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倾听疯狂的声音:被误解的精神分裂症
》
售價:NT$
254.0

《
植物会思考吗?(揭晓你从未知道的植物智能,带你走入丰饶而另类的植物世界!)
》
售價:NT$
286.0

《
社会蓝皮书:202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
售價:NT$
653.0

《
重回荒野 野生世界不可预知的未来
》
售價:NT$
265.0

《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故事
》
售價:NT$
662.0

《
发现你的职业性格——MBTI助你改善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钻石版)
》
售價:NT$
301.0

《
寻古中国
》
售價:NT$
505.0

《
新知文库精选·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词体韵律学”是一个词学研究新的视点。本书《词体韵律学实例研究——以秦巘<词系>为例》以清代秦巘编著的《词系》一书为例,通过这一视点对词的用韵、格律、句法、结构等进行了详尽研究,提出了读破、意读、律读、韵段、添头、剪尾等自创概念,并利用相关原理分析了不少实例,解决了不少词体韵律方面的问题。这些概念和观念的提出,对于词体研究、词谱修订有着重要价值,从中可见作者在词的创作上浸润颇深,对词的体式分析深有心得。全书不拘泥于词学研究中已有的观点,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概念让人耳目一新,可启迪人们思考词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如词乐、词律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该书由于对词体韵律的分析中肯、详细,作者更有长期的创作经验,因此对今人填词创作尤具指导意义,写手一册在手,大有裨益。
|
內容簡介: |
“词体韵律学”是一个词学研究新的视点。本书《词体韵律学实例研究——以秦巘<词系>为例》以清代秦巘编著的《词系》一书为例,通过这一视点对词的用韵、格律、句法、结构等进行了详尽研究,提出了读破、意读、律读、韵段、添头、剪尾等自创概念,并利用相关原理分析了不少实例,解决了不少词体韵律方面的问题。这些概念和观念的提出,对于词体研究、词谱修订有着重要价值,从中可见作者在词的创作上浸润颇深,对词的体式分析深有心得。全书不拘泥于词学研究中已有的观点,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概念让人耳目一新,可启迪人们思考词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如词乐、词律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该书由于对词体韵律的分析中肯、详细,作者更有长期的创作经验,因此对今人填词创作尤具指导意义,写手一册在手,大有裨益。
|
關於作者: |
蔡国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韵律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中国词文学中的词谱学、词体韵律学以及诗词写作实务等,在《词学》《中国韵文学刊》《中国诗学研究》《台大中文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诗词方面的论文20多篇,至今已承担各类国家及省级研究项目14个,至今已完成国家重点与普通社科项目6个,承担省级研究项目8个,出版有《钦定词谱考正》《重订词律》《唐宋词格律校正》《词系韵律诠疏》《蘋洲渔笛谱笺疏》等学术著作。
|
目錄:
|
目录
前言
弁章 《词系》与概念
第一节 关于秦巘和《词系》
第二节 词体韵律学基本概念举隅
一、体和格
二、读破和摊破
三、意读和律读
四、词乐时代和词律时代
五、韵律
六、单段和双段
七、韵段
八、添头和剪尾
九、歇拍与结拍
十、调有定格
十一、平起式和仄起式
十二、单起式和双起式
十三、句法和句式
十四、逗结构和托结构
十五、主韵、辅韵和修饰韵
十六、双曳头、添头式双曳头、双曳尾
十七、律理
十八、兼声
十九、词调名、别名和词名、指代名
二十、句本位和字本位
二十一、拗句和律句
二十二、对应句和对应韵
第一章 词的体式
第一节 概论
1. 词是字本位的一种文体
2. 辨别体式异同不可局限于局部
3. 词体的正格应该选择哪一种
4. 词体的变化与句式无关
5. 不同时代的纵向比较,更能发现词体变化的规律
6. 从《临江仙》的大概衍化过程看正体的产生
7. 从范仲淹《苏幕遮》的韵律,看令词体式的形成
第二节 词体的分段
8. 词为什么要分段,为什么有的小词不能分段
9. 四十字体的《上行杯》作单段式还是双段式更恰
10. 双段式唐词《望梅花》是个伪分段的单段式词体
11. 《斗百花》的分段问题或可商榷
12. 柳永“叹笑筵歌席”词分段臆说
13. 《戚氏》的分段有可商榷处
14. 《垂丝钓》的分段问题,可判断词当时是否可以演唱
第三节 词谱中的“又一体”
15. 从温庭筠《菩萨蛮》词说“又一体”问题
16. 人为的句读差异,尤其不应该是“又一体”的依据
17. 词是否“又一体”与句式无关
18. 句子的叠与不叠,并非评判“又一体”的标志
19. 文字的衍夺不得视为“又一体”
20. 贺铸《小梅花》是真正意义上的“又一体”
21. 平韵《满江红》属于“又一体”
第四节 用韵理念混乱导致体式分析错误
22. 换韵体是否换韵,只是作法上的选择,无关律法
23. 程垓《一剪梅》并非新词体体式
24. 辅韵的增减,不构成体式的变化
25. 用韵上的异同,是律法中的重要要素
26. 平仄通叶亦即换韵,是一种特殊换叶
第五节 特殊体式
27. 李晏《菩萨蛮》词非单段体式的词
28. 《梦还京》是体式最特殊的词调之一
29. 《于飞乐》有两种不同的体式
30. 从《折花令》说谱家对词体的改造
31. 词的体式有时代印记
第六节 双曳头
32. “双曳头”的字句以对称为正
33. 《白苎》并不是一个双段式词,而是双曳头
34. 周邦彦的《双头莲》是一个双曳头词体
35. 双曳头除了齐头式,也有添头式结构
36. 《塞翁吟》是一个添头式的双曳头结构
37. 提供《引驾行》的一种分段思路
38. 《卓牌子慢》是一个双曳头结构的词体
第七节 令词、引词和慢词
39. “令引近慢”的真正作用
40. 五句式词体,近词的雏形
41. 《甘州曲》也是个五句式结构,王衍词非正体
42. 五句式《浪淘沙近》是不完全近词
43. 《好事近》的“近”与词体无关
44. “近拍”之义,就是“近词之拍”
45. 《红林檎》并非“近”词而是“慢”词
46. 何谓“慢”词
47. 慢词从唐代始
第八节 词是否有衬字
48. 秦巘《杏花天》有衬字说解析
49. 如果词有衬字,必须遵循“三个自由性”
50. 是衬字,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具体的词作
51. 缺乏鉴别依据,是“产生”衬字的主要原因
52. 从宋祁《锦缠道》词后结的韵律,看误断“衬字”的一种原因
53. 《纱窗恨》结拍的正格形式不是七字句
54. 再辨“衬字”
第二章 宫调、词乐、律理与非词
第一节 文词的谱书中无须谈词乐与宫调
55. 词谱中词的宫调名是个伪概念
56. 句式与词乐并没有什么对应的关系
57. 宫调,在词律时代与词的韵律无关
58. 词乐与平仄无关的一个反面例子
59. 宫调不同,不是鉴别异体的标准
第二节 律理
60. “叙列时代”也要以律理为基本依据
61. 字音的改变,要有律理依据66
62. 指出谱式上的正和误,一定要有律理依据
63. 词体韵律学中现象的揭示,须有律理依托
64. 可平可仄的拟定要有律理依据
第三节 词与非词
65. 《竹枝》诗与《竹枝》词
66. 刘禹锡的《潇湘神》亦是乐府声诗
67. 声诗与词的重要差异在是否有调名
68. 《两头纤纤》非词,是乐府古诗
69. 体式决定平仄律
70. 声诗之间的差别在当时的旋律
71. 《嵇康曲》是残诗,更无收录的必要
72. 《抛球乐》是个由声诗成功转化为词的代表性词调
第三章 词调的调名
第一节 调名及相关
73. 孤调的调名未必就是创调名
74. 因词句而拟调名,抑或将调名写入句中,须厘清
75. 秦巘的调名符号起始观
76. 《四犯剪梅花》调名解
77. 词调名中“影”字的含义和意义
78. 《玉楼春》与《木兰花》定名之陋见
第二节 正调名和初始名
79. 《如梦令》的正名可能是《宴桃源》
80. 《江城子》的词调名始于何人
81. 和凝的《长命女》词,调名作“薄命女”为是
82. 六言式《河满子》,调名是以旧名题新声
83. 《醉梅花》一名因谁而起
第三节 “无中生有”的调名
84. 大部分所谓的词调别名,其实只是“词名”
85. 词中另有很多所谓“别名”,只是指代名
86. “渔父家风”也是指代名
87. “忆余杭”原非调名
88. “渔父”的调名已误了千年
89. 顾况《渔父》调名无“引”字
90. “歌头”是词调的名称吗
第四节 多调误合为一
91. 《蝴蝶儿》与《玉蝴蝶》并非一调
92. 张元幹的《喜迁莺》是别调,充其量是同名而已
93. 黄庭坚的《留春令》是同名异调
94. 曹豳与周邦彦的《红窗迥》是同名异调
95. 《春光好》应与《愁倚阑》分列为两调
96. 《恋芳春慢》与《万年欢》是否同一词调
97. 黄同武《虞美人》词近似《临江仙》的原因
98. 《洞中仙》未必就是《洞仙歌》
99. 《怨王孙》邪,《河传》邪
第五节 一调误分多调
100. 《乌夜啼》《圣无忧》《锦堂春》三者本为一体
101. 《思归乐》《步蟾宫》乃至《柳摇金》《惜芳时》都是同调异名
102. 《惜余妍》就是《惜秋华》
103. 《厅前柳》和《亭前柳》应该是同一词调
104. 《醉高春》就是《最高楼》,并非异调
105. 《玉楼春》与《木兰花》是同调双名还是异调异名
106. 《甘州子》就是《甘州曲》
107. 《芳草渡》就是《系裙腰》
108. 《小阑干》《少年游》《眼儿媚》本为同一词调
109. 《夜行船》与《雨中花》应属同调异名
110. 《苏武慢》《惜余春慢》《选冠子》之辨
第六节 误植调名
111. 正例无名氏“白露点”词并非《贺圣朝》
112. 毛文锡的《醉花间》是调名李戴
113. 张先的《感皇恩》实际上是《小重山》
114. 赵以夫的《双瑞莲》就是《玉漏迟》
115. 扬无咎的“水寒江静”是《品令》吗
第四章 词体结构
第一节 残词不得入谱
116. 施岳《清平乐》词为残词
117. 《锦园春》是一首残词
118. 《八拍蛮》是一个残篇
119. 作品有衍夺,不宜作为“又一体”供后人摹拟
120. 《卜算子慢》的正格应有两个二字句
121. 周邦彦《一斛珠·夜阑人静》词下有二字脱落
122. 以前后段对校为手段,判断文字的脱落
第二节 两词误合
123. 冯延巳“细雨泣秋风”词非双段体
124. 《转应曲》中所谓苏轼双段体实为两首误合
125. 韦庄的《望远行》是一首拼合词
126. 《后庭宴》体式或是一个“拼盘”
127. 顾敻《虞美人·少年艳质》词应是两首残词误合
第三节 双段词的对应关系
128. 《戚氏》的分句准确是梳理本调的基础
129. 徐伸《转调二郎神》词前段第三韵段必有舛误
130. 小词以前后段字句对称为正格
131. 《雪明鳷鹊夜》后段的两个韵律问题
132. 试探《帝台春》的原貌
133. 《阳台路》的字句原貌探索
134. 柳词两首《祭天神》,大致还是有对应关系的,未必迥异
第四节 起结过变中的韵律结构
135. 词的起结过变中,常常有一修饰韵
136. 过片的句中短韵,也属于修饰韵
137. 词体过片的几种模式
138. 剪尾,一种常用的词体变化方式
139. 《玉漏迟》中起调毕曲的韵律差异是主要变化
140. 添头可以帮助佐证版本的正伪
第五章 词体结构的解析
第一节 结构划分
141. 李存勖《歌头》的文句或句读必有一误
142. 从一个错误探析秦巘分析词谱的思路历程
143. 一字逗领三三式的实例
144. 两种《六州歌头》的过片,必有一误
145. 张先的《雨中花令》该如何分段
146. 柳永《浪淘沙慢》也是一个三段式慢词
第二节 词的韵段
147. 杨缵《八六子》词的后段末一韵段分析
148. 苏轼“赤壁怀古”词的第一韵段原貌探
149. 张先《劝金船》词第三韵段的准确读法
150. 周密《忆旧游》的末一韵段添字,是基于韵律的变化
151. 晁补之《斗百花》后段第一韵段必夺一字
152. 柳永《轮台子·雾潋澄江》词前段末一韵段应据补一字
153. 《倒犯》前段第三韵段韵律研究
第三节 句法读破
154. 最简单理解什么是读破
155. 一个韵段可以有多重读破
156. 读破是一种韵律变化,必定涉及韵律调整
157. 词句的读破,属于微调
158. 因读破而引起的不律句式,应据“循律”原则更正
159. 最小语意单位应以不读破为是
第四节 句式微调
160. 词句异读后,需要根据韵律微调句式
161. 掌握特殊的句式结构是微调句式的基础
162. 《满江红》有一种结法至今不为人识
163. 《剔银灯》两结的一种填法
164. 不恰当的“微调”本质上是一种误填
165. 《青玉案》的体式微调概说
166. 了解古词的变化规则,对今天自度词有发蒙意义
第六章 词句的句读
第一节 词句的句读
167. 词句句读的上中下三种标准
168. 词例的句读,以统一为佳
169. 前后段对校是一个有效且合理的词谱句读方法
170. 《小镇西》词两种句读的优劣分析
171. 尹鹗《河满子》“云雨常陪”词的句读有误
172. 同调词相校,是词句句读校勘最传统的手法
第二节 律读与意读
173. 谱书的句读,应以韵律为准,不应以句意为准
174. “循律”在词的句读中的重要意义
175. 在循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完美地循意
176. 循律和循意并不矛盾,可以相互促进
177. 周邦彦《玲珑四犯》循律为上的改读
178. 文意不符合韵律一例
第三节 词的句法可左右句读
179. 柳永《黄莺儿》词前段歇拍的正确读法
180. 王沂孙《八六子》前段第一韵段的正确读法
181. 《归自谣》中的一个重要句读错误
182.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如何读
183. 《贺熙朝》前段的一处误读
第四节 词的旋律回环可左右句读
184. 韦庄《怨王孙》“锦里蚕市”词前段的句读问题
185. 《越江吟》中句读错误一例
186. 欧词中一个传统的句读错误
187. 柳永《轮台子·雾潋澄江》词的句读可以商榷
188. 《紫萸香慢》前后段末一韵段的正确读法
189. 《平湖乐》前段第二韵段的正确读法
第七章 句式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 概论
190. 句式的确定应有“首见先校”原则
191. 词句的句式衍化是研究一个句式的重要参数
192. 以讹传讹是不律现象的根本原因
193. 词创作中,句法变异是被允许的
194. 词乐时代句式与韵律无关一例
第二节 句法变化
195. 《少年游》句法的变化,是一个常见的模式
196. 五字句的衍化特点和一个填词要点
197. 晁补之《少年游》详析
198. 填词之道,句式平仄可以权变
199. 对词中句式平仄不同的正确认识
200. 音顿连平或连仄,是需要变句式的韵律瑕疵
201. 姜夔《凄凉犯》后结的读法
第三节 单起式与双起式
202. 单起式句式与双起式句式的区别和应用
203. 单起式和双起式的类别
204. 单起式句子确定词意后,以读断为佳
205. 单起式与双起式概念在辨析词句中的作用
206. 柳永《西施》后起中单起式和双起式的差异
207. 单起式双起式帮助判断文字的衍夺
208. 折腰句中单起双起有时候也不可混淆
第四节 逗结构与短句句式
209. 句中韵属于伪短句
210. 韵律上与文意上的“逗”不是一个概念,但又相互影响
211. 二字逗在理解词意、厘清韵律上的重要性
212. 三字逗有两种类型,点读不同
213. 曹豳《红窗迥》词最后一韵段的三字逗读法
214. “忆忆”还是“忆。忆。”
215. 短结构的句式有时候无法结合韵律表达
216. 读词务必要站在宋人立场,可读准二字逗
第五节 四字至七字句句式
217. 四字句有特殊句式,本质上是一领三句式
218. 王建《转应曲》的“弦管弦管”是一个四字句
219. 《清平乐》前段第三句的韵律
220. 《竹枝》的韵律特征
221. 《河传》结拍为七字时,例以用句中韵为正
222. 平起仄收式六言律句,第五字不得为仄
第六节 长句句式问题
223. 九字一句还是两句,是由内在的韵律所决定的
224. 《南歌子》的结拍为九字一句
225. 《虞美人》的两个尾句不能读为两个短句
226. 连续三个三字结构,创作时要注意其间的内在韵律
227. 孟昶《洞仙歌》词第四句是九字句,有句中韵
228. 晏殊《凤衔杯》中的前后两个九字句
229. 八字一气的句子,未必都可以读断
第八章 句式的变异
第一节 拗句
230. 拗句并非是拗口的句子
231. 拗句也有的是误填,所以会被人修正
232. 词中大拗句多因舛误而形成
233. 蔡伸“人面桃花似依旧”律拗句辨正
234. 六字律拗句式中的第二第四字须同一平仄
235. 拗句是权,不可视之为常
第二节 折腰句
236. 清代词谱家对六字折腰句式基本没有清晰的认识
237. 折腰式句子的折腰选择,应顾及词意
238. 单起双起意识可帮助确定是否折腰句
239. 从六字折腰句的一领五,说“谱”与“律”的关系
240. 六字折腰句,也有于第二字折腰的
241. 折腰式句法,拿捏不定的以一字领为胜
242. 折腰式七字句和六字句之间的转化,是常见形式
第三节 托结构
243. 典型的“三字托”结构,目前尚未被人注意
244. 《绛都春》中的“三字托”
245. 《扁舟寻旧约》的后段末一韵段是一个三字托结构
246. “三字托”也可以托一个单句
247. “三字托”自唐五代就已经存在
248. 不识“三字托”而误读宋词一例
第四节 添字与减字
249. 增减还是衍夺,未必都能厘清
250. 添字后的词句,要遵循律理规则
251. 从黄庭坚《少年心》认识“添字”的两种类型
252. 《酒泉子》词调的减字概说
253. 《洞仙歌》后段第二韵段的填法和变化
254. 杜安世《合欢带》后段结拍七字还是六字
第五节 夺字
255. 判断是减字还是残缺,对词体研究很重要
256. 根据词体韵律的分析,校正词中大量文字脱落
257. 校勘个别文字是否脱落,也需要从韵律入手
258. 前后整齐,中间参差,是文字有衍夺的标志
259. 校正词句的时候,突破韵律的迷惑很重要
260. 从文字脱落的角度思考,可解决长期的疑难
261. 前人词有误,后人词无误一例
262. 《凤楼春》疑有较多文字脱落
第六节 衍字
263. 冯延巳《临江仙》词结句有衍夺
264. 是否衍文,最终还是要从韵律出发考量
265. 罕见的文字多或少,基本可以判定有衍夺
266. 《夜半乐》前段第一韵段或衍一字
267. 柳永《凤归云》词的“一岁风光”未必是衍文
268. 张枢《瑞鹤仙》后段衍文之争
269. 衍字词举例五则
第九章 声与韵的表达和定位
第一节 过度强调“必用”是认知错误
270. “必用去声”的问题,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271. 只关注“必用去声”,何如详解句子的韵律
272. 以温庭筠《荷叶杯》词再说去声病
273. 令词中误说“必用去声”词例
274. 慢词中不当的“必用”词例
275. 孤调平仄“必用”的判断并无依据
276. 《洞仙歌》中去声病一例
277. 《凄凉犯》词的去声病一例
第二节 字声的转化和异化
278. 界定平仄无律理依据,是传统缺陷
279. 词学研究需要有一定的小学知识
280. 字声的平仄确定,也要考虑到韵律问题
281. 古词错误是一种应予纠正的异化
282. “某声作某声”只适用于平仄之间
283. 宋词中偶有使用中原音而音变的情况
284. “他”字、“人”字常有仄读
第三节 兼声
285. 兼声对韵句的韵律作用
286. 以韵脚的韵律特征证明以入作平
287. 《八归》中以入作平一例
288. 从张先两首词,看上声是一种常用的兼词
289. 从《清商怨》说“上声韵”的重要性
第四节 主韵与辅韵
290. 辅韵就是机动性韵脚,用与不用极为自由
291. 《采桑子》前后段起句自相叶韵,也是一种填法
292. 辅韵的增减,与词的格律无关
293. 两词相校,校主韵是一个重要环节
294. 《留客住》前段第一韵段阙一主韵
295. 《凤来朝》一处瑕疵说明: 辅韵易忽略
296. 周密的《倚风娇近》落一主韵,必有舛误
第五节 用韵的准确定位
297. 宋人开口韵和闭口韵可以通叶
298. 词的起结过变中的韵脚增减,是常见现象
299. 古音入韵,是唐宋词中常见的押韵模式
300. 判断是否叶韵,以“应收尽收”原则为好
301. 词有前后段对应句相叶的作法
302. 句中韵,词中独有的一种用韵模式
303. 孤韵,只出现于《酒泉子》中的特殊韵法
304. 贺铸《清平乐》词是换平,而非“换平叶”
305. 《摸鱼子》的一种特殊体式,平仄混叶词
第六节 落韵
306. 张先《酒泉子》词,句读错误导致落韵
307. 孤调的韵脚标注,应该“应收尽收”
308. 要有主韵意识,就能不至于失记韵脚
309. 要关注词体是否存在平仄混叶的情况,避免落韵
310. 关注二字逗,避免失落句中韵
311. 不同版本的考校,是补足落韵重要手段
312. 周邦彦《西平乐》有多个主韵失落
第十章 词体韵律学与词谱编纂
第一节 唐宋词与明清谱的韵律差异
313. “拗涩不顺者,皆音律最妙处”之谬一例
314. 平韵第六部和十三部清儒往往不通用
315. 词句本来就是在不断演化的,且有迹可循
316. 唐宋人的韵与明清人理念上的差异
317. 韵的选择是创作问题,与律法无关
318. 研究唐宋词,不可用明清的规矩
319. 清词韵第三部与第四部互叶,是宋词常态
第二节 作法与律法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320. 叠句叠韵只是涉及作法,并不关乎律法
321. 词中的对偶手法是一种修辞,也属于作法范畴
322. 机巧体式无关律法,只是作法上逞技而已
323. 作法在非修辞层面的时候,有转化为律法的可能
324. 临时起意的用韵,有较浓的作法色彩,不必恪守
第三节 拟谱要求取舍观
325. 不是所有的词都可以拿来入谱规范的
326. 词谱的例词应取韵律规范的词作拟谱
327. 平仄规范要具有谱式意义,不能停留在词作层面
328. 校对平仄应取“孤例不校”“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329. 词例的疏解不可有违例词本身
330. 谱家的常识性观点不可有误
第四节 以时代列调,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31. 以时代先后为序,不足以证明词体体式的先后
332. “以时代为序”要基于“以规范为序”
333. 词调内部“以时代先后为序”更有意义,也更难
334. 《满庭芳》何人所创,见出“以时代为序”之不可靠
335. “以时代为序”而失收创调词一例,兼说律理的重要性
336. 欧阳修并不是《御带花》的创制者
第五节 《词系》非词谱专著例证
337. 从同调异名的收录说《词系》非词谱
338. 从调名误植的收录说《词系》非词谱
339. 收录有衍夺的词,是为研究而不是制谱
340. 尹鹗《拨卓子》“风切切”词夺而不补,证明该书重点不在拟谱
341. 《词系》的平仄标示,研究的目的高过拟谱
342. 明词不可入谱,《词系》不是谱书
343. 一个版本引起的字数问题和一个该书非词谱的证明
重要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序
王兆鹏
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讲席教授
这部书,有三“奇”。
作者蔡国强先生是传奇人物。
他在60岁退休后,才转行来做自己感兴趣的词学研究。一入行,就创造奇迹,让人拍案惊奇!七年之内获得四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听到这,看官一定会惊诧地质疑: 这怎么可能?你在讲传奇故事吧?
谓予不信,请看项目名称和项目号:
《唐宋词词谱本源研究》(16FZW014);
《词律考正》(17FZW003);
《蘋洲渔笛谱韵律笺疏》(20FZWA004);
《词体韵律学实例研究》(22FZWA002)。
一般学者,四年能拿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顺利结项,就足以“告慰江东父老”了,而他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拿下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0年和2022年又分别拿到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后两个还都是重点项目。
这还没完。七年间,没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四年,他也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2018年承担华东师范大学朱惠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重订词律》和《重订钦定词谱》;2019年主持浙江省重点项目《琴画楼词钞整理校点》,并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成功申报国家古籍整理项目《清代词谱要籍疏解丛书》,该项目2023年又获浙江省社科重大项目;2021年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唐宋词格律疏正》。
这期间,他出版了150万字的《钦定词谱考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82万字的《词律考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0万字的《唐宋词格律疏正》(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92万字的《重订词律》和155万字的《词系韵律诠疏》(均为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54万字的《蘋洲渔笛谱韵律笺疏》(科学出版社,2023年)。
七年主持六个国家级项目加三个省部级项目,而且都是独立完成结项,不是团队合作;独立出版六部累计近600万字的著作,不说查找资料自己撰著,光是打字录入加校对,也足以让常人头昏眼花。你说传奇不传奇!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一部有传奇经历的著作。
本书主要是研究清代道光年间秦巘所著《词系》的韵律学。而《词系》曾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惊动过现代三位词学大师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接力关注,才得以出版问世。
《词系》原是稿本,藏在深闺人不识。1931年9月,精通词学的任二北先生写信告知词学家夏承焘先生,说他的家乡扬州有秦氏所著《词系》稿本。夏先生对词乐词律造诣精深,感觉这部书应该非同寻常,于是托人多方打听,经四年不遗余力地寻访,到1935年1月,终于得到《词系》凡例,见其以时代为次,首列宫调,次列调名,次列本事,次辨体裁,末附按语,果然不凡,认为该书的价值远胜万树《词律》。于是,他托在上海的词友龙榆生和赵尊岳两位先生筹划出版。龙先生时任上海暨南大学教授,正主编《词学季刊》,在学界和出版界人脉深广,负责联系出版社。而赵先生出身巨绅之家,家富雄财,又师从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也是词学大家,他当时正在汇辑《明词汇刊》(1936年印成),接到夏承焘先生的嘱托之后,特地筹措了一笔经费,允诺一两年之内将《词系》印行于世。然因收藏者索巨款而未谈妥,导致出版事宜搁浅。其后稿本即不知下落,音讯杳然。
先师唐圭璋先生与夏先生是至交,从夏先生处知道《词系》的价值,于是也留意寻访。过了近半个世纪,1983年,唐先生查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文古籍善本书目》,豁然发现《词系》稿本竟然尚存天壤之间,惊喜不已,于是请托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邓魁英教授查阅原书内容。邓先生查验原书之后,也觉得是稀罕之物,写信向唐先生报告了相关内容和准备点校出版的想法,唐先生深加鼓励,启功先生也大力支持。于是邓魁英先生和他的学生刘永泰合作整理,《词系》终于在199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如果不是当年任二北先生提供信息、夏承焘先生热心寻访和高度肯定、龙榆生和赵尊岳先生多方努力、唐圭璋先生留心发现,不知此书要等到何时才能重见天日!没有邓魁英先生的整理点校,深藏在高校图书馆的珍稀版本,也很难成为普通读者的案头之物。所以,我们要特别感谢和致敬词坛前辈们着意发掘古籍文献之功!
深藏不露的稀世之珍,必待有缘人才得见天日。平时读书,只要用心寻觅,说不准也有机会发现孤本珍籍。我曾有幸找到一部唐圭璋先生等前辈想见而不知藏在何处的《天机余锦》。《天机余锦》是明代一部珍贵的词选,20世纪初,著名版本目录学家赵万里先生从明人词选《花草粹编》中发现有来自《天机余锦》所载十六首词,四处寻访原书而未得。后来唐先生从其他明清人书目和词话中也发现有此书,但不知是否存世。唐先生生前跟我说过此书,于是我牢记心中。1997年4月,我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客座讲学,在该校图书馆查阅古籍书目,忽然发现台北“中央图书馆”馆藏善本书目著录有明抄本《天机余锦》,喜不自胜,立即写信拜托台湾友人、彰化师范大学黄文吉教授查证。黄教授很快找到原书,并写了一篇长文考述其书的文献价值,又慷慨地复印了一部寄给我。我如获至宝,与门生童向飞博士共同整理点校,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从此化一为万,原来的稀世珍本得以为普通读者所易见,了却了先师一个心愿。时过二十八年,想起当年发现原书目录的经过,还难掩内心的激动。所以,禁不住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件与发现《词系》类似的赏心乐事。
本书的内容也很奇特。
本书是以《词系》为基础研究词体韵律学。一般学者研究一本书,都是说这本书如何好、如何有价值,很少会说它有什么问题,即使指出存在的问题,也是以说正面的成就为主,说负面的问题为辅。有的研究者,甚至会拔高研究对象的价值和意义,以表明自己的研究有莫大价值。
可蔡国强先生此书,偏偏是以说存在的问题为主,全书从《词系》中提取出343个问题,来讨论原书的偏失。研究古人的著作,说好容易,说问题难,指出几个问题容易,找出一堆问题就更难,要发现一本名家所撰力作的数百个问题,那就是难上加难。
要知道,秦巘家藏书万卷,乃父秦恩复是著名词学家,曾校订出版《词学丛书》六种,秦巘传其家学,精心结撰的《词系》,意在订正《词律》的不足,绝非等闲之书。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都说他“大胜词律”(《天风阁学词日记》),唐圭璋先生也称其体例“细密精当”(《词系序》),本书著者也认为《词系》“完全有资格与《词律》《钦定词谱》形成鼎足之势,甚至在见解上完全超出了《钦定词谱》”,“《词系》共收录词调一千零二十九个,词体二千二百余种。如此庞大的词调词体造就了《词系》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成为一部空前的大型词谱研究类专著。加上秦巘对每一个词例都作了极为详细深入的解析,书中还较完整地阐发了作者关于‘词体韵律学’方面的一些认识和见解,并提出、解析和应用了一系列有效的词体韵律学研究方面的概念。所以,对于词谱研究而言,它仍然不失为一部重要的专著”(分别见本书《前言》和《弁章》)。就是这样一部“空前”的词体韵律学专著,本书著者居然能发现它有几百个问题,你说奇也不奇!
试举一例。《词系》卷十九《红窗迥》调下收录两首词,以南宋曹豳六十六字的为正体:
春闱期近也,望帝乡迢迢,犹在天际。懊恼这一双脚底。一日厮赶上,五六十里。争气。扶持我,去博得官归,那时赏你。穿对朝靴,安排你在轿儿里。更选对、宫样鞋儿,夜间伴你。
而以五十二字的周邦彦词为“又一体”:
几日来、真个醉。早窗外乱红、已深半指。花影被风摇碎。拥春酲未起。
有个人人生济楚,向耳边问道、今朝醒未。情性慢腾腾地。恼得人越醉。
从来没有人发现这两首词有什么问题,而本书著者指出,二首词句数、字数完全不同,属于同名异调,不是“又一体”:“两相对比后可见,两首词虽然都叫《红窗迥》,但实际上体式迥异,无疑是同名不同调。周邦彦的是令词,而曹词至少后段已经很清晰地表明不是令词,而是一首‘近词’。现在的问题是,曹词的前段应该是脱了与后段‘穿对朝靴’对应的四字一句。”眼光独具,所言有理,添入后就是一个结构完整的近词了。周邦彦是北宋人,曹豳是南宋后期人,而以后出的曹词为正体,以早出近百年的周词为“又一体”,也有违《词系》所定以时代先后为顺序的列调原则。
曹词所脱一句,原是什么内容?在没有别的版本可校补的情况下,本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神奇的是,著者根据“词体韵律学”的基本原理,用理校法,居然探寻出曹豳词的来源,找出所脱四字的原文。他说:“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曹词的来源,是仿写了宋孝宗时人俞良的《瑞鹤仙》。俞良《瑞鹤仙》的前段云:‘春闱期近也,望帝京迢递,犹在天际。懊恨这双脚底。不惯行程,如今怎免得,拖泥带水。痛难禁、芒鞋五耳。倦行时、着意温存,笑语甜言安慰。’两者的衍生关系应该非常清晰,因此,该四字可能就是‘不惯行程’。”这虽然不是“标准答案”,但至少提供了一种言而有据的“参考答案”,令人心服。没有对唐宋词通盘的掌握、通透的理解,没有对词谱词律覃思精研的真知灼见,很难发现一系列问题,也无法分析其问题的根源。
发现、指出问题,其实不是本书的宗旨。有破才有立,破而后立。作者指出和提出问题,目的是要建构“词体韵律学”。而建构词体韵律学,不可能白手起家,需要充分利用《词系》这份珍贵遗产,用其所长,而弃其所短。要弃其所短,先须认识其短处所在。
“词体韵律学”是著者原创,让我们耳目一新,倍感新奇,原来词谱词律还可以这样研究,还可研究这些问题,词谱的研究居然还有这么广阔的拓展空间!学术创新,要求有“四新”——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新领域。四新之中,以开拓新领域为最难,而本书就是一部开拓新领域的专著。
本书虽然只是建构词体韵律学的前期成果之一,还不是完整论述词体韵律学的理论体系,但已经提出了若干重要的理念,颇具颠覆性、理论性和启发性。略举四端。
其一,提出词体应区分“体”与“格”。著者认为,《词系》与《钦定词谱》等传统词谱对体式的拟定过于泛滥,一个词调动辄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又一体”,与“调有定格”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因而提出,词体的变化应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级: 一为变体,一为变格,绝大部分所谓“又一体”,其实基本“体式”并没有变化,只是字数、韵脚、句式等“格式”略有微调而已,而微调并不影响体式的变化。同一词调下,只有完全影响到体式本身的变化,如单段体变为双段体、平韵体变为仄韵体等,才能视为“变体”或“又一体”。其他的微调只是变格而非变体。这才符合“调有定格”的基本原则。
其二,提出词体是“字本位”而非“句本位”。明清词谱多以句为本位,强调“句”的重要性,《钦定词谱》甚至将句式作为谱式的主要元素。而本书著者则认为,词体实际上是“字本位”,所以才出现增减字、增减韵、读破等现象。这些增减字、增减韵、读破,只是“格”的微调,而非“体”的变化。如此,可减少大量的“又一体”。
其三,提出词韵分主韵和辅韵。如周邦彦《满庭芳》过片“年年。如社燕”的“年”即为辅韵。辅韵可叶可不叶,方千里和周邦彦此词过片即作“江南思旧隐”,杨泽民和词作“不如归去好”,陈允平同调词作“浮生同幻境”,都不叶辅韵。不叶辅韵,不能视为“又一体”。著者还发现词中有一个规则——“首拍辅韵可增减”,如《醉花间》原收两体,唯一的差异是下片第一句一首押韵,另一首不押韵。这种差异属“辅韵现象”,而不属于“体”的变化。
其四,提出词的体式是回环式结构,即词体基本上是以两段全部或部分相同的韵段组成回环,除了极少数词调例外。而回环的形成,是基于词乐的旋律会全部或部分相一致地重复,是词的音乐特性留存在词体文本形式上的体现。这种两段复沓的音乐特性,至今仍然保留在现代歌曲中。原本万树很注重词的这种回环特征,倡导前后段对校,而秦巘缺乏这种意识,反而将万树《词律》斥之为“前后段字数,必欲比同,甚至改换字句以牵合,殊属穿凿”。实际上,“比同前后段字数”是校谱校体不可或缺的手段。
这些理念和概念,对重新认识词体和重编词谱,都具有指导性、示范性意义。当然,作为第一部开创性的词体韵律学专著,思虑容有未周,论证尚有完善的空间。期待蔡国强先生建构完整体系的词体韵律学早日问世!
权且为序。
武昌 王兆鹏
二零二四年国庆节于四川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