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中收入了《花溪的思念和祝福——写在巴金老人百岁华诞之时》、《巴金与矿工文学》、《痛饮生活的满杯——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艺术家苏民》、《因为我爱——代路戏剧创作浅谈》等文。
|
內容簡介: |
这本集子里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戏剧方面的评论,也有一些散文和随笔类的文字,但为数不多。所以,《三星晌午艺术舞台人生》应该说是作者的第一本戏剧评论集。她写得最多的是对戏剧艺术家,包括剧作家、戏剧研究家、理论批评家、导演、演员等的评论,还有对为数众多的剧目演出的评论。
|
關於作者: |
陈迎宪:出生北京,插队淮北,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师从中央戏剧学院谭霈生教授攻读戏剧美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戏剧艺术管理和艺术科研规划,参与中央及地方文艺体制改革调研、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等国家级大型艺术活动的策划、创办、组织、研讨;负责筹划组织1996—2009年度共九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参与1999年度首届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优秀成果评奖、1999年度和2004年度两届文化部文化艺术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主持制定十五、十一五《全国艺术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化部关于加强全国艺术研究院所建设的意见》等文件。
曾任文化部艺术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司社会科学处处长、文化部主办的国家舞台艺术“文华奖”评委、全国优秀儿童剧评比演出评委、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金狮奖”评委等;现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巡视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出版传记:《泥土深情——巴金》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海上惊雷——曹禺》京华出版社。
自1979年发表散文《春风摆柳》复旦大学出版社以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人物》等报刊发表散文、戏剧评论、研究论文等各类文章百余万字。曾获“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
目錄:
|
辛勤的、自强不息的攀登者——《三星晌午》序
春华秋实
花溪的思念和祝福——写在巴金老人百岁华诞之时
巴金与矿工文学
那个未来的圣典将是中国的戏剧——黄佐临老人印象
不是一个人的传记 ——《洪深传》读后
以心为笔以爱为墨 ——试析《友情》及任德耀剧作特色
爱的绿荫——张乐平纪念展漫步
六十五春秋执著追求八十五华诞放眼未来——张庚同志谈艺术科学
霜蘸笔,漫挥毫咬定青山不放松——郭汉城戏曲理论学习心得漫记
飘逸的蓝飘带——记谭霈生教授
细节——创造人物的重要环节——浅议朱琳表演特色
痛饮生活的满杯——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艺术家苏民
一位勇于探索的导演——访林兆华
深沉执著洒脱旷达——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优秀演员濮存昕
挚爱——走近李若君
我愿永远做一个小孩子——记著名儿童戏剧表演艺术家连德枝
因为我爱——代路戏剧创作浅谈
砍不断的“金蚯蚓”——记全国优秀少儿工作者胡景芳
把最好的戏送给孩子们——记武汉话剧院老导演鲍昭寿
这里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记著名木偶表演艺术家曹婉娴
我想让世界知道你
晓风晨月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曹禺戏剧批评浅议
光荣的荆棘路——《中国儿童文化五十年大典·儿童戏剧卷·序》
早春时节——浅谈“第四种剧本”
戏剧自当与天地相始终——戏剧理论现状漫议
《贵妇还乡》及迪伦马特的创作特色浅析
我是一个人——娜拉形象漫议
雷雨中:一朵艳丽的生命火花——试析蘩漪
一个复杂深隽的形象——周朴园试析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祈祝春天——我所理解的傩文化
美的追求是永恒的——文化消费和消费文化漫议
我国演出许可证制度初探
五十年艺术科研的丰硕成果——全国艺术科学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综述
遥岑远目
孩子们的乐园——芬兰见闻
芬兰戏剧一瞥
面对新世纪——一本小册子引起的思绪
让孩子们的心灵更美好——日本青少年演剧友好访华团散记
附:中日文化交流的“戏剧大使”——于黛琴侧记
他山之石——日本四季剧团的经营和管理
扎西德勒,布达拉官
走近三维走进三维
观云听泉
绚丽神奇精湛新奇——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揽胜
馨香素雅俏丽多姿——第二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侧记
好戏在民间——“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漫议
喜看新手显身手——全国评剧青年演员评比演出漫议
课本剧——中国话剧艺术的“希望工程”
小剧场——中国话剧艺术的绿洲
危机·挑战·机遇——1987年话剧创作漫谈
1988年的话剧现状漫议
追着日头趟山水l——1993年戏剧创作漫议
94戏剧:寻找走向市场的最佳切入点——’94戏剧回眸
莎士比亚在我们中间——’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漫议
中国话剧艺术的骄傲——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美丽的高原花朵——记西藏自治区话剧团
戈壁滩上的红柳——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新疆曲子剧团
牵手花季——苏州儿童剧会演随感
草色遥看
松漠大地的历史悲歌——满族新城戏《铁血女真》观后
美酒飘香山歌扬——海门山歌剧《青龙角》观后
功在通俗妙在情趣——《日月图》观后
嫩蕾新苞花初绽——藏族神话剧《雪宝公主》观后
生命的乐章青春的礼赞——观《潇洒女孩》有感
成长的骄傲青春的欢歌——音乐剧《未来组合》随想
别具意蕴的小红伞——《这里将是别墅》随感
孩子们的三岔口外一篇
小城新故事:滑稽戏与儿童剧——现代儿童滑稽戏《小城故事多》随感
智慧激情民族风情——民族风情儿童剧《纳西小子》观后
北国冰凌花——儿童评剧《大森林》观后
让孩子们学会思索——童话剧《魔鬼面壳》观后
点燃心灵之火的华彩乐章——童话寓言剧《狼孩》观后
无私奉献的真诚礼赞——《我的童年在黑土地》观后
擂响爱国主义的战鼓——儿童历史剧《英雄壮志少年郎》观后
此刻,这一切是多么美好——《青春觉醒》观后
人是最优秀的——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观后
清新细腻贴切——话剧《天狼星》观后
哈尼情
话剧创新中的可贵探索——《搭错车》千场纪念演出有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话剧《抓壮丁》复演述评
浓浓的深情——话剧《冰糖葫芦》观后
千呼万唤始出来——《红白喜事》观后
我们不该忘了他们——话剧《关东大集》观后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话剧《我有一个梦想》观后
金缕曲成风雨狂——话剧《知己》观后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代跋
|
內容試閱:
|
终于来到了这片土地。来到了一向被人们称之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阳。或许正因此,才有了“贵阳”之称呼?
早就向往着贵阳的花溪。这是位于贵阳南郊一处有名的风景。清朝末年,这里出了一个大学者,《康熙字典》的编撰之一的周起渭。远在遥远的北国京城,他写下一首首诗词寄托对家乡的思念,并请画家根据诗意作成《西崦春耕图》,由此,花溪风光声名远扬。道光以后,当地的私塾教师周奎家六十五年间出了两个翰林、三个进士,两个举人,成为远近有名、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而周家也因此先后在此“小兴”土木,叠石为坎,堵水为潭,疏浅渚为洲,修隙地为屿。还修建有一座别墅,名“借花草堂”,花溪园林的规模逐渐形成。
然而,向往着花溪的我,却并非因此,而是因为,这里和一位百岁老人息息相关:他的代表作之一的小说《憩园》的大部分章节是在这里写就;这里,是他最美好、最浪漫的新婚之地。
是的,花溪!巴金老人最珍贵的生命驿站!
六十年前,1944年5月8日,在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恋爱后,巴老和夫人肖珊,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新婚生活。他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不曾办过一桌酒席”,只是在离开桂林前巴老委托他的兄弟印发一份“旅行结婚”
的通知。巴老曾经深情地回忆道:“在贵阳我们寂寞,但很安静,没有人来打扰我们。‘小憩’是对外营业的宾馆,……那几天看不见什么客人。这里没有食堂,连吃早点也得走半个小时到镇上的饭馆里去。”“小憩”里也没有电灯,“我们结婚那天的晚上,在镇上小饭馆要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我们两个在暗淡的灯光下从容地夹菜、碰杯。吃完饭,散着步回到宾馆。
宾馆里,我们在一盏清油灯的微光下谈着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日子。……我们谈着,谈着,感到宁静的幸福。四周没有一声人语,但是溪水流得很急,整夜都是水声,声音大而且单调。”
“我们在花溪住了两三天,又在贵阳住了两三天。”他们并没有沉湎于新婚的幸福,仅仅几天之后,巴老把肖珊送去了重庆,自己留在贵阳开始写作《憩园》,创作的起因是因为1941年1月,老人在离开家乡十八年后回到了故乡,在旧居的花园里,看到灰色的“小憩”仍在灰色的门墙上,激起了许多童年的回忆和感触。“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灭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埋进黄土,又有许多新的人接着来演那不必要的悲剧。”但是,直到1944年,新婚的幸福犹如酵母才使他的这些感触积淀发酵成熟。和沈从文、萧乾一样,巴老也是在婚后写出了他最好的作品。在由桂林去贵阳结婚的旅途中,“在火车和汽车上我东想西想,”“忽然激动起来,再也丢不开它。接连几天我的思想都在一些情节上转来转去。
”到了贵阳,“我无意中买到三叠西式稿纸,这在当时的大后方,算是很好的纸了。我拿在手里翻了几下,非常高兴,下决心要好好地利用它。怎样利用呢?”其实不用多考虑,巴老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我要在短时间内开始我的中篇小说,我甚至想好了书名:《憩园》,我决定拿我们老家那个小小的花园作为背景。”但《憩园》刚开了头,老人就住进了医院。病房里的生活后来他“老老实实地写在《第四病房》里面”。6月份从医院出院不久,他又来到“花溪小憩”住了一个短时期,那几天中,每天从早到晚的写着《憩园》,“只有在两顿饭以后散步休息。……住在‘花溪小憩’的时候,不论吃点心吃饭,都得走半小时到镇上去寻找饭馆。……‘小憩’虽是对外营业的招待所,客房却不多,客人更少。我在那里住了不到一个星期,常常只有我一个客人。白天静,夜里更静。日里也难得听见几声人语。然而不分昼夜都有水声。水流得急,声音很大,从来不停,但是单调没有变化,听惯了就好像没有声音一样,总之,它不会妨碍我写小说。‘小憩’里也没有电灯,我不得不靠一盏清油灯的微光埋头写作。我在这里也是从早到晚,除了一天两次步行到镇上吃饭以外,我有时感到疲乏,还要在这个公园里散步。我的眼睛常常有小毛病,在油灯的微光下写字较多,会发生视线模糊的情况。
因此我睡的较早,也起得不迟。当时我正在壮年,每天伏案十个小时以上,并不感到文思枯竭。在‘小憩’的短短几天中我的确写的不少……”然而,巴老说,“没有等到完稿,我就带着原稿走了,这次我不是回桂林,我搭上了去重庆海棠溪的邮车。肖珊在重庆两次来信来要我到那里去,我终于改变了主意,匆匆地到了四川。万想不到以后我就没有机会再踏上桂林的土地。
因为不久就发生了‘湘桂大撤退’的事情……”
就在离去之前,巴老又一次来到花溪,在“小憩”住了两天,“我在寂寞的公园里找寻我和肖珊的足迹,站在溪畔栏杆前望着急急流去的水。我想得多……”
此后六十年,巴老再没有回到这里。而今,老人已是百岁!老人是个爱做梦的人,六十年中,他一定无数次的在梦中来过这里……
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普通的秋日,在朋友的引领下,我终于来到了已经是人民的公园的花溪。好一处清净幽雅的所在!到处是垂柳依依,溪水潺潺,田畴交错,篱舍参差。公园很大,游人稀少,更让人觉得清幽宁静。在蒙蒙的展雾中,呼吸着绿树的芬芳,聆听着小鸟的鸣叫,真是心旷神怡!漫步许久,总算找到了老人当年的新婚之地:“小憩”旅馆。这是一座两层小楼,浅黄色的墙面,大概是当地有所用处,可以看出这里刚刚粉刷翻修一新。
也可能我们去的太早,走进楼里,可以打开的房间都是空荡荡的,墙壁和门窗上没有任何的标识,也没有找到有关工作人员。楼前,是一群晨练的男女老少,录音机播放着悠扬的锻炼的乐音。楼前左侧,有一块大木牌,斑驳的字迹极为简单的记录着当年巴老的足迹。也是在左侧,有一小片翠竹林。而小楼后,就是清澈见底、哗哗流淌着的花溪水。
显然,这座小楼已经全然不是当年模样了。在巴老笔下,“‘小憩’是一所很漂亮的花园洋房,位置在一个大公园里面,没有楼,却有一间又宽又大的客厅,……白天静,夜里更静。日里也难得听见几声人语。”
然而,花溪依旧。你听:依然是“不分昼夜都有水声。水流得急,声音很大,从来不停,但是单调没有变化,听惯了就好像没有声音一样,……”
是的,岁月流逝,楼舍翻修,但是,花溪依旧,流水依旧。
溪水见证着巴老的宁静而深沉的幸福。溪水诉说着花溪边美丽的日子。P003-0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