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访五四新文化:思想与观念(跟随杰出学者的脚步,走进五四思想的丰富世界)
》
售價:NT$
469.0

《
流人系列04:幽灵街区 午夜文库
》
售價:NT$
352.0

《
迷宫的线团:培根自然哲学著作选
》
售價:NT$
403.0

《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24-2025
》
售價:NT$
602.0

《
魔鬼的代言人
》
售價:NT$
245.0

《
九型人格2:发现你的人格类型
》
售價:NT$
347.0

《
猎头盈利之道
》
售價:NT$
352.0

《
半小时漫画量子力学(让科学不再高冷,让知识触手可及,叨叨漫画著、戴瑾审校)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本书采用经折装形式装订,整本书为一幅水墨长卷,可以作为书本翻看,也可以全部展开总览全貌,在市场中较为罕见。
画家李志武历经十年创作而成,人物设计贴合原著形象,绘画形式令人耳目一新,竭力还原《秦腔》风貌。
本书原著为著名作家贾平凹所著,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经久不衰。
|
內容簡介: |
《秦腔》原著小说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讲述了清风街近三十年的历史变迁,展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价值观念和传统格局巨大而深刻的变迁。
夏家和白家是清风街的两大户,夏家四兄弟中的老二夏天义是清风街原村主任,老四夏天智是退休小学校长,在清风街享有很高的声望。白家早已衰败,但白家却出了一个著名的秦腔演员白雪,并嫁给了夏天智的儿子夏风。她也是主人公“疯子”引生的苦恋对象。
清风街里各色人物悉数登场,刘新生果园事件、市场的兴建、狗剩之死、县剧团巡展、七里沟换鱼塘事件、年终风波……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在这里一一上演,作品以凝重的笔触,展现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纠缠。
|
關於作者: |
原著: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陕西丹凤人,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商州》《白夜》《废都》《秦腔》等,曾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改编:朵儿(门晓燕),当代艺术家。先后毕业于伦敦大学歌德斯密学院硕士和维也纳美术学院博士。有影视摄制作品获国际奖项和艺术学院任教的丰富经历,并著有专著和多部译著。
绘画:李志武,国家一级美术师。创作的长篇画作《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先后荣获全国九届美展铜奖和入选全国十届美展。《白鹿原》画作2015年被翻译成法文版在法国出版,并被法国音乐家以配乐展示形式搬上音乐会舞台。2019年与朵儿合作完成近70米长的《秦腔》水墨画卷。
|
內容試閱:
|
十年不长也不短
时光易逝。从2009年4月10日贾平凹先生给我写授权书,到2019年6月9日深夜画完最后一笔,我创作这幅近七十米长的《秦腔》水墨画卷竟历经十年时间。十年过去,很多往事都似浮云散去,唯有这部《秦腔》画作的创作历程因沉淀下了自己的一段生命过往而让我难忘。
用十年时间完成一部作品,既不是因为贪图安逸而思想懈怠,也非因为工作繁忙而挤不出创作时间,主要原因是自己艺术蜕变求新的过程痛苦而漫长,且我亦认为,一部作品冥冥之中也自有其诞生时刻。事实上,自我萌生画《秦腔》的念头起,《秦腔》的绘画创作就始终是我放不下的一件心事,始终考验着我的意志和信念。
在完成《白鹿原》连环画创作之后,经过长时间对《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两部连环画作品的审视以及对中国连环画现状的思考,我决心告别过去,从观念上、呈现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走一条新路,画出一部与以往作品完全不同的“新”作品。在此“野心”的驱使下,我选择了长篇小说《秦腔》。
《秦腔》是著名作家贾平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选择绘画这部作品,既是出于我完成绘画三部茅盾文学奖作品的夙愿,也是因为这部文学作品强烈地吸引了我。它黏稠的乡土气息、魔幻的神秘色彩总能把我带入亦真亦幻的画境之中。随着对这部小说的反复阅读和对《秦腔大评》等相关资料的阅读,我越来越认识到这部小说对本人进行自我革新的意义与价值。
带着野心、带着亢奋、带着期待、带着小说《秦腔》里的诸多问题与线索,我于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先后四次到陕西商洛棣花镇采集素材,寻找灵感。顺着清风街,顺着崎岖的山路,探寻夏天义、夏天智等人家的老屋和七里沟、伏牛坡等处的方位地形;走街串户,了解人情世故和用品饰物。在二郎庙,看庙人李老先生不仅为我们拉二胡唱秦腔,还热心地提着二胡为我们讲解秦镜楼、魁星阁的原址与风貌。在砖瓦厂和村民宅基地建设工地,主人发现我手中有相机时竟怀疑我系暗访公职人员,闹出小小误会。在贾平凹住过的院落外,虽然院门紧锁,但为我们带路的本村熟人从邻居家扛来梯子,以满足我们窥探这位天才作家故居的好奇心……棣花镇的各个角落都留下过我的踪迹,几个画本也都密密麻麻记录下相关采风内容和脑子里随时冒出的灵感与想法。
回到北京后,我便雄心勃勃地动笔开始创作。创新不是凭空生出的,而是需要建立在对传统扎实的认知上。首先从形式上,我感到传统连环画的一幅幅画格形式难以表现《秦腔》小说中在对中国农村的琐碎叙述时透出的绵延气势。我想到了中国水墨画中传统的长卷表现形式,想借水墨长卷一气呵成的气势讲述《秦腔》中生生不息的“泼烦琐事”。选择长卷形式,意味着脱离用文字解说画面或以画面图说文字的连环画传统。长卷要有自己的叙事语言,它应该是一种启示语言,而不是解释语言。我认为,这部绘画故事中要有长调的生命、密实的情感,还要有琐碎的日子。它是一幅无法设定开始也不会有结束的生活长卷。然而,确定长卷的形式仅仅是创作的出发点。不重复自己,想创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几次起步出发,我又都几次沮丧地退回原处;用了一两年的时间根据小说内容起草小稿和大稿,但每当画出一部分后,便在兴奋消退后停顿下来——不是对内容取舍的怀疑,就是对遗存的画风胎记感到不满。我坚信新方法必是从传统中脱胎而来,同时也明白,我还没有找到思考和创作的新方法以摆脱习惯了的过去。创作搁浅时,我就不断翻看各类画册,看各类艺术书籍与评论,看秦腔戏剧,看介绍世界艺术家的电影,也去观看一些画展。逐渐地,我对长卷绘画的一些基本想法开始形成。例如要避免因强调“客观具象”而缺乏“主观意象”、强调“笔墨技法”而缺乏“真情实感”、强调“画面张力”而缺乏“沉静含蓄”、强调“魔幻诡异”而缺乏“生活趣味”等问题。几年里,我的小本和手机记事本里记下了很多这样的问题和画《秦腔》的理解、感悟、想法等内容。在我的想象里,《秦腔》画作是一部既体现原著根本又有个人意识、既有传统血脉又有当代语言的作品。虽然我的画案下已堆积了几大卷废弃的画稿,但我聚集于内心的很多感知与想法都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
我过去的作品,都是按照传统方法创作的——有人先写好脚本,我自己再根据脚本及原著绘画。在创绘《秦腔》这个作品时,我也曾试图采取此方法,也试着问过两位文字作者,但他们都对《秦腔》小说里琐碎的故事、平铺的结构感到为难,所以我决定自己来做。但经过几次探进,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自己能拿下这样的“瓷器活儿”吗?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才情与能力。就在这样难以深入又不舍放弃的纠结中,时间已悄悄溜走了六七个年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当代艺术研究者朵儿博士。聊起《秦腔》时,两人互相激发出对这部作品许多有意思的视觉想象。于是,从2016年2月起,我和朵儿开始合作。首先是商讨《秦腔》画作的展现内容。从小说的“泼烦琐事”里梳理出绘画的主要内容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小说中抽丝剥茧,提取所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之后我们便开始构思草图。经常是她拆解小说,我在小本上勾画情景,讨论到情急处她也会拿笔直接勾画自己的想法。丰富的采风素材是创作的依据。从清风街的大气象到小人物手中的拾粪铲子,都来自我实地考察的记录和理解。绘画中每一个人物的造型也尽源自现实人物,却又不是具体某人。无论是主要人物引生、夏天义,还是不起眼的狗剩、武林等,我都反复琢磨,不曾懈怠过。最终确定的人物形象,无不是经过多次否定之后方才形成的。数十页的草稿构思花费了我们近一年时间。但如何将铅笔小稿转化为水墨正稿,真正的挑战也才刚刚开始。
2017年年底的一天,我展开精心选购的特型宣纸,研好墨,默默在心中举行了一个庄重的仪式,由此,《秦腔》水墨长卷绘画再次上路。由于有了完整的草稿基础,水墨画稿开始得也算比较顺利。至此,我为创作《秦腔》画卷蓄积多年的力量才真正迸发出来,我开始夜以继日地埋头于笔墨挥洒之中。绘画的过程自然是艰辛的,有时自己也会因笔不达意而沮丧。可以说,绘画过程是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例如创作过程中最为困难的地方就是故事的时空转换处理。长卷绘画需要画面持续无间断,小说故事却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频繁地转换着。如何处理时空的转换,避免“断气”,始终是创作的一个难点。
用全新的绘画视觉语言演绎当代文学名著是我和朵儿合作的初衷。回想创作过程,这部《秦腔》画作俨然成为我们探讨艺术观点、 艺术现状、艺术方向等问题的一个交流学习的载体。人们都说,两个艺术家是很难合作的,我们的合作也没有逃出这个魔咒。我已经记不清我们为画面中的多少细节争论过多少次了,但最终总是能够达成默契。创作期间,我们坚持对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认真处理。就比如为画一棵树的枝节,我就曾反复否定自己的画面。这时我们会回到现实寻找树木原型,朵儿还拍摄了公园里的古树供我参考。创作中我们从不会赶时间,内心十分平静。《秦腔》绘画创作过程已成为我人生的宝贵经历。
2019年11月17日,原著作者贾平凹和我的老师赵振川在西安看完《秦腔》画作后,都给予了令我们欣喜的评价。从小说转换到绘画,是艺术形式的转换,换句话说,是故事叙述形式的转换。没有文字,视觉如何叙事?本雅明在论述讲故事的本质时曾经这样说: “它不自我解释,始终专注感染力,使这个感染力在许久之后依然释放。”我期待《秦腔》长卷绘画可以释放感染力,而那每一次的释放注定要由观看者来实现。
李志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