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华好诗词 诗经

書城自編碼: 406917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古诗词
作者: 屈万里
國際書號(ISBN): 9787523111918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人物
《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人物 》

售價:NT$ 653.0
耳鼻喉科诊断指南(第二版)
《 耳鼻喉科诊断指南(第二版) 》

售價:NT$ 857.0
物联网在行业转型中的应用
《 物联网在行业转型中的应用 》

售價:NT$ 505.0
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与规划方法
《 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与规划方法 》

售價:NT$ 509.0
声与色(未来哲学系列)
《 声与色(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NT$ 204.0
深度说服力: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超级方法
《 深度说服力: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超级方法 》

售價:NT$ 352.0
2025年 中国自助游地图 自驾游游遍中国 深度旅游规划指南 专业实用精彩 旅游攻略景点介绍线路规划
《 2025年 中国自助游地图 自驾游游遍中国 深度旅游规划指南 专业实用精彩 旅游攻略景点介绍线路规划 》

售價:NT$ 449.0
教育的抉择
《 教育的抉择 》

售價:NT$ 254.0

編輯推薦:
古代文学研究名家屈万里先生选注。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民的笑语悲歌。
两千多年来,每一位中国人的必*经典。
中国古典诗歌传世名作,纯文学鼻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內容簡介:
“中华好诗词”系列图书(全12册)是一套中国古代传统诗词经典的名家注本汇编,汇集自先秦直至近代的优秀诗词,加以注解、说明、评析。本册是一部《诗经》选注本,以初读《诗经》的人为对象,所选的诗,大部分以适合青年的兴趣为主;但由于顾及常识关系,所以也不完全以迎合青年兴趣为目标。至于诗篇的大义不甚显明的,和文辞过于深奥的作品,则尽量地少选。注解力求简单明了;凡采用的各家之说,以不注明出处为原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關於作者:
屈万里(1907—1979):
山东鱼台人。1949年以前,先后任职于山东省立图书馆、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9年赴台,历任中国台湾“中央图书馆”馆长、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等,1972年膺选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和甲骨文研究。著有《诗经诠释》《尚书释义》《〈殷墟文字甲编〉考释》《周易本义》等。
目錄
目录:
国风 001
周南 003
关雎 004
葛覃 005
卷耳 006
樛木 007
螽斯 008
桃夭 008
兔罝 009
芣苢 009
汉广 010
汝坟 011
麟之趾 012
召南 013
鹊巢 014
采蘩 014
草虫 015
采 016
甘棠 017
行露 017
羔羊 018
殷其靁 019
摽有梅 019
小星 020
江有汜 020
野有死麕 021
何彼 矣 022
驺虞 022
邶风 024
柏舟 025
绿衣 026
燕燕 027
日月 028
终风 029
击鼓 030
凯风 031
雄雉 032
匏有苦叶 032
谷风 033
式微 036
旄丘 036
简兮 037
泉水 038
北门 039
北风 040
静女 041
新台 042
二子乘舟 042
鄘风 044
柏舟 045
墙有茨 045
君子偕老 046
桑中 048
鹑之奔奔 048
定之方中 049
蝃 050
相鼠 051
干旄 051
载驰 052
卫风 054
淇奥 055
考槃 056
硕人 056
氓 058
竹竿 061
芄兰 062
河广 062
伯兮 063
有狐 064
木瓜 064
王风 065
黍离 066
君子于役 066
君子阳阳 067
扬之水 067
中谷有蓷 068
兔爰 069
葛藟 070
采葛 070
大车 071
丘中有麻 072
郑风 073
缁衣 074
将仲子 074
叔于田 075
大叔于田 075
清人 077
羔裘 078
遵大路 079
女曰鸡鸣 079
有女同车 080
山有扶苏 081
萚兮 081
狡童 082
褰裳 082
丰 083
东门之 083
风雨 084
子衿 084
扬之水 085
出其东门 085
野有蔓草 086
溱洧 087
齐风 088
鸡鸣 089
还 089
著 090
东方之日 090
东方未明 091
南山 092
甫田 093
卢令 094
敝笱 094
载驱 095
猗嗟 095
魏风 097
葛屦 098
汾沮洳 098
园有桃 099
陟岵 100
十亩之间 101
伐檀 101
硕鼠 102
唐风 104
蟋蟀 105
山有枢 106
扬之水 106
椒聊 107
绸缪 108
杕杜 109
羔裘 109
鸨羽 110
无衣 111
有杕之杜 111
葛生 112
采苓 112
秦风 114
车邻 115
驷 115
小戎 116
蒹葭 118
终南 119
黄鸟 119
晨风 120
无衣 121
渭阳 121
权舆 122
陈风 123
宛丘 124
东门之枌 124
衡门 125
东门之池 125
东门之杨 126
墓门 126
防有鹊巢 127
月出 128
株林 128
泽陂 129
桧风 130
羔裘 131
素冠 131
隰有苌楚 132
匪风 132
曹风 134
蜉蝣 135
候人 135
鸤鸠 136
下泉 137
豳风 139
七月 140
鸱鸮 144
东山 145
破斧 147
伐柯 147
九罭 148
狼跋 149
小雅 151
鹿鸣 153
四牡 154
皇皇者华 154
常棣 155
伐木 157
天保 158
采薇 160
出车 162
杕杜 164
南山有台 165
湛露 166
彤弓 167
菁菁者莪 167
六月 168
采芑 170
车攻 172
鸿雁 173
沔水 174
鹤鸣 175
白驹 176
黄鸟 177
我行其野 178
斯干 178
无羊 181
节南山 182
正月 185
十月之交 189
雨无正 192
小旻 194
小宛 196
小弁 197
巧言 200
何人斯 202
巷伯 204
谷风 205
蓼莪 206
大东 208
四月 210
北山 211
无将大车 213
小明 213
鼓钟 215
楚茨 216
甫田 219
大田 220
裳裳者华 222
青蝇 223
采菽 223
角弓 225
都人士 226
黍苗 227
绵蛮 228
渐渐之石 229
苕之华 230
何草不黄 230
大雅 233
文王 235
大明 237
绵 240
思齐 243
皇矣 244
灵台 248
文王有声 249
生民 250
既醉 254
公刘 255
卷阿 258
民劳 260
板 261
荡 264
抑 267
桑柔 271
云汉 276
崧高 279
烝民 281
江汉 283
常武 285
瞻卬 287
周颂 291
清庙 293
天作 293
昊天有成命 293
时迈 294
执竞 295
振鹭 295
雝 296
载见 297
武 297
闵予小子 298
敬之 298
桓 299
鲁颂 301
303
有 304
泮水 304
宫 307
商颂 313
那 315
烈祖 315
玄鸟 316
长发 317
殷武 320
附录? 从本文探求本义
——屈万里选注的《诗经》探析 / 付林鹏 323
內容試閱
序言:

总序

今天,我们和诗词打交道的方式,大致可概括为“说诗”和“用诗”两种。对于这两种方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做过区分、说明。他用晏殊、欧阳修等人写爱情、相思的词句,比拟“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之“三种境界”,可视为“用诗”。他所下的转语“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则承认了“说诗”的存在。
春秋时期,我国即有了频繁、成熟地引用《诗经》来含蓄、典雅地抒情达意的“用诗”实践。“用诗”可以“断章取义”,将诗句从原先的语境剥离出来,另赋新意。“说诗”则应以探求作者原意为鹄的,尽管作者原意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封闭的,尽管探求的过程也需要读者“以意逆志”、揣摩想象,但不能放弃这种探求。正如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自序中所云:“注杜者必反覆沉潜,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恍然如身历其世,面接其人,而慨乎有余悲,悄乎有余思也。”
通常,我们对诗词的阅读和研究,属于“说诗”,应尽量探求作者原意;在作文或说话时引用诗词,则是“用诗”,最好能符合原意,但也不妨“断章”。接触诗词,首要的是“说诗”,弄清原意;然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用诗”,让诗点化生活、滋养生命。
我们“说诗”,应怎样探求作者原意呢?愚以为,必须遵从诗词表意的“语法”,通过对文本“互文性”的充分发掘寻绎。《文心雕龙·知音》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诗”是抒志摛文、将情志外化为文字的“编码”过程;“说诗”则是沿波讨源、通过文字探求情志的“解码”过程。作者“编码”达意,有一定的“语法”;读者“解码”寻意,也必须遵从这些“语法”。同时,作品是一个“意脉”贯通的有机整体,承载的是作者自洽的情意,反映在文本上,即是字、句、篇、题乃至诗词书写传统之间彼此勾连的“互文性”。这些不同层次的“互文性”,构成了通常人们所说的“语境”。“说诗”应充分考虑文本的“互文性”,理顺“意脉”,重视作者言说的“语境”。凡此种种,既限定了阐释的边界,也保证了阐释的效力,将专家、老师合理的“正解”和相声、小品、脱口秀演员搞笑的“戏说”区别开来。
散文语言“编码”达意,比较显豁、连贯,诗词语言则讲究含蓄、跳跃,故“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理有情”“笔断意连”之类的话语常见诸诗话、评点。用书法之字体比拟的话, 散文似楷书,诗词则是行书或草书。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猛烈抨击,传统文体的书写和说解传统,在当下已命若悬丝。从小学到大学,哪怕是专业的中文系,也没有系统教授传统文体写作的课程。即使是职业的研究者,也普遍缺乏传统文体的书写体验。这种“研究”与“创作”的断裂,直接导致了今日的新生代研究者对诗词的感悟力和解读力普遍不高。因为诗词表意往往含蓄、跳跃,如果没有深切的创作体验,就很难把握住全篇的“意脉”,解说难免支离破碎、顾此失彼。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拿过毛笔,面对楷书还大致可以辨识,但如果面对的是一幅行书或草书,他连怎么写出来的(笔顺、笔势)都很难弄明白,更不要说鉴赏妙处、品评高下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朋友会说,现在社会上喜欢写诗词的人可是越来越多了呀!的确,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是好现象。不过,很多朋友是因为爱好而写作,他们自学的诗词素养, 就写出一首符合“语法”且“意脉”贯通的诗词来说,还有不小的距离。记得数年前,当能够“写”诗词的计算机软件被开发出来时, 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待?如何区别计算机和人创作的诗词?我说:我能区别计算机和古人创作的诗词,但没法区别计算机和今人创作的诗词,甚至计算机创作的比我看到的绝大多数今人创作的还要好, 起码平仄、押韵没有问题。因为古人所处的时代,古典文脉传承不成问题,诗文书写是读书人必*的技能,生活、交际常常要用,他们所受的教育中有系统、大量的创作训练,既物化为教材,也可能是师友父子间口耳相传的“法门”、技巧。因此,古人写诗词,就像今人说、写白话文一样,不论雅俗妙拙,起码是符合“语法”且“意脉”贯通的。而在传统文体被白话文体大规模取代的今天,我们已成了诗词传统的“局中门外汉”(张祖翼《伦敦竹枝词》初版自署),不论是写作还是说解,如果不经过刻意、系统的训练,要做到符合“语法”和“意脉”贯通,都非常困难。想必大家都有过学习外语的体验,之所以感觉困难、进展缓慢,是因为缺乏“习得”这种语言的文化氛围。计算机“写”诗词,不过是根据事先设定的平仄、押韵程序,提取相关主题的关键词排列、拼凑,绝大多数今人也差不多,都很难做到符合“语法”且“意脉”贯通。以上是我数年前的回答。ChatGPT 的诞生,使我的看法略有改变,但它要写出合格的诗词作品,尚待时日。
今人对诗词的感悟力和解读力普遍不高,除了缺乏创作体验, 还由于时势变迁,所受专业化的教育训练,使他们的国学素养一般比较浅狭。而诗词又是作者整个生命和生活世界的映射,可能涉及作者生活时代的社会风俗、礼乐制度、思想观念、地理区划乃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如果对诗词生成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自然难以充分发掘文本的意蕴及其“互文性”,无法还原作者言说的“语境”,解说难免隔靴搔痒、纰漏百出。
今天,我们对传统文体的看法已经和“五四”先贤有了很大不同。很多人意识到,传统文体未必没有价值,未必不能书写、表达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尤其是诗词,与母语特性、民族审美、文化基因的关系更为密切。最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娱乐节目的热播,更是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于人心、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诗词创作和说解的水平呢?窃以为, 就学术、教育体制而言,应该恢复诗词创作教学,适当修复“研究” 和“创作”之间良好互动的关系。在古代,文学创作教学的传统源远流长,不仅指授诗文作法、技巧的入门书层出不穷,即使那些以传世为期许的诗话、文评,比如《文心雕龙》《沧浪诗话》等,也以提升创作能力为鹄的,带有浓厚的教科书特征;文学活动的主体, 通常兼具创作者、评论者和研究者“三位一体”的身份。“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了传统文体,并从西方引进了一套崭新的现代文学研究和教育机制。这套机制将“研究”和“创作”断为二事,从此, 中文系不以培养作家为使命,而以传授用西方现代文论生产出来的“文学知识”为主要职责。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知识不仅忽视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中国性”及其生成的古典语境,未能很好地阐发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基因、民族审美和母语特性,而且完全不涉及传统文体的创作。诚然,伟大的作家不是仅靠学校培养就能造就的,但文学创作的能力却是可以培养、提升的,中文系的研究和教学不应放弃对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职是之故,我们有必要修复“研究”和“创作”之间良好互动的关系,特别是亟待从创作视角阐释我们的文学遗产,并以研究所得去丰富、深化传统文体的创作教学。这既可以填补研究空白,推动学科、学术、话语这“三大体系”建设,也可以反哺当代传统文体创作,是赓续中华文脉的当务之急!
就个人而言,细读、揣摩国学功底广博深厚、“研究”和“创作”兼擅的前辈名家的“说诗”论著,必不可少,特别是钱仲联、羊春秋等现代诗词研究泰斗。他们前半生接受教育的时候,诗词还以“活态”传承着,在与晚清民国古典诗人的交往中,他们“习得”了诗词创作与说解的能力。同时,他们后半生主要在高校执教,颇了解当代读者的学习障碍和阅读需求。因此,由他们操刀撰写的诗词读物,往往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既能传达古典诗词的神韵,又契合当下读者的阅读需要。
作为中华学人,我们对诗词的研究,毕竟不能像有些汉学家那样,偏重理论“演练”。我们有着赓续文脉的重任,必须将研究奠基于对作品的准确解读之上。这势必要求我们尽快提升对诗词的感悟力和解读力。另外,作为 80 后父亲,自从儿子出生以后,我的“人梯”之感倍为强烈,想从专业领域为儿子乃至普天下孩子的成长奉献涓滴。基于这两个方面的考虑,在编纂“民国诗学论著丛刊”“名家谈诗词”等丛书之后,我计划再编纂一套“中华好诗词”丛书, 把自己读过而又脱销的现代学术泰斗撰写的诗词经典选本,以成体系的方式精校再版,和天下喜欢或欲了解诗词的朋友分享。这个设想,得到了诗友、洪泰基金王小岩先生的热情绍介,以及新东方集团俞敏洪、周成刚和窦中川三位先生的垂青、支持!编校过程中, 大愚文化的王秀荣、郭城等老师,付出了很大辛劳。我们规范体例、核校引文、更新注释中的行政区划,纠正了不少讹误,并在每本书书末附录了一篇书评、访谈录或学案。对于以上诸位师友的热情襄赞,作为主编,我心怀感恩,在此谨致谢忱!
这套丛书,是我们抱着“发潜德之幽光,启来哲以通途”的传承目的编的,乃 2024 年度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古典诗教文道传统的当代阐释及教育实践”(2024JZDZ049)的阶段性成果。每个选本,都是在对同类著作做全面、详尽调查的基础上精挑细选出来的。选注者不仅在相关研究领域有精深造诣,而且许多人本身就是著名诗人。他们选诗,更具行家只眼;注诗,更能融会贯通;解诗,更能切中肯綮。每册包括大约三百首名篇佳作及其注释、解析,直观呈现了某一朝代某一诗体的精彩样貌。诸册串联起来,则又基本展现了从先秦到近代中华诗词的辉煌成就。读者朋友们通过这套丛书,不仅可以在行家泰斗的陪伴、讲解下,欣赏到中华数千年来最为优美的古典诗词作品,而且能够揣摩到诗词创作和欣赏的基本“法门”。而诗歌又是文学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是所有文体中最难懂、表现手法最丰富的。诗歌读懂了,其他文体理解起来不在话下。诗歌表情达意的技法,也能迁移、应用到其他文体的写作中。缘此,身边的朋友不论是向我咨询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还是请教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我开出的药方都是
“好好儿读诗,特别是诗词”。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往极端说,甚至“无以生”。诗人不仅能说出“人人心中有,口中无”的话,还是人类感觉和语言的探险家。读诗是让一个人的谈吐、情操变得高雅、优美、丰富起来的最为廉价、便捷的方式。你,读诗了吗?

陈斐甲辰荷月定稿于艺研院

试读:
国风
由《周南》起,到《豳风》止,这十五国的诗,从战国以来,都把 它们叫作“风”。风,是风俗的意思。因为这十五国的诗,多半是民间 的歌谣,而歌谣是最能表现当地风俗的,所以叫作“风”。又因为是各 国的风谣,所以叫作“国风”。

周南
旧时的说法,认为“周”是指岐周的旧地说(在现今陕西的西 部):自从文王迁都到丰(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河以西)之后,就把这岐 周之地,分别封给了周公和召公。南,是说周公和召公的教化,推行到 南国。那么说来,《周南》和《召南》里的诗,应该有岐周之地的歌谣, 而且也应该都是西周初年的作品了。实则不然。因为《周南·汝坟》篇 说“王室如毁”,那显然不是周初太平盛世的情形。《召南·何彼禯矣》 篇说“平王之孙”,可以知道这首诗已经是东周初年的作品,这是时代 的不合。其次,《周南》《召南》的各首诗里所提到的地方,是黄河、汝 水、汉江和长江一带,根本没说到渭水流域,这是地域的不合。由此可 知旧说是不对的了。原来,南是南国,是南方诸国的总名,它的地域, 是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约当今河南的西南部和湖北的西北部。傅斯 年先生以为:周南,是周王所直辖的南国;召南,是召穆公所统辖的南 国,这说法是很合理的。《周南》里通共十一篇诗,都是从周南之国采 集来的。周南,在召南以北,约略地说,是黄河以南,汝水流域以及南 至汉水一带地方。

关雎
这是祝贺新婚的诗。

关关[1]雎鸠[2],在河[3]之洲[4]。窈窕[5]淑[6]女,君子[7]好逑[8]。

[1]关关:鸟鸣相和的声音。
[2]雎(jū)鸠:鱼鹰。
[3]河:《诗经》中的河字,都是指黄河说。
[4]洲:水中的陆地。
[5]窈(yǎo)窕(tiǎo):容貌美丽的样子。
[6]淑:善良(指品德说)。
[7]君子:《诗经》中的“君子”,多是指有官爵的人,或妻子称丈夫。
[8]逑(qiú):配偶。好逑:良善的配偶。

参差[9]荇菜[10],左右流[11]之。窈窕淑女,寤寐[12]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13]。悠哉悠哉[14],辗转反侧[15]。

[9]参差:长短不齐。
[10]荇(xìng):生在水中的一种野菜。
[11]流:求。
[12]寤寐:醒着“寤”,睡着为“寐”。
[13]思:语助词。服:思念。
[14]悠哉悠哉:深长的样子,形容思念。
[15]辗(zhǎn):转半身。反侧:翻来覆去。

参差荇菜,左右采[16]之。窈窕淑女,琴瑟友[17]之。参差荇菜,
左右芼[18]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6]采:同“采(採)”。
[17]友:亲爱的意思。
[18]芼(mào):拣择。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