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
售價:NT$
245.0

《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售價:NT$
449.0

《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售價:NT$
407.0

《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售價:NT$
398.0

《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售價:NT$
500.0

《
溺爱之罪
》
售價:NT$
255.0

《
走出无力感 : 解锁生命力量的成长密码(跟随心理咨询师找回积极能量!)
》
售價:NT$
305.0

《
藩屏:明代藩王的艺术与权力(柯律格代表作,一部逆转“边缘”与“他者”的明代藩王物质文化史,填补研究空白)
》
售價:NT$
551.0
|
編輯推薦: |
作者以在社区工作的真实经历为基础,生动记述了社区生活的点点滴滴,描写了社区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品抓住典型事件和代表人物,刻画了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部扎实而有趣的纪实文学作品。
社区是社会细胞。微缩的世界里,总有道不尽的人间喜怒哀乐。作品用流淌的文字,打开了日常生活的一扇窗。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评论家)
生活、思想、情感,这是老舍先生所说的创作要素,在这部书里,它们饱满、坚定、温暖。我想,作者多年来扎根基层,拥抱生活,自然配有这一份珍贵的获得。作品有温度,有泪点,有趣味,情真意切,笔墨酣畅,值得推荐。
——丁捷(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著名作家)
厚重的故事来自平凡。作品源自工作体验和细腻观察,展现新时代基层生活的多彩画卷。
——汪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
內容簡介: |
纪实文学《社区那点事儿》通过作者担任社区书记亲身经历,以社会学的视角,运用非虚构纪实叙事的方式,记述了城中村社区的发展变化、社区干部的酸甜苦辣、居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详细描写了社区工作的诸多方面。许多篇章,直击人心,给人以思考。
《社区那点事儿》共分六章,每个章节既相对独立,又串珠成链。作品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具体讲述了普通的社会生活场景,其中不乏道出的世间真情实感,能够引发共情,是一部具有理论性思考意义的文学作品。
|
關於作者: |
林子哥,本名徐向林,江苏无锡人。前半生为武,后半生从政。江南大学特聘研究生导师。闲暇喜于读书写作。出版长篇小说《闲愁》、理论专著《社会转型之痒》。
|
目錄:
|
目录
信心——集体力量的信赖依靠
001 /?鲜花般的年轻人
008 /?练就“看家本领”
013 /?吹响“先锋号”
017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
024 /?社会理疗师
2.期待——现代文明的理念重塑
031 /?打造围炉篝火
035 /?看不懂的习俗
042 /?宠物的尊严
053 /?捡垃圾的老人
058 /?手机控制论
3.挑战——社区家园的自治实践
064 /?有事好商量
082 /?门卫的面孔
087 /?爱挑毛病的人
093 /?突然断电之后
101 /?万能橡皮图章
4.悲悯——卑微生命的底线坚守
107 /?拯救绝望之巅者
113 /?弄丢幸福的女人
118 /?天价补偿的背后
124 /?老屋的主人
133 /?重阳婚纱照
138 /?不同境遇的老人们
5.感动——平凡生活的精神高地
150 /?平凡者的闪光点
160 /?只为那一份托付
166 /?用赤诚点亮心灯
171 /?换肺女孩的幸运人生
180 /?自我救赎的善意
6.展望——共同富裕的热切期盼
189 /?前世与今生
196 /?村民变股东
200 /?老酒店蝶变
207 /?一只柱塞“吃”天下
214 /?夹缝求生之道
224 /?商街“网红”气质
|
內容試閱:
|
信心——集体力量的信赖依靠
面向新时代,社会生产生活更多呈现为自发性、分散性和个体性,看似淡化了集体主义意识。其实,正是因为社会分工合作变得细微而紧密,人们更期待着构建新的利益团体,期待有“主心骨”的凝聚力。集体已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社会呈现的蓬勃活力,正是集体力量的输入。
无论什么样的集体,都是一个庞杂的生态,动物世界构成了生物链,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只是人类的进化发展,为社会治理创造了共处机制。不论怎样的社会体制,社会系统既设置了“防火墙”,也增添了“润滑剂”。面对老弱病残、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各式人等诉求,面对纷纷攘攘、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社区作为治理单元组织,责无旁贷充当多重角色。要么是执行人,要么是“老娘舅”。社区里的鸡毛蒜皮,几乎都绕不开社区组织。
在社会学家眼里,社工师是“社会理疗师”。一个文明而健全的社会,是需要专业社工介入服务的。社工的专业技巧和理念,有助于调节利益关系、调处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功能、疏通社情民意。
鲜花般的年轻人
到梁丰社区报到,我婉拒了陪同。组织委员朱萌过意不去,非得做出安排,觉得这不仅是个工作流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老同志的尊重。朱萌为人谦和,很会说话,做事也很细心,毕竟厦大毕业的高才生,又在政府领导身边担任过多年秘书,跟她交流感到特别舒服。在她面前,我基本上是言听计从。我对她表态,相当于对组织表态,既然组织信任我,我会严格要求认真履职的。之后,我的许多想法建议,都先微信或电话告之,得到她的肯定和支持后,再付诸实施。主动请示汇报,既体现对组织最基本的尊重,也有组织对自己工作认可的期待,这是我付出一生努力之后悟出的道理。
社区袁非书记早就得知我要来,一见面便开门见山地说,没想到你来帮助我。小袁书记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社区当家人。我在民政岗位时,她是刚刚考进社区的社工,十多年的磨炼,让她思想成熟、办事老练了。一年前,调任到梁丰当书记。尽管此前有纯城市社区担任书记的经历,调到梁丰后,她多了不小压力。好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快进入了最佳状态。我对她的评价是,像个大女人。尽管她是90后,在我面前有时表现羞怯,但她的性格、气质、心胸和处事风格,一点也不稚嫩,加上人长得高挑漂亮,对人总是和颜悦色,有亲和力,说话办事章法得当,大家心服口服。她召集了五六名班子成员,算是集体会面,接着领我楼上楼下转了转,在办事大厅驻足听了简单介绍,并把我介绍给大家。我高兴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是同事了,希望大家多多关照。认识的冲我笑笑,不认识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这儿的工作人员大多很年轻,男的不少,这在城市社区是不多见的。现在许多社区是清一色的女性,居民求助送水、扛罐、拎米面之类的活儿,只得自己干,一旦有个男社工,定会当成宝,只管当搬运工,吃香得很。梁丰社区是村改居转型过来的,社区干部本乡本土的多,跟原居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家不出五服,外姓也能牵出三舅、四表、七大姑、八大姨。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外地人,那也是嫁进来的媳妇、入赘的女婿,或即将在此安家的大学生。数名是刚刚考进来的社工和网格员。这些年轻人,个个长得端庄文气,明眸皓齿,青春阳光,和蔼可亲。据说,怒气冲冲跑到社区解决问题的人,看到他们满脸堆笑地问长道短,也就不好意思发火。应了一句俗语,张口莫骂赔礼者,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刁蛮的人也分场合、知好歹。有的遇到不顺心的事,专门跑到社区来,不说话,求安慰,看上几眼,泪水鼻涕可劲儿擦,留下一团团浸湿的抽纸,没事走人,像是社区有忘忧草、解烦药,坐下来,静下心,和气氛围里熏陶一下,病就好了。真遇到找刺的人,他们也会想出办法来,先是避其锋芒,冷静观察,而后见机处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归要避免正面冲突,但也会平和地“上眼药水”,不让这种风气滋长。我为这样的智慧叫绝。在我看来,他们释放的每一个善意,都是广袤荒漠里的绿洲,干枯原野里洒下的露珠。
这群如鲜花盛开的年轻人,的确让人心情舒畅,一个笑脸或许让你开心一天。他们给我的印象很美好,在这样的群体里,觉得自己也年轻且充满激情。小金是名退伍兵,在北京大机关服役五年回到家乡,军旅生涯对他最大的回报是娶了漂亮的西安媳妇——放弃稳定工作夫唱妇随,来江南另谋职业。他至今保持着军人的雷厉风行,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他将私车公用,专做医用废旧物资储运车,日夜兼程,经常作业到凌晨两三点,毫无怨言。我把他当成战友,对他留有特别的好感。小许、小刘是选调生,一个来自复旦,一个来自山东大学,把他们安排在社区,主要是补上基层经历这一课,两人脑子活,反应快,有干劲,能让我一眼望到未来。阿连、阿蓓来自泰州,算是外乡人,却是本地媳妇,此前在村集体合作社打工,疫情防控期间,借调到社区服务窗口工作。一连几天,她们埋头于堆满一摞字条的桌子上,眼盯着电脑,一手抓着座机不停地接打,一手握着笔不停地抄写,嗓子哑了,眼圈肿了,顾不上吃,顾不上喝,憋着不敢上厕所,连打盹都在说话,让我特别感动,留下很深印象。小陈、小兰、小戎和两个小张是近几年考入的社工,她们年纪轻、有文化,稚嫩的脸庞四射出活力,让人感受到社区处处是春天。特别是平时被大家称为“开心宝”的小陈,家遭横祸,四十多岁的母亲意外车祸,让她身心遭受沉重打击,后事没处理完,便回到岗位。尽管抹干了泪水,可在接待居民时,还是难掩痛楚,可见这种伤痛是一时难以弥合的。面对她的时候,我不知道怎样安慰才好,没想到她从容地表示,失去的讨不回来,只能靠工作转移悲伤,说完又是泣不成声。我开导她坚强起来,面向未来。其实我的内心一样酸楚,一个从小受宠的独生女,再也没有了母亲的疼爱,从此所有的重负都得靠自己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