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欧洲一体化中的和解
》
售價:NT$
449.0
《
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
》
售價:NT$
709.0
《
Procreate国风商业插画入门教程
》
售價:NT$
500.0
《
中医临床丛书(诵读本)——针灸大成
》
售價:NT$
352.0
《
国医大师李文瑞学术经验集萃
》
售價:NT$
709.0
《
历史大脉络
》
售價:NT$
398.0
《
“一带一路”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
》
售價:NT$
500.0
《
幻想即现实(再版)
》
售價:NT$
316.0
編輯推薦:
该书是一部享誉国际史坛的中世纪文化史名著,它探讨了中世纪欧洲,特别是西欧和北欧各社会阶层的文化观念及其演变,其中包括宇宙观、时空观、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神、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群体和国家的观念、关于习俗惯例与法律的观念,对待财富和劳动的态度等。作者不但探讨了包括僧侣上层人物在内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化观念,还特别侧重探讨了没有在典籍中明确地表达过的下层人民的文化观念。为此,作者搜集和引用了民歌、民谚和民间故事方面的史料,以及有关民间宗教、生活习俗、仪式、宗教艺术和民间艺术等等方面的史料,将欧洲中世纪普通人民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生活面貌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年鉴派风格的中世纪文化史名著,作者采用结构主义、象征主义和心态史的理论方法,力图从总体上把握中世纪人是如何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的。中世纪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行为都受到当时世界观的制约。本书通过中世纪的通俗文学作品——如英雄传奇、史诗、骑士传奇、吟游诗人的爱情歌曲以及但丁的作品,还有众多拉丁文著作,来探讨中世纪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空间与时间、法律、对工作、财富和贫困的态度。这使读者能够重构中世纪的文化,揭示它是一种由基督教、古典和蛮族等几种传统交汇而成的文化。该书在史料发掘和研究方法上颇具独创性,深刻影响了我们对欧洲中世纪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认知,至今在西方中世纪史领域仍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關於作者:
A. J. 古列维奇(A. J. Gurevich,1924—2006),是享誉国际史坛的俄罗斯中世纪史专家,是研究北欧中世纪史和欧洲中世纪文化史的权威。1946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主攻斯堪的纳维亚语言专业。1962年获得列宁格勒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研究的是挪威的中世纪史。因其研究深受米哈伊尔·巴赫金思想的影响,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研究中世纪的文化观念史,所以深受法国年鉴派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和乔治·杜比等人的推崇。他也自视为“年鉴派史学家”的一员。代表作有:《中世纪文化范畴》、《中世纪民间文化:信仰和认知问题》等。
庞玉洁,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李学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庞卓恒,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世界史学科规划小组成员、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副会长。
目錄 :
鸣谢
第一章 导言:中世纪人想象中的“世界图景”
第二章 中世纪人的时空观
第三章 大宇宙和小宇宙
第四章 时间是什么?
第五章 “国家建立在法律基础上……”
第六章 中世纪人对待财富和劳动的态度
第七章 结论:人类个性特征的探索
作者说明
索引
內容試閱 :
“中世纪”这几个字使得一系列熟悉的图景涌进人们的脑海:封建城堡和哥特式的大教堂,十字军和贵族战争,光彩夺目的马上比武和宗教法庭上燃烧的火焰。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外在的标志,是一种装饰屏,它掩盖着中世纪人们真实的生活和工作。中世纪的人们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是怎样看待他们所生活的那个世界的呢?他们的行动指南是什么呢?当我们试图重建中世纪人们的精神世界,分析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精神和文化源泉的时候,我们立即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几乎完全被暗影所笼罩,使其黯然失色的一方面是古典古代世界,另一方面是文艺复兴的世界。用一种不带偏见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时期几乎是不可能的。几个世纪以前就作为将古希腊罗马和近代分开的那个时期的方便名称而开始使用的“中世纪”(medium aevum)这个概念,一开始就带有一种贬义,它暗指欧洲文化历史的毁灭和空白,这一含义一直保留到现在。如果人们想找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落后、缺乏文化、没有法制,人们就可以使用中世纪这个词,“中世纪”实际上成了描写一切黑暗和反动的词的同义词了。严格地说,只是中世纪早期常常被称为“黑暗时代”,但是,《牛津英语词典》进一步地把它扩展到整个中世纪。
无疑,这种关于中世纪的观点在17和18世纪是可以理解的,那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完全有理由借助于诋毁由教会和贵族统治的中世纪时代的名声来加速推翻封建制度。但这种理由早已不复存在。我们决不应该忘记:恰恰就是在中古时期,近代欧洲各民族诞生了,当今的欧洲国家开始形成。3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也产生于那个时期,而且,构成我们自身文明基础的许多文化价值也来源于中古时期。近代文明和中世纪之间的对立是明显的,但是,无疑,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连续性也是存在的。
然而,如果我们把中古时代只看作是欧洲诸民族的童年时代,看作是迈向近代历史的准备阶段,那么,我们的观点肯定是一种片面的观点。中古时代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价值。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过去曾说:“每一个历史时代都与上帝保持着一种它所特有的直接的联系”——他以唯心主义的方式阐述了一个既深刻又不可否认的真理,即:每一个时代如果我们不考虑它与后来的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身而言,都是重要的、有意义的。事实上,我们并不单单为了某些目的来研究过去,去了解现在是怎样由过去而产生的。研究不同的历史时期,包括那些远离我们而且也许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没有什么直接或明确联系的历史时期,能够使我们既看到人类的统一性,也看到人类的差异性。一旦我们看到历史上不断重现的压力,当我们不断地遇到相同的人类需要和相同的人类反应的时候,我们就会对人类社会以及支配人类社会的规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接触其他历史时期、其他文明、其他文化环境的人类存在的各个方面,有助于理解我们自己所特有的创造力,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位置。因此,我们既要考虑个别,又要考虑一般,既要考虑共同因素,又要考虑差异性。
【摘自“导言:中世纪人想象中的‘世界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