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记》纵横新说
》
售價:NT$
305.0

《
放不下的痛:运用脑科学修复创伤的40种方法(神经科学专家带你深入了解创伤背后的脑机制,开启全面康复之旅!)
》
售價:NT$
305.0

《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第4版)
》
售價:NT$
403.0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跟随历史的足迹 见证一个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
售價:NT$
305.0

《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
售價:NT$
908.0

《
布克哈特书信选
》
售價:NT$
439.0

《
DK园艺的科学(100+个与园艺有关的真相,让你读懂你的植物,打造理想花园。)
》
售價:NT$
500.0

《
牛津呼吸护理指南(原书第2版) 国际经典护理学译著
》
售價:NT$
959.0
|
編輯推薦: |
1.编排同步,边学边练:本书内容编排与教材学习同步,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标识,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后,可通过医案进行实践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2.独创辨治导图,一目了然:中医诊断学的难点在与辨证要点和鉴别诊断的掌握,本书打破原有教材思路,按照临床“症状—证候—诊断”的思路整合编写,配以辨治导图,可帮助解决学生学后不会问诊、诊断思路抓不住要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无法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
3.精选丰富典型医案,难易适中:书中精选了大量刘渡舟、俞长荣、赵绍琴等名医名家的临床验案,覆盖伤寒、温病等诸家学派,所选案例经典权威、特色明显、难易适中,深受学生欢迎。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邓铁涛主编的《中医诊断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和教学经验进行编写。
全书共分为10章,以教材中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其他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临床拓展等各项中医诊断理论技术为抓手,从名医名家诊治精要及编者的临床实践中精选出典型、特色医案加以阐发,每个医案均配有原文、主诉、临床表现、辨治导图、证候分析和知识要点。其中,辨治导图按照“症状—证候—方药”的临床思路整合,条理清晰,简明易懂,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涵,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
關於作者: |
武哲丽,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系副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目錄:
|
第一章望诊/1
第一节望神/1
痫证(癫痫)/1
狂证(躁狂)/2
第二节望面色/3
青色(胃痛)/3
赤色(梦遗)/5
黄色(黄疸)/6
白色(水肿)/7
黑色(鼻衄)/8
第三节望形态/10
肥胖(高脂血症)/10
瘦弱(疳积)/11
第二章闻诊/13
第一节听声音/13
音哑/13
呃忒/14
呕吐(中暑)/15
第二节嗅气味/16
带下/16
第三章问诊/18
第一节问寒热/18
风寒表证/18
第二节问汗/19
盗汗/19
半身汗/20
第三节问头身/22
头痛(低血压)/22
第四节问胸胁脘腹/23
胸痹/23
第五节问耳目/24
耳鸣/24
第六节问饮食与口味/26
舌痛口咸食不知味/26
第七节问睡眠/27
不寐/27
嗜睡/28
第八节问二便/29
泄泻(过敏性结肠炎)/29
便秘(习惯性便秘)/31
第九节问妇女/32
痛经/32
第四章切诊/34
第一节脉诊/34
浮脉(口眼斜)/34
沉迟脉(黄疸)/35
数脉(乳腺炎术后)/36
弦脉(泄泻)/37
涩脉(肝血瘀阻)/38
濡脉(湿温)/40
第二节按诊/41
胁痛/41
第五章八纲辨证/44
第一节阴阳/44
阳虚/44
阴虚/45
第二节表里/46
营卫不和/46
第三节寒热/47
少阴伤寒/47
热厥/48
第四节虚实/49
闭经/49
第六章病因辨证/51
第一节六淫辨证/51
伤风/51
暑湿/52
第二节疫疠辨证/54
疫疠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寒湿型)/54
疫疠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湿热型)/56
第七章气血津液辨证/59
第一节气病辨证/59
气虚下陷/59
第二节血病辨证/60
血虚/60
第三节津液辨证/62
津虚/62
第八章脏腑辨证/64
第一节心病辨证/64
心悸1/64
心悸2/65
第二节肺病辨证/67
咳喘1/67
咳喘2/68
第三节脾病辨证/69
下利/69
口干/71
第四节肝病辨证/72
肝郁挟食/72
肝胆湿热/73
热极生风/75
第五节肾病辨证/76
水肿/76
小便不利/78
强中/79
第六节脏腑兼证/80
心肝火旺/80
尿血/82
第九章其他辨证/84
第一节六经辨证/84
少阴头痛/84
太阳太阴合病/85
第二节卫气营血辨证/87
热灼营阴/87
热伤营血/88
第三节三焦辨证/89
感冒/89
咳嗽/91
第十章门诊病案书写规范及其注意事项/93
第十一章中医诊断辨证要点/95
参考书目/104
附录案例练习/105
|
內容試閱:
|
本书以邓铁涛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内容编排与教材学习进程紧密衔接,便于学生边学边练。
中医诊断学的重点难点主要在于辨证要点和鉴别诊断的掌握,临床发现,许多医学生不会问诊,诊断思路抓不住要领。其实,病人不会按照课本生病,需要灵活辨证。中医临床思维的框架是“症状—证候—方药”,而不是“证候—症状—方药”。这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多年,但不会看病的主要原因。
全书以精选病案形式呈现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四诊和辨证论治,每个医案均配有案例原文、主诉、临床表现、证候名称、辨治导图、证候分析与知识要点。通过辨证治疗思维导图,本书清晰展示了中医诊断辨证过程中的逻辑分析,条理清晰,简明易懂,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中医诊断学的辨证要点和鉴别诊断,培养其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为未来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2022 年3 月开始,本书在校内试行近3 年,经过师生的使用和反馈,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终于得以和大家见面。在此,我们向所有参与本书的筹备、编写和审稿工作的老师、临床专家、研究生及本科生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是你们的智慧与汗水共同汇聚成了这部作品。特别感谢古继红教授、李先涛 教授、修宗昌教授、唐永祥教授和刘亚梅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感谢庞伊霖、严亮、叶昊翔、毛思颖、张心瑜、刘蕙怡、郭振辉、黄家俊、蓝思苑、陈培锋和陈逸憧等同学在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辛勤付出。
受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如有疏漏,敬请广大读者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以便我们不断修订完善,共同推进中医诊断学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编者
2024年11 月
|
|