满的了。从头至尾都有实例,决不是枯燥的理论。
关于学习,盖叫天先生还提出,“慢就是快”,说明根基不打好,一切都筑在沙上,永久爬不上去。倘若一开始就猛冲,只求速成,临了非但一无结果,还造成不踏实的坏风气……
此外,盖叫天现身说法,谈了不少艺术家的品德,操守,做人,必须与艺术一致的话。
《粉墨春秋》不仅学艺术的青年、中年、老年人,不论学的哪一门,应当列为必读书,便是从上到下一切的文艺领导于部电该细读几遍;做教育工作的人读了也有好处。
|
目錄:
|
戏曲艺术的斗士盖叫天先生代序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共产党——在盖叫天先生舞台生活六十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艺术生活
初学演戏
科班的行路、赶场
练功
趟马和下趟子
几位老先生
神仙驾云人“驾气”
量体裁衣——科班里的“入学考试”
盘坐听讲
毯子功
有人应声才推门——科班里生活教育
默
张飞脑袋孔明心——表演中的基本方法“一戳一站”
六十斤重的担子压一压——科班中的“体验生活”
空腹计
回乡后的生活
再回天津
初学文戏
一碗饭和一碗面
我为什么叫盖叫天
小树难发芽
散论
戏曲表演艺术中的身段
横枪勒马须生活——盖老雨夜论表演
穿破不穿错
车轮化出乾坤圈
大家想念梅兰芳
《武松》的表演经验
《打虎》
《狮子楼》
《十字坡》《武松打店》
《快活林》
《鸳鸯楼》
《蜈蚣岭》
表演艺术纵横谈
盖叫天谈练功
竹子和马——盖叫天谈舞姿的构图、真实感、美
凤仪亭前候貂蝉——盖叫天演说吕布
重新站了起来——记盖叫天演《狮子楼》折腿的经过
别具一格的楚霸王——看盖叫天先生演《乌江恨》
真“假”难分——盖叫天和《刘三姐》的演员一席谈
化无形为有形——盖老与田冲谈勾践表演片断
附录
集珠成塔——纪录整理《粉墨春秋》的体会
盖叫天舞台生活主要活动年表
行动坐卧别离这个,这个是什么?是艺术——盖叫天长孙琐记张大根
|
內容試閱:
|
科班里,一天只吃两顿,早晨五点钟就起身,空着肚子练功,哪还像现在的孩子们,有点心吃。黑面包的饺子,我们逢过年才吃那么一顿,孩子们馋了一年,这会儿见了饺子可没命了,该只能吃三十的吃五十,吃不下了还硬塞,直胀得路都走不动。
基本功练到七点钟,再打一点钟的把子,从八点到十一点学戏,吃过午饭,就随大伙儿上戏馆。
冬天没衣服穿,记得老齐先生给我从旧衣铺里买来一条旧棉裤,人小棉裤大,穿进去一拉,裤腰比我高出一个头去。就这一条棉裤怎么过冬?无中生有,我想出个主意来了:把棉裤的下腰两边挖两个洞,手打洞里伸出去,这不就成了棉背心?把裤腰从脑后翻过来,铰开改缝一下,就成了个风帽,衣服、帽子都有了。晚上,睡的时候,手缩进来,把裤腰往上一拉,连头带脸都盖住,再把风帽折叠做一个枕头,这就盖的、垫的、枕的都齐全了。
这件棉裤连秋带冬,到五荒六月再换件单的。一年就这么两件衣服。
谈到练功学戏,我得先把科班里练功的顺序说一说。
头一年练的功是拿顶、虎跳、踺子、小翻这四样。先学拿顶,最初由师父把着两腿,两脚朝上;再练能坚持住多少时间——头十天练到能站住十个字,三个十天就添到了五十个字。第三个月完毕就能站到一百个字。
单这一个拿顶就得练上三个月。练的时候,师父在旁边按着一板三眼打着拍子,所谓一个字,就是一个拍子,为什么要打拍子呢?一来拍子代表时间,二来让学生心里跟着拍子默戏,就是拿顶的这会工夫,心里也不能闲着。
拿顶的时候,一排十几个学生同时做这一个动作,假如其中一个支持不住倒了,其他的人也都跟着被撞倒,那时候,师父就挨着个儿每人给一顿揍,这叫“满堂红”。这以后就相互监督着,谁也不能错,因为哪一个错了,倒霉的不是他一人,大家都得担待责任。
拿顶之后是虎跳、踺子,有了这基础,再花三个月时间,就可以练完小翻,否则光练小翻练一年也不行。
一年过后,再用八个月的时间练四面筋斗。所谓四面筋斗,就是“出场”“前扑”“蛮子”“捏子”四种翻的种类,能翻出场,就大体可以出场跟着打武行了,所以叫“出场”。这以后,白天晚上上台练,上午在家练。
四面筋斗之后再练“手上的”。所谓“手上的”是指各种拳法。空手对打,有许多套数。目前武生大都只会这么三五套,能全套的已不多了,它的套数有:擂头子、拉拳、拿法统称“硬三套”、拳头子、头趟擦拳、二趟擦拳、三趟擦拳、上八掌、下八掌、五折、铁叉风、金刚头子等。
“手上的”练会了,再练把子。把子就是十八般武器的打法,每一种武器基本都有五套打法。例如单刀把子,就有单刀与枪、大刀、双刀、棍、空手夺刀这五种基本打法,叫五套,当然也不仅限于五套,其他武器也都这样。
会了这些把子,基础有了,如何化法,真是“无尽无休”,得看你自己怎么摘着用了
练的时候快了慢了都不行,慢了要松,紧了要崩,不紧不慢才是功,一天三遍,一遍三回,一天不挪,百日成功。
这以后才学戏。武生开蒙大都是《探庄》《蜈蚣岭》《打虎》《夜奔》这几出戏。头一出戏是个重要关键,譬如说先学《探庄》吧,得花八个月时间,一举一动,一句话,一个字,都不能含糊过去,这一出戏有如一个“正”字,哪怕笨一些,别歪,处处按着规矩做,千万不能油。否则走不上正路,再回头改就费事了。头一出戏基础没打好,以后的戏也学不好。“慢就是快”,有了头一出的基础,二一出《蜈蚣蛉》只消四个月时间,三一出《打虎》只消两个月。有了这几出戏的基础,以后的戏给他说一说,自己就能去揣摩着表演了。至于美不美,还得看各人自己,将来他窍门开了,自己再去钻研。往往有些人自以为聪明,你一说他就会了,实在还没有会,开蒙基础打不好,什么也谈不上。所以说头难头难,就是这个意思。
在学戏的时候,科班里有句话叫“初开蒙,详训诂,学字音,明句读
”。老师在教的时候,先把戏情、人物,给我们做详细的譬解,唱的时候一字一音要念得清清楚楚,“山”字不能念成“三”“散”或“伞”。字音念准确了,唱的时候不能光顾着唱得好听,离开了剧情、人物。譬如萧恩被无辜责打四十大板,心中一股怨气,唱“恼恨那吕子秋为官不正……
”的时候要把老英雄痛恨赃官的感情唱出来,咬牙切齿,恨不能杀了他们才能消他满腹怨气。要是不顾人物,光顾着自己在这时候耍腔,潇洒是潇洒了,可与人物当时的感情就不贴切了。
上面是说的学武生,要是学文戏,我们那会儿科班里有个循序渐进的规矩。
学文戏先打孩子的戏学起,譬如《三娘教子》的倚哥,再是秀才、举人、进士、状元。到了状元,因为状元还不是官职,金殿题试之后,放了外官,那就打从七品知县的戏学起,再是知州、知府,然后位列三台,六部大臣,入阁拜相,方才戴起白满。要是一开始就唱《徐策跑城》,戴着白满,演老头儿,一咳嗽就不像。
我们学戏,唱知县官的戏,老师就问:“知县管的什么事?管多少百姓?”从前,据说一个知县管六十四个村子的百姓,一个知州管三个县就是一百九十二个村子的百姓,这些都得知道,这样知县见了知州是什么态度,知府见了宰相又是什么态度,心里就有底了。
同时,千人一面还不行,譬如同是挂“黑三”的生角,《宝莲灯》里的刘彦昌,《打鼓骂曹》里的祢衡,《四郎探母》里的六郎、四郎,《太白醉写》里的李太白便各有不同。P2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