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智能车辆规划与控制技术
》
售價:NT$
551.0

《
敦煌两千年
》
售價:NT$
403.0

《
海外藏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北美卷
》
售價:NT$
9996.0

《
群星闪耀——大数学家传(上下册)("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
售價:NT$
806.0

《
客家魂:广东白企村人文图谱 揭秘“红色之村”“华侨之村”“厨师之村”,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客家人的追“根”铸“魂”之旅
》
售價:NT$
449.0

《
博物馆里的传世珠宝:珍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铜器卷
》
售價:NT$
15198.0

《
墨色事业:从英国内战到美国内战的报纸史(万镜·历史)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1.本书汇集了高洪波、马力、陈奉生、剑钧、余义林等多位当代作家的近60篇佳作。在他们的笔下,跳动出一个个真实而又生动的故事,全方位、深层次、多侧面、立体化展示了北京大运河的发展由来、时代变迁、历史作用、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饱含深情地记述了发生在大运河之上,尤其是与作者有着紧密联系的个性故事。不仅写出了盘桓在大地之上物质的大运河,更写出了流淌在作者情感深处和精神世界中的大运河。可以说是精心打造的一份献给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10 周年的厚重大礼。
2.本书内容积极向上,文风优雅,内涵广博,饱含深情,每一篇文字都是发自肺腑、激情满怀的浅吟低唱,既体现出作者的学识修养、气度担当,也流露着他们自信而从容的人生智慧。作者们通过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个性化书写,深刻反映了大运河在自己心中的独特地位和千年一贯的烟火气息,具有较高可读性和感染力。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最美北京”系列第三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最美大运河”征文活动优秀散文作品。此项活动由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光明日报出版社和网时读书会联合举办。“最美大运河”征文活动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为主题,以原创散文为表现形式,作者们“写別人所未写”,全方位、深层次、多侧面、立体化展示了北京大运河的发展由来、时代变迁、历史作用、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饱含深情地记述了发生在大运河之上,尤其是与作者有着紧密联系的个性故事。不仅写出了盘桓在大地之上物质的大运河,更写出了流淌在作者情感深处和精神世界中的大运河。可以说,这本书是精心打造的一份献给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10 周年的厚重大礼,既展现北京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又展现千年之城的壮美景象和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
關於作者: |
1.左堃,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工
作委员会委员兼科普阅读推广专业组主任。
2.李林栋,资深媒体人、作家、诗人、编审。曾先后任职于民政部、经济日报、中国作家
协会相关报刊,如曾任《环球企业家》杂志主编,亦曾任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主任,担任中国散文诗学会总干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社区文化促进会会长等多职。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早在八十年代即有新诗集《送你一束红烛》问世,近作有《新绝句时代》上下两卷及《把日子过成诗》上下两卷,其他编著略。现致力于社会公益组织网时读书会会长一职,以增益全民阅读为己任。
|
目錄:
|
几度家住运河边 孙家汇 001
遥远的运河 高洪波 005
从我心中流过的大运河 李朝俊 009
大运河畔的小姑娘 咏 慷 015
情醉大运河 李硕儒 026
站在白石桥上东望 王永武 031
城南运河小记 冯 并 036
郭守敬纪念馆巡礼 韩志远 040
山远水长三里河 马 力 045
玉河故道探今昔 韩宗燕 051
菖蒲河北是我家 陈新增 056
密云运河:大运河的北延线 陈奉生 062
请听我讲郭守敬 姚 猛 067
重访张家湾 刘春声 071
穿越南新仓 秦少华 080
闻声西坝河 陈剑萍 085
彼岸 高文瑞 090
从大通桥码头到京师十三仓 青 铜 096
因为探源,所以更爱——什刹海风情录 吴东炬 103
白夜幻河 姜思琪 109
人生两度“密接”大运河 李家良 114
走东城,看玉河 彭援军 118
跟着“可爱”的老人走大运河 祁 建 123
流水汤汤运河桥 赵润田 128
运河之水润京城 朱 晔 135
运河之源 剑 钧 140
依邻一甲子 悠悠未了情 陈 揆 147
最美万宁桥 徐怀远 153
大运河,我的幸福之河 阿 桐 158
胡同里的江南水乡 张东之 163
大运河——文学之河 李敦伟 168
瓮山泊畔吃捞面 张国领 173
大运河与陕西巷——“徽班进京”钩沉 奚耀华 179
“运河之子”引我行 赵国培 184
一个“运”字看通州 王 新 188
积水潭的斜街、北饼、关汉卿 车 弓 194
运河明珠高碑店 王 林 199
它与我的快乐 王升山 204
运河边上北漂人 王洪莲 211
玉河两畔花球舞 王炜宁 217
本家,我来告诉您 郭秀景 222
相伴一生的京城大运河 金京一 228
明城墙下探古今 李 辉 234
通惠之水清且长 史 宁 238
玉河:历史废墟上的萋萋绿洲 李红霞 243
我和通惠河的故事 纪建国 248
大运河畔,风景这边独好 周德恒 252
从丰益仓到南新仓 班永吉 257
情缘温榆河 朱燕军 263
北京胡同有条河 王 征 268
后门桥畔故事多——大运河北终端漕运码头的故事 冯伏生 273
融进母亲河 王 童 280
大运河的融通之美 苏 菲 284
运河文脉 北京沁芳 余义林 289
八里桥,大运河的悲怆记忆 孙晓青 296
水电人的运河情、奥运梦 宋 毅 302
大运河的关键词:创造! 盛 蕾 311
什刹海琐忆 萌 娘 316
紫竹院里话运河 王晓霞 323
附:征文成书《最美大运河》(北京段)作者纪言选编
(综合整理:张国领) 328
后记 李林栋 340
|
內容試閱:
|
序一
大运河美在我们心中 (左堃)
征文三个月的《最美大运河》就要成书付梓了,心中不免有些激动。或 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感动。这感动从征文始,绵延至今,一直是我心中的 主旋律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回想起来,北京人对北京之外的大运河或许都略知 一二,唯独对这次征文限定的“北京段”大运河有点儿抓瞎。征文初始,很 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大运河?北京有大运河吗?在哪儿?或许在通州吧?
因此,这次征文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令人异常感动的是,这一明显的挑 战不但没有吓倒或难倒我们众多的作家作者,反而激发出他们前所未有的学 习精神和钻研态度;更令人感动不已的是,他们不辞辛劳,大多是用脚,而 不仅仅是用笔,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各具特色的“最美大运河”(北京段),这 真是令人喜出望外,更是非常地了不起!
若谓不信,那就请读一读这卷书吧!相信各位读者也会像我们编委会 的每一位成员一样,不仅仅止于感动,更要感谢本书中收录其文的每一位作 者!实际上,还有更多的作者因容量有限,此书中并未收入其大作,但他们 的热情付出同样令人感怀不已,我们在此也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动,感谢,这就是我这篇小序的由衷之言。谢谢为这次征文成书付出 各种辛劳的所有朋友们!非常感谢!
(本文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
序二
笔底生花处,悠悠运河情 (任启亮)
在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最美长安街”“最美中轴线”征文活动,并择优选 编出版之后,如何确定第三次征文的主题,使“最美北京”三部曲完美收官, 据说让组委会颇费心思。经过多次讨论、研判,最后决定今年征文的题目为 “最美大运河”(北京段)。说实话,起初我有些担心,不像北京的长安街和中 轴线,为这座城市独有,地位特殊,定位明确,范围清晰,耳熟能详,比较 容易书写。大运河上下数千里,纵横几千年,不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且 枝蔓庞杂,北京只是大运河上的一个点。能有多少东西可写呢?又该怎样才 能写出特色写出亮点呢?
看到陆续发表在公众号上的征文稿件,佳作频出,精彩纷呈,不仅彻底 打消了我的顾虑和担心,更让我喜出望外。今天再读精选后的《最美大运河》 书稿,依然非常激动、兴奋,倍感欣慰。
《最美大运河》是众多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全方位、 深层次、多侧面、立体化展示了北京大运河的发展由来、时代变迁、历史作 用、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饱含深情地记述了发生在大运河之上,尤其是与 作者有着紧密联系的个性故事。不仅写出了盘桓在大地之上物质的大运河,
更写出了流淌在作者情感深处和精神世界中的大运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本书是精心打造的一份献给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10 周年的厚重大礼。
从郭守敬寻找水源发现白浮泉并引水至瓮山泊,到承担蓄水补水功能的 紫竹院、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等众多泉水湖泊;从通惠河、玉河的开通连 接到积水潭码头的灯光帆影;从白石桥、大通桥、八里桥到遍布北京段运河 水道无数水闸桥涵;从禄米仓、南新仓、海运仓到京师十三仓;从通州燃灯 塔到张家湾的码头遗址和高碑店的龙王庙,再到京内城墙边和胡同口的运河 故道等等。《最美大运河》对中国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做了一次不是用铁锹 和?头,而是用脚步、心力和笔头的广泛深入开掘。它全面而生动地揭示了 大运河在北京的形成发展历史和兴衰演变过程中,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和巨 大作用,并不动声色地介绍了北京与大运河相关的大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文物古迹、文化掌故、地理风貌。对我来说,是一堂脉络清晰的历史课,也 是一堂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的文化课和地理课。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运河的昔日辉煌和历史沧桑:如大运河的清泉喷涌、 湖河相连、两岸涛声和淤泥堵塞、河道废弃、寂寞清冷;乾隆皇帝下江南的 浩大阵势和慈禧太后从南长河登船去颐和园的单薄背影;第二次鸦片战争期 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沿着运河北上直逼北京,至清军伤亡无数,轻松 占领张家湾的悲惨往事……也看到了大运河孕育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品位:比 如大运河由南至北,携带着一路清风朗月、民俗风情为北京这块土地带来的 南北互动、文化融合;三庆徽班自扬州沿大运河北上,登上张家湾码头,开 启了徽班进京之路,带来时至今日的京剧的繁荣兴盛;从被誉为“大运河之 子”的著名作家刘绍棠到《漕运码头》作者王梓夫,再到年轻的茅盾文学奖 得主徐则臣对大运河的倾情书写以及大运河对作家创作的深度影响……因此, 读这本书,能看到昔日大运河的盛景,听到历史的阵阵回响,也能体验到大 运河的千古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领略到跌宕多姿的别样风景。
更值得称道的是,《最美大运河》的作者们,紧密结合个人的亲身经历、
生活回忆、真实感受,紧扣大运河北京段的某一个点、一条线,或一段经历、 一个事件,通过一个个精彩故事、生动画面,跨越时空写运河,联系实际写 运河,带着感情写运河。这里有自幼居住运河边,几经迁居,也没有离开过 大运河怀抱的半生情缘;这里有童年在莲花池捞鱼虫和在积水潭、什刹海畅 游以及在北海公园荡舟的快乐时光;有亮马河、通惠河、张家湾的今夕巨变; 有北漂的两代人与大运河的深情故事;有站在金牛雕塑旁边,对着昆明湖吃 捞面的生活日常;有参加大运河河道清淤劳动和义务为博物馆作大运河讲解 的经历;有两百年来什刹海旁边家族生意的兴衰故事;有担任河道河长的责 任担当;有徜徉于昔日运河故道和大运河博物馆的流连忘返。
正是通过这些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个性化书写,深刻反映了大运河在 每位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和千年一贯的烟火气息。既亲切自然,又真实可信, 极大增强了可读性和感染力。
还有一点不得不强调的是,尽管每位作者所写的内容不尽相同,表达手 法各种各样,风格特点也是千差万别,但都是饱含深情地去写。每一篇文字 都是发自肺腑、激情满怀的浅吟低唱。
我们看到,《最美大运河》中不少写大运河古今变迁的篇章,从运河两 岸杨柳依依、清波荡漾,到河道淤塞、河水断流,再到今天对大运河河道的 治理、疏通、绿化美化;从当初舟船云集、帆樯如林,到漕运的废弃,再到 如今高速公路、高铁、航空业的空前发达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北 京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城市面貌的改变,作者都倾注了无尽的感情。 这里有他们对大运河的深情,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对自然、生命和 人类的大爱。
一位一生与大运河为邻的作者写道:“祖先用双手开凿出的那条弯弯曲曲 流淌千年的长河挽起了中华的五大名川,浓缩了精深的华夏智慧,也凝聚了 海内外华人的心。当我老了,走不动了,我会坐在门前的河边向子孙后代讲 述这条大运河的故事。”还有一位 20 世纪 90 年代曾经在什刹海居住和生活过的作者,30 年后重访什刹海时发出“倒是那个创建了什刹海河岸上第一缕炊 烟的人,他应该是开凿大运河的英雄,而今什刹海清波无语,不见英雄一丝 踪迹,唯有时间知道,他的确从这里走过。他的子孙应该就在这周边胡同的 老屋里,那个无声无息的北京人”的感慨。
读到这些文字,让人浮想联翩。大运河流淌在时间里,更流淌在人们的 心中;它是人民的创造,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最美 大运河》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对着千年运河的一声声真情诉说,也是献 给我们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一首首优美赞歌。
因此我要说,是千古运河情使作者笔底生花,催生了篇篇美文,成就了 这部散文集《最美大运河》。
(任启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