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高等日语教育(第14辑)

書城自編碼: 406925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外語日語
作者: 主编:潘钧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360134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奇幻的世界,熟悉的世界:太阳系探索之旅
《 奇幻的世界,熟悉的世界:太阳系探索之旅 》

售價:NT$ 403.0
菜点设计
《 菜点设计 》

售價:NT$ 351.0
不可思议的基因
《 不可思议的基因 》

售價:NT$ 347.0
失落的火星之城(雷·布拉德伯里科幻经典系列)
《 失落的火星之城(雷·布拉德伯里科幻经典系列) 》

售價:NT$ 398.0
国宝(祝勇故宫文物南迁小说巨著 人在,文物在!)
《 国宝(祝勇故宫文物南迁小说巨著 人在,文物在!) 》

售價:NT$ 755.0
法兰西内战(寰宇文献)
《 法兰西内战(寰宇文献) 》

售價:NT$ 2438.0
游戏的力量:游戏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游戏的力量:游戏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NT$ 352.0
新印象:Unity游戏开发实例教程
《 新印象:Unity游戏开发实例教程 》

售價:NT$ 607.0

編輯推薦:
《高等日语教育(第14辑)》收录13篇日语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日语学术界中坚力量的学者所撰写的具有学术前沿动态和学术价值的论文集结出版,力求学术性和专业性并举,实现与国内语言学界的融通对接、振兴日语研究。促进日语研究与普通语言学及其国内其他语言的研究的融合、接轨。《高等日语教育》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AMI综合评价入库期刊。本刊内容也已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上线。
內容簡介:
《高等日语教育(第14辑)》收录13篇日语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包含日语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分为日语教学研究、日语语言学研究、书刊评介等几部分,其中日语教学方面大学与初高中日语教材词汇衔接测评研究、日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书面语词束研究等。语言学方面有基于タラ、バ日汉对译语料的多变量分析的考察、试论形式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融通与互鉴、日本气候话语中的范畴化识解操作与框架策略研究等。还有日汉“数—分类词”「粒」和“颗”的名词分类功能对比研究,书评1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關於作者:
潘钧,男,1968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日语语言学。著有《日本辞书研究》、主编《现代日语语言学前沿》和《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合编《日语语言学》、《日语知识百题》、《日语概论》、《认知语言学入门》等。
目錄
卷首语…………………………………………………………编委会
日语教学研究
大学与初高中日语教材词汇衔接测评研究…………………王琪、马琳 1
日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书面语词束研究……………………苏振军 13
寻求变化:海归日语教师职业初期科研发展调查…………黄均钧、徐恺萌、田佳月、董芸 25
基于远程会议软件的日语MTI口译实践与教学………………王羽迪 38
日语语言学研究
基于日汉对音资料的日语语音史研究:回顾与展望………赵耀 48
基于「タラ」「バ」日汉对译语料的多变量分析的考察
  ——兼谈其结果在日语教学上的应用…………………李光赫、刘志颖 59
从句法角度看日语存在句与所在句的区分问题
  ——以汉译实例为中心…………………………………邓超群 73
日本气候话语中的范畴化识解操作与框架策略研究………郭宇佳 83
日语「N1 ナ N2」结构的语义语用分析… ………………李 诺 101
试论形式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融通与互鉴
  ——以日语存在句为例…………………………………吴宇驰、刘艺婷、赵蓉 115
汉日对比研究
羡余现象的汉日对比研究
  ——以述谓结构为例……………………………………程莉 134
日汉“数—分类词”「粒」和“颗”的名词分类功能对比研究…………李月明 146
书刊评介
《从文化苦旅到凤凰涅槃:日本汉字问题与语言政策研究》评介………王侃良 166
英文提要………………………………………………………………………176
会讯一则………………………………………………………………………182
內容試閱
卷首语
《高等日语教育(第14辑)》又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刊载语言学论文的园地越为稀少的大背景下,专收日语教学和研究成果的本刊之存在尤为不易,意义不可小觑,为此更需要我们大家一齐精心呵护、坚守发展,早日跻身业界名刊之列。
本辑共收12篇论文和1篇书评,其中包括日语教学论文4篇。
王琪、马琳的《大学与初高中日语教材词汇衔接测评研究》基于衔接视点,以教材编写原则中有关“衔接”概念的核心观点为依据,探讨跨学段日语教材编写的衔接原则,并以《义务教育教科书 日语》《普通高中教科书 日语》和《新世纪大学日语》三套教材为例,依据我国初、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和大学日语教学指南对“非专业、非零起点”日语课程教材的要求,考察三套教材词汇编写中的衔接特征,探清了三套教材在“渐进性、系统性和基础性”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苏振军的《日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书面语词束研究》从量化和质性角度分析了日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书面语语料库中词束的使用差异。研究显示:(1)学习者使用的词束种类显著低于本族语者,丰富度不足,且存在重复使用同一类型的现象;(2)学习者倾向于过多使用某一特定词束,且多为初级句型的典型用法;(3)学习者的书面表达中出现了与书面语文体不符的口语式表达,且在词汇搭配和句型使用上存在错误;(4)学习者在习语的使用上明显匮乏,而本族语者多用与身体相关的习语。
黄均钧、徐恺萌、田佳月、董芸的《寻求变化:海归日语教师职业初期科研发展调查》对7位处在职业初期的海归日语教师进行深度访谈,采用KJ法对数据进行了整理,最终析出8个相关概念,并通过将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可视化,详细展现了海归日语教师职业发展初期的科研发展过程。基于分析结果,本文聚焦了“寻求变化”这一关键概念,讨论了求变给海归日语教师带来的优势、挑战以及支撑他们求变的学术网络的一些特点。
王羽迪的《基于远程会议软件的日语MTI口译实践与教学》以北京大学日语口译MTI两个年级的同声传译课程师生为对象,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线上远程口译实践过程、质量及局限性。结果显示:(1)远程有稿同声传译质量低于远程视译质量;(2)基于远程会议软件的口译实践与教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3)师生对远程口译总体持肯定态度,但指出其在环境、技术设备、心理因素等方面与传统教学存在差异。该研究为日语MTI远程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实证依据,建议探索采用线上远程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口译教学模式。
本辑收日语语言学研究论文6篇。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日汉对音资料是研究日语语音史,尤其是中世日语音系与语音变化的宝贵材料。日本语言学界利用日汉对音资料研究日语语音史的时间较早,在日汉对音资料的文献学研究、对音转写以及日语语音史问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我国日语学界对于日汉对音资料的语音学研究价值关注较晚,成果数量也相对有限。赵耀的《基于日汉对音资料的日语语音史研究:回顾与展望》认为,虽然目前利用日汉对音资料研究日语语言史的研究范式已较为成熟,但仍存在两方面问题。
李光赫、刘志颖的《基于「タラ」「バ」日汉对译语料的多变量分析的考察——兼谈其结果在日语教学上的应用》利用自制语料库,通过多变量分析,研究「タラ」与「バ」的语义使用倾向,并分析其与汉语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这两个在日语语法中被认为相似的句型实际上存在明显区别。「タラ」条件句更适合发现、契机与当为表现,通常翻译为“然(后)”“时(候)”及知觉动词;「バ」条件句更适合表示一般与习惯,汉译往往用“只要(就)”“每(当)”“(一)就”表示;虽然两者都可以表示假定,但「バ」条件句的反事实性更强,常用“如果(就)”“一旦(就)”翻译。
邓超群的《从句法角度看日语存在句与所在句的区分问题——以汉译实例为中心》通过对从“中日对译平行语料库”中抽取出来的日语「~に~がある」「~は~にある」句式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了日语存在动词「ある」的词源及汉字书写等问题,并从“新旧信息”与“有定无定”两个角度,探讨了日语存在句与所在句的区分问题。总的来说,语义上的新旧信息是区分日语存在句与所在句的一个主要考量指标,此外存在主体的有定性也是区分日语存在句与所在句的一个重要标准。
郭宇佳的《日本气候话语中的范畴化识解操作与框架策略研究》以日本气候话语为真实语篇语料,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中的范畴化识解操作与框架策略进行考察。研究表明,日本气候话语在不同语境下会将不同或同一主体、事物和行为进行不同的范畴化分类并激活不同的框架,引导受众依据框架知识理解日本对气候问题相关行为主体、行为对象以及事件的分类模式及特征描述。同时,不同层次范畴的选用可以实现话语汇集或话语凸显。进而,影响受众按照日本的认知方式去感知和理解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主体间的外部群体划分和内部成员要素,事物与事物间,事物与场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气候治理行为方式所包含的具体事件要素。
李诺的《日语「N1 ナ N2」结构的语义语用分析》对日语具体名词作定语构成的「N1+ナ+N2」结构进行了分析。在语义方面,当N1表示“实体”义时,「N1+ナ+N2」通常表示N1与N2为同位语、具有所属关系、N1为制作N2的材料等;当N1表示“属性”义时,「N1+ナ+N2」表示N2具有N1的属性,该属性由N1的词汇语义或语境决定。在语用方面,「N1+ナ+N2」具有增强凸显性、提高交际效率和提升语言趣味性的语用效果。
吴宇驰、刘艺婷、赵蓉的《试论形式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融通与互鉴——以日语存在句为例》以“日语存在句”为切入点,梳理了两派学者研究的异同。本文发现形式语言学从句法结构出发「ある/いる」更关注典型存在句的语序、主语成分、与所有句和处所句的关系、系词的分布、定指效应等问题;认知学派以语义为线索将存在句的射程扩展至样态类,描摹了其语义特点、认知主体对其把握方式、构式与词汇含义的互动、动词与构式的关联强度等现象。两者各有擅长,又各自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当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全部语言现象时,我们可以先厘清各家之言,在更细致的层面上明确各学派在“现象解释”中的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对复杂语言现象的深入分析与理解。
本辑收汉日对比研究论文2篇。
程莉的《羡余现象的汉日对比研究——以述谓结构为例》从语法的角度对汉日语述谓结构(包含合成词VN)中的羡余表达进行对比和探讨,进而总结能解释羡余现象的语法规律。相比之下,日语中有很多可以被接受的表达,而汉语却很少。通过汉日对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带来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有:(1)汉日语在词语结构的“隐含性”上的特征不同;(2)汉日语合成词VN的主要成分位置不同;(3)“修饰成分引起的关注点转移”这一认知上的作用会受到词语结构的“隐含性”这一语法特征的影响。
李月明的《日汉“数—分类词”「粒」和“颗”的名词分类功能对比研究》以日汉两语中对“零维”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最典型的“数—分类词”「粒」和“颗”为例,基于日语BCCWJ和汉语BCC语料库,通过定量调查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二者搭配词项的语义特征、范畴化的认知动因及语义扩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描写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日语分类词「粒」与汉语分类词“颗”都兼有作为“类别分类词”对事物名词进行分类的功能和作为“计量分类词”对物质名词进行计量并分类的功能;(2)汉语分类词“颗”可分类的名词范围更加广泛,语法化程度更高;(3)日语分类词「粒」的语义扩展基于单一的隐喻认知,而汉语分类词“颗”的语义扩展是复合型的认知机制,包括隐喻、转喻 隐喻、隐喻或转喻 隐喻三种,这也是推动汉语分类词“颗”语法化进程的原因之一。
本辑收书评1篇。
王侃良的《〈从文化苦旅到凤凰涅槃:日本汉字问题与语言政策研究〉评介》认为,该书作者有着“从语言政策史、制度史出发”这一强烈的问题意识导向,故重点放在了对历史全貌的描写和构建,但在细节层面,就某个具体问题与前人学者进行学术交锋争鸣的地方不多,为此评者提出了三点补充意见,如除了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工具派—文化派”对立线索,还应该有其他方面因素,如日本学者安田敏郎提出的“应世思想传世化”等。
国内语言学界顶刊《中国语文》继2023年第2期刊登华侨大学日语教师马绍华的《上古日本汉文中的古汉语存在句式研究》后,今年第4期又刊登了另外两位日语老师的论文。一篇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晓华老师的《情态助动词“好”的方言分布》,另一篇是中山大学张愚老师的《日本中世变体汉文文献中的疑难字词词义辨析——兼及词源问题》。马绍华、张愚的研究探讨了古汉语之于日语的影响以及汉字字词在日语中的变异问题,如果说他们的研究凸显了日语研究者特有优势的话,那么王晓华的这篇论文所研究的是汉语方言中情态助动词“好”的分布,表面上与日语无涉,但背后基于她对汉日语相关研究的长期关注和沉浸式探究,显示了王晓华所具有的开阔视野、深厚功底乃至非凡勇气。
希望不远的将来日语界会有更多跨学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问世。
编委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