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概念

書城自編碼: 406916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庄会彬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508054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古埃及史(第一卷):从最早的农夫到大金字塔
《 甲骨文丛书·古埃及史(第一卷):从最早的农夫到大金字塔 》

售價:NT$ 602.0
Node.js全栈开发从入门到项目实战+Vue.js 3+TypeScript从入门到项目实践(套装共2册)
《 Node.js全栈开发从入门到项目实战+Vue.js 3+TypeScript从入门到项目实践(套装共2册) 》

售價:NT$ 1014.0
《巴塞尔协议》体系中的比例原则研究
《 《巴塞尔协议》体系中的比例原则研究 》

售價:NT$ 398.0
中国早期国家(增订版)
《 中国早期国家(增订版) 》

售價:NT$ 704.0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NT$ 500.0
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
《 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 》

售價:NT$ 449.0
华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华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售價:NT$ 509.0
袖中东海一编开:域外文献与清代社会史研究(修订版)
《 袖中东海一编开:域外文献与清代社会史研究(修订版) 》

售價:NT$ 704.0

內容簡介:
庄会彬等编著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概念》,以他们独到的视角,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概念做了精辟诠释。从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从原则到参数,从哲学基础到技术手段,重要概念皆有涉及。该书不但强调了学术性,还考虑到了应用性,有助于读者理解转换生成语法的实质,适用于转换生成语法的初学者乃至高阶段提升者。
關於作者:
014243
目錄
1生成:范畴之间的逻辑演绎
(Generation: Inter-Categorical Logic Deduction)
11范畴(Categories)
12次范畴化(Subcategorization)
13短语结构:范畴关系的层级呈现(Phrase Structure: A Hierarch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Categorical Relationship)
14本章简评

2X-杠理论:短语结构的一次升华
(X-Bar Theory: A Revised Version of Phrase Structure)
21投射原则(Projection Principle)
22X-杠理论(X-Bar Theory)
23附接与X-杠结构(Adjunction and X-Bar Structure)
24S的X-杠结构(X-Bar Structure of S)
25X-杠框架下对结构的进一步探索(X-Bar Structure: Further
Discussion)
26本章简评

3管辖(Government)
31c-指令与管辖(c-command and Government)
32格的指派(Assignment of Cases)
33本章简评

4约束(Binding)
41约束关系(Binding Relation)
42照应语和代词(Anaphors and Pronouns)
43R-表达式(R-expression)
44本章简评

5转换:从底层到表层的映射
(Transformations: Mapping from DS to SS)
51转换的性质(The Nature of Transformations)
52Wh-移位(Wh-movement)
53NP-移位(NP-movement)
54外置与重型NP后置(Extraposition and Heavy NP Shift)
55词缀跳跃(Affix-hopping: Main Verbs)
56Do-支撑(Do-support: Negative Sentences)
57助动词的提升移位(Raising of Auxiliary Verbs)
58DP结构内中心语移位(Head-movement in DPs)
59本章简评

6θ-理论(θ-Theory)
61c-选择与s-选择(c-selection and s-selection)
62论元、准论元、算子(Arguments, Quasi-arguments and
Operators)
63论元结构表征式(The Representation of Argument Structures)
64θ-标准(θ-Criterion)
65本章简评

7格理论(Case Theory)
71格过滤(Case Filter)
72可见性假说(Visibility Hypothesis)
73结构格与内在格(Structural versus Inherent Case)
74汉语的格指派问题(Assignment of Cases in Mandarin Chinese)
75例外格标记(Exceptional Case Marking)
76本章简评

8格理论与θ-理论的互动与交织
(Interaction and Interweaving between θ-Theory and Case theory)
81格与移位(Case and Movement)
82VP内主语假说(Subject-inside-VP Hypothesis)
83移位:θ-角色与格指派(Movement: the Assignment of θ-roles
and Cases)
84本章简评

9空范畴(Empty Categories)
91空范畴的种类(Types of Empty Categories)
92PRO与控制(PRO and Control)
93本章简评

10界限理论:对于移位α的初步探讨
(Bounding Theory: A First Discussion on Move α)
101移位α(Move α)
102界限理论:毗邻(Bounding Theory: Subjacency)
103恰当管辖(Proper Government)
104本章简评

11语阻:对于移位α的进一步探讨
(Barriers: Further Discussion on Move α)
111语迹与ECP(Traces and ECP)
112语阻构架(Barriers Framework)
113相关最小限度条件(Relativised Minimality)
114本章简评

12中心语参数(Head Parameter)
121OV语序(Object Verb)
122动词位二(Verb Second)
123本章简评

13代词脱落语中的pro(pro in pro-drop Languages)
131零主语(Null Subjects)
132零宾语(Null Objects)
133本章简评

14VSO型语言(VSO Languages)
141动词提升到C(Verb-raising to C)
142主语在VP内(Subject inside VP)
143本章简评

15融合现象(Incorporation Phenomena)
151融合理论(Incorporation Theory)
152动词融合(Verb Incorporation)
153介词融合(Preposition Incorporation)
154本章简评

16附着(Clitics and Cliticisation)
161法语中的附着词(Clitics in French)
162带有附着形式的语言分类(Types of Clitic Languages)
163附着的本质(Nature of Clitic and Cliticisation)
164本章简评

17INFL分解假设(Split INFL Hypothesis)
171强势Agr VS弱势Agr(Strong versus Weak Agrs)
172Neg-短语(Neg Phrase)
173AgrS、AgrO与结构格(AgrS、AgrO and Structural Case)
174宾语转换(Object Shift)
175本章简评

18CP分裂假说(Split CP Hypothesis)
181CP分裂假说的提出(The Proposal of Split CP Hypothesis)
182话题短语和焦点短语(Topic Phrase and Focus Phrase)
183限定短语(Finiteness Phrase)
184本章简评

19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
191表征层面(Levels of Representation)
192概化转换与移位α(Generalized Transformation and Move α)
193LF接口条件(LF Interface Conditions)
194光杆短语结构(Bare Phrase Structure)
195本章简评

20核查理论(Checking Theory)
201特征核查(Feature Checking)
202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s)
203核查的特征(Feature for Checking)
204移位与θ-理论(Movement and θ-theory)
205本章简评

21语段(Phase)
211语段(Phase)
212一致(Agree)
213狭义句法运算操作(Computational Operation of Narrow Syntax)
214附接成分(Adjunct)
215本章简评

参考文献
附录术语表
后记
內容試閱
前言
转换生成语法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顾名思义,它既有生成的特点,又有转换的特点。以乔姆斯基为首的生成语法学派认为,每种语言都是句子的无穷集合,不能列举,只能用规则描述,因此他们大量采用数学和逻辑学的符号和公式等形式化的手段,从形式的角度来描写语法结构。比如假设一套规则来描写语言能力,用范畴规则来描述句子、词组等各种范畴的内部结构。这种形式化被称之为生成(generation)。另一方面,传统语法学的规则太含混,只能意会,不易发展成精密科学;而结构主义语法学的规则又内容太贫乏,只能作成分分析,不易揭示丰富多彩的语言规律;转换生成语法与它们不同,它采用了灵活的规则以描写表面不同、彼此之间有其内在联系的句子。这种规则被称为转换(transformation)。
自诞生之日,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结构、内容就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外行人眼花缭乱,内行人也不能处之泰然,甚至一些生成语法的“老将”也被拖得精疲力竭。于是,有人质疑,有人不屑。但是,纵观世界语言学界,转换生成语法还在“统治着”语言学界。正如陆俭明先生所说,不管转换生成语法的形式怎么变化,它所依据的哲学基础始终未变,乔姆斯基探索人类“既高度概括、又极为简单明了”的普遍语法的追求始终没有变过(石定栩,2002:序言)。
不妨先简单回顾一下转换生成语法的历程。20世纪50年代,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形式化描写的结构主义盛极一时,其方法是描写,而且力求“叙述简单”。它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把人看成生物机器,只要给予刺激,人这个有机体便会做出反射;其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主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根,知识归根到底由经验而来。乔姆斯基对于这些理论的局限性很是不满。他于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一书给这些理论以沉重的打击。乔姆斯基公开主张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的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知识除了经验成分之外还有先验成分。就语言而论,乔姆斯基认为,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中包含天赋的成分,语言是一种心理能力,而不是行为习惯的系统。语言能力指的是语言的知识,它是普遍性的,即它适用于人类的全部语言能力,而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他反对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研究语言,认为人的行为背后还有心智活动,语言与人脑有关,语言反映了心理。他主要强调人的创造性、人的理性思维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的作用。为此他提出了与当时处于鼎盛时期的语言理论背道而驰的语言观——注重人的创造力的“语言天赋论”,强调语言学的研究是解释人的语言生成能力,着重刻画自然语言的形式特征。在研究方法方面,乔姆斯基扬弃了结构主义形式描写的研究方法,从哲学语言学家们那里吸取养分以充实他的理论,如他继承了17世纪法国波尔-罗瓦雅尔(Port-Royal)的唯理语法的传统和19世纪德国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关于“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的学说。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学家的任务是把人们头脑中内在的语感或语法知识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他把研究人类语言的共性作为首要任务,以期找到能说明人类语言共性的理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按照Chomsky的设想,普遍语法是人类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先天获得的。出生时大脑的结构已经决定了人类具有先天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人人都是一样的。正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样,语言学理论主要着眼于纯粹单一的语言集体之中的一个理想的说话者或听话者,他精通这种语言而且不受与语法无关的种种条件的影响。对于转换生成语法来说,每种语言都被设想成统一的,没有地方方言、社会方言和个人方言的差异。
研究普遍语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现适用于一切语言的普遍语法规则,用来限制人类语法的可能范围。转换生成语法在研究中运用的方法是内省法(introspection),即取一些句子,由语言学家本人或者没有受过语言学训练的人凭他们对本族语的语感来判断这些句子是否能够接受。由此出发,再采用演绎的方法。因此,转换生成语法关注的是语言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个体的语言能力,它从个体内部(intraorganism)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即从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角度来研究大脑的活动机制,以此发现个体是如何运用天赋的语言能力生成无限的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
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动手做起来可并非易事。为了保证精确性,转换生成语法从形式的角度来描写语法结构,要大量采用数学和逻辑学的符号和公式等形式化的手段。早期的生成语法学家研究以数学的集合论为语法研究的基础。他们认为,每种语言都是句子的无穷集合,不能列举,只能用规则描述,因为学语言的人不可能一句一句地学会,必须掌握语法规律。但是,一般人虽然有说话和听话的能力,却并不能意识到有哪些规律在起作用。生成语法学家认为,应该假设一套规则来描写语言能力。经过不断地研究,转换生成语法规则越来越丰富,规则系统也越来越复杂,结果是有利于描写,却不利于解释。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乔姆斯基从20世纪70年代起另辟蹊径。他认为,语法能力体现在辨别哪些句子合格,哪些句子不合格上,想要反映这种能力,不一定靠假设具体的规则来生成一切合格的句子,也可以靠假设更概括的原则来排除那些不合格的句子。他认为,掌握语法主要是掌握一些抽象的原则,于是他逐步转而深入研究什么是原则,原则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成语法已经明确提出以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为研究对象。生成语法认为,普遍语法是一个由原则和参数(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所构成的系统。原则体现语言的共性,参数则反映原则允准的各语言间的差异。原则是人类所共有的、由生物遗传所确定的语言机能,它数量有限,但具有人们在认知系统的研究中所发现的模块式结构,这些模块决定着具体语言的精细规则。参数通过经验而设定,一旦设定,整个系统即开始运作。用乔姆斯基(Chomsky,1986a:146)的比喻说,系统与一套数量有限的开关相联系,每一个开关都有一些数量有限的位置(也许是两个)。经验被用来设定这些开关,一旦被设定,系统便开始产生作用。
乔姆斯基还提出了“核心语法”(core grammar)与“外围”(periphery)的概念。核心语法是通过设定普遍语法的参数值所确定的系统,外围是任何添加进入系统的东西。与此相关的概念是“标记性”(markedness)问题。核心语法的内容是无标记的(unmarked),添加性的外围成分是有标记的(marked)(Chomsky,1986a:147)。就儿童语言习得问题而言,乔姆斯基认为,儿童是以普遍语法和与之相联系的标记理论来完成这一习得过程的。标记理论有两个作用,一是它将一个优先选择的结构施加于普遍语法的参数;二是它允许核心语法扩展到有标记的外围。经验对设定语法的参数值是必要的,而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无标记的选项被选择。
普遍语法又包含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其中两个最主要的是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规则系统构成如下(Chomsky,1981:5):
i词库
ii句法
a范畴成分
b转换成分
iii PF-成分
iv LF-成分
原则包括多个子系统,乔姆斯基(Chomsky,1981:5)给出的如下:
i X-杠理论(X-Bar Theory)
ii界限理论(Bounding Theory)
iii管辖理论(Government Theory)
iv θ-理论(θ-Theory)
v 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
vi 格理论(Case Theory)
vii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
除了以上的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之外,原则和参数方式所研究的普遍语法模式中还有一些独立的、一般性的原则,如“投射原则”“放行原则”等。与原则子系统相比,这些一般性原则更具抽象性。
原则与参数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许多句法学家以此为研究工具,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乔姆斯基并没有就此打住,为取消“原则参数”中那些“为理论而理论”的东西,追求“完美的理论”,乔姆斯基又踏上了“简约论”的征程。合并、移位及特征核查成为其核心理念。这一阶段的理论模型更为简化,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在句法推导过程中不复存在,合并(merge)和移位(movement)成为句法运算的主要方式。特征核查是驱动移位的内在动因,移位过程则受到语段(phase)等条件的限制。从词库中提取的词项经过狭义句法(narrow syntax)运算之后,分别移交至语义部门和语音部门进行语义解释和语音解释,整个句法运算体系表呈为“倒T”模式。
本书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阐述“生成”涉及的三个核心概念:范畴、词库、短语结构。在厘清范畴和词库概念的基础上,这一章初步阐述了生成的基本理念,如短语结构规则、次范畴、LIR等。
第二章说明X-杠理论是对第一章短语结构的升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