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企业架构的艺术:业务架构与IT架构一体化实践指南(原书第2版) [澳]斯维亚托斯拉夫·科图采夫

書城自編碼: 407042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計算機/網絡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作者: [澳]斯维亚托斯拉夫·科图采夫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766278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6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知文库精选·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
《 新知文库精选·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 》

售價:NT$ 454.0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
《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 》

售價:NT$ 1525.0
图说人体自愈妙药:漫画升级典藏版
《 图说人体自愈妙药:漫画升级典藏版 》

售價:NT$ 316.0
冷战及其遗产(第二版)(当代国际政治丛书)
《 冷战及其遗产(第二版)(当代国际政治丛书) 》

售價:NT$ 551.0
胜任——管理者修炼笔记
《 胜任——管理者修炼笔记 》

售價:NT$ 347.0
稻盛开讲7:经营者的使命
《 稻盛开讲7:经营者的使命 》

售價:NT$ 199.0
黄埔一期同学录(全两册)
《 黄埔一期同学录(全两册) 》

售價:NT$ 1265.0
终局思维 站在未来设计你的当下 行为科学的开创性研究
《 终局思维 站在未来设计你的当下 行为科学的开创性研究 》

售價:NT$ 352.0

編輯推薦:
基于对实际行业中最佳实践和现有企业架构文献的广泛研究,本书提供了独特的、系统的、端到端的描述,将企业架构实践的各个方面整合成一幅连贯的逻辑图。本书针对以下与企业架构相关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清晰、基于研究、概念合理且切实可行的答案:
·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哪些流程构成了既定的企业架构实践,它们是如何运作的?
·在成功的企业架构实践中使用了哪些企业架构工件?
·架构角色和功能的最佳结构是什么?
·企业架构需要哪些软件工具和建模语言?
·如何在组织中从零开始启动并演进企业架构实践?
·当前的企业架构最佳实践源于何处?
本书以高度结构化、顺序化的方式编排,不需要任何企业架构方面的先行知识。本书面向对企业架构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包括在职和有抱负的架构师、架构经理、企业架构学术研究人员、企业架构讲师和大学生。
內容簡介:
本书基于作者对企业架构进行多年研究的成果,共19章,分三个核心部分和两个附录。第一部分对企业架构的概念和其他相关主题进行了总体介绍。第二部分特别关注作为企业架构实践核心元素的企业架构工件,定义了6种通用的企业架构工件——经营考量、技术标准、业务愿景、IT景观、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第三部分对企业架构的其他重要方面和企业架构实践进行了高层次的讨论。附录A对现代企业架构学科的复杂历史起源和本书所述的相应最佳实践进行了扩展讨论和分析,附录B介绍了企业架构教学包。本书面向对企业架构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包括在职和有抱负的架构师、架构经理、企业架构学术研究人员、企业架构讲师和大学生。阅读本书无需任何企业架构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但要对业务和IT有一定理解。
關於作者:
Svyatoslav Kotusev是一位独立研究员、教育家和顾问。自2013年以来,他专注于研究组织中的企业架构实践。他在各种学术期刊和会议、行业杂志和在线渠道上发表了许多关于企业架构的文章和其他材料(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kotusev.com)。Svyatoslav在澳大利亚墨尔本RMIT大学获得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在从事研究工作之前,他在业内担任过各种软件开发和架构职位。
目錄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企业架构简介
第1章概述 3
1.1信息技术在现代组织中的作用 3
1.2信息技术对组织的益处和威胁 5
1.3实现信息系统的商业价值 6
1.4组织即社会技术系统 7
1.5业务和IT对齐的问题 9
1.5.1对齐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参与者 10
1.5.2对齐过程中涉及的主要
参与者群体 11
1.5.3参与者之间沟通不畅是错位的
根源 12
1.6企业架构即解决方案 13
1.7本章总结 14
1.8注释 15
第2章企业架构的概念 19
2.1何为企业架构 19
2.1.1企业架构的本质 19
2.1.2企业架构与传统架构的
区别 21
2.1.3企业架构域 21
2.2企业架构实践 24
2.3企业架构工件 25
2.3.1企业架构工件的信息内容 25
2.3.2企业架构工件的双重属性 26
2.3.3企业架构工件的两种含义:
决策型和事实型 27
2.3.4企业架构工件的两个生命
周期:永久型和临时型 29
2.3.5企业架构工件的示例 29
2.4企业架构实践中架构师的作用 31
2.4.1架构师的一般职责 31
2.4.2架构师作为企业架构工件的
开发者 32
2.4.3企业架构工件、架构师和其他
参与者 35
2.5组织中的架构职能 36
2.6本章总结 36
2.7注释 37
第3章企业架构实践的作用 42
3.1企业架构的必要性 42
3.2沟通是企业架构实践的基石 43
3.3实践企业架构的收益 44
3.4哪些组织在实践企业架构 46
3.5企业架构的历史起源和现代
最佳实践 46
3.6企业架构实践不是什么 48
3.6.1不是纯粹的技术规划 48
3.6.2不是万能的方法 48
3.6.3不是自动化的规划 48
3.6.4不是(人员)能力的替身 49
3.6.5不是专职专家的工作 49
3.6.6不是一次性的规划项目 49
3.6.7不是特定的技术实践 50
3.6.8不是企业建模 50
3.6.9不是企业工程 50
3.6.10不是系统思考 51
3.6.11不是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51
3.6.12不是企业架构框架的实施 51
3.7本章总结 52
3.8注释 52
第4章企业架构和城市规划 58
4.1作为城市规划的企业架构
实践 58
4.2企业架构工件和城市规划
文档的六种类型 60
4.2.1经营考量 61
4.2.2(技术)标准 62
4.2.3(业务)愿景 62
4.2.4(技术)景观 64
4.2.5概要设计 65
4.2.6详细设计 66
4.3不同类型的企业架构工件间的
关系 68
4.4不同类型的企业架构工件的
互补性 69
4.5企业架构的CSVLOD模型 71
4.6本章总结 72
4.7注释 73
第5章业务与IT之间的对话 74
5.1将业务战略作为架构规划基础
所面临的问题 74
5.1.1业务战略通常是模糊的、
未知的或根本不存在 75
5.1.2业务战略很少会为信息技术
提供明确的方向 75
5.1.3业务战略通常不稳定,
且经常变化 75
5.1.4业务战略往往需要特定于
战略的、不可复用的
IT系统 76
5.1.5业务战略对企业架构实践的
作用 76
5.2业务和IT利益相关者之间的
关键讨论点 77
5.2.1运营模式 79
5.2.2业务能力 83
5.2.3具体业务需要 85
5.2.4业务流程 85
5.2.5业务需求 86
5.3关键讨论点的层次结构 87
5.4企业架构不确定性原则 89
5.5本章总结 91
5.6注释 91
第6章企业架构实践的流程 97
6.1企业架构实践的三个流程 97
6.1.1战略规划 98
6.1.2计划交付 99
6.1.3技术优化 101
6.2不同企业架构相关流程间的
关系 103
6.2.1战略规划与计划交付 104
6.2.2计划交付与技术优化 105
6.2.3技术优化与战略规划 106
6.3企业架构实践的高层次流程
视图 107
6.4本章总结 109
6.5注释 109
第7章IT计划和企业架构 111
7.1IT计划的概念 111
7.2IT计划还是业务计划 112
7.3IT计划在企业架构实践中的
作用 114
7.4不同类型的IT计划 115
7.4.1基本计划 115
7.4.2战略计划 116
7.4.3局部计划 116
7.4.4紧急计划 117
7.4.5架构计划 117
7.5不同类型的IT计划流 118
7.6IT投资组合管理和预算编制
流程 120
7.6.1IT投资组合管理和预算编制
流程的作用 120
7.6.2IT投资组合管理在企业架构
实践中的地位 121
7.7本章总结 122
7.8注释 123
第二部分 企业架构工件
第8章企业架构的CSVLOD
模型 127
8.1企业架构工件的分类维度 127
8.1.1第一维度:内容 128
8.1.2第二维度:方式 129
8.2企业架构工件的六种常见
类型 130
8.2.1经营考量 132
8.2.2技术标准 132
8.2.3业务愿景 133
8.2.4技术景观 133
8.2.5概要设计 134
8.2.6详细设计 134
8.3企业架构的最终CSVLOD
模型 135
8.4本章总结 137
8.5注释 138
第9章经营考量 139
9.1经营考量作为企业架构工件的
通用类型 139
9.1.1信息内容 139
9.1.2开发与使用 141
9.1.3角色与收益 142
9.1.4与相邻类型的差异 142
9.2与经营考量相关的特定企业
架构工件 143
9.2.1原则() 143
9.2.2政策与策略(常见) 144
9.2.3概念数据模型(不常见) 146
9.2.4分析报告(不常见) 147
9.2.5方向声明(不常
內容試閱
前  言
这里为本书设定了一个总体背景,介绍了创作本书的整体历史背景,首先解释了本书的背景、缘起和动机,然后解释了本书的内容、特色和读者对象,最后介绍了本书的结构并澄清了一些重要的术语问题。
第2版前言
自2018年本书第1版出版已过去两年多的时间。本书已被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界普遍接受,我在亚马逊上看到了许多读者正面的评价,也收到了很多赞赏的邮件。有人告诉我,本书帮助他们解决了其关于企业架构所听和所见之间持续存在的认知偏差问题。还有人告诉我,本书帮助他们理解了企业架构的运作方式,也帮助其组织建立了企业架构实践。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讲师写信给我,说他们已决定采用本书作为其企业架构课程的主要资源,这促使我根据本书的内容为大学相关课程开发了一个补充教学包(附录B中提供了关于现有教学材料的详细信息)。
然而,本书也有批评者。一些忠实的企业架构框架狂热者声称,尽管有大量的不利证据,但这些框架在某种程度上仍是企业架构的“根本”,我认为这纯粹是狂热的蒙昧主义。其他不那么狂热的企业架构框架支持者认为,书中介绍的模型(特别是企业架构的CSVLOD模型)是对现有框架的补充,而非替代。对此,我的回答是,由于企业架构框架的非经验性起源,因此它们之于我的模型,就像宗教之于科学或科幻小说之于研究性文学一样。
有些人抱怨我对企业架构的描述让他们失望,与他们心中所认为的企业架构不符,例如,不以IT为中心,平等地拥抱组织的各个方面。在此我要强调的是,本书的意图是准确把握实际情况,而不是夸大希望或猜测应该是什么。此外,我想说的是,组织的现实是出于合理的、客观的原因,在特定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不同。还有些人因缺乏直接的“按图索骥式”的指导而感到失望,他们认为这种指导才是实用的、可操作的。对此,我只能补充一句:大多数现实世界的管理问题都太复杂、太多面、太具体,这里无法统一给出简单的解决步骤。因此,所有通用的建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和精确的规则都是骗人的,企业架构从业者不应寄希望于它们,而应多加思考1。
我收到的另一个更有趣的系列询问可通过以下问题来举例说明:许多组织会使用企业架构框架,如TOGAF或Zachman,但有谁使用了你的方法?框架是经过验证的,你的模型却没有,我们为什么要相信它们?我们如何知道CSVLOD模型真的有效?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以及类似的问题恰恰反映了从企业架构学科(似乎不仅仅是企业架构学科)中观察到的真正悲剧性情况:由于肆无忌惮地推广时髦的想法,因此人们彻底困惑了,他们无望地迷失在无尽的炒作中,根本无法区分现实与虚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只能再次重申书中反映的两个核心研究结果。一方面,尽管流行的企业架构框架得到了广泛讨论,但所有来自真实组织的现有证据均表明,它们的建议不切实际,且每当这些框架被“使用”时,其使用都纯粹是名义上的和象征式的,因为时至今日有经验的架构师从来都没有认真对待过这些建议。另一方面,企业架构的CSVLOD模型和书中介绍的其他模型描述了有成就的架构师根据自身经验(当然,是以我对其故事的解释为准)在组织中实际做的事情,而不管他们是否声明使用企业架构框架。总而言之,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成功的企业架构实践都不像企业架构框架开出的处方,即使口口声声说是框架,但这些实践往往与CSVLOD模型更相关,尽管参与的企业架构从业者从未听说过这个模型。
与此同时,我还在继续研究组织中的企业架构实践,收集新的数据,分析新的证据。在我的实证研究中,我再次惊讶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架构实践是如此多样化、奇特和与众不同。可以说,不可能找到两个具有相同流程、工件或架构师职位的企业架构实践,这与行业大师的谈话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清楚地知道每个公司必须做什么才能在数字化转型时代生存。新的发现和有价值意见成为编写本书第2版的主要动机,它们作为更多的细节充实了本书。
更新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动机是,围绕企业架构的主流论述在清晰度、真实性和现实性方面没有任何改善2。例如,商业媒体评论员仍认为企业架构是由业务、数据、应用程序和技术架构(四者是独立且定义清晰的)组成的,就好像这可以在任何真实的企业架构实践中观察到一样3。专业记者仍在不紧不慢地用老一套的企业架构框架来迷惑CIO,即使它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证明是不实用的4。不负责任的企业架构培训机构仍然在推广各自的课程和认证,似乎这些框架还没有让试图使用它们的组织浪费足够的金钱5。行业“专家”仍在传播着令人震惊的荒谬想法,就好像他们生活在其他星球上一样6。关于企业架构的学术文章变得更加“理论化”,与现实脱节,与实践无关7。与企业架构相关的时尚技术景观进一步丰富了,或者说到处都是利用“敏捷”和“数字化转型”等新流行语炒作的怪异产品8。尽管各方均在积极努力着,但在企业架构学科中传播真正的系统性知识这一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了。对于许多基本的企业架构问题,(我们)仍然很难找到任何关于企业架构实践的一致信息以及与企业架构相关的基本问题的基于证据的答案。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关于企业架构的值得信赖的知识来源。
第2版的材料(来自2018—2020年参与的研究)
本书是作者多年进行企业架构研究的成果。作者自2013年以来积累的大量数据构成了本书的基础。本书第2版的基础材料来自作者2018—2020年参与的企业架构的研究活动。特别地,第2版得益于从以下活动获得的关于企业架构实践的新信息:
分析了近400种关于企业架构和信息系统规划的不同出版物,包括历史出版物和本书第1版之后新出版的出版物。
作者亲自对来自澳大利亚25个不同规模和行业的组织的不同派别架构师进行了30次访谈,这些组织的企业架构实践成熟度各不相同。
作者作为数据分析师对两个较大规模的澳大利亚组织(一个政府部门和一家银行)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这两个组织的企业架构实践相当成熟。
作者作为数据分析师对澳大利亚不同规模、行业和企业架构经验的组织中的各类企业架构从业者进行了18次访谈。
因此,本书第2版融合了多个组织关于企业架构实践的新经验。然而,一些有价值的发现、观察结果和见解尚未在这一版本中反映出来,它们将在未来被纳入本书的后续版本中。
第2版的变化
本书第2版新增了几个实质性的补充内容,并对全文进行了大量细小改进。一些改进本应更早出现在第1版中却被忽略了;而另一些则是基于第1版出版后收集的新经验数据才改进的。第2版中最明显的改进包括:
第7章详细描述了IT投资组合管理和预算编制流程、它们在企业架构实践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与IT计划和其他企业架构相关过程的关系。
第二部分,特别是第11章,提供了更多流行的企业架构工件例子,并详细地描述了它们在组织中的使用情况。
增加了对协作经理和技术设计师的角色、架构师的职业道路(第16章),复杂组织中的架构职能(第17章),项目检查表和评估表、敏捷企业架构(第18章)以及企业架构实践中的一些其他特殊要素的描述。
对企业架构的决策路径(第15章)、架构治理程序(第17章)、企业架构相关的测量方法(第18章)、企业架构实践的成熟度(第19章)以及企业架构实践的一些其他重要方面的描述进行了大幅扩展。
进行了许多内容方面的扩展、修订,并改善了可读性。
简言之,本书第2版在结构上并无变化,但极大丰富了细节。
第2版致谢
本书第2版的出版离不开60多位来自不同组织的澳大利亚企业架构从业者和国际企业架构从业者的付出,他们参与了各自的研究活动,花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并分享了他们对企业架构的见解。我非常感谢他们对这项研究的贡献,尽管我没有见过所有人。此外,由于所有参与访谈的人都是匿名的,我只能对有限的几位架构师致以我个人的“感谢”。在这里,我要感谢Anthony Popple、Chong Ng、Craig Childs、David Whyte、Gary Franks、Ghouse Mohammed、Gideon Slifkin、Jeff Warke、Karen Modena、Malcolm Cook、Marc Campbell、Minnie Tabilog、Nilesh Kevat、Paul Monks、Paul Sagor、Paul Taylor、Peter King、Pramod Fanda、Sam Zamani、Stefan Ziemer、Stewart Pitt、Sylvia Githinji、Vivek Pande和Wayne Hepenstall对这项研究的宝贵贡献。
第1版前言
在业界积累了几年的软件开发和架构经验后,2013年,我开始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项目,主要研究作为整个组织信息系统规划工具的企业架构概念。
当开始博士研究项目时,我已获得了TOGAF认证,并且知道了其他流行的企业架构框架,包括Zachman、FEAF和DoDAF。与所有其他博士生一样,我通过研究现有关于企业架构的学术文献开始了我的研究。很快我就意识到,绝大多数现有的企业架构出版物都基于众所周知的企业架构框架的思想。可能和大多数熟悉企业架构文献的人一样,在研究的早期阶段,我得出了以下结论:整个企业架构学科都根植于企业架构框架9(它反映了成熟的企业架构最佳实践),并且源于奠基性的Zachman框架10。
然而,在进一步分析现有的企业架构文献时,我发现了一些另类的企业架构使用方法,这些方法所倡导的思想明显与企业架构框架的基本考量不一致11。此外,这些替代方法的作者还批评了企业架构框架思想的不切实际12。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开始怀疑企业架构框架对企业架构学科的作用和价值。如果企业架构框架真的如企业架构文献所言代表了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企业架构最佳实践,那为何其思想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呢?如果企业架构框架的思想非常重要、非常基础,那为何人们还要提出使用企业架构的其他不同方法?如果企业架构实践的基本思想非常清晰并且很容易理解,那为何企业架构实践的现象存在多种不一致甚至相互排斥的描述?如果有几种截然不同的推荐方法,那么它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我进一步深入而全面地回顾了现有的企业架构文献,发现了许多关于企业架构框架的有趣事实。首先,我甚至找不到一本出版物能准确展示企业架构框架的基本思想如何在真实的组织中被成功实施13。其次,我意识到,几乎所有涉及实际问题的定性企业架构研究都得出了“企业架构框架的思想很难成功实施14”的结论。再次,所有关于成功的企业架构实践的定性描述几乎都与企业架构框架的处方(也称为“诀窍”“解决方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