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想国译丛071:渗透边界的秘密贸易:东南亚边境地带的走私与国家,1865—1915
》
售價:NT$
602.0

《
盛世的前夜:从仁寿宫政变到玄武门之变
》
售價:NT$
398.0

《
河狸大神:第二建筑师如何塑造美国
》
售價:NT$
454.0

《
福利市场 : 全球基本收入史
》
售價:NT$
403.0

《
我的教育观
》
售價:NT$
403.0

《
小学生就该懂的生活中的经济学
》
售價:NT$
306.0

《
看见三星堆
》
售價:NT$
908.0

《
1517:全球视野下的“奇迹之年”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读者从全面了解与理解中国茶文化溯源与历史脉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南路边茶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贸易与流通等三个方面认识南路边茶,*后通过对南路边茶的现状与发展研究表述深化南路边茶现状与未来。适用人群为:茶学、茶文化、茶艺、茶叶加工等专业人员;茶文化与茶产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学术研究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旅游和文化产业规划者;教育工作者;国际文化交流人士;收藏家和投资者;茶文化与茶叶爱好者;一般大众读者。
|
內容簡介: |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和广袤的地域中,滋生出了无数分支的茶文化,这些包罗万象的不同茶类、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茶叶发展过程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各地不同的背景、地理位置等造就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类型。本书从中国茶文化溯源中研究南路边茶的历史发展过程与现状。本书共有两个篇章,即中国茶文化溯源和在中国茶文化进程中的南路边茶。第一篇从历史沿革、发展脉络、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回溯中国茶文化概况;第二篇从历史沿革、健康作用与文化意义、南路边茶的现状、贸易与流通、制作工艺、饮茶方式六个方面对中国的南路边茶进行分析与研究。
|
關於作者: |
任敏,副教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蒙顶山茶产业学院院长、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茶文化与产业服务工作室负责人、茶文化与产业服务研究中心负责人,**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级茶艺技师(一级)、高级评茶师(一级),*茶艺技能大赛高级裁判员,制茶师高级考评员;被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聘请为雅安市雨城区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专家工作站专家团专家;被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聘请为政府茶产业专家咨询团成员;被雅安市名山区聘为“女科技工作者服务站”专家。先后发表《雅安市作为川藏茶马古道起点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研究》等茶学学术论文20余篇,负责和参与《基于茶艺师竞赛项目训练方案研究》等各项研究课题30余项,开展“‘蒙顶山茶大讲堂”“产业学院服务地方产业案例”等学术讲座,带领师生组织承办“蒙顶山杯”第七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中国百茶宴等茶事活动近百项;编创指导的茶艺作品先后获得*、省级各类奖项10余项;受邀担任*、省级、市级各类职业竞赛裁判、专家30余项;专业学生先后前往法国、摩洛哥、泰国、日本等国开展中华茶艺展示活动。
|
目錄:
|
目录第一篇中国茶文化溯源第一章 历史沿革 3第一节 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3第二节 “茶”字的形成与溯源 6第三节 茶树被发现于中国西南地区 14第二章 发展脉络 25第一节 唐宋以前 25第二节 唐宋茶文化 27第三节 明清茶文化 37第四节 《红楼梦》关于茶文化的古今比较研究 40第三章 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 57第一节 中国茶道精神源流 57第二节 中国茶道精神内涵 61第四章 中国茶文化表现形式 69第一节 基础茶艺 69第二节 茶会组织与策划 85第三节 长嘴壶茶艺 98第四节 茶文化在青年思想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14第二编在中国茶文化进程中的南路边茶第五章 历史沿革 123第一节 植茶优渥的自然条件 124第二节 南路边茶的形成 137第六章 健康作用与文化意义 149第一节 健康作用 149第二节 文化意义 162第七章 南路边茶的现状 167第一节 黑茶发展现状 167第二节 南路边茶发展现状 170第八章 贸易与流通 179第一节 茶马古道 179第二节 茶政对南路边茶的影响 184第三节 雅安市作为川藏茶马古道起点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研究 190第九章 制作工艺 195第一节 南路边茶传统加工工艺 195第十章 饮茶方式 203第一节 传统饮用方式 203第二节 茶艺 212参考文献 223
|
內容試閱:
|
本书从中国茶文化溯源中研究南路边茶的历史发展过程与现状。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和广袤的地域中,衍生了无数分支的茶文化,这些包罗万象的不同茶类、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茶文化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各地不同的背景、品类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极具特色的茶文化类型。中国是较早发现茶、种植茶、利用茶的地方。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巴蜀是较早饮用茶的地方。南路边茶是黑茶鼻祖,《西藏政教鉴附录》记载,“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此后,西藏地区饮茶之风盛行。藏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说。南路边茶被誉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藏汉团结的“友谊之茶”。唐宋以来的历代王朝更是实行“以茶易马”“以茶治边”的政策来治理国家。当时,在茶马交易过程中,茶叶被运往西藏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在湿热条件下茶叶发生了变化,即茶叶的颜色逐渐变黑,形成了与绿茶完全不同的色泽。茶是西藏地区人民的日常饮品。另外,当时的西藏地区不产茶而产良马,巴蜀地区产茶但缺良马,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往往需要大量的良马,于是,具有供需互补性的“以茶易马”即“茶马互市”应运而生,由此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本书共有两个篇章,即中国茶文化溯源和在中国茶文化进程中的南路边茶。第一篇从历史沿革、发展脉络、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回溯中国茶文化概况;第二篇从历史沿革、健康作用与文化意义、南路边茶的现状、贸易与流通、制作工艺、饮茶方式六个方面对在中国茶文化进程中的南路边茶进行分析与研究。中国茶文化与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表述。南路边茶作为健康饮品,在一千多年的雪域高原已得到印证。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南路边茶的转型是巴蜀地区面临的新话题,也是区域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书以期从中国茶文化的全域性来分析南路边茶,从历史发展的价值到现实转型拓展运用来实现南路边茶的进一步振兴与繁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