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字综理表
》
售價:NT$
1010.0

《
礼法融通:中国传统离婚制度及观念
》
售價:NT$
403.0

《
城市群交通系统风险与应急管理
》
售價:NT$
949.0

《
华南主要观赏树木图鉴
》
售價:NT$
806.0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8辑)--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
》
售價:NT$
398.0

《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
售價:NT$
245.0

《
工程机械手册——钢筋及预应力机械
》
售價:NT$
1673.0

《
何以中国·何以大唐:唐帝国与突厥斗争史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游记与思考结合,不囿于传统学术讲义,兼有趣味性和人文深度。史实与现实并叙,既有知识性,又不乏现实意义。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
內容簡介: |
本书属于《西方现代化脚印》丛书之一。重点介绍两个主题,地理大发现与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指欧洲国家“发现”了以前不知道的地方;而大航海时代,指欧洲人摸清楚了几条海上航线,让全球的海洋连成了一片。这两个主题,主要涉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海上冒险、海洋扩张和海洋霸权。作者通过分析公元1500年前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和重大转折,解释了海洋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
關於作者: |
段亚兵,1969年12月入伍,1982年随部队调入深圳。曾长期供职于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和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十几本,既有理论专著,又有深圳纪实作品,还有散文游记等,已完成西方现代化脚印丛书之一《德国文明与工业4.0——华人在德国学到什么》。
|
目錄:
|
总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新路
前言:文明在接触交流中进步
第一章 半岛战争:两大文明的碰撞
古城塞戈维亚
文化多样的托莱多
科尔多瓦的辉煌
塞维利亚的文艺范儿
格拉纳达的最后一战
第二章 海上竞争:西方后来者居上
大西洋海滨的名城
两“牙”瓜分了全球海洋
敢于冒险的航海家
海上马车夫启航
中国与大航海时代擦肩而过
第三章 世界改变:现代化的领军者
繁花似锦的马德里
西班牙的黄金枷锁
欧洲枭雄逐鹿中原
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
呵护家园
潮起潮落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影响
第四章 文明贡献: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光彩夺目的巴塞罗那
高迪的建筑美学
西班牙的画家们
荷兰的画家们
斗牛士·舞者
尾声:大航海时代诸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
內容試閱:
|
文明在接触交流中进步
我退休后有了一些机会去国外走动。异国情调,目不暇接;所见所闻,收获良多。去欧美一些国家感觉收获更多一些。思索观察欧洲国家为什么能够率先踏上现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饶有趣味的研究课题。
近几年德国的制造业发展引人注目,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受到启发,我产生了写一本介绍德国文明的书的想法。书稿完成后,与出版社的几位编辑讨论聊天,大家认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走出了一条不同凡响的道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创造了奇迹。有一位编辑来建议说:“既然开始研究德国文明的发展,那能不能将视野再放宽一点,多写几本欧洲其他国家的书,探讨西方现代化文明发展的路径。这位编辑的话让我头脑快速运转起来,打开了我多年所见所闻的记忆和不断思考的闸门。于是,写作“西方现代化脚印”丛书的想法逐渐成熟,我初步考虑写作5本,包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我认为研究西方现代化文明发展史,应该从文艺复兴开始谈起,讲述大航海时代,评说启蒙运动,探讨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等,落脚到德国的工业4.0。以上是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点。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目前的写作顺序已经反了,德国文明的书稿已经写成,只好再倒叙其他国家的故事。好在这不是一部学术著作,结构方面不必严格要求;而是一本文化思考的书,顺序可以灵活安排。
打开西方现代化文明发展的历史画卷可以看清楚一个事实:现代文明虽然最早出现在欧洲,但这是人类古代文明综合发展的结果。
首先,西方现代化文明发展的源头和传承路线复杂,古希腊文明是其源头之一。虽然古希腊地处欧洲,但是古希腊文明的智慧并不是直接、自然地流传到近代欧洲,而是经由阿拉伯文明作为二传手的。在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里,古希腊文明的智慧被阿拉伯文明继承并发展,反哺欧洲引发文艺复兴运动,成为欧洲现代化文明发展的思想动力和智慧宝库。
其次,欧洲的文明发展受到了世界其他文明发展的影响。以中国与欧洲的互动为例。中国与欧洲分处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虽然地隔万里,但是中国与欧洲文明的交流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监狱里口述在中国的见闻,成书后在欧洲引起了轰动。欧洲人发现东方大国的繁荣富裕后思想不再平静,产生了想要与东方往来的强烈愿望。大航海时代是欧洲迈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然而,在哥伦布探索新大陆之前的半个多世纪,明朝的郑和就已经完成了下西洋的壮举。两个船队的航船大小和船队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航海技术为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探险提供了智力支持。
回顾历史只想说明一个观点:文明是在接触交流中发展的。一个文明善于向其他文明学习借鉴,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如果自我封闭起来,拒绝学习和交流,这个文明就会落后、衰败,最终被历史淘汰。
当然,文明体之间有竞争,有挑战,甚至有冲突。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提出的“文明的挑战和应战”理论给人启发,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理论也值得思考。也许,文明是在挑战应战中产生和发展,也是在冲突中毁坏和更新。总之,不管是主动地学习、自愿地借鉴也好,还是被动地应战、严重地冲突也好,文明总是在接触、冲撞、交流、融汇中发展。
习近平于2019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谈到了这个道理。他认为,文明交流应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如果长期自我封闭,文明必将走向衰落。他说:“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写这套丛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欧洲诸国实现现代化的历程,看看西方为什么会后来者居上,在历史发展中走在前面,它们在现代化道路上行走中有些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为我参考。二是明白开放的环境、积极对外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自身文明发展的道理。自我封闭是危险的,拒绝文明交流是愚蠢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特别喜欢费孝通老先生讲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短短16字,说出了人类文明体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有利于文明发展的大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