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哲学简史(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四十周年纪念版,致敬大时代狂飙中迎风而立的几代学人)

書城自編碼: 406940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冯友兰 著 陈越光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021649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1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瓷器小史
《 中国瓷器小史 》

售價:NT$ 203.0
奇巧计程车(全5册)
《 奇巧计程车(全5册) 》

售價:NT$ 816.0
修复12000颗心
《 修复12000颗心 》

售價:NT$ 305.0
怪谈百物语:荒宅神火
《 怪谈百物语:荒宅神火 》

售價:NT$ 296.0
殢春风
《 殢春风 》

售價:NT$ 230.0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人物
《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人物 》

售價:NT$ 653.0
耳鼻喉科诊断指南(第二版)
《 耳鼻喉科诊断指南(第二版) 》

售價:NT$ 857.0
物联网在行业转型中的应用
《 物联网在行业转型中的应用 》

售價:NT$ 505.0

編輯推薦:
★ 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四十周年纪念版,致敬大时代狂飙中迎风而立的几代学人。
★ 中国哲学界泰斗冯友兰享誉全球的中国哲学普及经典,中国哲学奠基之作。
★ 纵贯先秦至近现代,详述儒、道、墨、法等主流学派,兼论佛教本土化,完整呈现中国哲学数千年演进,清晰把握哲学整体架构与发展脉络,是全面了解中国文化概貌的首选之书。
★ “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本书语言平实简洁,无晦涩术语堆砌,辅以生动历史故事、生活实例与形象比喻,将抽象哲理具象化,是中国哲学入门的bi读经典。
★ 本书融合中西哲学视角,消除了各学派的门户之见,使中国哲学呈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与深邃内涵,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跨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32开精装版,双封设计,护封采用烫黑、压凹印刷工艺,纹理立体,触感丰富,是个人收藏和赠送他人的不二之选。
內容簡介:
本书是根据作者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初为英文,主要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哲学。书中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精神和背景,诸子百家的不同哲学观、人生观,以及现代哲学的发展和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本书论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及有关问题,它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选材精当,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的见解、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本书在世界各地有数种译本,一直是各大学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颇具世界影响。
關於作者:
冯友兰(1895.12—1990.11),河南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1984年具名发起成立中国文化书院任名誉院长、导师。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著作结集为《三松堂全集》。
陈越光,现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曾任20世纪80年代有广泛影响的“走向未来”丛书和杂志副主编;历任《中国残疾人》杂志、《中国农民》杂志、《中国市场经济报》、《科技中国》杂志创刊总编辑(主编)。著有《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谦卑》、《以公益为志业》、《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中文版、法文版、韩文版)、《见证真诚:公益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建构》等。
目錄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001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017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033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043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055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067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075
第八章? 名家 089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103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117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133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147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161
第十四章? 韩非和法家 173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185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197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 211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225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239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253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263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 279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291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307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 321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 335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347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361
冯友兰学术年表(李中华) 375
內容試閱
导言
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普遍关切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时代性
李中华

在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创作中,有一部迄今为止还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著作,它就是充分表现冯先生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普遍关切,因而一直饮誉西方的《中国哲学简史》。
这部著作英文原本称《中国哲学小史》,而中译本称《中国哲学简史》。这是因为在冯先生的著作中,还有一部称为《中国哲学小史》的书。为了把这两部同名的书区别开,故 1948 年在美国出版的“小史”,译成中文时称“简史”,盖“小”与“简”在字义上本无太大差别。
使中国哲学史研究现代化,一直是冯友兰先生追寻的目标。如果说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以西方近代史学观和西方近代哲学的方法论重新审视中国哲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结果的话,那么,《中国哲学简史》(以下简称《简史》)则是在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基础上,进一步使中国哲学史研究现代化的产物。从文化史或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角度看,这本《简史》远远超出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在西方的流布和影响。迄今为止,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只有英、日两种译本;而《简史》,自它以英文原本问世以来,已有法、意、西、南、捷、日、韩、中文等近十种语言的译本。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任何一位哲学家或任何一部中国哲学史著作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冯先生在该书英文版自序中曾自信地说:

小史(即《简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尤详也。

这段话是冯先生对其《简史》所作的最精辟概括。其中,犹以“小景之中,形神自足”一语,道出了《简史》的基本特征:简而不缺,重点突出。即《简史》非节本,而是一部首尾连贯、材料与观点融会、历史与逻辑统一、系统完整的中国哲学史。与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相比,《简史》更具有扼要、简捷的特点和鲜明的时代性。
首先,《简史》改变或者放弃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历史分期法,没有以“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去划分中国哲学的发展阶段,而代之以中国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并按时代的先后加以阐述,这使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前后思想的衔接与继承关系也更加明确。在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冯先生之所以用“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划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为了突出说明从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统一,中间所经历的乃是“世禄井田之制破,庶民解放,营私产,为富豪,此上古经济制度之一大变动”(《中国哲学史》上卷,第 35 页)。正是这种经济制度的大变动,导致中国哲学史上“子学时代”的结束和“经学时代”的开始。《简史》之所以不再重复上述说法,盖有两种原因:其一是《简史》是用英文写的,读者对象大多为外国人,他们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阶段的演变缺乏深入的了解,而“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的划分,其背后复杂的经济、政治乃至文化的原因,对于外国人来说则更难把握。因此,《简史》放弃了如上的说法。其二是,按冯先生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划分,“子学时代”只有四百余年,而“经学时代”则延及两千余年。从中国哲学史的全部历史发展看,这种划分在时间上相差极为悬殊,似乎不成比例。也就是说,用“经学时代”概括中国两千多年的哲学发展,从本质上讲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的,但从形式上看,此种划分仍失之笼统。因为同样在“经学时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表现了多样性和丰富性,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虽然都未脱离经学的限制,但都随着历史的发展,展示出内容和形式的重大区别。也正因如此,冯先生在以后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时,也放弃了“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的分期法。
其次,《简史》增加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所没有的内容,而这些新增加的内容,明显地突出了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整体性把握,这是对中国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中西文化讨论的哲学反思,也表现了冯先生对中国哲学的进一步理解。
例如,关于中国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简史》提出了明确的看法。冯先生认为,宗教与人生有密切关系,而且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在支持它,因此作为宗教,尤其是大的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因为在儒家的著作及思想中,“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更没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不仅儒家如此,道家也是如此,冯先生强调说:

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

不仅儒家、道家不是宗教,就是作为中国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佛学,也与作为宗教的佛教有区别。在冯先生看来,“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自序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唯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
余著此书,于史料选材,亦既勉竭绵薄矣,复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 Bodde)之文才,何幸如之。西方读者,倘觉此书易晓,娓娓可读,博士与有力焉;选材编排,博士亦每有建议。
本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导引可也。欲知其详,尚有拙著大《中国哲学史》,亦承布德博士英译;又有近作《新原道》,已承牛津大学休士先生(E. R. Hughes)英译;可供参阅。本书所引中国原著,每亦借用二君之英译文,书此志谢。
1946 年至 1947 年,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因著此书。此行承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乘此书出版之际,致以谢意。该校东方学系师生诸君之合作、鼓励,亦所感谢;该系中文副教授布德博士,尤所感谢。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恒慕义先生(A. W. Hummel)为此书安排出版,亦致谢意。
冯友兰
1947 年 6 月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