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只有一朵玫瑰支撑:希尔德·多敏诗选(独角兽文库)

書城自編碼: 408502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外国诗歌
作者: [德]希尔德·多敏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55375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0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共治天下:士族的崛起与衰落,一部横跨五百年的权利对抗史
《 共治天下:士族的崛起与衰落,一部横跨五百年的权利对抗史 》

售價:NT$ 286.0
新编中学历史关键词
《 新编中学历史关键词 》

售價:NT$ 418.0
DeepSeek实用操作指南 : 入门、搜索、答疑、写作 李尚龙手把手教你用AI
《 DeepSeek实用操作指南 : 入门、搜索、答疑、写作 李尚龙手把手教你用AI 》

售價:NT$ 384.0
AI时代生存手册:零基础掌握DeepSeek
《 AI时代生存手册:零基础掌握DeepSeek 》

售價:NT$ 329.0
DeepSeek原理与项目实战大模型部署、微调与应用开发
《 DeepSeek原理与项目实战大模型部署、微调与应用开发 》

售價:NT$ 549.0
人类文明史:中国人的文明观
《 人类文明史:中国人的文明观 》

售價:NT$ 1010.0
网络红蓝对抗技战术:攻防策略参考手册
《 网络红蓝对抗技战术:攻防策略参考手册 》

售價:NT$ 449.0
中医脉诊自学入门
《 中医脉诊自学入门 》

售價:NT$ 172.0

編輯推薦:
◆ 20世纪德语诗人希尔德·多敏诗歌精选集,中文世界首次译介。她的诗歌语言简洁而质朴,温柔中带着力量,呈现出深刻而忧伤的意境。
◆ 德国“国民女诗人”,荣获海涅文学奖、里尔克文学奖、奈莉·萨克斯文学奖和梅尔斯堡德罗斯特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作品入选德国中小学读物。
◆ 豆瓣2024年度德语译者、德语翻译家黄雪媛倾情译介并撰写万字序言。
◆ 42岁开始写诗,50岁才出版第一部诗集《只有一朵玫瑰支撑》。她在诗歌中呼唤人性的良善和勇气,呼唤着那些可被唤醒的人。
◆ 兼具犹太民族和德国文化双重身份,经历了漫长的流亡,作品跨越战争年代。她在诗歌中呼唤人性的良善和勇气,呼唤着那些可被唤醒的人。
多敏是回归的诗人。多敏的诗作在谈论我们所有人。我们都应该知道,也必须学会什么是回归。希尔德·多敏的诗让我们以新的方式理解什么是诗歌。谁若能与她共同认识到回归的意义,就会突然明白,诗总是回归——回归到语言中。——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德国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
希尔德·多敏在任何规则之外,事实上,她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德国女诗人都不一样,她一直走她自己的道路,帮着一股子個强的精神。——马塞尔·赖希-
內容簡介:
《只有一朵玫瑰支撑:希尔德·多敏诗选》是20世纪著名德语诗人希尔德·多敏的诗歌精选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副教授、豆瓣2024年度德语译者黄雪媛翻译,并收录万字译者序,首次向中国读者详细介绍这位杰出的德语女诗人。多敏的诗歌有着“简洁的完美”,具有“非常的魔力、爱、同情以及敏锐”。多敏兼具犹太民族和德国文化双重身份,经历了漫长的流亡,作品跨越战争年代。她在诗歌中呼唤人性的良善和勇气,呼唤着那些可被唤醒的人。迄今为止,多敏的诗作已被译为20多种语言,她神奇地把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层次和社会阶层的读者连结在一起。人们喜欢读她的诗,也许恰恰是因为她简单干净的词语散发着“人的气息”。
關於作者:
希尔德·多敏(1909—2006),德国当代著名犹太裔诗人。她的诗歌语言简洁而质朴,温柔中带着力量,呈现出深刻而忧伤的意境。多敏42岁开始写诗,50岁才出版第一部诗集《只有一朵玫瑰支撑》,之后陆续出版诗集《归船》《此地》《洞穴画像》《我要你》《树依然开花》。除诗歌外,多敏还著有一部长篇小说《第二个天堂》、多部散文集以及文艺评论。多敏在后半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获得了诸如海涅文学奖、里尔克文学奖、奈莉·萨克斯文学奖和梅尔斯堡德罗斯特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1987年至1988年间,多敏成为著名的“法兰克福诗学讲座”的主讲嘉宾,以“诗歌作为自由的瞬间”为题举办了系列讲座;晚年的多敏被授予海德堡市荣誉市民称号,遥远的多米尼加共和国为多敏颁发了最高荣誉勋章。
译者简介:
黄雪媛,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副教授,译者,散文和书评作者。代表译作《诗歌的坏时代:布莱希特诗选》《卡夫卡传:关键岁月》《只有一朵玫瑰支撑:希尔德·多敏诗选》;在《文汇报》《新京报》《经济观察报》等媒体发表文学评论和散文30余篇。
目錄
译者序
第一辑 只有一朵玫瑰支撑
第二辑 归船
第三辑 此地
第四辑 洞穴图像 我要你
第五辑 诗选1987
第六辑 树依然会开花
內容試閱
回到词语的家园
——德国战后“回归”诗人希尔德?多敏
黄雪媛

2006年秋,我在德国北方一所大学图书馆偶遇一部名叫《故乡》的德语作家诗文集, 一片“移动的风景”闯进我的视野:
移动的风景
你本可以离开
却像一棵树:
扎根于大地,
仿佛我们静止,只有风景移动。
你必须屏住呼吸,
直到风渐渐停息,
直至陌生的空气将我们包围,
直至光与影,
蓝与绿的游戏,
重现旧日情景,
恰似回到家中,
无论身在何处,
我们坐下,彼此依偎,
就像倚靠着
母亲的墓碑。
这首短诗包含了双重的丧失——失去故乡,失去亲人。故国渺邈,追思缠绵,结尾处“母亲的墓碑”却并未给人荒凉孤寂的感觉,它支撑起一具疲惫虚弱的身体,也为灵魂提供了终极归宿:母子之间拥有原始深沉的生命链接,人脱胎于母体,最终也将回到母亲与大地的怀抱。整首诗分泌着细密的痛楚,但流动的光影和蓝绿的色彩缓解了哀恸,读它的人也最终落入安宁的氛围。这便是我与德国犹太裔诗人希尔德?多敏(1909—2006)的“人生初见”。 《移动的风景》是多敏最早的诗作之一,也是她的成名作之一。多敏像一个猎手,把我轻轻捕入她的诗语世界。 我开始读她的诗作,并探寻她近一个世纪的生涯经历。
我发现,这位被迫流亡二十二年的女诗人兼具鸽子、铃鹿与母狮的特质。晚年的多敏白发苍苍,饱经风霜的脸仍然保留着少女的俏皮和明亮。1988年,多敏挚爱一生的丈夫欧文?瓦尔特?帕姆(Erwin Walter Palm)去世,在此后十七年独居生活中,多敏依然每天在早餐桌上为自己摆上一朵玫瑰。是什么使多敏在历经沧桑后依然从容优雅,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爱与信念?多敏在与为她作传的友人伊尔卡?沙伊德根(Ilka Scheidgen)的谈话中给出了答案:“那是在科隆,在里尔街。我的父母给予了我信任感,那是一种不可摧毁的原始信任,而我从中汲取了依然坚持下去力量。”
1909年,多敏出生在科隆,本名希尔德加德?吕文施泰因(Hildegard L?wenstein)。这个家庭和当年绝大多数中欧有产犹太阶层一样,努力融入德意志主流文化,从思维方式到生活习惯几乎已经和德意志人无甚差别。多敏上德语学校,接受正统的德意志文化教育。父亲是一名律师,严谨而理性,对子女的教育宽严并济。母亲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性格活泼,喜欢在家中举办音乐沙龙,家里总是宾客盈门,欢声笑语。在多敏的记忆里,拥有11个房间的科隆老宅是衣食无忧、充满信任的安乐窝。童年和少女时期获得的安全感是多敏一生的精神财富,护佑她战胜成年遭遇的流离失所和心理危机。关于故乡科隆,多敏只写过唯一一首诗。太多关于家园和故城的记忆埋藏在心底,科隆是她的福地和出发地,也是多年后的黯然神伤之地。
科隆
这座湮没的城市
只为我
独自
湮没。
我沿着街道
泅水
别人在行走
那些老房子
已换上崭新的
大玻璃门。
死者与我
一起游过
我们老房子的
新大门。
从科隆女子文理高中毕业后,多敏在海德堡、科隆、柏林学习法律,之后攻读国民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师从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和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1931年,多敏结识了古典考古学与语文学专业的帕姆,随后一起移居意大利,在罗马和弗洛伦萨继续学业。1933年,随着德国境内纳粹的掌权,意大利成了多敏夫妇第一个流亡地。1935年,多敏在佛罗伦萨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36年与帕姆成婚。婚后的多敏与那个时代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一样,放弃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充当起丈夫的学术助理和生活管家。多年后,多敏调侃自己是事业高飞的男人的“优秀地勤人员”。在德语之外,多敏也精通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她能够像“换衣服一样熟练地切换语言”。
1939年,处于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已经没有多敏夫妇的容身之地,他们流亡到了英国。随着二战爆发,身为犹太德国人的多敏夫妇在英国的安全也岌岌可危,即使熟练掌握英语,也会因为口音而暴露,从而被怀疑为纳粹德国的间谍。次年6月,夫妇俩躲藏在一条蒸汽的最下面一层船舱,跨越大西洋,经过六个星期危险重重的旅途,从加拿大到牙买加、古巴,最终落脚于多米尼加共和国——唯一允许他们入境的小岛国。一架小型水上飞机把他们带到了岛上,两个年轻人拎着少得可怜的行李,站在比他们个子还高的一片甘蔗地里。现在,他们已经逃到了世界尽头,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按多敏的话来说,从此可抱有“谨慎的希望”。
多敏夫妇在首都圣多明各生活了14年之久,此地说西班牙语,到处生长着香蕉树、椰子树,见不到落叶乔木和针叶林。同一时期,流亡巴黎的策兰在诗中想象故乡切尔诺维茨的栗树林和罂粟花,流亡加利福尼亚的布莱希特在诗中念叨家乡奥格斯堡的李树、冷杉和接骨木,而多敏诗歌的“植物图志”则到处是榆树、苹果树、巴丹杏、橄榄树的身影。
我躺在
你的臂弯里,亲爱的,
像杏仁核躺在杏仁里,
告诉我:我们的巴丹杏
如今在何处?
——引自《我们的巴丹杏在何处?》
在美洲的岁月里,多敏夫妇的生活还算风平浪静。帕姆不久后就在圣多明哥大学得到了一份固定的教职,从事伊比利亚-美洲建筑史的教学和研究。1948年,多敏也获得了一份在大学教授德语的工作。夫妇俩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常常与朋友们聚餐与出游,当地人对他们也充满善意。然而,1951年,母亲在英国去世的消息导致多敏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甚至濒临自杀的边缘。长年的流亡和避难生活并没有压垮她,母亲的死却给了多敏致命的一击,她感觉自己被世界抛弃了,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孤儿。突然之间,没有任何准备,把痛苦写下来的欲望从胸中喷薄而出,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写诗拯救了她。多敏形容自己之前的岁月是为第二次生命所作的“准备”。“那个叫多敏的人,是在我开始写诗以后才有的。”于是,诗人希尔德?多敏(Hilde Domin)诞生了。作为双重无根的孤独者,她用岛屿的名字重新命名自己,并这样描绘自己的“第二次出生”:
“我,H.D.,出奇地年轻。我直到1951年才来到这个世界。像每个人一样,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在德国,尽管德语是我的母语。这里说的是西班牙语,房子前的花园里种满了椰子树。确切地说,有十一棵椰子树。都是雄性椰子树,所以没有果实。我出生时,父母都已去世。我的母亲几周前刚去世。当我,希尔德?多敏,睁开哭红的眼睛,在位于世界边缘的房子里,那里生长着胡椒、甘蔗和芒果树,但玫瑰却难以生长,苹果、小麦、桦树根本无法生长,我孤苦伶仃,流离失所,我站起身,走向家园,走向词语。”
与同时代成名较早的保罗?策兰(Paul Celan),奈莉?萨克斯(Nelly Sachs),罗莎?奥斯兰德(Rosa Ausl?nder),玛莎?卡莱珂 (Mascha Kaléko)等犹太裔德语诗人不同,多敏42岁才开始写诗,50岁才出版第一部诗集《只有一朵玫瑰支撑》(1959)。
只有一朵玫瑰支撑
我在空中布置一个房间,
在杂技师和群鸟中间:
我的床铺安在感觉的秋千
像风中鸟巢
在最远的梢尖。
我买下一条羊毛毯
它拥有最柔顺的羊毛
月光下的羊群
像闪亮的云朵,漂移在
坚实的大地上。
我闭上眼,把自己裹入
可亲动物的毛皮
我想感受羊蹄下的细沙
倾听夜里的马厩
门闩插上的声响。
但我却躺在羽毛中,
颤悠在高高的虚空。
我头晕目眩,难以入眠。
我的手想要抓住什么,却只找到
一朵玫瑰作为支撑。
多敏在“杂技师和群鸟中间”布置起来的房间悬于高空,与马拉美“诗歌是最偏远的建筑”和策兰的“绝无之境”形成诗学地形上的对照。这是一个构筑在蓝色太平洋岛屿上空的“德语居所”,唯有在此处,她“不可驱逐”,能拥有自由和安宁。多敏在空中抓到的“玫瑰”不再是爱情的象征物,而是一个人在危机处境里仍然抱持的信念,一种向死而生,以写作抵抗死亡的决断。“在一切都被证明为可以失去之后……语言是最后的避难所。” 从此,多敏用她纤细的手指在空中搭建词语的“金色之城”和“乌有之乡”。唯有在词语中,故乡的苹果树才能与异乡的芒果树并排而立,羊羔和狼群和平相处,人类之间的游戏才能重新开局,亚伯将重新站起身,该隐重新成为他的好兄弟。

移动的风景
你本可以离开
却像一棵树:
扎根于大地,
仿佛我们静立,只有风景移动。
你必须屏住呼吸,
直到风渐渐停息,
直至陌生的空气将我们包围,
直至光与影,
蓝与绿的游戏,
重现旧日情景,
恰似回到家中,
无论身在何处,
我们坐下,彼此依偎,
就像倚靠着
母亲的墓碑。

秋水仙
我们这些人,家园的门柱已烧毁,
门柱上刻着
一厘米又一厘米
童年的时光。
我们不再给花园
种上一棵树,
为了把椅子
放到逐年扩展的树荫下。
我们沿山丘而坐,
仿佛一群牧羊人
云朵的羊群穿过
榆树林上空的蓝草地。
我们这些人,始终在路上
一场终生的漂泊,
如同在行星间漂游
总是重新出发。
秋水仙为我们
款款起身
在夏日褐色的草地上
森林用黑莓和蔷薇果
充盈自身——
为了让我们在镜中看见
并且学习
如何阅读自己的脸,
一个目的地在脸上
缓缓出现。

我何其无用
我何其无用,
抬起手指
却无法在空中画出
最细小的一笔。
时间模糊了我的容颜,
时间已开始行动。
在我风尘仆仆的步履后,
雨水在冲刷街道,
像一个家庭主妇。
我曾来过此地。
我行过
不留一丝痕迹。
路边的榆树
向我颔首致意,
绿色蓝色金色的问候,
没等我离开,
却已将我忘记。
我行过——
但也许我留下了自己
细小的声音,
留下了我的笑和我的泪
还有一小张纸上
黄昏树的问候。
在经过的那一刻,
我无意间
点亮了路边
一盏或两盏
心的灯火。

只有一朵玫瑰支撑
我在空中布置一个房间,
在杂技师和群鸟中间:
我的床铺安在感觉的秋千
像风中鸟巢
在最远的梢尖。
我买下一条羊毛毯
它拥有最柔顺的羊毛
月光下的羊群
像闪亮的云朵,飘移在
坚实的大地上。
我闭上眼,把自己裹入
可亲动物的毛皮
我想感受羊蹄下的细沙
倾听夜里的马厩
门闩插上的声响。
但我却躺在羽毛中,
颤悠在高高的虚空。
我头晕目眩,难以入眠。
我的手想要抓住什么,却只找到
一朵玫瑰作为支撑。

当下
谁曾在自家门槛上哭泣
像一个素未谋面的乞丐。
谁曾在地板上度过长夜
蜷缩在自己的床边。
谁曾请求逝者转身
远离他的羞愧。
他的足迹不复踏上街巷,
他的昨日和明日
被一个世纪隔绝
他再也不伸手相握。
玫瑰不会为他凋零。
箭矢永不会将他击中。
然而一份安慰几乎让他惊慌
当一只可见的翅膀弯曲,
轻轻呵护他
颤抖的光芒。


金色的绳索
没有什么比相逢
更短暂
我们像孩子般玩耍,
彼此邀请,或撤回邀请
仿佛有用不完的时间。
我们与离别开着玩笑
像收集弹珠般收集泪珠
我们还在试着刀锋,是否切割如故
随即就听见
一个名字被叫出
休息
戛然而止。
我们紧紧抓住
金色的绳索
拼命抗拒,不肯离开
但绳索已断。
我们被迫流散:
离开同一个城市,
离开同一个世界,
沉入同一个
混杂万物的
地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