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通信原理(第3版)

書城自編碼: 406869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李晓峰,周亮,孔令讲,周宁、凌翔,邵怀宗,傅志中,邵士海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77734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睡虎地秦墓竹简汇释今译(语言服务书系·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汇释今译(语言服务书系·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丛书) 》

售價:NT$ 2030.0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
《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 》

售價:NT$ 9588.0
全2册图解本草纲目漫画讲透黄帝内经正版白话文彩图版中医书籍皇帝内经大字体全集食疗养生书籍大全
《 全2册图解本草纲目漫画讲透黄帝内经正版白话文彩图版中医书籍皇帝内经大字体全集食疗养生书籍大全 》

售價:NT$ 648.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地面寺院造像(上、下)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地面寺院造像(上、下) 》

售價:NT$ 6120.0
华夏香谱:丰年古法合香集
《 华夏香谱:丰年古法合香集 》

售價:NT$ 500.0
中国年画史
《 中国年画史 》

售價:NT$ 857.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造像经典与仪轨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造像经典与仪轨 》

售價:NT$ 2040.0
几何变换(全4册)
《 几何变换(全4册) 》

售價:NT$ 1724.0

編輯推薦:
(1)注重理论基础与技术思想。选择代表性技术并贯通基本理论, 注重揭示各个概念的来源、问题的背景与方法的构思, 引导读者领悟其中的思想, 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2)经典理论与工程应用相贯通。注意说明理论概念所对应的工程含义,解析技术方法关联的数学原理,在结合中深化理解,提升工程技能、建立创新能力。
(3)丰富的前沿应用案例。既涉及最新的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太赫兹无线通信,也包括4G/5G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WiFi、数字视频广播DVB,以及传统的模拟立体声FM,将先进与经典的创新成果用于教学。
(4)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精心设计大量的图示与例题,帮助读者阅读理解。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采用“*”标志章节和不同字体段落来区分选读内容,适应多样的教学与自学需要。
(5)配套国家精品MOOC视频。覆盖教材大部分内容,35讲、86段视频与47份配套课件资料,“导学图”直观、系统地穿引整个知识体系。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讨论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与分析方法。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绪论、基础知识、模拟传输、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模拟信号数字化与 PCM、信号空间理论与数字最佳接收机、现代数字传输技术、多用户与无线通信、信息论基础以及纠错编码等。
本书注重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思想,紧密联系工程实践,前沿应用案例丰富。本书内容全面,条理分明,叙述清楚,例题与图示丰富,便于教学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与研究生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關於作者:
李晓峰,电子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在无线通信、图像处理与统计信号分析等领域有较深入研究。先后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预研等项目数十项;主持完成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二十余项。
编写教材与学术专著9部,其中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技与教改论文百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励5项。
长期担任国家级一流专业与特色专业“通信工程”首席教授,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上)、国家精品与资源共享课程“通信原理”首席教授,()来华留学生品牌课程“Digital Communications”首席教授,四川省精品课程“随机信号与系统”首席教授。
目錄
第1章绪论
1.1通信的基本概念
1.2历史回顾
应用案例(1)——人工智能与通信
应用案例(2)——6G与太赫兹通信
应用案例(3)——量子通信
1.3消息与信源
1.3.1数字信源与模拟信源
1.3.2随机信号与确定信号
1.3.3信息及其度量
1.3.4常见的消息类型
1.4信道
1.4.1信道的影响
1.4.2加性噪声信道模型
1.4.3常用信道
1.5频带与电波传播
1.5.1频带的名称
1.5.2无线电波的传播
1.5.3无线频谱及其管理
1.5.4频分复用
1.6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
1.6.1模拟通信系统
1.6.2数字通信系统
1.6.3通信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
1.6.4信道的容量
1.7通信网络
本章关键词
习题

第2章基础知识
2.1确知信号
2.1.1信号及其基本参数
2.1.2傅里叶变换与信号的频谱密度
2.1.3能量谱密度与功率谱密度
2.1.4信号的频带与带宽
2.2随机信号
2.2.1概念与定义
2.2.2基本特性
2.2.3平稳随机过程
2.2.4两个信号的联合特性
2.2.5功率谱密度
2.3高斯信号与高斯白噪声
2.3.1高斯分布与高斯信号
2.3.2白噪声
2.3.3高斯白噪声
2.4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
2.4.1确知信号通过系统
2.4.2无失真传输条件
2.4.3平稳随机信号通过系统
*2.4.4系统的等效噪声带宽
2.5带通信号
2.5.1希尔伯特变换与解析信号
2.5.2带通信号及其复包络
*2.5.3频谱搬移
*2.5.4带通系统
2.5.5带通高斯白噪声
本章关键词
习题

第3章模拟传输
3.1幅度调制
3.1.1常规调幅
3.1.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3.1.3单边带调幅
3.1.4残留边带调幅
3.2模拟角度调制
3.2.1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3.2.2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3.2.3窄带角度调制
3.2.4调角信号的产生
3.2.5调角信号的接收
3.3幅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3.1模拟传输中的噪声问题
3.3.2常规AM系统(非相干解调)
3.3.3DSBSC与AM(相干解调)系统
*3.3.4SSB系统
3.4角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4.1FM与P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4.2预加重/去加重技术
*3.4.3角度调制系统的噪声性能分析
*3.4.4改善门限效应的解调方法
3.5各类通信系统的比较与应用
3.5.1各类通信系统的比较
3.5.2频分多路复用
应用案例(4)——模拟电话系统中的FDM
*3.5.3模拟调制应用举例
应用案例(5)——无线电AM广播中的超外差接收机
应用案例(6)——立体声FM无线电广播中的FDM与兼容性设计
*应用案例(7)——模拟电视广播中的VSB
本章关键词
习题

第4章数字基带传输
4.1二元与多元数字基带信号
4.1.1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
4.1.2二元与多元PAM信号
4.1.3数字传输信号的速率
4.2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与带宽
4.2.1信号的功率谱
4.2.2基带信号的带宽
*4.2.3一般PAM信号功率谱公式及推导
4.3二元信号的接收方法与误码分析
4.3.1噪声中二元信号的接收方法
4.3.2接收系统的误码性能
4.3.3匹配滤波器
*4.3.4误码分析与最佳接收机
*4.3.5一般接收系统的误码率计算
*4.4多元信号的接收方法与误码分析
4.4.1接收方法与误码性能
4.4.2误比特率
4.4.3格雷编码
4.4.4误码分析
4.5码间串扰与带限信道上的传输方法
4.5.1码间串扰问题
4.5.2无码间串扰传输与奈奎斯特准则
4.5.3带限信道上的无码间串扰传输
4.5.4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4.5.5带限AWGN信道上的最佳传输系统
4.5.6眼图
*4.6信道均衡
4.6.1均衡原理
4.6.2数字均衡器
4.6.3基本均衡算法
4.6.4自适应均衡算法
*4.7部分响应系统
4.7.1第Ⅰ类部分响应系统(又名双二进制系统)
4.7.2第Ⅳ类部分响应系统(又名改进双二进制系统)
4.7.3部分响应系统的一般形式
4.8符号同步
4.8.1基本概念
4.8.2非线性滤波同步法——开环自同步法
4.8.3早迟门同步法——闭环自同步法
*4.8.4Gardner符号同步器
4.9线路码型
4.9.1基本线路码型
*4.9.2HDB3码及其他
本章关键词
习题

第5章数字频带传输
5.1信号空间分析基础
5.1.1信号空间的概念
5.1.2频带传输与二维信号空间
5.1.3频带传输的调制与解调方法
5.2二元频带传输
5.2.1基本概念
5.2.2最佳传输系统与误码率
5.2.3频带信道与等效基带信道
5.2.4无ISI传输与传输信号带宽
5.3多元频带传输
5.3.1四相移键控
*5.3.2多元相移键控
*5.3.3正交幅度调制
*5.3.4MASK与星座图比较
*5.3.5误码率与传输信号带宽
应用案例(8)——4G与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方案
5.4差分PSK与OOK非相干解调
5.4.1二元差分PSK
*5.4.2差分QPSK与OQPSK
5.4.3OOK的非相干解调
5.5频移键控
5.5.1二元频移键控
*5.5.2多元频移键控
5.5.3非相干解调
5.6MSK与GMSK
5.6.1连续相位FSK
5.6.2最小频移键控
*5.6.3高斯滤波的MSK
5.7载波同步
5.7.1相干接收中载波偏差的分析
5.7.2平方环与四次方环法
5.7.3科斯塔斯环
*5.7.4导频法
5.8频带传输的讨论
5.8.1信号频带与带宽
5.8.2差错性能的比较
应用案例(9)——数字视频广播DVBC系统中的调制与符号同步方案
本章关键词
习题

第6章模拟信号数字化与PCM
6.1模拟信号的抽样
6.1.1带限信号的抽样
6.1.2实际抽样
*6.1.3模拟脉冲调制
*6.1.4带通信号的抽样
6.2均匀量化与最佳量化
6.2.1量化原理
6.2.2均匀量化器
*6.2.3最佳量化器
6.3量化信噪比与对数量化
6.3.1量化信噪比
6.3.2对数量化
6.3.3A律与μ律及其折线近似
6.4脉冲编码调制
6.4.1PCM的基本原理
6.4.2编码规则
*6.4.3PCM传输系统的信噪比
*6.5差分脉冲编码调制与增量调制
6.5.1语音压缩编码
6.5.2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6.5.3增量调制
6.6时分复用
6.6.1TDM的基本原理
6.6.2帧同步方法
6.6.3E1与T1
6.6.4准同步与同步数字体系
*6.6.5复接与码率调整
本章关键词
习题

第7章信号空间理论与数字最佳接收机
7.1信号空间理论
7.1.1向量空间回顾
7.1.2信号空间的基本概念
7.1.3信号的合成器、分析器与相关器
*7.1.4信号组及GramSchmidt正交化方法
7.1.5AWGN信道及其等效向量形式
7.2数字传输模型与信号星座图
7.2.1数字传输系统的一般模型
7.2.2信号星座图
7.3最佳接收机
7.3.1最佳接收机原理
7.3.2最佳接收机结构
7.3.3最小差错概率
7.4MASK、MPSK与QAM及性能分析
7.4.1信号星座图
7.4.2最佳接收机
*7.4.3MASK最小差错概率
*7.4.4MPSK最小差错概率
*7.4.5QAM最小差错概率
7.4.6差错概率的比较
7.5MFSK及性能分析
7.5.1信号正交性条件
7.5.2信号星座图与最佳接收机
*7.5.3最小差错概率
本章关键词
习题

第8章现代数字传输技术
8.1OFDM
8.1.1多载波调制的由来
8.1.2OFDM方案
8.1.3利用FFT的数字实现方法
8.1.4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8.1.5OFDM系统方案
应用案例(10)——5G无线移动网络中的OFDM
应用案例(11)——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中的OFDM
应用案例(12)——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中的OFDM
8.2扩展频谱技术与CDMA
8.2.1直接序列扩频
8.2.2CDMA
应用案例(13)——蜂窝移动电话系统IS95中的CDMA
*8.2.3伪随机序列及其同步方法
应用案例(14)——全球定位系统GPS中的PN序列
*8.2.4跳频扩频
应用案例(15)——蓝牙(Bluetooth)中的FHSS
8.3多天线传输技术
8.3.1空间复用与VBLAST
8.3.2空间分集与STBC
8.3.3智能天线
应用案例(16)——5G网络中的MIMO
本章关键词
习题

第9章多用户与无线通信
9.1多址技术
9.1.1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概述
9.1.2FDM/FDMA举例
9.1.3TDM/TDMA举例
9.1.4CDM/CDMA及举例
*9.1.5随机接入多址技术
应用案例(17)——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成为3G国际标准之一
9.2无线通信链路预算分析
9.2.1无线传输中的增益与损耗
9.2.2噪声温度与噪声系数
9.2.3链路预算分析
应用案例(18)——“天通一号”卫星与华为Mate 60手机的通信链路预算
*9.3多径衰落与信号分集接收技术
9.3.1无线电波传播机理
9.3.2多径衰落信道举例
9.3.3瑞利和莱斯衰减模型
9.3.4时延扩展与相关带宽
9.3.5分集技术及分类
9.3.6分集合并技术
9.3.7Rake接收机
本章关键词
习题

第10章信息论基础
10.1熵与互信息
10.1.1熵及其特性
10.1.2联合熵与条件熵
10.1.3互信息
10.2离散信道与信道容量
10.2.1离散信道模型
10.2.2信道容量
10.3相对熵与高斯信道容量
10.3.1连续信号的相对熵与互信息
10.3.2高斯信道的容量
10.3.3信道容量公式的讨论
10.4离散信源编码与压缩算法
10.4.1定长编码与信源编码定理
*10.4.2典型序列
10.4.3变长编码及相关定理
10.4.4Huffman算法
*10.5率失真函数与限失真编码定理
10.5.1失真与率失真定理
10.5.2二进制信源编码器的率失真函数
10.5.3高斯信源编码器的率失真函数
本章关键词
习题

第11章纠错编码
11.1纠错编码与传输信道
11.1.1编码与纠错编码
11.1.2编码传输系统
11.1.3纠错编码传输信道
11.2可靠性信息传输原理
11.2.1信息的编码传输
11.2.2无差错编码传输机理
11.3线性分组码
11.3.1纠错码的基础结构与编码目标
11.3.2线性分组码的一般结构
11.3.3线性分组码的检错与纠错机理
11.4线性循环码
11.4.1线性循环码的多项式结构
11.4.2线性循环码的矩阵结构
11.4.3系统循环码与CRC校验
11.5线性卷积码
11.5.1线性卷积码的矩阵结构与多项式结构
11.5.2线性卷积码的状态转移图与栅格图结构
11.5.3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方法
*11.5.4卷积码的好码
11.6典型代数结构码
11.6.1汉明码
*11.6.2RM码
*11.6.3BCH码与RS码
应用案例(19) ——空间数据传输所用的一种RS码及其参数
11.7典型迭代可译码
11.7.1Turbo码
11.7.2LDPC码
11.7.3极化码
11.8纠错码的应用和发展
11.8.1纠错码的应用及运用模式
11.8.2纠错码的简要发展历程
本章关键词
习题

附录A常用数学公式

附录B典型概率分布及主要统计特性

附录CQ(x)函数表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本书为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系列丛书之一。
本书第1版自2008年11月发行以来,被电子科技大学和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用作主讲教材与参考书,获得了大量成功应用。本书是国家级一流课程与国家精品课程的主讲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次修订为第3版。
“通信原理”阐述电子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与分析方法,它是现代信息社会中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所需的基础知识。作者结合多年来从事通信与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经验,以及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广泛参考了国内外同类书籍基础上,编写了本教材。在编写中,作者力图做好下面几点。

(1) 反映前沿工程技术与学术理论的新进展: 近年来,信息与通信领域持续快速发展,新技术与新理论不断涌现,教材要提炼最新的学术与产业成果,将先进内容用于课程教学。
(2) 经典理论与前沿技术创新相贯通: 通信前沿技术及其创新精彩纷呈,大量的创新方法根植于基础理论,凝练代表性技术并贯通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打牢基础,进而融会贯通,逐步建立创新能力。
(3) 知识传承与立德树人同行: 注重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简明性、系统性、科学性与可读性,力图案例丰富、内容先进、重点突出与层次分明。通过专业的知识体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认真的编写作风,在教授知识中传承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结合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国家发展需求,培育科技报国精神。
全书共11章。
第1章——绪论,介绍通信及其系统的基础概念、入门知识与简要发展。
第2章——基础知识,介绍信号、随机信号及线性系统的基本知识,着重关注它们在通信方面的内容。
第3章——模拟传输,介绍各种重要的模拟调制技术,包括幅度调制(常规AM、DSBSC、SSB和VSB)与角度调制(FM和PM)方式,说明它们的信号产生与接收方法、功率谱与带宽、噪声性能等,并介绍几个典型应用实例。
第4章——数字基带传输,介绍传输数字序列时基带信号的形成、码率、功率谱与带宽等基本问题,说明噪声中的传输、无码间干扰、符号定时与同步,以及线路码型等问题。
第5章——数字频带传输,引入信号空间思想与星座图,说明各种数字频带调制技术,包括2PSK/OOK、QPSK/MPSK/QAM/MASK、差分PSK以及FSK/MFSK与MSK,讨论各种非相干解调方法,介绍载波同步技术,最后比较各种技术的特性与应用方向。
第6章——模拟信号数字化与PCM,介绍模拟信号数字化中的抽样、量化与编码技术,解释脉冲编码调制及其相关技术,简要说明时分复用与有关的数字体系。
第7章——信号空间理论与数字最佳接收机,介绍信号空间、星座图、最佳接收准则、最佳接收机结构与差错概率,并运用它们讨论MASK、MPSK、MQAM与MFSK的最佳接收与性能。
第8章——现代数字传输技术,介绍几种现代数字传输中的重要技术,包括采用多个并行载波的OFDM、扩展频谱的通信、伪随机序列以及多天线传输技术。
第9章——多用户与无线通信,介绍解决众多用户共享通信系统资源的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说明无线系统设计中的链路预算分析,并简单介绍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特征与分集接收技术。
第10章——信息论基础,介绍熵、相对熵与互信息的基本概念,解释信道的容量与信道编码定理,说明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速率失真关系等。
第11章——纠错编码,介绍编码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纠错编码与译码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与发展。讨论线性分组码、循环码与卷积码等,并说明典型的代数结构码与迭代可译码,包括新近的Turbo码、LDPC码与极化码等。
书中给出了大量的例题与图示,列举了丰富的前沿应用案例,包括人工智能、量子通信、5G/6G无线移动通信、空间通信等方面,各章末附有充足的习题供练习。
本次修订广泛吸取近年来诸多院校教师与学生们的反馈意见,并结合作者新的学术与教学研究,以适应当前通信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与教学需要。为了方便熟悉前版的广大师生,下面对本次所作变动予以详细说明。
第1章: 1.1节,增加时分双工与频分双工(TDD/FDD)的概念; 1.2节,历史回顾中充实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事件,增加第一代(1G)至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过程的简述,添加了几个新技术的应用案例; 1.4节,更新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说明; 1.5节,新增电磁波传播损耗的基本说明,增加无线电波的大气衰减特性曲线,更新国际电联ITU的介绍,更新FDM图例与说明; 1.6节,更新数字通信系统结构框图及其单元模块说明,增加MIMO、复用与多址的概念,更新数字化固有优势的解释; 1.7节,增加现代移动通信网络,说明移动电话的基本控制过程。
第2章: 优化文字阐述,修正几处笔误。
第3章: 3.2节,简化FM频偏比D的说明,简述窄带调频的抗噪特点; 3.5节,表3.5.1增加各种调制方式的典型应用举例。
第4章: 4.1节,更新一般PAM基带信号的产生原理,简述消息序列的格式转换处理; 4.2节,更新数字PAM信号功率谱引入,梳理单极性与双极性NRZ/RZ信号功率谱的讨论; 4.3节,优化基本接收系统的介绍,将原来的LPF与匹配滤波接收方法合并后统一说明; 优化误码分析与最佳接收机讨论,突出分析条件的普适性,归纳最佳接收机基本结论; 4.4节,更正MPAM误码率曲线; 4.5节,更新带限信道情况讨论并优化图示; 4.7节,更新异步串行通信图示,新增I2C串行通信的同步举例,加入同步时钟作用的波形与眼图解释,增加早迟门同步的自噪声说明,新增Gardner符号同步器的基本介绍。
第5章: 全章重新编写。前版侧重于传统路线: 按照AM、FM向PM的主线,以二元与QPSK为主,而后差分PSK,再简介一般多元情况; 突出波形特点,从非相干到相干接收,最后简要引入星座图的概念。本版的路线是: 直观引入信号空间思想,以星座图为主线,系统讨论单载波与多载波两类基本方式,并说明差分PSK、非相干接收,以及载波同步。
本版具体做法是: 第一,先简要地引入信号矢量概念与信号空间思想,建立频带信号空间。第二,以星座图为主线,重点讨论两类方式: 一方面,先二元BPSK/OOK,再QPSK/MPSK/QAM/MASK,先二元最佳接收理论与带限传输,再扩展到一般多元情况; 另一方面,从BFSK到MFSK,进而说明连续相位与紧致带宽的MSK。第三,中间插入几种典型的差分PSK,以及OOK与FSK的非相干解调方法,稍后说明基本的载波同步方法,最后系统地比较各种方式的特点与应用方向。本章新增了三节内容: 信号空间分析基础、MSK与GMSK、载波同步,另外,还加入了5G与DVB等工程应用案例。
第6章: 6.1节,充实带通采样部分,更新采样率公式与例题讨论; 6.2节,梳理均匀量化器误差讨论,充实其一般性结论; 6.3节,结合两种折线标准,强调工程技术思维与创新; 6.4节,结合PCM系统误码率,突出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思路。
第7章: 更新名称。7.2节,基于前面章节内容简化模型讨论,删除图7.2.1,更新表7.2.1,简化云图说明; 7.5节,更新FSK基函数公式与最佳接收机框图。
第8章: 原8.1节MSK内容提前到第5章; 8.1节为原8.2节的OFDM,并新增5G应用案例; 8.2节为原8.3节的扩展频谱技术; 8.3节,多天线传输技术(新增),包括空间复用与VBLAST、空间分集与STBC、智能天线与5G应用案例。
第9章: 9.1节,新增图9.1.2多址与复用技术的图示,增加中国标准TDSCDMA案例; 9.2节,增加中国“天通一号”卫星与华为手机链路预算分析案例。
第10章: 10.2节,简化内容,删除典型序列与信道编码定理的解释; 10.4节,更新典型序列内容与信源编码定理的定性解释。
第11章: 全章重新编写。本版沿用了前版以原理阐述为主并辅以关键方法介绍的风格,重新梳理并细化了相关原理及方法的叙述,形成“通信的编码传输原理、纠错码机理与一般方法、经典纠错码概念和案例注解、现代实用纠错码及其机理、通信传输差错控制及其应用途径”的简明结构。特别地,增加了最新的Turbo码、LDPC码和Polar码机理阐释; 充实了主要的通信实用纠错码类的研究、发展及其应用的历程和状态介绍。
最后,梳理与丰富前沿应用案例,包括人工智能、量子通信、5G/6G无线移动通信、空间通信等方面的前沿应用案例; 充实各章的关键词、例题与习题并更新参考文献。

本书以高等数学、初等概率论、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基础,可以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的教材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为了适应不同学校教学与广大读者自学的需要,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内容,包括第1~6章; 第二部分为提高内容,包括第7~11章。为了尽量突出层次,书中对于一些可选的节或小节标注了“*”; 还特意将烦琐的计算、数学证明、部分深度阐述等相对独立的段落采用楷体排版,读者阅读时可以视情况跳过这些内容,而不影响对整体内容的理解。本书建议了两种教学方案(参见图示):


基本方案

基本教学方案(48~64学时)

第1章绪论
第2章基础知识
第3章*模拟传输
第4章数字基带传输
第5章数字频带传输
第6章模拟信号数字化与PCM
第8章*现代数字传输技术(部分节)
完整教学方案(64~96学时)

第1~6章

第7章信号空间理论与数字最佳接收机
第8章现代数字传输技术
第9章多用户与无线通信
第10章*信息论基础
第11章*纠错编码

(1) 作为一个学期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建议教学学时数为48~64学时。
(2) 作为两学期课程的完整教学方案: 建议教学学时数为64~96学时。
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调整,比如: ①第2章的基础知识可以分散,结合具体章节讲授; ②只关心数字通信时,第3章可以略去; ③第4、5章可以选择基础内容讲解; ④第8章中可以选择部分节讲授; ⑤第10、11章的信息论与纠错编码可以留给专门课程讲授; ⑥选择性地跳过各处标有“*”的节与楷体排版的可选内容。

本次修订由李晓峰教授统编定稿。李晓峰、周亮、孔令讲、周宁、凌翔、邵怀宗、傅志中、邵士海教授参与了相关章节的编写。
本书的出版得到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课程组同仁们的帮助,以及学校教务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和众多师生的大力支持。冯钢、陈智教授对部分应用案例的编写给予了指导,吴廷勇教授对符号同步与载波同步等内容的编写给予了详细建议。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许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大量宝贵的意见。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文怡、李晔编辑等花费了不少精力,作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2024年11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