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神话的终结:从开疆拓境到画地为牢的美国史(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从自由主义到特朗普主义,一部美国百年扩张主义的失控史)
》
售價:NT$
449.0

《
封神演义绘本1-5(套装全5册)
》
售價:NT$
893.0

《
隐逸之间:陶渊明精神世界中的自然、历史与社会
》
售價:NT$
352.0

《
独一无二的战争
》
售價:NT$
500.0

《
天京之围(谭伯牛代表作,看晚清大变局下湘军崛起的政治智慧)
》
售價:NT$
500.0

《
王朝的崩溃(揭秘17个朝代的毁灭时刻,一本书读懂五千年中华史的奥秘)
》
售價:NT$
398.0

《
劳动力市场中反垄断的缺席
》
售價:NT$
281.0

《
财富与周期:宏观经济第一课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我们从哪里来?今天的人类文明是如何塑造的?一部以人类移动与文明交融为线索的人类简史。
这一代年轻人身处历史变局之中,面对未知的未来,更需要回顾人类走过的足迹,理解自身是从何而来。人类移动是人类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本书并非教科书式的世界史,而是提供一个独特而宽广的新视角。
?历史,是人类走出来的。展现人类史“在路上”的另一面,培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与开拓进取的理想。
从数万年前智人走出非洲,到遍布全球各地,从丝路上艰难跋涉的商旅,到工业革命催发的大规模城市化,从古代帝国的功业,到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不同于以定居的国家和文明为主角的常规世界史,本书展现出人类历史的另一面——迁移。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走出来的历史,一代代人走出现状,开创自己的新生活,也拓展着人类的边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异乡人,我们一直在路上,“走出去”也许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以图入史,每一篇都配有地图,带领我们按图索骥,踏上这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将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结合,才是理想的读史方式!对于时空跨度巨大的人类史,地图更是不可或缺,本书每一篇都配有
|
內容簡介: |
大约10万年前,不知是否出于本能的冲动,一批智人离开非洲,开始向未知领域探索。智人在4.8万年前进入了欧洲,在2万多年前踏上了美洲,又在约700年前抵达新西兰。经过数万年的漫长旅程,智人已经散布于地球上的每一片陆地,成为万物灵长。
4000多年以前,在几条大河的下游,拥有成熟农业的文明建立了最早的一批国家,并逐渐发展为强大的帝国,它们统治着辽阔的领土,将它们的文明传播开来,并兴建了伟大的工程。后来,在大草原上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摧毁了帝国,但也带来了更广袤范围中的交流,族群的融合与碰撞创造了新的文化。
15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地逐渐被编织进了一张网络之中,但也伴随着血泪斑斑的奴隶贸易与殖民征服。18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完全重塑了世界的面貌。无数人离开了数百年来定居的土地,来到城市谋生,甚至远赴海外。人员、商品和信息跨过大洋相互交流,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然而现代世界也见证了一场场空前剧烈的战争,迫使许多人流离失所,又塑造了众多新的国家,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这部书由DK公司与专业学者团队合作,通过大量制作精美的地图与从世界各大博物馆搜寻的珍藏图片,将人类的足迹与文明的扩展直观地呈现出来。我们来自何方,我们的先祖是如何跨越茫茫的草原和无际的大海散居世界各地的?我们的文明如何为其他文明染上色彩,其他文明又如何被我们融合为自己的一部分?科技如何从一地传播到世界的另一端?财富如何在全球流动?……这部书让我们能以全新的世界目光,理解我们自身与人类文明从何而来。
|
關於作者: |
英国DK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普图书出版机构,它创造了图解书的视觉革命。DK出品意味着数据准确,注重细节,值得珍藏。DK出版多个领域的读物,提供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信息丰富的图书,用独特的图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带来启发。
|
目錄:
|
序
最早的迁徙,上古时期
最早的人类——走出非洲
徙居全球——亚洲、欧洲与大洋洲的智人
通往新大陆的桥梁——徙居美洲
欧洲最早的农场——农业在新石器时代的传播
新月沃地周边——古代的近东地区
亚历山大城——地中海的新娘
古代帝国,约公元前2600年—公元375年
地中海文明——古希腊世界
越过辽阔的海洋——南岛语系族群的扩张
牧马之王——印度-雅利安人和印欧人
紫色民族——腓尼基人与地中海
刀剑与螺旋——凯尔特人遍布欧洲
黑法老之国——古埃及与库施王国
遍布非洲——班图人的扩张
穿过陆桥——拓殖日本和朝鲜半岛
大秦王朝——中国人早期的迁徙
西安——具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城市
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帝国境内的生活
洲际接触,公元375年—1400年
重塑欧洲大陆——大迁徙
财富王国——中世纪非洲的帝国
传播信仰——阿拉伯帝国
巴格达——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瑰宝
越过大沙漠——跨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
黄金时代的发端——安达卢斯的摩尔人
掠夺者、商人与殖民者——欧洲和北大西洋上的维京人
日耳曼东进——中世纪日耳曼人的殖民地
改变命运——中世纪欧洲的罗姆人
遭到迫害的民族——中世纪犹太人的迁徙
连接东方与西方——蒙古人的扩张
前往白云连绵之地——毛利人抵达新西兰
中部美洲人的迁徙——中部美洲的土著帝国
墨西哥城——宫殿之城
殖民与征服,1400年—1800年
寻找牧草地——马赛人的迁徙
征服与皈依——殖民南美洲
里斯本——光之城
欧洲人入侵——殖民北美洲
蒙特利尔——圣徒之城
中间航程——大西洋上的奴隶贸易
里约热内卢——奇妙之城
迁徙与俄国化——俄国在沙皇治下的扩张
新教徒逃离迫害——胡格诺派教徒的迁徙
殖民好望角——南非的荷兰人
财富与接纳的时代——莫卧儿帝国的扩张
先辈移民及其后继者——英国新教徒殖民新英格兰
从乡村到城镇——工业革命
伦敦——雾都
大规模迁徙与自由,1700年—1900年
逃离恐怖——法国大革命中的流亡者
殖民者与囚犯——大洋洲的英国人
悉尼——海港城市
集体迫害与“栅栏区”——俄国的犹太人逃离迫害
穿越高草原——南非的先民
横渡南海——从中国到东南亚
血泪之路——美国的土著民族被迫迁徙
篷车西行——美国的西部边疆
地下铁道——美国黑人逃离奴隶制度
前往自由之地——大西洋上的大迁徙
纽约市——大苹果
殖民剥削——加勒比地区的包身工
从东到西——亚洲到美国的移民
废除奴隶制度之后——移民巴西
输出劳动力——日本劳工移民
瓜分非洲——欧洲人殖民一个大陆
去殖民化与流散人口,1900年以后
移动的世界——20世纪初的旅行
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被迫迁徙
北方的新生活——美国黑人大迁徙
流亡的俄国人——逃离革命
跨过格兰德河——从墨西哥到美国
寻求庇护——界定政治庇护与避难
强制驱逐——希腊与土耳其的人口交换
尘暴——从大平原到西海岸
地狱般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避难
分裂南亚次大陆——印巴分治
不断变化的关系——后殖民时代的迁徙
阿姆斯特丹——北方威尼斯
犹太人的国家——迁到以色列
流亡的民族——巴勒斯坦人的迁徙
“疾风”一代——从加勒比地区到英国
“南方”的新生活——“白澳”政策
越过群岛——印度尼西亚的移居计划
逃离战争与屠杀——中南半岛的难民危机
突然驱逐——乌干达强制驱逐南亚人
一个分布广泛的民族——黎巴嫩侨民
进入城市——中国的城市化
寻找安全之地——中美洲与南美洲的难民危机
一个超级大国解体——苏联解体后的移民
迁徙自由——欧洲联盟里的移民
逃离塔利班——阿富汗难民危机
移居者的世界——全球化与现代基础设施
灾害来袭——气候移民
独立的非洲——非洲内部的迁徙
约翰内斯堡——黄金之城
充满机遇的海湾——南亚来的打工者
墙上涂鸦——叙利亚难民危机
漂泊的生活——现代的流动群体
致谢
|
內容試閱:
|
犹太人的国家:迁到以色列
在整个中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只有人数不多的犹太人群体幸存了下来。然而,19世纪致力于建立一个犹太国家的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运动,导致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迁徙到了那里。1948年以色列建国和巴勒斯坦人的被迫迁徙,改变了这个地区的人口结构。
犹太复国主义者“回归”
虽然早期来到这里的犹太人建立了一些小定居点,比如1882年建立的里雄莱锡安(Rishon Le Zion),但在1897年现代犹太复国主义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要求在“以色列地”(Eretz Israel)为犹太民族建立家园之前,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定居者还比较少。由于海外的犹太捐助者在该地区购买了土地用于设立农耕定居点,所以第一次“回归”(Aliyah,意思是“上升”),或者说第一轮前往巴勒斯坦地区的迁徙中,就有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如潮水一般涌入了那里。在1904年开始的第二次“回归”期间,随着许多人逃离东欧地区和俄国的迫害,又有数以千计的犹太人抵达了这里。1909年,德加尼亚(Degania)兴建了第一座“基布兹”(意思是“聚集”)——由信奉社会主义的犹太复国者创建的农业集体定居点;同年,人们又在雅法附近建立了特拉维夫,此地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发展成了一座重要的商业中心,有了犹太人开办的报纸和企业,形成了一种新兴的集体意识。
欧洲日益严重的反犹主义和1917年英国的《贝尔福宣言》所带来的希望,加快了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地区的速度;该宣言承诺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支持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1914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口只有6万至10万(占总人口的10%至15%),但在英国托管统治时期增长到了1939年的4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30%),其中许多犹太移民都是逃离纳粹德国的难民。
迁徙与大屠杀
尽管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群体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定居点,英国却对阿拉伯人的起义实施了镇压。随着英国当局在数万难民抵达巴勒斯坦地区之后就把他们拘押起来,英国人与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也在移民问题上产生了矛盾。1942年2月,就在英国拒绝接纳那些难民之后,汽轮“斯特鲁玛号”(Struma)在伊斯坦布尔近海被苏联发射的一枚鱼雷击沉,船上载有近800名躲避大屠杀的犹太人。尽管如此,还是有10多万犹太人在1933年至1948年间“非法”进入了巴勒斯坦地区;其中,许多人都认为一个犹太人国家将成为让他们获得安全的唯一避风港。
1948年5月,也就是联合国在1947年提出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方案之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领导层宣布建立以色列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徙居以色列的犹太人主要来自摩洛哥以及伊拉克和也门等中东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则主要来自苏联。如今,犹太复国主义仍在激励着犹太人移居以色列;即便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紧张局势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也是如此。
流亡的民族:巴勒斯坦人的迁徙
巴勒斯坦人是一个拥有1 300多万人口的阿拉伯群体,其中约有半数人生活在他们的原籍地(即如今的以色列和被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之外。1948年,有70万至80万人被逐出或者逃离了以色列所在之地;从那时以来,巴勒斯坦人便散布到了全球各地。许多巴勒斯坦人生活在叙利亚、约旦和黎巴嫩。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犹太人往巴勒斯坦地区迁徙(参见第228页—第229页),已经改变了那里的人口平衡。1947年联合国提出巴勒斯坦地区分治方案之后,暴力活动愈演愈烈。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武装群体夺取领土,建立了一个国家;1948年5月,邻近的阿拉伯国家便派出军队,想要阻止他们。
长期存在的难民营
原本生活在后来的以色列领土之上的巴勒斯坦人,有80%以上都被迫迁徙了,1948年的那场“大浩劫”(Nakba)毁掉了400多座村庄。大多数巴勒斯坦人迁到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那里与埃及接壤)或者黎巴嫩。在1967年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之间进行的那场战争中,又有数十万难民被迫迁走。由于以色列不准巴勒斯坦难民返乡,所以难民营里的临时性帐篷很快就变成了长期性的住所。在“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UNRWA)的保护下,如今已有三代人生活在那些难民营中;该机构成立于1948年,旨在为难民提供紧急救济。2020年,“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登记在册的巴勒斯坦难民已达570万人。
在黎巴嫩之类的国家里,巴勒斯坦难民没有获得公民身份,以免打破这些国家不同宗教群体之间的平衡。在约旦,大多数巴勒斯坦难民获得了公民身份,只有一小部分人住在难民营里。
“大浩劫”之后,一些巴勒斯坦人开始进行武装抵抗,后来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等团体。如今,巴勒斯坦人依然广泛支持难民返回故土的权利,他们依据的就是联合国第194号决议(该决议专门确定了回归的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与巴解组织达成的协议虽然让巴勒斯坦人在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区和加沙地带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但那些领土如今仍旧处于以色列的占领之下,而更宏观的政治进程——包括解决巴勒斯坦难民所处的困境——仍然前景渺茫。
巴勒斯坦侨民
那些能够在国外过上更好生活的巴勒斯坦难民,属于阿拉伯世界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有些人在靠石油致富的海湾国家找到了工作。还有一些人进行了二次移民,从最初避难的国家迁往了别的地方;因此,如今美国有超过25万巴勒斯坦裔移民,巴西有差不多6万,德国则有8万多。虽然“大浩劫”造成的连锁反应导致他们背井离乡,但巴勒斯坦移民的心中依然怀有回归故土的梦想和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