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万有引力书系 陪伴也是一种疗愈 从家庭到现实世界的幼儿观察](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218178967.jpg)
《
万有引力书系 陪伴也是一种疗愈 从家庭到现实世界的幼儿观察
》
售價:NT$
454.0
![如何操办我最好朋友的葬礼](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2/9787521770056.jpg)
《
如何操办我最好朋友的葬礼
》
售價:NT$
286.0
![大脑、思维和语言](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511747419.jpg)
《
大脑、思维和语言
》
售價:NT$
449.0
![下一代无线通信使能技术](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118134520.jpg)
《
下一代无线通信使能技术
》
售價:NT$
653.0
![具身智能](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7/9787521772098.jpg)
《
具身智能
》
售價:NT$
352.0
![甲骨文丛书·《源氏物语》的美学世界](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7/9787522835402.jpg)
《
甲骨文丛书·《源氏物语》的美学世界
》
售價:NT$
959.0
![我们为何渴望安稳,却又想要逃离(心理学版《人性的枷锁》)](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221189370.jpg)
《
我们为何渴望安稳,却又想要逃离(心理学版《人性的枷锁》)
》
售價:NT$
286.0
![美国史:从第一块殖民地到现在(大选后的美国走向历史已经给出答案!四百年美国史看懂美国裂痕始终无法弥合的历史症结)](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56126514.jpg)
《
美国史:从第一块殖民地到现在(大选后的美国走向历史已经给出答案!四百年美国史看懂美国裂痕始终无法弥合的历史症结)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养生要趁早,与其跟风泡枸杞,不如听听古人怎么说
古人养生,不仅养形,更要养心、养性、养精、养气、养神,看重如何让短暂的生命活得有质量。
帝王将相、圣贤哲睿、文人雅士,但凡我们叫得上名字的古代政治家、文学家、学者,没有谁轻视过养生。
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辛弃疾、司马光、苏轼、沈括、曾国藩、李鸿章……他们不但治国理政,著书立说,还钻研医学、养生学。刘禹锡的《传信方》、沈括与苏轼的《苏沈良方》,都是传世医书。欧阳修给苏洵开过药方,曾国藩看重的家庭全科医生是一位官场至交,而非职业医生。
先贤的养生是身心灵、精气神的圆融通达,是人与自然的美妙互动,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是人与自我的和解。
★衣食住行、情志调摄、修身养性、保健之法,原来古人这样生活
贵生遵生|修身养性|形神共养|情志调摄|顺应四时|燕闲清赏|眠食起居|导引吐纳|祛病延年
孔子讲究“不时不食”,孙思邈劝人莫吃夜宵,朱熹好静坐调息,王安石归隐后以下棋养性,孝庄晚年尤爱泡汤泉,康熙考察明代以来“善于书法者”,都是身体强健的长寿之人……
陆游的一句“不觅仙方觅睡方”,与哈佛大学2023年研究发现的午睡或可
|
內容簡介: |
《中国人的身心生活》是一本集合古人调养身心智慧的中式生活手册。
阅读古代先贤的作品,会发现其中关于调养身心的文字比比皆是,甚至会被写成家书家训,供儿孙习诵。从基础的饮食睡眠,到身体锻炼之法,再到性情心态的调整,古人不仅希望延长生命的长度,更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活得有质量、有深度。
全书共九卷,分别是:贵生遵生、修身养性、形神共养、情志调摄、顺应四时、燕闲清赏、眠食起居、导引吐纳、祛病延年。其中不仅介绍了诸如孙思邈、苏轼、陆游、贺知章、纪晓岚等很多读者耳熟能详的古代先哲独特的身心生活方式,满足了读者对古人生活的好奇,更给到读者深层的关于“中式生活哲学”的启发。
当下的年轻人,已经开始重视调养自己的身心,转变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深藏在我们血脉中的“中式生活方式”开始觉醒了。
|
關於作者: |
章敬平
著有《欧阳修传:世俗的圣贤》《拐点》《皇上走了》《向上的痛》《浙江发生了什么》《新闻人的江湖》《南平寓言》《中国的自我探索》《国家与教堂》等。
|
目錄:
|
卷一 贵生遵生
卷二 修身养性
卷三 形神共养
卷四 情志调摄
卷五 顺应四时
卷六 燕闲清赏
卷七 眠食起居
卷八 导引吐纳
卷九 祛病延年
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序
养生,是我们耳熟能详、日日可闻又似懂非懂的词。如果你猛然打断一个谈论养生谈得兴致盎然的人,问他什么是养生,他可能马上愣住,不知从何说起。
养生,是不是保健?
我们今天所说的养生,与古人所说的养身、养体、养形、养精、养气、养神、养心、养性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养生,为什么要养心、养性?为什么要养精、养气、养神?又为什么要修身养德?
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长寿吗?
养生究竟能不能长寿?寿数是天定的,还是人养的?如果是人养的,为什么“度百年而去”的养生家少之又少?如果是天定的,为什么孜孜以求于养生者千年不绝?
我对养生话题的兴趣,始于阅读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集。在他们的文集中,养生祛病的文字比比皆是,只不过我们的文选往往不选,以至于我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古之圣贤君子都是不畏死、不谈养生的。实则不然,帝王将相、圣贤哲睿、文人雅士,李白杜甫、二程三苏、康熙乾隆、曾国藩李鸿章,但凡我们叫得上名字的古代政治家、文学家、学者,没有谁轻视过养生。有的人还会把养生心得写成家书家训,供儿孙习诵。
读古代先贤的养生文字,初以为玄妙高深、不知所云,渐觉肌理分明、有迹可循,终而触类旁通、妙趣横生,对自己钻研太晚、觉悟太迟,深以为憾。这倒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慧根,而是因为两千多年的养生文化,于悠远绵长中保持了一脉相承的连续性、一致性。
在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前,诸多文人士大夫通晓医理,亦官亦医。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辛弃疾、司马光、苏轼、沈括、陆游、朱熹等,“儒而通医”者众多。他们不但治国理政,著书立说,还钻研医学、养生学。刘禹锡的《传信方》、沈括与苏轼的《苏沈良方》,是我们文史读者不易知晓的传世医书。我们通常不会知道,欧阳修给苏东坡的父亲开过药方,曾国藩最看重的家庭全科医生是一位官场至交,而非职业医生。
“无儒不通医”是个夸张的说法,“无儒不通养生”则是真实且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大家对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形神相依的信仰是共同的。《黄帝内经》给历代儒生提供了大致相同的理论体系。在天人相依、动静相宜、未病先养、形神共养的话语逻辑中,苏轼能与千年前的先秦诸子“对话”养生,我们也能与千年前的苏轼“对话”养生。
在“对话”圣贤哲睿、古代养生家的过程中,我常有相见恨晚之叹,我将之分享给身边亲友,也不时听到“早知如此,必不当初”的懊恼。
当今世界,人们都很忙:忙于营生,忙于事业,忙于富贵。我们太忙了,没时间健身,无暇思考,不看月亮。我们似乎觉得,抽点儿零碎的时间活动一下筋骨,然后推开窗户看看天空,发一会儿呆,温润片刻的苦涩,都是对时间的浪费。其实,我们并没有忙到这个份上,只是缺乏身心和谐的养生意识。有时候,我们对养生的追求就是大家彼此调侃的枸杞、菊花、保温杯,富贵者可能还会说喝茅台。
我们的先贤不是这么看待养生的,他们所说的养生不是个体的保健、奇效的偏方,而是身心灵、精气神的圆融通达,是人与自然的美妙互动,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是人与自我的和解,是倒头就睡,睁眼就笑,看云听鸟,交友远足,悲天悯人,热爱自然,探索新知,安贫乐道,节制欲望,富而知礼,贫而自得,是太极拳,八段锦。
正如李鸿章告诫子侄的那样,养生不是为了长寿,而是为了让短暂的生命活得有质量。古代养生家希望我们感受到的是快乐,是面对死亡的坦然,是静照空灵的怡然自得,是充实唯美的有为人生,是生命的长度乘以高度乘以宽度的积,是闲暇一日得两日寿辰的人生思考。
在前所未有的社交网络时代,包裹在内卷、焦虑、焦躁、小目标之中的凡夫俗子,把医院的精神科门诊堵得严严实实。不知从哪天开始,焦虑、忧郁忽如一夜春风来,惊得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希望,这本小书能够让大家从古人的养生智慧乃至教训中,有所感悟,做一个健康的人,欢喜的人,有节制的人,尽可能活得更长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