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
》
售價:NT$
254.0

《
殷商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
售價:NT$
602.0

《
古法艾灸:寒湿一去消百病(第二版)
》
售價:NT$
203.0

《
时间的刻度:新京报年度好书20年
》
售價:NT$
500.0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第二册
》
售價:NT$
14280.0

《
中国诗歌艺术十五讲
》
售價:NT$
254.0

《
HALCON机器视觉算法及应用
》
售價:NT$
454.0

《
牙周再生术:直通成功的技术战略
》
售價:NT$
305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整体编排新颖,新闻写作技巧丰富,例文典型生动,实用性强。本书可作为新闻、中文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媒体从业人员学习使用。
|
內容簡介: |
《新闻写作80招》以新闻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80招的新闻写作攻略桇构,并围绕这些招数对迅速提高新闻写作的技巧、写作效率等方面展开了详细讲解。该书旧版《新闻写作60招》于2007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数以万计读者从中受益,而《新闻写作80招》是在该书内容基础上增补修订的新版著作,增补了20招非常实用的新闻写作技巧,同时对案例范文进行了更新,增加了一些热点报道,力求为读者提供一本易懂且实用性强的新闻写作指南。
|
關於作者: |
王俊璞,新华社高级编辑,1946年10月生于河北省沧县,曾就读于天津新华中学,1964年在河北省无线电快速收发报队当运动员,翌年调到新华社任报务员,1978年从事新闻工作,1982年从事体育报道。曾采访过多届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还参加或组织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民族运动会和全国冬、青、城、工、农运会以及残奥会、远南和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及多届世乒赛等报道。采编的稿件有20多篇被评为新华社社级好稿,十多篇在全国、全国体育、奥运会、亚运会、残疾人事业、农村体育、武术和北京市体育等各类评选中获奖,还有数篇被一些杂志评为好稿。获得中国体育记者协会颁发的成就奖,中国乒协和中国武协颁发的贡献奖。
|
目錄:
|
1 跃跃欲试 / 1
广州文化公园之夜 / 3
2 “班门弄斧” / 4
改造新闻中令人费解的词语 / 5
3 补“缺憾” / 7
青城飞彩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剪影 / 9
体育新闻人物:许海峰 / 10
4 “慢镜头” / 11
三十秒内挽狂澜—陕西摔跤手吕铃仲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 / 12
5 “画面”说话 / 14
智慧来自苦练—记我国第一个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刘适兰 / 15
6 快节奏 / 19
“中国的新星升起来了”—记优秀体操运动员李宁 / 21
7 赞“美” / 24
冰上的抒情诗—第五届全国冬运会花样滑冰比赛速写 / 25
8 对立统一 / 27
特级大师“矛盾”三题 / 28
9 涉“边缘” / 31
艺术、体育结良缘 / 32
10 写“诗外” / 36
音乐使他成体育英才—记国家跳水队教练梁伯熙 / 37
11 信息密集 / 40
中国乒乓球队的新教练—郗恩庭 / 41
“大力神”又创奇迹 / 42
12 “划代” / 44
中国羽坛五代人 / 45
13 凸显性格 / 48
有胆有识的总教练—许绍发 / 49
14 设悬念 / 52
“秘密武器” / 53
15 摸索规律 / 55
比实力 比人才 比进步—第三十八届世乒赛述评 / 56
16 大局观 / 59
中国体育面临战略抉择 / 60
17 “美化” / 63
绚丽多姿 前程似锦—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 64
18 讲“师徒”故事 / 66
朱建华和他的教练 / 67
世界冠军和他的教练 / 69
19 亮出观点 / 72
国内竞争要服从奥运战略—从两个体委主任“下台”谈起 / 74
20 平息风波 / 76
总教练的抉择—许绍发谈中国乒乓球奥运阵容产生经过 / 77
21 记下“第一” / 79
第一位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陈静 / 80
22 换思路 / 82
二青会传出重要信息:中国体育重心北移 / 83
中国竞技体育新格局—奥运金牌南北谈 / 84
23 看时机 / 86
乒乓王国的失落 / 87
24 穿“珍珠”串 / 112
绚丽的艺术之河—亚运会艺术节开幕剪影 / 113
亚运会艺术节开幕 / 114
25 “凤头”“豹尾” / 116
东方再生的凤凰—第二届城运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城市之光》剪影 / 117
第二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隆重开幕 / 118
26 活用“材料” / 120
奥运巨轮是怎样启动的? / 121
27 厚积薄发 / 124
中国体育“凤先飞”的奥秘 / 125
28 回头俯视 / 128
中国体育 震惊世界 / 129
29 老冠军“新传” / 132
“再拼搏一次”—邱钟惠经商记 / 133
30 输入爱憎 / 135
义与利的撞击 / 136
31 牵挂改革 / 137
迈出大胆而坚定的一步—中国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采访记 / 138
“办竞赛”转向“管竞赛” 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闯出改革新路 / 140
32 另类翻译 / 142
敞开“保险箱”—中国乒乓球改革述评之一 / 143
增设、调整“杠杆”—中国乒乓球改革述评之二 / 144
推行“双轨制”—中国乒乓球改革述评之三 / 146
遏制人才不合理流动—中国乒乓球改革述评之四 / 148
夯实“金字塔”基础—中国乒乓球改革述评之五 / 149
33 不忘“配角” / 151
中国抽签模式“占领”世乒赛 / 152
34 由大看小 / 154
乒乓球—人类文明的缩影
—写在第四十三届世乒赛闭幕时 / 155
35 “挑剔”引语 / 158
从零开始 迎接挑战—中国乒乓球界胜利跨过1995 年 / 159
“不敢松懈”—访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富荣 / 161
36 画“句号” / 163
“百尺竿头翻跟头”—访新任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燮林 / 164
37 跳笔 / 166
中国乒乓球“人梯”依然坚固 / 169
38 借鉴“模糊” / 171
中国体育代表团官员答中外记者问 / 172
39 分析到位 / 174
我国花样滑冰大有希望 / 176
能保住“第二集团”靠前的位置吗?—中国代表团亚特兰大奥运会前景展望 / 177
40 推崇科技 / 179
“看不见的战线”如何行动 —体育科研为奥运健儿“保驾护航” / 181
41 转视角 / 183
新闻分析:从经济看奥运金榜排名 / 184
42 独家新闻 / 187
决战在赛场之外—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部指挥奥运战役侧记 / 188
43 “三级跳” / 191
从百年奥运看中国巨变 / 192
44 “发展”眼光 / 194
“不变”之中看变化—为什么说中国运动员的成绩好于上届 / 195
45 重思想 / 197
乒乓情 爱国心—记中国乒乓球队原总教练许绍发 / 198
46 “怪事” / 200
中国乒乓界舍利取义 / 201
47 “蒙太奇” / 204
“乒乓外交”续新篇 / 205
48 找“靶子” / 207
赤诚女儿心—记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 / 208
49 立体对比 / 213
惊人的跨越—从两届上海全运会看变化 / 214
50 “走马观花”/217
科学健身进军营—“全民健身走军营”采访记之一 / 218
海军健身“海味”浓—“全民健身走军营”采访记之二 / 220
创造精神显威力—“全民健身走军营”采访记之三 / 221
51 关注“焦点” / 223
谁来评判裁判? / 224
52 莫轻小事 / 227
“教练要做‘五员’”—张燮林谈执教经验 / 228
53 当会计 / 230
为中国亚运会代表团算笔账 / 231
54 揭本质 / 233
“闭门”也能造“好车”—朝鲜运动员屡爆冷门的启示 / 234
55 大跨度 / 236
屹立在东方—从亚运会看中国的崛起 / 236
56 “编织圆球” / 239
再次赴英学习 邓亚萍可能就此告别赛场 / 240
57 深化“总结” / 242
为何痴迷为何狂? / 244
高扬三面旗帜—国球辉煌四十年探因 / 247
58 解释词语 / 250
读懂“海外兵团” / 251
59 “巧笔” / 253
未来社会健身的时尚—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述评 / 255
60 留住“经典” / 257
刘国正反败为胜创造奇迹 / 258
61 敢于担当 / 260
他与张健同日横渡成功 / 262
62 “抓”表情 / 264
微笑与警惕 / 265
63 “顺手牵羊” / 267
亚美尼亚:希望的幻灭 / 268
64 浓缩历史 / 272
国球50 年 / 273
65 “旁敲侧击” / 276
“11 分制”失大于得
—从巴黎世乒赛看国际乒联改革 / 277
66 “写一、想二、眼观三” / 280
乒乓“U-17”成功的启示 / 281
67 尊重奥林匹克 / 283
奥林匹克格言的正确使用 / 285
68 由繁入简 / 290
文明进步的盛会—写在第六届远南运动会闭幕之际 / 292
共享奥林匹克 / 294
69 呼唤人性 / 296
充溢人性关爱的盛会—评雅典残奥会 / 297
70 借题发挥 / 299
珍视传统—中国乒乓球女队失利后的思考 / 300
71 追梦 / 303
武术为什么没能进奥运 / 305
72 散文笔法 / 311
优秀的项目 糟糕的名称—说说摔跤的“中国式” / 312
73 致敬英雄 / 314
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 / 315
74 简明扼要 / 334
中国跤的八个优点 / 335
75 打抱不平 / 337
中国忘了“中国式摔跤”(外一篇) / 338
外一篇:跤术、拳术与太极 / 342
76 辨析“潜规则” / 343
林丹退赛只为“国家利益”吗? / 345
77 集纳“碎片” / 350
大赛东道主优势的秘密 / 351
78 另辟蹊径 / 356
跤术史上皇帝与高官 / 357
79 导语求变 / 368
80 扮靓“眼睛” / 375
附:《新闻业务》——我的老师 / 383
体育新闻的“六性” / 384
|
內容試閱:
|
《新闻写作80 招》(以下简称《80 招》)即将付梓,我向作者王俊璞同志表示衷心祝贺。
这部书稿是以《新闻写作60 招》(以下简称《60 招》)为基础,经过增删、修订、扩写、升华而成的。它保留了《60 招》中的精髓,增添了作者在其新闻生涯后期的成功之作和他对怎样成为优秀记者、优秀编辑的体会和感悟。
《60 招》曾被新华社前副总编辑张万象誉为新闻院校教科书式的著述,笔者眼前的这部《80 招》,我想可以列入青年记者、青年编辑的书目。
王俊璞是我在新华社体育部工作时的同事。履新之初,有人曾向我介绍说,他是我们部里的“社级好稿专业户”。像他这样能把26 篇社级好稿的殊荣收入名下、将多个国内体育新闻奖项集于一身的记者,在我国体育新闻界并不多见。
阅读写作招数、方法、指南之类书籍,主要是为了学习、为了超越,学习作者在书中介绍的经验和推荐的方法,超越作者取得的成就,跃升为一位比作者更加优秀的新闻记者、新闻编辑。
书中提出的新闻写作招数多达80 个,值得学习和仿效的为数众多。
阅读这部著作,我想首先要关注作者强调的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事件中的新闻,找出读者最为关注的信息和细节进行报道。王俊璞的新闻敏感的确值得称道。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前,记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备战情况,而王俊璞却“另辟蹊径”,专门采写了没有机会抛头露面的陪练,披露了“梦之队”人梯战术成功的秘诀。这样的新闻当然构成了独家报道,满足了亿万乒乓球迷的好奇和阅读渴求。
在亚特兰大,当各路记者争相报道我体育健儿取得的骄人战绩时,而王俊璞却慧眼独具,刻意采访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部,揭示了代表团领导在率领华夏儿女夺取辉煌战绩中的指挥作用。
记者采访时获得的新闻信息量很大,采用哪些信息和选取哪一角度切入是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80 招》中提出的挑选新闻事实的方法和选取谋篇角度的经验值得借鉴。在角度选定之后,王俊璞总是在谋篇和布局方面动脑筋。他善于联想,在联想过程中寻求“标新立异”。1988 年5 月,王俊璞采写了《国内竞争要服从奥运战略》一文。如何开篇?王俊璞从吉林
和山西两位体委主任下台写起。开篇仅仅涉及两位地方厅官的升迁,却事关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大局。两者的新闻关注度很不相同,但其内部却有着只有业内人士才能看懂的逻辑联系。这种“以小证大”、别出心裁的角度选取和谋篇方式自会产生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轰动”效应。
王俊璞采编新闻强调行文严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既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在报道与奥运有关的新闻时,相关措辞绝对不可颠倒和错用,就像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口号不能随意颠倒和错用一样。在我国,许多体育记者,包括体育界的一些领导和明星却不以为然。王俊璞在书中指出了这一乱象的严重和危害,提出了纠正这种现象的方法。正是这种严谨,保证了王俊璞采编体育新闻的成功和与众不同。
新闻路上没有坦途。但是,前人提供的经验可以助你少走弯路。《80 招》是一位老记者、老编辑为你攀登路上竖起的一个醒目路标,仔细审视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刘其中
2023 年12 月30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