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遥望与亲历:一个西方家庭眼中的中国(1887—1950)
》
售價:NT$
347.0

《
神的子民:古埃及人的风俗与日常. 第Ⅲ卷
》
售價:NT$
500.0

《
大学问·熙丰残照:北宋中期的改革
》
售價:NT$
500.0

《
万有引力书系 陪伴也是一种疗愈 从家庭到现实世界的幼儿观察
》
售價:NT$
454.0

《
如何操办我最好朋友的葬礼
》
售價:NT$
286.0

《
大脑、思维和语言
》
售價:NT$
449.0

《
下一代无线通信使能技术
》
售價:NT$
653.0

《
具身智能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路桥自古为浙东南商贸名镇,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之一,商贸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路桥涌现了许多代表性商人,创造出“百路千桥万家市”的丰富商贸文化,凝聚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智慧和商业精神。本书系统梳理路桥传统商贸文化,对保护和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以及当下振兴历史街区、发扬路桥精神等都是极具意义的。
|
內容簡介: |
本书深入探索了浙东南著名的“商贸名镇”——路桥的悠久历史与文化遗产。自新石器时代的货物交换到汉六朝的桐屿窑群,再到两宋时期的商业繁荣和晚清民国时期的商贸鼎盛,本书详细记录了路桥地区商贸的兴衰历史,列举了路桥传统商贸模式,强调了路桥人“敢闯善为”的地域性格和以“义利并举”为代表的“五商”精神,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路桥的商贸文化,保护和弘扬本土传统优质文化,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并在当下背景下推动历史街区的振兴和路桥精神的发扬。这不仅是对路桥独特商贸文化的致敬,也是对当代路桥民营经济的一次深刻溯源。
|
關於作者: |
路桥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是区政府工作部门,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公共服务和艺术科、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科、体育科、市场管理和审批科等五个机构,管理体育训练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旅游发展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等七个机构。
|
目錄:
|
目录
概述 001
第一章 商·土——路桥商贸发展的环 006
一、路桥商贸发展的自然环境 007
二、路桥商贸发展的人文环境 020
第二章 商·脉——路桥商贸发展的重要节点 031
一、汉六朝的滥觞时期 031
二、宋元的兴起时期 035
三、晚清民国的繁荣时期 056
四、改革开放后的复兴时期 083
第三章 商·俗——路桥传统商贸民俗 100
一、商贸节俗 100
二、商贸习俗 103
三、三八路桥市 108
四、行业习俗 112
五、商贸民谣、谚语老话 128
第四章 商·人——历史上路桥商贸文化的代表性人物 134
一、古代商贸文化代表性人物 134
二、近现代商贸文化代表性人物 154
第五章 商·道——路桥传统商业模式与商业精神 178
一、传统商业模式 178
二、商业精神 193
附录:路桥当代商贸史的几个“第一” 202
结 语 204
主要参考资料 205
|
內容試閱:
|
引言
晚清路桥实业家杨晨有言:“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四民安业,则天下治。”路桥自古为浙东南商贸名镇,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之一,商贸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灵山先民中,就已出现以物易物的货物交换。汉六朝桐屿窑群代表路桥古代工商业出现第一次高峰;五代南官河的开凿使路桥商贸在两宋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盐市与草市相结合的市镇,十里长街渐成名埠,路桥地名即源自北宋年间设于新安桥附近的路桥场务税收机构。元代以后,依托海门港的兴起,对外贸易大幅发展,至晚清民国,路桥商贸达到繁盛阶段,“百货坌集,远通数州”。改革开放后,路桥商贸业迎来兴盛,在台商乃至浙商中占有重要一席。
滨海水乡和温黄腹地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路桥人“敢闯善为”的地域性格,“通商惠工”的南宋永嘉学派在此深耕,“义利并举”的思想深入人心。古往今来,路桥涌现了许多代表性商人,创造出“百路千桥万家市”的丰富商贸文化,凝聚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智慧和商业精神。
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与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今天,我们系统梳理路桥传统商贸文化,对保护和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以及当下振兴历史街区、发扬路桥精神等都是极具意义的。
概述 周仲强
据灵山遗址考古发掘,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灵山先民时期,路桥就已出现以物易物的货物交换;先秦时,台州人开始以船为工具,开展生产、社会活动。《越绝书》称:“夫越……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擅于造船、习以驶船,以内河航运和海运为主体的台州贸易开始成形。东晋末年,孙恩在海上起义,曾制造“起四层,高十余丈”的大型战船,经常在路桥附近洋面活动,据传,峰江白枫岙水仙洞就是纪念孙恩之所,山下有晋井。同时代福建陈宝应向浙东进犯,经路桥,“载米粟与之贸易,多致玉帛子女,其有能致舟乘者,亦并奔归之,由是大致资产,士众强盛”。一边打仗,一边做生意。三国时,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记录的海中捕捞物有90多种,这说明东吴章安古港及其附近(包含路桥)已能建造较大的船舶,并具有较丰富的航海知识,为海上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中期,“黄岩县曾出土以五铢钱为主的古钱六箩筐,内有太平百钱”。1986年2月,兆桥乡祝昌村“发现古钱币二百九十余斤”,“初步鉴定为西汉至南朝”。这些路桥周边出土的钱币无疑都是六朝时期在温(岭)黄(岩)平原境内流通中聚藏的。货币流通量大,也反映了商品交换的活跃。汉六朝桐屿窑群代表路桥古代工商业出现第一次高峰,此时以章安港为依托,开拓的经由福建、广东远至东南亚的瓷器贸易航线慢慢形成。东晋成公绥出任章安令时曾作《云赋》。清乾隆年间文人叶丰亦作《赤栏怀古》,诗云:“章安古名郡,晋代衣冠扬。东西列街市,高桥跨中央。湾环互轻舸,浦溆会经商。潮头送诸舶,人境攒千樯。赤栏扶左右,凭眺雄南方。”章安港往南以路桥为中心的温黄平原也是商业发达,富庶繁华,以桐屿为中心的青瓷业成为台州古代工商业的滥觞。五代南官河的开凿使路桥商贸在两宋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盐市与草市相结合的市镇,以廿五间为代表,十里长街渐成名埠,成为台州商贸重镇。路桥地名即源自北宋年间设于新安桥附近的路桥场务税收机构。宋代,海门港、金清港逐渐取代章安港,对内成为漕运的出发地,对外成为贸易口岸,和宁波、温州一起构成浙东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兴盛。元代,台州民间大贾富商“自备财力”,建造船舶,“滨海之民,兴贩牟利”,风气最盛,航海已远至非洲、欧洲。台州赵汝适在出任福建路市舶司提举时引用宋神宗的话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岁获厚利,……亦壮观一事。”元末,路桥起义军领袖方国珍“保境安民”,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和港口经济。明清沿袭宋元传统,商贸继续繁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朝设浙海关台州分关于葭芷,随后分关迁海门靖波门吊桥外,俗称“台大关”。清末民初,台州海门“小上海”繁华初现,带动作为温黄平原重要商品基地的路桥商贸快速发展。路桥商人积极进驻海门港,掌握物流主动权,杨晨等集股购“永宁”轮船,往来甬椒,继又采购“永利”轮船来往椒申,每次出入,货物填溢,旅客拥挤……此外,路桥内港小轮往来临海、黄岩、温岭各县,亦络绎不绝。依托海门港的兴起,路桥对外交易量大幅提升。晚清民国时,路桥商贸达到繁盛阶段,“百货坌集,远通数州”,形成了“万物涌市,万商云集”的繁华盛况。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小商品市场在路桥诞生,以十里长街为核心的路桥商贸业迎来全面振兴,在台商乃至浙商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半封闭结构构成独特的地理风貌,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人的和气”的台州人文精神,对商人影响深远。这种文化品格既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又有豪放洒脱的气质。“走遍苏杭、不如温黄”,路桥商贸文化根植于台州文化,在台商里,路桥商人融合了海客的豪放和水乡的灵动,以睿智坚韧的涵养和一以贯之的灵活著称。
路桥商贸文化,具有几个鲜明特点。
(一)集中丰富
路桥商贸文化主要集中在十里长街,文化瑰宝众多,种类齐全。其既有反映商人信仰的东岳大帝文化,又有反映该地商业繁华的商号文化、师徒文化、当铺文化、日用品作坊文化、码头文化、船工文化等,从越王凿河、皇帝赐名到御史故里、右军墨池,从昌阁书声、是亦园春到乔家民居、月河吟社,上千年的历史沉淀,构筑起十里长街的不朽传奇。而银楼铜号、古码头、商会会馆、商铺、慈善机构、茶楼酒肆等是商业繁荣的典型载体,形成“百路千桥万家市”的繁荣商镇,丰富厚重的商贸文化为路桥经济发展夯实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二)历史悠久
从吴越王钱镠大兴水利,开凿南官河,百姓依傍南官河,筑室宜家,路桥十里长街源起,到北宋年间,十里长街已经百货尽集,商铺林立,成为远近闻名的滨水集市;到了明清,十里长街更是茶楼酒肆、货栈绸庄相映成趣,形成了船舶争集、商贾林立,“万物涌市,万商云集”的繁华盛况,是浙东南著名商埠,台州东行西走、南来北往的商贸轴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日用品商城、浙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专业市场先后在十里长街周边快速兴起,路桥一度成为国内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三)基于独特的商业模式
千年路桥的商贸之舟穿过千山万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赊销赊购”的交易模式(“人靠良心树靠根,人无诚信树无根”)、“前店后厂(埠)”的联动模式(“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早”)、“互助多赢”的雁阵模式(“一只手掌拍不响,一块砖头难打墙”)、“血脉相连”的组织模式(“三兄四弟一条心,前门泥土变黄金”)、“多元经营”的投资模式(“鸡蛋不放同只篮”)。这种模式整合了台州系统资源,建立了完整的商业生态,以独特的价值创造满足了顾客的需求,造就了路桥小商品市场的辉煌,形成了路桥独特的商贸文化。
(四)商俗多彩
从古代的“以物易物”“日中为市”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各种商品购销方式,均与各种习俗惯制紧密结合。坐商的牌匾招幌、行商摊贩的吆喝、集市小卖的经营形式、庙市节日的展售,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商俗类型。商贸节俗、商贸习俗、行业习俗、商贸民谣(谚语)、商品广告、包装、装潢图案,也呈现出深刻的路桥民俗文化意识。如开年节、路桥行话、路桥牛市、路桥商贸招牌、路桥庙会、学徒拜师等,广泛流传的习俗有30多个。商业贸易民俗在民俗事象的总体中占有重要位置,牵涉路桥人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路桥作为台州的商贸重镇,始终继承和发扬着浓厚的商贸文化,古老的商业民俗与现代都市文明融合交汇,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为台州的文化多样性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活力与魅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路桥商人的商业智慧和创新精神得以延续传承,商贸文化依然在这片土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传统的十里长街到现代的专业市场,路桥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演进,适应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台州的繁荣贡献着力量。今天的路桥不再仅仅是一个商贸古镇,它早已融入现代化的发展潮流,走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沿。
第一章 商·土——路桥商贸发展的环境
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它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等多个方面。地域文化对商贸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当地商人的群体性格、经商策略、精神品格等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