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公共空间中的美术馆:历史、观念与实践(上海艺术研究中心“海派文化艺术研究”系列丛书)

書城自編碼: 406794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郭奕华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92614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岛
《 岛 》

售價:NT$ 305.0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花鸟、山水、人物合辑
《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花鸟、山水、人物合辑 》

售價:NT$ 1520.0
佐渡流人行(松本清张代表作,借用古代故事,讲现代社会议题)
《 佐渡流人行(松本清张代表作,借用古代故事,讲现代社会议题) 》

售價:NT$ 352.0
中国瓷器小史
《 中国瓷器小史 》

售價:NT$ 203.0
奇巧计程车(全5册)
《 奇巧计程车(全5册) 》

售價:NT$ 816.0
修复12000颗心
《 修复12000颗心 》

售價:NT$ 305.0
怪谈百物语:荒宅神火
《 怪谈百物语:荒宅神火 》

售價:NT$ 296.0
殢春风
《 殢春风 》

售價:NT$ 230.0

內容簡介:
本书为上海艺术研究中心推出的“海派文化艺术研究系列丛书”之一。
全书分为六章,分别论述“美术馆的定义、历史与理论:回溯与启示”“美术馆时代:从美术展览馆到公共文化空间”“从收藏到美术馆:历史、现在与未来”“美术馆公共教育:美育时间的跨界融合”“美术馆与城市文化:赋权与价值”“美术馆与艺术治理:‘艺术社区’参与式实践”等,并附有参考书目。其回顾与分析,对于新时代美术馆如何贯彻“人民城市”理念、实践艺术服务人民的全新探索,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全书内容涉及理论阐述、公共政策分析、中西发展对比、个案研究等,既有宏观视野,也有个体叙事,描摹出21世纪以来我国美术馆事业发展的大致面貌。立足于全球化背景和现有文化政策,探讨我国美术馆可持续发展方向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關於作者:
郭奕华,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从事美术研究,近年来聚焦于博物馆、美术馆事业发展。曾主持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民营美术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研究》,主持多项上海市文旅局课题。曾参与编写《大辞海?美术卷》。多篇文章被收录于《上海艺术发展报告》和《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在《上海艺术评论》《艺术工作》《江苏美术》《人文天下》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
目錄
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美术馆的定义、历史与理论:回溯与启示
一、核心问题与基本理论/ 6
二、欧美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启示/ 21
三、中国近现代美术馆发展之路/ 41
第二章 美术馆时代:从美术展览馆到公共文化空间
一、步入美术馆时代/ 58
二、非国有美术馆的崛起/ 69
三、公共文化空间:美术馆的新身份与新角色/ 90
第三章 从收藏到美术馆:历史、现在与未来
一、美术馆收藏的历史/ 113
二、我国美术馆的收藏现状/ 116
三、美术馆收藏的途径与保障/ 135
第四章 美术馆公共教育:美育实践的跨界融合
一、公共教育形式的转变/ 140
二、文教结合: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一种策略与实践./ 149
三、个案研究:中华艺术宫的公共教育创新实践./ 160
第五章 美术馆与城市文化:赋权与价值
一、美术馆与一座城市——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十年记/ 175
二、作为当代艺术发生场的美术馆/ 188
三、个案研究:“大博物馆计划”下的“上博样本”研究/ 205
第六章 美术馆与艺术治理:“艺术社区”参与式实践
一、社区博物馆的理论溯源与实践模式/ 225
二、美术馆“艺术社区”实践与问题探析/ 235
三、从社区艺术到社区治理:博物馆参与社区建设的实践转向./ 253
余论 公共空间中的美术馆——上海市美术馆事业发展回望/ 262
参考书目/ 285
后记/ 289
內容試閱
导 言
美术馆是艺术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种类型。但在不同的文化和现实语境中,它却有着不同的文化身份,也面临着不同的解读。有两个基本事实,一个是我国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分属不同行政机构管辖:前者是以历史文物收藏与陈列为主,后者是以现当代艺术为关注对象,所以两者的管理机制与实务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另一个事实,即我国博物馆和美术馆领域的学界业界,在理论研究与前沿探索上都各自为政,几乎没有交集。对美术馆从业者和研究者来说,更面临着一种无法调和的尴尬:一方面,他无法回避博物馆理论和实践,尤其在开展相关研究时,总需要依据“博物馆学”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他又要强调美术馆的个性表达,以区分博物馆的特性和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在第二个10年,美术馆行业迅猛发展,不仅带动了业界内活跃的交流探讨,也激发美术馆学的广泛研究。这些研究突破原有的理论体系和话语表达,以跨学科的视野,结合具体实践,展开多维度的反思、阐释与辨析,逐渐建构起新美术馆学的理论框架。
时代的变革给予美术馆新的发展契机。这个机遇让美术馆走出封闭的小圈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步入公共视野,成为公共空间中的重要角色。这个新角色重塑了美术馆的公共性,并进一步激发出它的文化潜能和社会影响力。美术馆通过实践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通过建立与公众的关系重构社会身份,不断探索发展的更多方向与可能性。由此,本书以“公共空间中的美术馆”为题,将美术馆置于公共视野中探讨其理论与实践的相关问题,既是对传统博物馆理念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于美术馆新实践、新理论的期盼与探索。
关于本书的一些关键词,有必要作一下说明。
首先是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博物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博物馆界的基本认知中,博物馆分为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三大类型。美术馆,英文名为Art Museum,即艺术博物馆。在中国的文化与现实语境中,美术馆与博物馆分属不同的管理体系,所以两者有着不同的管理机制、业务重心和发展优势。但是本书对美术馆的研究,是基于博物馆理论,站在艺术博物馆的立场上进行的,所以在案例分析、对比研究和理论辨析时,并没有将两者完全割裂开,而是将美术馆与博物馆进行对比,探索两者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对话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可能性。
其次是关于民营、私人、民办、非国有美术馆等称呼的使用。美术馆的根本属性是非营利性和以公益为目的。长期以来,非国有美术馆的称呼有民营、私人、民办等,并未有统一或明确的表述。直至2018年6月1日《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将利用或者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设立的美术馆界定为非国有美术馆。这是我国首个美术馆领域的省级政府规章,其中的表述不仅界定了国有和非国有美术馆,解决了称呼混乱的局面。同时,也促进了非国有美术馆的合法化。但是,在非国有美术馆被明确界定与提出之前,确实存在着各种称呼或命名,所以在具体表述中,仍保留了当时真实的称呼。
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美术馆的定义、历史与理论:回溯与启示”首先梳理了博物馆定义的产生、美术馆学的相关理论等,这些是本书研究内容的基础,也提供了思考我国美术馆发展问题的视角。其次,回顾了欧美艺术博物馆的历史沿革,介绍了一些代表性的艺术博物馆。这些知名博物馆奠定了后人对于博物馆的基本认知,它们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现代博物馆的属性与社会功能,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最后,梳理了中国近现代美术馆的发展历史,厘清重要事件。这段历史成就了我国美术馆事业的发端和雏形,对它的回顾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进而可以追溯许多问题的根源。
第二章“美术馆时代:从美术展览馆到公共文化空间”聚焦于21世纪开启的美术馆事业新阶段。我国美术馆发展规模的壮大、社会职能的完善及管理机制的成熟,展开了一幅全新的美术馆事业发展图景。其中民营美术馆的崛起不能忽视,它不仅是美术馆业态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发展困境也值得深入剖析,有助于思考美术馆管理制度的完善。美术馆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美术馆角色的转变,所以专列“公共文化空间:美术馆的新身份与新角色”一节进行阐释,探讨从“美术馆展览馆”到“公共文化空间”的时代背景、角色定位与社会使命。
第三章“从收藏到美术馆:历史、现在与未来”关注美术馆的收藏问题。收藏是美术馆发展的基石,欧美美术馆都建立在完善成熟的收藏体系之上。我国美术馆事业却在无藏品的现实中起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经历了艺术市场的起伏后逐步成长起来。文中涉及对几家非国有美术馆收藏的调查,这有助于了解美术馆收藏现状,也为第三节探讨美术馆收藏的途径与制度保障打下基础。无疑,正确认识收藏在美术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现实讨论制度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章“美术馆公共教育:美育实践的跨界融合”关注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先从形式转变入手探索背后的原因,通过具体案例发现新趋势,指出形式转变背后是美术馆社会角色的一种重塑。它不仅体现于“以观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凸显公共空间发挥社会教育优势的实践创新。接着,以“文教结合”为切入点剖析这类公共教育的实践意义。“文教结合”的实施无疑为美术馆公共教育插上新的翅膀,带领它更加快速地与教育体系结合,使两者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探索社会美育的边界及更多可能性。最后,以中华艺术宫公共教育创新实践为个案,研究它在依托展陈资源实现教育多元化、营建美育空间与突破传统教育范式上的实践成果,并进一步探讨美育的政治性、方法论和当代性等问题。
第五章“美术馆与城市文化:赋权与价值”将美术馆置于城市文化中,阐释两者之间的息息相关与彼此成就。以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10周年为时间节点,揭示美术馆发展背后的城市文化发展蓝图,并展开新的想象。美术馆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城市文化的变迁。它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与文化名片,关系着城市活力与文化复兴,还是城市文化认同的黏合剂。毋庸置疑,美术馆为当代艺术的成长提供了重要土壤和养分,作为当代艺术发生场的美术馆见证了当代艺术的成长,也成为其重要的推动者与支持者。博物馆的发展计划同样也是一种城市文化战略。以“上博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大系列展览及教育、交流等实践观察,解析“上博样本”的价值所在。一座艺术博物馆的发展计划是全球化视野中的博物馆战略,也是城市文化治理中的博物馆叙事。
第六章“美术馆与艺术治理:‘艺术社区’参与式实践”以“艺术社区”为研究对象,在社区博物馆的理论溯源与实践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美术馆介入社区建设的实践案例,探析美术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其中探讨了几个问题,一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文化服务重心趋向社区,赋予了美术馆新使命;二是非国有美术馆社区化倾向的新现象,可视为解决同质化问题的一种路径,也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三是理论与实践的长期割裂阻碍了对创新价值的正确认知,一些新名词的使用混乱等情况也不利于跨领域的深入对话。“艺术社区”实践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展现出一种新的文化力量,它不仅带动了以美术馆为代表的文化机构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也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方法和新想象。
全书从历史与理论、时代背景、收藏、公共教育、城市文化和社区治理这六个方面谈美术馆的问题,当然这并不全面。美术馆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身上展现的各种现象反映出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可以用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博物馆学、公共管理学等理论视角进行讨论、阐述与研究。本书从博物馆学视角观察与探讨美术馆发展中的问题,既不能囊括无遗,又无法统揽全局,只是记述我对美术馆行业多年的观察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