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史讲义
》
售價:NT$
449.0

《
教育的目的:“可见的学习”对话录
》
售價:NT$
454.0

《
财经大V鹤老师代表作品(全3册):财富从哪来+突破+鹤老师说经济:揭开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
》
售價:NT$
1019.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6:《郑武夫人规孺子》诸篇
》
售價:NT$
959.0

《
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修订版) 象征丛书
》
售價:NT$
1428.0

《
自助·助人——朋辈辅导论
》
售價:NT$
453.0

《
海洋全书:国家地理新探索
》
售價:NT$
1010.0

《
甲骨文丛书·古埃及史(第一卷):从最早的农夫到大金字塔
》
售價:NT$
602.0
|
目錄:
|
理论篇
第一章 肾络病概述 002
第一节 中医对肾络的认识 002
第二节 肾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003
第三节 肾络病的研究范围 005
第二章 肾络病的病因病机 008
第一节 肾络病的病因 009
第二节 肾络病的病机 015
第三章 肾络病的辨证 020
第一节 肾络病的常见症状 020
第二节 肾络病的常见证候 026
第四章 肾络病的治疗原则与治法 032
第五章 肾络病常用中药 038
第一节 活血化瘀通络药 038
丹参 038
益母草 039
桃仁 039
红花 040
川芎 041
泽兰 041
鸡血藤 042
牡丹皮 042
赤芍 043
马鞭草 043
第二节 祛风除湿通络药 044
独活 044
雷公藤 044
海风藤 045
青风藤 045
防己 046
络石藤 046
五加皮 047
桑寄生 047
第三节 祛湿泄浊通络药 048
广藿香 048
砂仁 048
茯苓 049
猪苓 050
泽泻 050
车前子 051
薏苡仁 051
萆薢 052
土茯苓 052
第四节 清热解毒通络药 053
忍冬藤 053
连翘 053
半边莲 054
白花蛇舌草 054
黄连 055
栀子 055
大黄 056
第五节 消癥散结通络药 057
莪术 057
三棱 057
穿山甲 058
鳖甲 059
牡蛎 059
玄参 060
夏枯草 060
海藻 061
第六节 虫类搜剔通络药 062
土鳖虫 062
水蛭 062
地龙 063
全蝎 063
蜈蚣 064
僵蚕 065
蝉蜕 065
第七节 温阳补气通络药 066
人参 066
黄芪 067
白术 067
山药 068
淫羊藿 069
菟丝子 069
牛膝 070
第八节 滋阴养血通络药 070
熟地黄 070
当归 071
白芍 072
阿胶 072
枸杞子 073
山茱萸 074
麦冬 074
第六章 肾络病常用方剂 076
第一节 活血化瘀通络方 076
桃红四物汤 076
血府逐瘀汤 077
桃核承气汤 078
补阳还五汤 078
第二节 祛风除湿通络方 079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079
越婢加术汤 080
防己黄芪汤 081
独活寄生汤 081
第三节 祛湿泄浊通络方 082
五苓散 082
五皮散 083
猪苓汤 084
疏凿饮子 084
程氏萆薢分清饮 085
第四节 清热解毒通络方 086
五味消毒饮 086
四妙勇安汤 087
小蓟饮子 087
八正散 088
第五节 消癥散结通络方 089
桂枝茯苓丸 089
海藻玉壶汤 090
第六节 虫类搜剔通络方 090
大黄虫丸 090
鳖甲煎丸 091
抵当汤 092
升降散 093
第七节 温阳补气通络方 093
补中益气汤 093
肾气丸 094
真武汤 095
实脾散 096
第八节 滋阴养血通络方 097
当归芍药散 097
大补元煎 098
六味地黄丸 098
临床篇
第一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 102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103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103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104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107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112
第二章 肾病综合征 115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116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117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118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123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127
第三章 IgA肾病 130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130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131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132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135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140
第四章 糖尿病肾病 142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142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144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145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149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154
第五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156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157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158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159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163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167
第六章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170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171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172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172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176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180
第七章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182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183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184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185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188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192
第八章 高血压肾损害 194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195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196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197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200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03
第九章 缺血性肾病 206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07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08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09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214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18
第十章 慢性肾衰竭 220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21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22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24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229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33
|
內容試閱:
|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核心,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喻嘉言在《医门法律·络脉论》中感叹“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叶天士认为“医不知治络之法,所谓愈究愈穷矣”。近年来,络病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在指导慢性复杂性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肾络乃足少阴肾经支横别出,分布于肾脏的络脉。肾动脉的分支进入肾小体后分为4~5个初级分支,这与中医的络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络体细窄迂曲的结构特点相似;肾动脉各初级分支形成许多吻合分支的毛细血管袢,与络病学说认识的最末端孙络之间缠袢构成循环的通路相吻合。肾小球的有选择性滤过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泌过程,与肾络之开阖有度、精微内藏、糟粕泄外的气化常态一致。慢性肾脏病过程中产生的瘀血、湿浊等病理产物以及风邪等诱发因素持久地存在,造成肾络损伤,形成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三大特点,这亦与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特点一致。因此,从肾络的概念、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出发,探讨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可以为医者在临床中治疗肾络病和研究肾络理论提供新的思路。为此,我们组织编写《肾络病理论与临床》一书,以络病理论以及肾络学说为基础,结合肾络病辨证论治规律以及现代医学相关研究,总结肾络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应用特点,初步构建肾络病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本书首先回顾了肾络学说的历史沿革,从经典文献到现代研究,揭示了肾络理论的学术渊源和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肾络的解剖基础、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尝试构建一个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肾络病理论框架。书中详细介绍了肾络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和现代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技术等,力求使诊断更加准确细致。同时,本书还重点讨论了肾络病的治疗原则和策略,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并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展示了中西医治疗方法在肾络病中的应用。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肾络病的预防和康复,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保健措施和调养方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肾络病理论与临床》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它不仅为广大中医学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一本宝贵的参考书,也为对中医肾病学感兴趣的学生和研究者提供了深入探索的窗口。通过对肾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我们相信,中医肾病学科将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深知中医肾病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前人的智慧和同行的努力。《肾络病理论与临床》的出版,是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对传统中医肾病学的一次深刻总结和创新。由于我们学术水平和临床经验所限,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24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