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教学高手:AI 时代怎么教
》
售價:NT$
305.0

《
中国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报告2025
》
售價:NT$
403.0

《
建国者的财富:金钱如何塑造了美国的诞生
》
售價:NT$
500.0

《
制造独角兽:初创公司如何指数式增长
》
售價:NT$
403.0

《
绿色黄金 : 茶叶、帝国与工业化
》
售價:NT$
352.0

《
中医急重症学(第2版)
》
售價:NT$
352.0

《
基于Aspen Plus 和 Aspen HYSYS的化工流程设计与模拟
》
售價:NT$
1010.0

《
青春期的二次成长:给青少年恰如其分的爱和支持
》
售價:NT$
305.0
|
內容簡介: |
《徐显明校长和法大的这七年》不同于往者,概于作者一改此前著史者一贯坚持之“客观”原则,而将己身之经历、情感、评析倾注于字里行间,遂使所就文本不同于此类书籍往昔之冰冷模样,而在死寂枯燥的资料间,多出了一股主客互动之绵绵不绝的温情与活气。作者不揣一己之力,为一校著史。本书总括学校发展之历史背景、理念方针、治理方略、声誉建设、人事换变、机构整合、文化庆典、院系调整、科研发展、教学革新、人才争战、对外交流、后勤基建等诸多方面。
|
關於作者: |
高佳胜
1981年6月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多次获得院、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任国际收支处副处长职务,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职务。工作期间被授予中国人民银行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外汇年检工作先进个人、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政务信息先进工作者、身边的榜样等多项荣誉称号。撰写的调研文章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金融与法律”重点课题一等奖等多项奖励。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入选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法律专家人才库。已在作家出版社等出版《遥想当年花满径》等个人专著3部。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法大危局
第二章新官上任
第三章法大新政
第四章校庆大典
第五章院系调整
第六章科研革故
第七章教学鼎新
第八章人才鏖兵
第九章破局扬帆
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序
近年来,中国政法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提升法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
立足当下、回首过往,二十年前的新世纪之初,中国政法大学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中被整体划归教育 部管理,学校的发展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其时,教育 部党组综合考虑历史、现实及未来等综合因素后,遴选时任山东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的徐显明同志出任新世纪法大首任校长。徐显明校长到任后,在教育 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与学校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擘画蓝图、锐意进取、革故鼎新,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实际、披荆斩棘、跨越发展,开创了法大全面升级进步的崭新局面,实现了学校综合实力的飞跃,为法大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成功样本。
20世纪,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其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21世纪初,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先生时,钱先生又发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二者均剑指中国高等教育构建问题。
如何回答二公之问,可能言人人殊,亦无法一言以蔽之。这个问题之不好作答自不待言,现实中,既能在理论层面给出完美答案,又能在实践层面提供有力支撑的主体尚不多见。
好在,作为国内人文社科研究重镇之一的中国政法大学,在世纪之初的七年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以其一系列人所共见的业绩,向国家和社会提交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
当其时,笔者正就读于此间,不但亲身经历了学校这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建设历史,更是目睹、体察身受了其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此后,因缘际会、时机巧合,遂就此拙作。
本书一改此前著史者一贯坚持之“客观”原则,而将己身之经历、情感、评注倾注于字里行间,遂使所就文本呈现出了更多主客互动之绵绵不绝的温情与活气。
作者不揣一己之力,为一校的发展建设历史著书立说。全书总括学校发展之历史背景、理念方针、治理方略、声誉建设、人事变换、机构整合、文化庆典、院系调整、科研发展、教学革新、人才争战、对外交流、后勤基建等诸多方面,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为写作意旨,力求探索何谓成功的大学治理之道。为文下笔时,笔者阅字近千万,终得二十七万余字,历经多次修改,以成此书。但限于个人眼界,书中错误疏失、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读者诸君宽宥则个。
书名虽云《徐显明校长和法大的这七年》,但并无宣介一人、一校之意,概因当年网上发文初名如此之故,还望读者诸君莫要窄视作者心中之本意。笔者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凡涉公共事业建设之事,绝非哪一个人或哪一些人可独自担当,而必由全部涉事主体勠力同心、全力以赴,方可功成!所以本书不只属于一校中那些过去的人,那些现在的人,那些将来的人,它更属于一切关心、关注、关爱和关怀国家高等教育成长和发展的人。
《华严经》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淮南子·说山训》言“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科学界归总之“宇宙全息论”等,均闪烁着人类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之智识上的灵光。七年之于法大,法大之于整个高等教育界,其理亦如是。
唐代史学大家刘知几,曾提出“史学三才论”(为文著史者须有“才、学、识”)和“书法直笔论”。清人章学诚先生又在“才、学、识”的基础上,加了个“德”字,遂成“史学四长说”。后知末学如我者,为文论事亦循此原则,不溢美、不掩恶,力求秉笔直书、持之有据,以体“著书者之心术”!
司马迁曾在其所著《史记·报任安书》中言其志曰“故述往事,思来者”。本书亦宗此。是为序!
高佳胜
2024年6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