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前沿世界史:环境、疫病与记忆建构》世界史研究 自然环境 疾病医疗 符号记忆 衣食住行

書城自編碼: 407281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光明日报理论部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481735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好望角·滑向战争:决定历史的交涉与日本的失败
《 好望角·滑向战争:决定历史的交涉与日本的失败 》

售價:NT$ 500.0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先勇新作!记述我的父亲母亲并及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
《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先勇新作!记述我的父亲母亲并及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 》

售價:NT$ 316.0
教师助手:巧用AI高效教学(给教师的66个DeepSeek实战技巧,AI助力备课、教学、练习、考试及测评)
《 教师助手:巧用AI高效教学(给教师的66个DeepSeek实战技巧,AI助力备课、教学、练习、考试及测评) 》

售價:NT$ 352.0
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 : 卢克莱修的《物性论》
《 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 : 卢克莱修的《物性论》 》

售價:NT$ 316.0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一种新经济结构
《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一种新经济结构 》

售價:NT$ 709.0
你为什么不离开我的生活?
《 你为什么不离开我的生活? 》

售價:NT$ 254.0
揉碎温柔
《 揉碎温柔 》

售價:NT$ 245.0
驾驭恐惧(菲利普·津巴多力荐的时代读本!减少焦虑、控制情绪、一键重启人生!)
《 驾驭恐惧(菲利普·津巴多力荐的时代读本!减少焦虑、控制情绪、一键重启人生!) 》

售價:NT$ 29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49
《裂城:美国城市的贫穷与繁荣》
+

NT$ 250
《许倬云 美国小史(满格系列)》
+

NT$ 428
《庄园:从《垦田永年私财法》到应仁之乱》
+

NT$ 653
《经纬度丛书·埃及7000年:人类漫长而灿烂的文明》
+

NT$ 510
《欧洲中世纪史(第11版)》
+

NT$ 347
《日本今世相 》
編輯推薦:
2011年新春伊始,我国世界史学界迎来一个重要时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新的学科目录——《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世界史成为一级学科。光明日报作为一张思想文化大报,理论学术历来是传统优势和重要特色。因应世界史学科发展的这种新形势,光明日报增设了“世界史专刊”,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以“世界史”命名的报纸专刊。
自创刊以来,秉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学界同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满足社会大众对世界史知识渴求的宗旨,“世界史专刊”刊发了一大批反映世界史研究前沿动态和具有现实关怀的文章,在学界和社会上取得良好反响,为传播世界史研究成果、繁荣世界史学术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史学素养贡献了一份力量。为进一步满足上述需要,现将“世界史专刊”的部分文章以专题形式重新编辑并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內容簡介:
本书及《前沿世界史:文明、海洋与全球视野》都是《光明日报》理论版“世界史专刊”的十年精选集,荟萃了一大批反映世界史研究前沿动态和具有现实关怀的精彩文章,不仅角度新颖,史实严谨,而且生动活泼,文短意长。
分为“人与自然环境”“人类历史上的疾病、医疗与卫生健康”“记忆和符号研究”“衣食住行和消费的历史”四大板块,为广大读者带来世界史的文化盛宴。通过“大家小文”的形式,打破世界史“高冷”、晦涩的刻板印象,走出学术象牙塔的藩篱,展现世界史的前沿动态与热点趋势。
關於作者: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长期以来,《光明日报》理论版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敏捷权威的刊发风格和高雅清新的个性品位,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清新活泼的人文气息,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光明日报理论部一直秉承“理论前沿性、学术探索性”的宗旨,为读者推出闪烁着智慧火花、蕴含着思想穿透力的佳作,与读者共同见证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目錄
第一部分 人与自然环境
从环境史到新全球史? /? 包茂红 · 003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环境史?? /? 克利斯托夫·毛赫,包茂红(译) · 006
“一沙一世界”——环境史与生态世界观刍议? /? 梅雪芹 · 010
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 /? 俞金尧 · 014
演化中的蓝色行星——撰写新的海洋环境史? /? 侯 深 · 017
大洋洲环境史研究的三重意义? /? 费 晟 · 021
从征服自然到为荒野立法——环境观念与美国联邦政府资源政策的变迁? /? 付成双 · 024
美国人荒野观与荒野保护的历史演变? /? 滕海键 · 027
取向转型:从“衰败论叙事”到“地方性知识”的环境史? /? 刘向阳 · 031
军事环境史视野下的“世界”与“战争”: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 /? 贾 珺 · 034
19 世纪美国环境思想和科技的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塑造? /? 刘晓卉 · 038
气候如何影响近代欧洲历史? /? 詹 娜 · 042
澳大利亚兔灾的生态史学思考? /? 乔 瑜 · 046
近代早期威尼斯的水文灾害与防治? /? 尚 洁 · 050
书写儿童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史? /? 陈黎黎 · 055
消失的北极“企鹅”? /? 陈林博 · 059
气候对十七世纪德意志社会的影响? /? 陆启宏 · 063
17 世纪法国极端气候事件与社会应对? /? 周立红 · 067
17 世纪英国如何走出危机? /? 孙义飞 · 071
水利与英国社会? /? 向 荣 · 075
关于水历史? /? 郑晓云 · 081
古罗马城的供排水系统与城市文明? /?[意大利] G.D.费欧,和劲松、金杰(译)· 084
古希腊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发展? /? [希腊] A.Ν. 安吉克斯,郭娜(译) · 087
水在非洲民族迁徙融合历程中的作用? /? 张 瑾 · 090
近代历史上巴西城市水卫生的变迁? /? 程 晶 · 093
第二部分人类历史上的疾病、医疗与卫生健康
重视疾病史研究 构建新疾病史学? /? 王旭东 · 099
社会文化史视域下人的疾病及其历史书写? /? 闵凡祥 · 103
医学社会史研究中的医学因素? /? 李化成 · 107
古罗马的瘟疫之殇与希望之光? /? 姬庆红 · 111
古代埃及的瘟疫与瘟疫叙事? /? 王 欢 · 115
阿拉伯历史上的瘟疫与防疫? /? 丁 隆 · 119
16—17 世纪英国鼠疫与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雏形? /? 邹 翔 · 122
从伦敦宽街泵井中追寻霍乱传播的真相? /? 陆伟芳 · 126
十九世纪德国城市疾病预防体系的构建? /? 徐继承 · 130
国际卫生大会与国际疫情通报制度的缘起? /? 张勇安 · 133
远东热带医学会的区域防控机制? /? 李文硕 · 137
黄热病传播模式的发现及其防治? /? 杨长云 · 141
从公共卫生管理看一九一八年全球大流感? /? 王广坤 · 145
第三部分 记忆和符号研究
“文化记忆”理论的形成和建构? /? [德]扬·阿斯曼,金寿福(译) · 151
《记忆的场所》与法国记忆史研究? /? 洪庆明 · 155
记忆、历史与社会整合——记忆史视野下的法国移民史研究? /? 乐启良 · 159
德国政治空间中的纹章符号与文化记忆? /? 林纯洁 · 163
格林尼治天文台:民族、帝国与世界的文化记忆? /? 朱联璧 · 166
19 世纪法国历史记忆中的滑铁卢战役? /? 顾 杭 · 169
三色旗和高卢雄鸡——法兰西国家象征符号的历史解读? /? 沈 坚 · 173
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 /? 吕一民 · 178
从政治象征到文化符号的哈德良长城? /? 冯定雄 · 182
第四部分 衣食住行和消费的历史
十九世纪法国的书籍和报刊消费? /? 王加丰 · 189
18 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的繁荣及其原因? /? 李新宽 · 193
法国历史上的禁奢令? /? 顾 杭 · 197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禁奢运动? /? 尚 洁 · 201
欧洲夜史:人类对夜晚态度之变迁? /? 俞金尧 · 204
古代罗马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的纪年? /? 刘 城 · 208
国家与社会:法兰西共和历与日常生活? /? 洪庆明 · 213
西欧中世纪的劳动日常? /? 黄春高 · 217
古罗马人的服装及其社会文化含义? /? 裔昭印 · 220
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 张旭鹏 · 224
“面包为生活之依赖”——古希腊罗马人的饮食? /? 刘章才 · 228
中世纪的餐桌? /? 付有强 · 231
“红鞋跟”与“无套裤汉”——法兰西近代的服饰文化与社会变迁? /? 庞冠群 · 234
牛津大学对近代科学的贡献? /? 何 平 · 238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衰? /? 张 弢 · 242
普鲁士的教育改革与柏林大学? /? 王亚平 · 246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历史及文化功能? /? 江振鹏 · 249
乌菲齐美术馆:从君主的私人宝库到公共艺术圣殿? /? 刘 君 · 253
德意志民族财富的聚集地——日耳曼民族博物馆? /? 孟钟捷 · 257
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教育? /? 晏绍祥 · 260
从书吏到工匠:古代埃及的职业培训教育? /? 郭丹彤 · 264
“父亲即教师”:古罗马教育的特色? /? 姬庆红 · 267
“条条大道通罗马”:交通信息的展示与视觉化的帝国? /? 徐晓旭 · 271
波斯帝国的道路遗产及其历史意义? /? 刘雪飞 · 275
从“交通困局”到“交通革命”:近代英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 /? 沈 琦 · 278
內容試閱
前? 言/钱乘旦
本书辑录的是《光明日报》理论版“世界史专刊”刊登过的文章。作者是来
自国内诸多高校、科研院所的世界史学者,年龄分布广阔,老中青都有,其中不
乏著名学者,也不乏进入世界史领域不久的初出茅庐者,可谓万花筒式的展现,
让读者一览中国世界史学科的梯队成长,呈欣欣向荣之势。
“世界史专刊”创刊于 2011 年。当时,世界史刚刚成为一级学科,迎来重大
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学科建设还存在不小的问题,比如国人的世界史知识相对
匮乏、对国外域情不甚了解。《光明日报》下决心专辟版面,刊发世界史研究的
前沿动态,同时向大众普及世界史知识。转眼十年过去了,盘点其成绩的时刻也
就来到了,所谓不点不知道:十年里这一专刊已刊登 800 余篇文章,成为传播世
界史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深受读者喜爱。专刊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领域广、
主题新、文风活,文短意长,一篇一事,一事一议,不苟说教,却寓教于文。
众所周知,历史学在 20 世纪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史学家
们对“历史”的理解不同于以往。以前人们研究历史局限于政治、外交、军事等
领域,“大人物”是它瞄准的对象,历史书中充斥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讲
述这些人的丰功伟绩或胜负沉浮。这种情况持续到 19 世纪末期,时人认为历史就
应该写这样的“正史”。但后来发生变化了,19 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经济史,经
济成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接下来社会史也出现了,“历史”的概念发生根本性
改变。最早出现的社会史聚焦人们的衣食住行,后来则把目光转向更广泛的“社
会”,比如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家庭状况、人口变迁等,还有教育问题、老龄
问题、妇女问题、犯罪问题等,把整个社会作为历史学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由此
就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历史的范畴,都是历史
学研究的对象。这种变化导致 20 世纪下半叶历史学的深刻转型,一大批新的分支
学科出现了,历史学也变得无事不关心,“小人物”走上历史舞台,历史学家开
始研究医疗史、疾病史、文化史、心态史、环境史、生态史……所有这些新领域
都是人们陌生的,而“历史”则把人们的视野扩张到无穷大,历史学研究变得更
有趣、更能吸引人了。
我们看本书收录的文章,就会发现“世界史专刊”在选题方面完全超出了传
统的“历史”范畴,追踪本领域的学术前沿,呈现“新史学”的面貌。许多文章
介绍这些新的分支学科,让读者了解其内容与方法;更多文章涉及历史新领域中
的各种问题,向读者讲解新知识。读完这本书,读者们一定大大扩充了对过去的
了解,因而对历史更加感兴趣。可以这么说:“新史学”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
看到了活生生的过去。由于“新史学”的出现,“过去”不仅仅是那几个“大人
物”赖以表演的政治、外交大舞台了,它和现在一样,就是鲜活的生活——每一
天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每一个平凡人和不平凡人的故事。我相信《光明日报》
的这个版面在初创时就是抱定这个宗旨的,所以才向读者们呈现一个别样的场
面。此外,本书收录的文章还意在让读者从历史的根源中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正
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了解世界的整体发展以及各个国家的真实历史轨迹,从一个
个细、实、深的题目中,认识到世界史学科的现实功用和时代关怀。
历史学还发生的一项重要变化就是把枯燥的“学问”变成生动的“知识”,
为大众所了解,为大众服务。“世界史专刊”除了刊登国内外世界史领域的前沿
动态成果,还努力处理好学术性与可读性、前沿性与普及性的关系,要求专家学
者以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文章写作。所以我们翻开这本书,就会发现各篇文
章都写得短小精悍,清新易懂,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学术水平。要写出一般读者
能接受的历史学文章,就必须按照历史学的基本要求,下笔有据,史事准确,同
时又文笔通畅,引人入胜,做到二者兼具其实是不容易的,史学工作者必须练好
内功。
在推广和传播学术成果方面,文风可谓关键。象牙塔中的高端学术可以佶屈
聱牙,写给普通读者看的文字却是越通达越好。传说白居易写诗时先读给市场上
卖菜的老太太听,老太太听懂了,他才觉得好。这本书中的文章,大部分是向这
个方向努力的,希望把历史这只高堂燕送进一般百姓家。不过,我们的学者们太
习惯于学术论文写作了,摆脱那种八股式的写作方式并不是易事。可喜的是,多
数文章还是能朗朗上口的,我想在这个方面,版面编辑也一定做出过很大努力。
写到这里有一个问题顺便提及:为普通读者写历史绝不是一件降低身份的事,而
是在提高史学品位,甚至关乎国民史学素养。学术界应当自觉承担起这一光荣的
使命和任务,注重将学术成果大众化,为社会大众打开一扇了解世界之窗,让他
们看到更多的世界,了解更真实的世界。我们看这本书,有许多国内著名学者在
贡献他们的作品,可见中国历史学家已经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了。有这样的
学界基础,我相信《光明日报》这个版面会越办越好,也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
本书编者希望我写一篇前言,故作此文,以识有感。
2023 年 7 月 27 日,于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