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書城自編碼: 408271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易彬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190461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65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经纬度丛书·靖康之败:从太原之战到汴京之围
《 经纬度丛书·靖康之败:从太原之战到汴京之围 》

售價:NT$ 398.0
基因密码:生命探秘之旅
《 基因密码:生命探秘之旅 》

售價:NT$ 403.0
AI摄影与后期:高清细节、真实质感创作与商业应用
《 AI摄影与后期:高清细节、真实质感创作与商业应用 》

售價:NT$ 500.0
旷野人生2: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旷野人生2: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52.0
指挥文化: 1901—1940 年美国陆军和德国武装部队的军官教育及其对二战的影响
《 指挥文化: 1901—1940 年美国陆军和德国武装部队的军官教育及其对二战的影响 》

售價:NT$ 398.0
为了治愈:改变医学的 30 个诺贝尔奖
《 为了治愈:改变医学的 30 个诺贝尔奖 》

售價:NT$ 301.0
AIGC驱动工业智能设备:系统设计与行业实践
《 AIGC驱动工业智能设备:系统设计与行业实践 》

售價:NT$ 505.0
中国人的日常(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文集,描绘中国人的日常百态,洞悉社会的世道人心)
《 中国人的日常(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文集,描绘中国人的日常百态,洞悉社会的世道人心) 》

售價:NT$ 301.0

編輯推薦:
文献为基,全景呈现。易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深耕穆旦研究二十余年,本书堪称“一部以文献丈量生命的传记”。从西南联大烽火中的诗性觉醒,到晚年译笔如刀的查良铮重生,作者依托近大量的原始书报刊文献,数百份书信、手稿与档案,在历史褶皱中还原真实血肉。当诗行与译稿在时代风浪中相互映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史跃然纸上。“诗人穆旦”与“翻译家查良铮”在传记的叙述中交织成像。作者剖解《赞美》中的现代性震颤,也带读者潜入普希金译稿的字斟句酌现场。当“奥涅金诗节”与九叶诗派在纸页间交响,我们终于读懂那些被时代撕裂的翻译间隙,恰是诗人重构自我的隐秘诗行。从南开校园到芝加哥大学,从野人山生死惨烈的战场到图书馆的寂寥孤灯,作者耐心拼合被遮蔽的生命图景。书中既有对《冬》的文本细读如显微镜观测,也有对各种文艺论争的历史透视。我们看见的不只是查良铮的一生,也看到了时代光束将知识分子的命运刻写为历史底片的过程。
內容簡介:
穆旦被视为中文现代诗歌第一人,一生留下的诗作仅不到160首;“他有一种灵魂上的痛苦,而这使他最普通的观念都得了一种深重和庄严”。他翻译的普希金、雪莱、拜伦、奥登等人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本书借助翔实的文献,记述了诗人穆旦/翻译家查良铮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激荡起伏的一 生。
像穆旦这样在不长的一生中留下可纪念的甚至值得自豪的足迹的诗人不会很多——学生时代徒步跨越湘、黔、滇三省,沿途随读随撕读完一部英汉辞典,最后到达昆明西南联大;25岁以中国远征军的身份参加滇缅前线的抗日战争,经历了严重的生死考验;1952年欣慰于新中国的成立,在获得美国学位之后毅然回归祖国——何况他还有足够的诗篇呈现着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祖国和民众的赤诚……他的诗歌创作所拥有的创造性,他至少在英文和俄文方面的精湛的修养和实力,作为诗人和翻译家,他都是来不及展示,或者说是不被许可展示的天才。彗星尚且燃烧,而后消失,穆旦不是,他是一颗始终被乌云遮蔽的星辰。我们只是从那浓云缝隙中偶露的光莹,便感受到了他旷远的辉煌。——谢冕
但是穆旦的真正的谜却是:他一方面最善于表达中国知识分子的受折磨而又折磨人的心情,另一方面他的最好的品质却全然是非中国的。在别的中国诗人是模糊而象羽毛样轻的地方,他确实,而且几乎是拍着桌子说话。在普遍的单薄之中,他的组织和联想的丰富有点近乎冒犯别人了。——王佐良
關於作者:
易彬,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曾任教于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新诗、现代文学文献学、中外文学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性好读诗,乐于文献搜集,出版“穆旦研究系列著作”“彭燕郊研究系列著作”以及《文献与问题: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论衡》《记忆之书》等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亦从事诗歌与自然随笔的写作,有诗集《通往丛林的路》。
目錄
引言 沉默的诗人 / 001
一  有意的无意的沉默 / 001
二  历史的假设 / 004
三  “档案”与“自述” / 005
四  传记之可能 / 008

第一章 “破落户子弟” / 013
一  祖籍海宁,生于天津 / 013
二  “破落户子弟” / 014
三  历史的分途 / 018

第二章 南开校园诗人 / 023
一  南开教育环境 / 023
二  南开社会环境 / 026
三  教职员,同学与“文字” / 033
四  “早熟”的写作者 / 038
五  现代语文教育及文学语境的视角 / 047

第三章 清华校园内外 / 055
一  清华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 / 055
二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 058
三  文学梦与人生的磨砺 / 061

第四章 北平、长沙、昆明 / 069
一  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政策 / 069
二  “灵魂记住了”—“南岳之秋” / 071
三  “救亡呢?还是上学呢?” / 078
四  “行年二十,步行三千” / 083
五  迁徙中的穆旦 / 088

第五章 昆明,蒙自,叙永 / 093
一  “蒙自”:持重与轻松 / 093
二  文学与现实 / 098
三  “查良铮”与自我形象 / 105
四  “穆旦”:作为翻译者的一面 / 110
五  生活的“还原作用”? / 116

第六章 赞美:在“命运”和“历史”的慨叹中 / 123
一  “赞美”型诗歌,非歌颂型意象 / 123
二  “新的抒情”:评论与自况 / 125
三  从“合唱”到“具体个人的面孔” / 130
四  “赞美”:“亮色”与“底色” / 135
五  “一个真正敏锐的、具有丰富情感的诗人” / 139

第七章 “坐在山岗上让我静静地哭泣” / 143
一  从军行 / 143
二  “光荣的远征” / 147
三  惨绝的“野人山经历”  / 150
四  “苦难的旅程——遥寄生者和纪念死者”  / 154
五  “坐在山岗上让我静静地哭泣” / 160
六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 168
七  “因为我们已是被围的一群” / 175
八  历史的吊诡 / 179
余论 / 184

第八章 大西南时期 / 187
一  书信中的信息 / 187
二  何以没有重回联大教席 / 191
三  部队的英文秘书、新闻学院学员与中国航空公司职员 / 194
四  国际时事新闻译员穆旦 / 200
五  交游、写作与发表 / 203
六  从云南到北平:地域与身份的转换 / 211

第九章 《新报》时期 / 221
一  关于《新报》的说法 / 222
二  《新报》之创办 / 226
三  总编辑查良铮的工作与写作 / 233
四  《新报》之周年纪念 / 239
五  《新报》之被封 / 244
余绪 / 252

第十章 沪宁线上 / 257
一  “饥饿的中国” / 257
二  四处奔走的小职员 / 262
三  “他非常渴望安定的生活” / 268
四  非职业化的写作者 / 272
五  被扼杀的文化可能性 / 275
六  “用极近口语的文字写出了庄严的诗” / 280
七  穆旦批评空间的生成与湮息 / 286
八  “我实在想写一些鲁迅杂文式的诗” / 292
余论 修改行为与自我形象 / 296

第十一章 “被点燃”的青春:“愤怒”“孤独”与“安憩” / 301
一  “玫瑰的故事” / 301
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 305
三  “玛格丽就住在岸沿的高楼” / 313
四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 321

第十二章 “出走”与“归来” / 329
小引 “ 我想要走”:现实与写作 / 329
一  “懂得受难,却不知至善之乐” / 331
二  国外的生活,俄文冠军,未及充分展现的诗人 / 336
三  “感觉无法再在美国呆下去” / 346
四  一个旁述:“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迟早要回国” / 353
五  “出走”与“归来”:对照性的行为 / 356

第十三章 最初的契约 / 361
一  “献礼”的热情 / 361
二  “在答应此事时心中有矛盾” / 364
三  初到南开 / 371
四  “文学原理”与“普希金” / 377
五  看似平静的生活 / 386

第十四章 “外文系事件”风潮 / 393
一  挽留陈逵事件 / 394
二  《红楼梦》座谈会 / 398
三  提意见、检举、“谈心会”及总结 / 404
四  事态进一步扩大 / 410
五  穆旦的遭遇与反应 / 414
余论 / 420

第十五章 “穆旦”的短暂重现 / 423
一  “肃清反革命,思想改造” / 423
二  “不应有的标准” / 426
三  多重“鼓励” / 430
四  “我的葬歌只算唱了一半” / 434
五  “有多少生之呼唤都被淹没!” / 439
六  “这个‘时代’的夭亡和总结的宣告” / 443

第十六章 “穆旦”与“查良铮” / 447
一  “不能不令人怀疑作者的真实动机” / 447
二  局部性的自我检讨 / 451
三  “大跃进”思潮下的穆旦批判 / 454
四  艺术与政治的纠结 / 459
五  译介文字中的复杂语调 / 462
六  “查良铮”与“穆旦”的分离局面 / 466
余论 历史的效力 / 470

第十七章 “把自己整个交给人民去处理” / 473
一  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 / 473
二  “承受着极大的痛苦而不外露” / 475
三  图书馆编目股馆员的日常工作与美国史翻译 / 479
四  日记:另一种沉默的方式 / 486
五  交代、交代、再交代…… / 492
六  劳改、抄家、搬家…… / 500
七  “自己的历史问题在重新审查中” / 504
八  “查良铮平时不言不语,从不暴露自己的思想” / 512
九  1970 年10 月的日记 / 517
余论 / 523

第十八章 “寿命之飘忽,人生之可畏” / 525
一  “其因在我,心中沉重” / 525
二  “少了这样一个友人,便是死了自己的一部分” / 533
三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 538
四  旅居国外的友人来访 / 541
五  年轻人来访 / 546
六  三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 551
七  腿伤,地震…… / 559
八  “《唐璜》可能出版” / 565
九  “寿命之飘忽,人生之可畏” / 570
十  湮没于一片混沌之中…… / 574

第十九章 文艺复兴的梦想冲动 / 579
一  “谈译诗问题”:翻译的再出发 / 579
二  撞见了“丘特切夫” / 581
三  《唐璜》开始翻译 / 586
四  三重动力 / 590
五  “奥登”与“现代诗选” / 595
余论 新时期的到来与穆旦译著的境遇 / 600

第二十章 “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 / 607
一  秘密的写作 / 607
二  书信、日记与“潜在写作”资源 / 611
三  晚年写作的编年问题 / 615
四  “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 / 620
五  “停电之夜”:“默念这可敬的小小坟场” / 625
六  “在芦苇的水边” / 630
七  “神的变形”与“人的苦果” / 634
八  《冬》:绝笔,“死的火”,被修改的乐观 / 641
尾声 “未来对于他将永远是迷人的‘黑暗’” / 650

后记 / 653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