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技术、策略、仿真及案例

書城自編碼: 407083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汽車/交通運輸
作者: 傅佳宏、鲍军其、张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68185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索恩丛书·死敌:太平洋战争,1944~1945
《 索恩丛书·死敌:太平洋战争,1944~1945 》

售價:NT$ 704.0
时刻人文·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1898—1918)(早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革命党的胜利就已在北美唐人街悄然埋下伏笔……)
《 时刻人文·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1898—1918)(早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革命党的胜利就已在北美唐人街悄然埋下伏笔……) 》

售價:NT$ 469.0
天历探原
《 天历探原 》

售價:NT$ 301.0
改变世界的12个算法
《 改变世界的12个算法 》

售價:NT$ 296.0
重构制度:明清珠江口盐场的灶课、市场与秩序
《 重构制度:明清珠江口盐场的灶课、市场与秩序 》

售價:NT$ 602.0
新生:新华银行微观史(1949?1952)
《 新生:新华银行微观史(1949?1952) 》

售價:NT$ 398.0
寻骨谜踪
《 寻骨谜踪 》

售價:NT$ 286.0
画作的诞生: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
《 画作的诞生: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 》

售價:NT$ 1019.0

編輯推薦:
1.本书对整车热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解析,内容丰富,图文呼应,可读性较强;2.本书内容分模块对汽车各个板块的热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工作情况自行选择需要阅读的部分;3.本书适合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国内高校汽车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內容簡介:
《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技术、策略、仿真及案例》一书深度解析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与实践。首先,概述了热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关键部件及其技术演变,同时展望了智能化发展;随后,详细探讨了座舱空调、动力电池及驱动电机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优化设计,包括热泵空调系统、动力电池液冷控制及电机冷却新技术等;还深入剖析了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的开发流程,涵盖纯电动车、热泵型及非热泵型系统的控制逻辑与仿真预测;此外,通过EV、HEV及FCV的建模与仿真,揭示了热管理系统的性能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国内外主流车型热管理系统的案例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比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参考。本书适合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汽车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目錄
第1章整车热管理系统概述 001
1.1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架构与技术 002
1.1.1整车热管理系统架构 002
1.1.2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零部件 003
1.1.3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技术 005
1.1.4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技术 007
1.2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演变路径 009
1.2.1第1代热管理系统 009
1.2.2第2代热管理系统 011
1.2.3第3代热管理系统 013
1.3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智能化发展趋势 015
1.3.1远程热管理 015
1.3.2本地热管理 017
第2章座舱空调热管理系统 019
2.1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构成与原理 020
2.1.1传统燃油汽车的空调系统及原理 020
2.1.2电动汽车空调制热系统及原理 021
2.1.3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及原理 024
2.1.4电动汽车空调通风系统及原理 026
2.2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技术分析 026
2.2.1热泵空调系统的工作特点 026
2.2.2热泵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029
2.2.3热泵空调系统的成本分析 033
2.3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034
2.3.1热泵空调系统的温控原理 034
2.3.2部分传感器及执行器选型 035
2.3.3热泵空调的硬件电路设计 037
2.3.4热泵空调的系统软件设计 039
2.4汽车空调热管理控制系统的标定 040
2.4.1汽车空调热管理的标定地点 040
2.4.2汽车空调热管理的标定内容 041
2.4.3汽车空调热管理的标定难点 042
2.4.4汽车标定工程师的技能要求 043
第3章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045
3.1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与优化 046
3.1.1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概述 046
3.1.2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 047
3.1.3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优化 048
3.2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主要策略 049
3.2.1冷却处理方法 049
3.2.2加热升温方法 053
3.2.3调整充放电方法 056
3.3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 057
3.3.1电池系统的隔热设计 057
3.3.2空调压缩机散热设计 059
3.3.3半导体散热系统设计 060
3.4动力电池液冷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 061
3.4.1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关键技术 061
3.4.2动力电池的液冷控制方法 062
3.4.3动力电池的液冷方案验证 063
3.4.4动力电池的液冷设计要点 065
第4章驱动电机热管理系统 067
4.1电机热管理的控制策略与设计要点 068
4.1.1新能源汽车电机热管理概述 068
4.1.2电动汽车电机热管理的方法 069
4.1.3电动汽车电机热管理控制策略 071
4.1.4电动汽车电机热管理设计要点 072
4.2新型电机冷却系统结构与控制方法 073
4.2.1电机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073
4.2.2新型电机冷却系统结构 074
4.2.3新型电机冷却控制方法 076
4.3电动汽车电机主动加热技术与试验 077
4.3.1电机热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077
4.3.2电机主动加热试验条件 080
4.3.3低温快充试验结果分析 081
4.3.4空调采暖试验结果分析 083
第5章电子芯片热管理系统 087
5.1电子芯片主动式散热技术 088
5.1.1微通道液体冷却 088
5.1.2液体喷雾冷却 089
5.1.3液体喷射冷却 090
5.1.4微型蒸汽压缩制冷 091
5.1.5热电制冷 091
5.2电子芯片被动式散热技术 092
5.2.1热管冷却 092
5.2.2相变储热散热 093
第6章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开发 095
6.1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设计 096
6.1.1热管理系统的管路结构 096
6.1.2CAN总线网络拓扑结构 097
6.1.3热管理系统上下电流程 098
6.1.4热管理系统的控制策略 100
6.2热泵型整车热管理系统控制与开发 103
6.2.1热管理系统V字形开发流程 103
6.2.2热管理系统性能指标与分解 103
6.2.3热管理系统仿真预测与控制 107
6.2.4热管理系统标定与试验技术 110
6.3非热泵型整车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 112
6.3.1整车热管理控制系统开发 112
6.3.2控制系统软件开发与测试 115
6.3.3控制系统测试与环模试验 117
第7章热管理系统建模仿真及优化 119
7.1EV热管理动态仿真及控制优化 120
7.1.1热管理系统的三种形式 120
7.1.2整车热管理仿真模型 120
7.1.3控制策略及算法优化 123
7.2HEV整车热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 126
7.2.1HEV整车热管理系统架构 126
7.2.2HEV整车热管理系统模型 128
7.2.3热管理系统各部件温度分析 129
7.2.4热管理系统各部件温度优化 129
7.3FCV整车热管理系统方案设计及仿真 134
7.3.1FCV热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134
7.3.2FCV整车热管理需求分析 137
7.3.3基于AMESim的系统建模 140
7.3.4热管理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143
第8章热管理系统案例解析 147
8.1国外主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148
8.1.1大众ID4.X的热管理系统 148
8.1.2宝马i3座舱热管理系统 150
8.1.3奔驰EQC车系热泵空调系统 155
8.1.4奥迪Q5 etron空调热管理系统 157
8.2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161
8.2.1小鹏P7的热管理系统 161
8.2.2广汽埃安热管理系统 166
8.2.3比亚迪汽车热管理系统 167
8.2.4理想ONE的热管理系统 169
8.2.5吉利几何C热管理系统 171
8.3特斯拉热管理系统的迭代与演进 172
8.3.1特斯拉热管理系统技术概述 172
8.3.2特斯拉第1代热管理系统 173
8.3.3特斯拉第2代热管理系统 174
8.3.4特斯拉第3代热管理系统 175
8.3.5特斯拉第4代热管理系统 177
参考文献 180
內容試閱
“新能源汽车”在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多次提及。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推进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降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减少交通领域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还有助于支撑我国建设汽车强国。
电动载人汽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被称为我国外贸“新三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从产业萌芽,到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得到了逐步提升,已经走出了一条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向“新”之路。
新能源汽车关注度的增长和销量的扩张,也带动了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发展。整车热管理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对于维持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燃油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空调系统、变速箱冷却系统等部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则相对更为复杂,涵盖的零部件更多,成本也更高。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散热、冷却、加热、温度控制等多个方面,涉及与汽车新型动力系统相关的热量控制和调节技术。
从热管理维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散热系统,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决定了其长时间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散热系统需要利用风扇、散热片、散热管道等及时将热量排出,以防造成设备过热,影响车辆的稳定运行;冷却系统,与散热系统类似,主要功能也是降低车辆零部件的温度,但其主要采用风冷和液冷方式降低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的温度,以调整车辆的工作状态;加热系统,车辆行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其可能面临寒冷的环境,这时需要安装有电热丝等装置的加热系统提供额外的热量,以保证车辆零部件的正常运行;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车辆相关零部件的温度信息,并通过控制器启动加热或冷却系统工作,以使得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始终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提升车辆的整体性能、延长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速度逐渐加快,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未来,相关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增长,也将带动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与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电气和软件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又涉及装配、冲压、锻造、精密加工等多种工艺,因此行业壁垒较高。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用户对于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稳定性等的需求将逐步提高,这必然能够带来难得的市场机遇,推动国内相关企业的快速成长。
同任何新兴行业一样,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国内相关企业需要紧抓成本、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余热回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力求取得创新和突破,成长为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此外,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产品的更新迭代,还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市场的发展,需要以悉心培育国内消费市场为基础,并将庞大的市场需求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增强全球市场竞争优势。
本书内容依托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TGS24E060004)、浙江省“尖兵” “领雁”研发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23C01014),立足于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分别从整车热管理系统概述、座舱空调热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驱动电机热管理系统、电子芯片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开发、热管理系统建模仿真及优化、热管理系统案例解析8大维度出发,全面阐述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技术、策略、仿真及案例,并配有大量的结构图、框图和表格,试图让读者全面掌握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应用。
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技术原理进行了系统阐述,而且对于一些关键技术,如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技术、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新型电机冷却系统结构与控制方法、电子芯片主动式散热技术、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设计等均进行了详细讲解。此外,本书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国内外主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示例分析,更便于读者对该领域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本书不仅可以为广大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者提供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汽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材。
著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