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如何操办我最好朋友的葬礼](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2/9787521770056.jpg)
《
如何操办我最好朋友的葬礼
》
售價:NT$
286.0
![大脑、思维和语言](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511747419.jpg)
《
大脑、思维和语言
》
售價:NT$
449.0
![下一代无线通信使能技术](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118134520.jpg)
《
下一代无线通信使能技术
》
售價:NT$
653.0
![具身智能](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7/9787521772098.jpg)
《
具身智能
》
售價:NT$
352.0
![甲骨文丛书·《源氏物语》的美学世界](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7/9787522835402.jpg)
《
甲骨文丛书·《源氏物语》的美学世界
》
售價:NT$
959.0
![我们为何渴望安稳,却又想要逃离(心理学版《人性的枷锁》)](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221189370.jpg)
《
我们为何渴望安稳,却又想要逃离(心理学版《人性的枷锁》)
》
售價:NT$
286.0
![美国史:从第一块殖民地到现在(大选后的美国走向历史已经给出答案!四百年美国史看懂美国裂痕始终无法弥合的历史症结)](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56126514.jpg)
《
美国史:从第一块殖民地到现在(大选后的美国走向历史已经给出答案!四百年美国史看懂美国裂痕始终无法弥合的历史症结)
》
售價:NT$
806.0
![奇幻的世界,熟悉的世界:太阳系探索之旅](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519283230.jpg)
《
奇幻的世界,熟悉的世界:太阳系探索之旅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方志远教授的又一力作。本书聚焦于代表明朝特色的政治制度(“传奉官”制度)、波谲云诡政局(晚明政局),士大夫文化(“山人”文化)等,以正史为依据和引证,用严谨的治史态度梳理丰富的历史细节,为读者揭示了明朝的复杂历史面貌,展现了明朝的兴衰更替,呈现了明朝从严峻冷酷到自由放任的社会变迁。全书内容充实、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明朝历史视角。
|
內容簡介: |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作者方志远关注明代历史数十年,对此有深入的研究,试图说明明代社会有一个由洪武、永乐时期的冷峻冷酷,到成化、弘治时期的自由开放,再到隆庆、万历时代的腐朽,以至走向衰亡的过程。本书的研究既有关于明朝的具体方面,如“传奉官”的身份与职业特征、“毋得任户部”考,也有关于历史学研究的方法论讨论,如关于“史无定法”与“史有定法”、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非问题意识”等。
|
關於作者: |
方志远,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任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首批外审专家,曾任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江西省政府参事,台湾成功大学客座教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江西省人大常委、第九届江西省政协委员。
|
目錄:
|
目录:
引 言/001
明朝百年启示录/009
一、两个皇朝两种结局/009
二、三个阶段三个中心/012
三、多元社会多种问题/015
四、双重立场双重眼光/019
“刑用重典”与明太祖的角色转换/021
一、时代符号和永久记忆/022
二、律、诰“重典”及各类禁令/030
三、刑用重典的实施:富民与贪吏/043
四、刑用重典的升级:勋臣与文人/054
五、以“民”为本与以“明”为本/061
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077
一、“毋得任户部”的渊源和由来/078
二、苏松重赋与“毋得任户部”/088
三、苏松江浙的“民风”与“吏风”/099
四、东南财赋与西北防务/111
“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
——以正统、景泰、天顺时期赈灾助饷为中心/123
一、从“旌异优免”到“冠带荣身”/124
二、怪异的“旌表”“冠带”数字/131
三、数字背后的国家形象与国家强制/138
四、“国家动员”遭遇的人心冷暖/146
五、从“冠带荣身”到“纳米入监”/158
六、国家权力与社会财富/165
“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178
一、成化时期的“传奉升授”及其结局/179
二、传奉官的社会身份与职业特征/190
三、传奉官与成化时代的社会需求和价值观念/207
四、成化时代与后成化时代/224
“山人”与晚明政局/238
一、问题的提出/238
二、影响晚明政局的几桩“山人”公案/240
三、“山人”与“山人运动”/259
四、山人“气场”与晚明死局/282
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300
一、明廷购募西炮葡兵之背景/300
二、耶稣会士在华传教与赴澳购募西炮葡兵/316
三、徐光启等精兵精器之主张与赴澳购募经过/327
四、登州之变与明末购募西炮葡兵之终结/354
|
內容試閱:
|
明朝百年启示录 一、两个皇朝两种结局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我认为需要特别加以关注。一个是西汉,一个是明朝。
民国时期的明清史专家孟森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说汉朝和明朝“得国最正”。理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没有任何家庭背景,都没有入仕前朝为臣,全凭着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本领、自己的运气,投身于农民战争,前者推翻了“暴秦”、后者驱逐了“胡虏”,建立起汉人的王朝。这是孟森先生的思考角度。
我的认识是,无论是汉朝还是明朝,都是发育比较完整的朝代,它们都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自我发育过程,有一个主要通过社会内部的变化从凋敝走向繁荣但最终不得不衰亡的过程。历史学最基本的功能,是为现实提供借鉴。所以司马光编撰的那部伟大历史著作,就取名为《资治通鉴》。而他的前辈司马迁写《史记》,宗旨则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我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汉、明这两个朝代特别需要我们关注,特别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西汉建立之后,经过对吕氏势力的制裁,其实是通过一场宫廷政变,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又通过对异姓藩王和同姓藩王的打击,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在经历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后,西汉进入极盛。但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也逐渐积累、逐渐暴露,并且迅速发展。
十分有趣的是,当时的统治者几乎都看到了这些问题,都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伟大的汉武帝甚至低下高贵的头,向全国人民下“罪己诏”,并且相应调整了各方面的政策。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社会矛盾继续深化。于是,在“阴阳五行说”的推导下,上演了一场“禅让”的喜剧,由王莽建立“新”朝,取代汉朝。这是当时的“有知之士”为解决社会矛盾共同开出的药方。他们希望通过更换招牌的方式,让刘氏汉朝做替罪羊,避免天下大乱,以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但是,这个事情没有做成功,反倒是王莽成了刘氏的替罪羊。绿林、赤眉起义,推翻了新莽,由刘秀建立了东汉,代表着汉朝的“中兴”。“王莽改制”遂成历史笑柄。平心而论,后人其实没有任何理由嘲笑王莽以及和他一起演出这场喜剧的人。因为他们的大方向是对的,他们的目的是为着解决社会矛盾,只是没有认清社会的症结所在,没有把事情做好。因为社会问题积累得太深,而所有的既得利益者又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这就不是仅仅可以靠改革、靠改良可以解决的,必须通过一场革命,通过一次大的破坏,重建新的社会秩序,重新分配社会利益。
明朝建立之后,经过明太祖的“重典”治理、经历了成祖的“靖难”(其实是一场扩大了的宫廷政变),又经过短暂的“仁宣
之治”,国家也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尽管有一个“土木之变”,数
十万明军土崩瓦解,英宗被蒙古人俘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损伤明朝的元气。恰恰相反,明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进入多元化社会。
明朝多元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一是社会价值标准由单一的官本位向仕途、财富、精神文化多元标准演变,从而导致官道、商道、精神文化的相互渗透。二是北京集政治、经济、文化多元中心于一体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苏州—南京上升为新的文化中心,苏州、松江、江西、浙江形成大经济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相互依托,与政治中心北京分庭抗礼。三是由政府意志主导社会思潮,演变成思想家、文学家、在野“清流”派的思想及小说戏剧所表现的价值观构成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四是随着西方近代势力的渗入,中国传统“天朝”中心的理念开始受到挑战,“师夷之长技”在晚明成为先进知识分子为解救王朝危机开出的新药方。
从世界近代化演进的过程看,多元化社会的形成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在中国历史上,与多元化社会共生的,总是因财富积累而导致贫富不均、因国家承平而导致因循守旧、因自由过度而导致的规矩丧失、因社会开放而导致涣散动荡,以及国家主导作用的日渐缺失和对外防御能力的急剧下降。中国历史上但凡有一定规模并且持续相当时间的朝代,大抵上都在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这个乐极生悲的故事。由于统治时期相对较长,使得明朝将这个故事演绎得更为充分,因而也更具有典型意义。
如果把明朝作为一个个案,那么,这个个案向我们显示的是:不是通过改朝换代,而是在一个政府的统治下,社会多元化和社会
转型是如何在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下,在与政治权力相互作用下
自发地产生。而在这个社会多元化的过程中,国家主导作用是如何逐渐弱化并最终缺失,致使社会多元化没有能够使明代社会转型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却导致了社会涣散和国家败亡?是哪些因素导致明朝政府在多元化社会形成之时“以不变应万变”,并一步一步陷于被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